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2020-12-16 家居一刻鐘

很多寶媽不知道,年幼的寶寶看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一舉一動都蘊含著巨大的學問。剛出生的嬰兒從抬頭、握手、翻滾、爬行、坐立到學會行走,寶寶無時不刻不在成長,學習的東西也不太一樣,而這些,都是有一定規律的。

有些父母急於求成,總是打破孩子成長的規律,還沒學會爬就想先學會走,這樣三步並作兩步,不僅孩子辛苦,父母也是操碎了心。沒有誰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十分受大眾歡迎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看似沒區別,實際上差距很大

那麼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首先身體協調性就不一樣,寶寶的學習也是要一步一個階梯,從簡單到難,寶寶尚未健全的肌肉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寶寶越喜歡爬行,身體就越靈活。不僅如此,爬行的時候還會不斷接觸、探索身邊的事物,這也就是求知慾的訓練,寶寶感官世界的能力也漸漸遠超沒爬行的孩子

在爬行的過程是讓寶寶學習如何平衡的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左腦和右腦相互配合的階段,思考怎麼利用身體各個部位發力來達到整體的協調,加速大腦的發育,因此善於爬行的孩子,也會比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更加聰明一些

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明星寶寶那麼聰明可愛,講話有條理,邏輯性強、無論是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都異於常人呢?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就給孩子做思維能力的訓練,從小養成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呢?

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冊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數字運算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甚至是更高難度的,在左右、旋轉方向訓練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訓練。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簡直是兒童必備書籍

其實教育孩子從來都沒有一個模板,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是要懂得變通,融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原價200元,現有優惠活動只需要9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

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成為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相關焦