中國駐日大使:對日本而言,對美關係不是全部

2020-12-27 騰訊網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12月25日電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12月3日,駐日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刊《國際貿易》專訪,宣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中日關係、中美關係,鼓勵日本經濟界繼續加強對華合作。採訪實錄如下:

問:近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多個強國目標。您怎麼解讀中國的新發展格局,未來中國將如何與世界開展合作?

答: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受到了日本各界的廣泛關注。五中全會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舉行的。當前,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世界動蕩變革,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任重道遠。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旨在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可同中國分享發展新機遇。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與世界的合作:

一是團結合作抗擊疫情。有效控制疫情是實現經濟復甦的前提條件。對於各國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加強抗疫合作。中國將繼續積極支持世衛組織發揮關鍵領導作用,加強國際聯防聯控,主動分享經驗,繼續積極參與疫苗國際合作。

二是堅持開放發展。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過去40多年的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未來中國將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攜手各國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暢通,降低貿易壁壘,助力各國儘快恢復經濟。

三是堅持創新增長。中國將與各國一道,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大對數字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共同實現更高質量、更具韌性的發展。

四是堅持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方將推動RCEP儘快生效,積極考慮加入CPTPP,促進區域內的商品、技術、服務、人員、資本流動,形成域內統一的經貿規則體系。

問:剛剛您在介紹新發展格局時,強調這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與此同時,新發展格局的一大特點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將轉變為內需?

答:的確如此。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體量不斷擴大,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15萬億美元。國內消費能力持續提升,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是基於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而做出的科學判斷。未來,中國將堅持擴大內需,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

問:剛剛您提到了RCEP,這是中日韓三國間首次達成自貿協定,這對於三國而言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RCEP的正式籤署對於區域經濟一體化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論是日本經濟的發展,還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成就,都離不開堅持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這是不應人為意志而轉移的歷史潮流。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中日韓三國共同的目標。正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我們成功籤署了RCEP,邁出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第一步。三方應以RCEP為基礎,加快商籤中日韓自貿區(FTA),努力達成更高水平的經貿規則,中方還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努力實現構建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最終目標。

問:中美關係備受世界關注。11月美國大選結果出爐,拜登將取代川普入主白宮。川普執政時期,推行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擾亂國際秩序,對中國不斷施壓。拜登與川普不同,其更加重視國際合作。觀察普遍認為,拜登上臺後將調整對華政策。您如何看待今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呢?

答:習近平主席日前已致電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指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受關注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建交40多年來,早已形成了最廣泛的交流合作和最大的共同利益。中美雖有分歧,但更有廣泛合作空間。

中國對美關係的基本立場始終一以貫之。人類社會正在探尋後疫情時代的發展之路。我們期待美國新政府與我們共同認識到,這個世界是多元、多彩的,任何國家都有權利根據自身歷史、文化、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誰都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變對方,而是應尊重對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選擇。中美作為世界大國,應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好分歧,開展有利於兩國和國際社會利益的合作,共同為推動「後疫情時代」世界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作出貢獻。

按照美國大選安排,明年1月20日,拜登將正式接任總統。在此之前,我們難以預測美國政策的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拜登作為民主黨領導人,其政策一定會與川普有所不同。如果拜登政府願通過對話解決中美之間的分歧,中方願以誠相待。可以說,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決定於拜登政府的選擇。

日本是美國盟友,我們尊重日美發展正常合作關係。但對日本而言,對美關係不是全部,為了日美關係而影響正常的對華合作,也不符合日本利益。希望並相信日本能在中美之間把握好平衡,發揮更加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問:中日經貿關係是雙邊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企業重視發展對華合作,對中國大市場充滿期待。與此同時,當前日本對華投資增速放緩,結構不斷調整。新形勢下,您如何看待中日經貿關係的未來發展?對日本企業有什麼期待?

答:新冠疫情發生後,中日經濟界精誠合作、相互支持,推動在華日企順利復工復產,受損的產業鏈供應鏈得到迅速修復,全球500強日本企業繼續擴大在華戰略性投資,雙邊貿易企穩回升,商務人員往來「快捷通道」於11月30日順利開通。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0.7%,帶動日本對華出口連續4個月增長,成為日本經濟三季度回歸正增長的重要動力。這些充分顯示出,兩國互利共贏的合作態勢沒有發生改變,經貿紐帶的強大韌性沒有改變。

日本新內閣成立後,習近平主席與菅義偉首相舉行電話會談,就持續改善發展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明確下階段中日關係發展方向。上月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訪問日本,與菅義偉首相、茂木敏充外相等日本新內閣高層深入溝通,達成許多重要共識和具體成果。兩國經濟界應共同積極落實,擴大互利合作,攜手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經貿關係,為共同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積累成果。我對日本經濟界有三點期待:

一是繼續堅定對華合作信心。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有超過4億中等收入人口,有預測顯示明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希望日本經濟界抓住機會,進一步擴大對華經貿合作。

二是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繼續開展抗疫合作,擴大經貿投資、服務貿易、節能環保、電子商務、醫療康養、數字經濟等領域互利合作。積極參與第三方市場、科技創新等合作機制,爭取形成更多成果。抓住RCEP籤署的重要契機,推動區域內各類經濟要素深度整合,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三是深化與中國企業的互惠合作關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強行拆分世界市場,動輒威脅「斷供」,只會切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阻斷自身獲取更大市場、接觸先進技術的機會。希望日本經濟界尊重市場規律,從自身利益出發,繼續與中國企業開展互利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問:中日間業已形成了你中有我、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不同於持續強化的雙邊經貿紐帶,兩國國民情感卻出現了惡化的趨勢。11月中日兩國聯合調查顯示,日本方民眾對華不抱有好感的比重增至89.7%,認為中日關係十分重要的比重也首次跌破70%。您認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答:中日兩國地緣相近,利益深度融合,兩國民間交流密切。兩國間一年人員往來已突破1000萬人次,貿易往來超過3000億美元,在華日企超過3萬家。如此緊密的交流,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十分罕見的。這讓我聯想到歐盟成立前法國和德國之間的交流。上世紀50年代,如何癒合二戰給歐洲帶來的創傷,推進地區一體化成為歐洲大陸亟待解決的問題。歐洲的政治家們認為必須要改善國民感情,推進國民大交流。這一倡議首先在德法兩國間實現,逐步覆蓋了西歐,有力推進了歐洲一體化進程。這一段歷史極富啟示意義。中日兩國本就是不同的國家,兩國關係既有複雜歷史,又有現實利益,同時又受到來自國際社會的各種影響。實現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兩國民間友好。為此,我們一直致力於改善兩國國民感情。比如,疫情發生後,兩國民眾圍繞抗擊疫情積極互動,共同譜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友好篇章。使館組織推動日本各界組團訪華,同日方共同舉辦「中國節」等活動,希望給日本普通民眾提供了解真實中國、同中國民眾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平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來中國民眾對日好感度得到改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日本國內對華好感度仍在低位徘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其一是在於中國發展迅速,早已今時不同往日,而日本還沒做好準備去接受和看待一個全新的中國。其二是來自國際社會的影響。在信息化時代,其他國家的對華認識不免影響到日本民眾看待中國的目光。其三則在於中日兩國本身。中日雙邊關係中存在一些敏感因素,能否妥善管控分歧,關係到兩國民間感情的好壞。同時,中日在體制、道路、價值觀等多方面上存在客觀差異,導致兩國在處理同一問題上往往採取不同做法,令日本國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總的來看,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問:日本媒體在其中是否也起到了一定負面作用?

答:的確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就我們的觀察來看,日本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有失客觀和公允,對民眾形成誤導。

問:新年將至,您對本協會會員企業有何寄語?

答:2020年即將過去。過去的一年,對於中日兩國、對於世界、對於企業而言都是極不平凡、極具挑戰的一年。借《國際貿易》的平臺,我謹代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貴協會會員企業致以新年問候,祝願大家迎來充滿希望的2021年,並對河野會長以及各位會員企業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中日經貿合作、中日關係發展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感謝。

2021年,對於中日兩國以及雙邊關係而言意義非凡。2021年日本將舉辦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將舉辦冬奧會,同時2022年還是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即將帶來的新的一年裡,我們將落實好上述上述重要議程,進一步深化雙邊關係,發展兩國民間交流,推動兩國民眾用包容和友善的目光認識和理解對方的發展,客觀看待雙方的差異,做到真正的相互尊重,進一步挖掘中日同屬亞洲國家和東方文化的價值認同,增強兩國民眾共鳴。同時,支持雙方深化經貿合作,鞏固雙邊關係健康發展。希望以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為代表的日本經濟界能夠繼續予以支持。

相關焦點

  • 中美若發生衝突,希望日本向誰靠攏?中國駐日大使回應
    主持人:您於9月29日在使館網站上發表了題為《看待涉華問題的幾個角度》的署名文章,其中談及中美關係、中國軍力發展、中日在後疫情時代的合作及中國對日本新政權的期待等。中國駐日本大使在使館網站就中美關係發聲,這種做法似乎並不常見,您撰文時抱有怎樣的想法和危機感?
  • 繼「臺駐美大使」後,「臺駐日大使」又見光死,謀「獨」註定徒勞
    民進黨當局近來頻頻炒作所謂「臺美關係有大突破」,甚至還拋出所謂「臺美建交」議題。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日前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臺專訪時聲稱,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所謂「全面外事關係」,消息傳回臺灣引爆輿論譁然。
  • 日裔美駐韓大使留著日本「小鬍子」,令韓國人抓狂
    作者:王德華這可能是近年來對美國大使最奇怪的批評。美國駐韓國大使哈裡斯因留鬍子,在社交媒體上遭到網民和匿名人士的激烈抨擊。關於「慰安婦」的地位,以及日本企業是否應該為被迫勞動的韓國人支付個人賠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哈裡斯出生在日本,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美國人,是一名海軍軍官。一些網上評論者在評論中指出哈裡斯的傳統和鬍子。但哈裡斯不是日本人,他是美國公民。在美國,因為他的日本血統而指責他幾乎肯定會被認為是種族主義者。
  • 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接受富士電視臺新聞直播節目專訪
    10月16日,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富士電視臺《重磅新聞》(Prime News)直播節目專訪,全面介紹中日關係,並就中美關係、中國軍力發展、釣魚島等熱點問題闡述中方立場。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悼念傅高義: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布數條推特,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Erza Vogel)的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大使在推特上說:「知道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會見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就當前中日關係、香港...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7月16日,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會見日本前首相、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長鳩山由紀夫。鳩山前首相表示,新冠疫情爆發後曾向武漢等地捐贈口罩,在日本疫情嚴重後,中方援助了數倍的口罩、核酸檢測盒等抗疫物資,令人感動。
  • 韓國這次要站中國?韓駐美大使提議廢除韓美同盟,發展中韓關係
    韓國駐美大使李秀赫在前段時間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發表了一番驚人的言論,在發言中指出韓國應當重新審視美韓關係,不能因為70年前選擇了美國就在70年後也要選擇美國,並明確表示在未來的美韓關係發展中應該廢除「美韓同盟」關係。在此之前,李秀赫曾就中韓,美韓關係表態,表示韓國應當根據自身利益獨立自主的發展中韓關係。
  •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2020年對於中日和兩國關係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1月9日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1月8日在東京舉辦「2020年中國大使館·日中友好團體新年會」。日本政府、日中友好團體、中國在日企業和華僑華人代表等各界人士約800人出席。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是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發展的一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各層級接觸交往順利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穩步推進。一年來,日本各界友好團體為推動中日兩國友好交往和各領域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藉此機會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 川普或選擇其過渡團隊成員出任駐日大使
    日本共同社5日援引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過渡團隊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川普有意提名其過渡團隊成員、出身商界的威廉·哈格蒂出任駐日大使。  川普競選期間沒少對美國傳統盟友日本「旁敲側擊」,他的駐日大使人選自然備受日方關注。分析人士說,這一提名反映了川普打算把經濟放在美日關係的首要位置。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文悼念傅高義: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錢雅卓)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布數條推特,對美國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的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大使發表推文稱,「知道傅高義去世的消息後,我很悲痛。
  • 臺灣"駐美代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 被嘲:自封的?
    (原標題:臺灣"駐美代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 被嘲:自封的?)蕭美琴將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截圖)海外網9月20日電 民進黨當局又開始搞無下限的小動作了,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被曝將社交媒體上的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引發輿論風暴
  •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中日關係展現強大韌性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周莉):11月下旬,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邀對日本進行了正式訪問。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就王毅此次訪問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中日韓自貿協定的前景以及面向未來的中日關係等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駐日大使、駐俄大使、駐朝大使等,都來自上海同所高校
    駐日大使、駐俄大使、駐朝大使……這些大使一見面,瞬間就成了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校友見面會。他們雖身在不同的國度,但都代表國家形象,發出中國主張,為捍衛祖國的利益而奮鬥。本期推送,一起來看看那些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上外校友們!
  • 臺灣駐美代表推特改稱自己「大使」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上周末(9月20日)突然在私人推特帳號,將個人簡介改為英文「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臺灣駐美國大使)」,引起各界熱切討論。雖然當晚蕭美琴就在臉書長文解釋,稱她在推特私人帳號自介大使,並不表示臺美互動的單位名稱有所更動,工作單位仍維持「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但她也表示,稱謂改成大使,是指她在美工作內容,與其他國家大使的工作相同,她並於21號上午,在推特再次用英文發帖說明。
  • 美國駐韓大使剃掉「日式」鬍鬚引圍觀 背後是韓日美盤根錯節的恩怨
    《韓國時報》記者曾問哈裡斯「是否考慮剃掉鬍鬚,以改善與韓國民眾的關係」,這位駐韓大使表示:「我不確定,你必須得說服我,讓我認定鬍鬚確實傷害了我們之間的關係。」堅持了2年,哈裡斯最終還是剃掉了鬍鬚,25日他在個人推特上發文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首爾的夏天非常潮熱,蓄鬍子戴口罩太難了。」隻字未提鬍鬚引發的爭議。這一撮鬍鬚的去留暗藏了韓、日、美之間多少恩怨?
  • 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會見日本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
    2020年8月26日,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會見日本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  孔大使積極評價迅銷集團為中日經貿關系所作貢獻,表示當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均呈良好態勢,全產業鏈復工復產進展順利。
  • 中國駐美大使透露中國或考慮重開領事館,並允許美記者返回中國
    據《南華早報》周五報導,中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崔天凱12月3日表示,如果美國做好準備,中國可能會考慮重新開放領事館並允許美國記者返回中國。但他同時表示,一切都取決於拜登是否有意遏制中國。我們不是第一個要求外國記者離開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回應美國的行動,」崔天凱在華盛頓中美研究所舉行的年度會議上說。他表示:「因此,如果美國政府準備改弦更張,我們準備考慮一下。」關閉外交使團被視為國家之間緊張局勢的升級。
  • 臺灣「駐美代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 被嘲:自封的?
    蕭美琴將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民進黨當局又開始搞無下限的小動作了,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被曝將社交媒體上的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引發輿論風暴。臺網友嘲諷,「是自封的大使嗎?」「丟人,世界上沒有叫『臺灣國』的地方」。
  • 駐日大使、駐俄大使、駐朝大使…都在上海求學,還來自同所高校!
    駐日大使、駐俄大使、駐朝大使...這些大使一見面,瞬間就成了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校友見面會。他們雖身在不同的國度,但都代表國家形象,發出中國主張,為捍衛祖國的利益而奮鬥。本期推送,一起來看看那些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上外校友們!
  • 中國駐日大使:實現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兩國民間友好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12月25日消息,12月3日,駐日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刊《國際貿易》專訪,宣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中日關係、中美關係,鼓勵日本經濟界繼續加強對華合作。部分內容如下: 問:中日間業已形成了你中有我、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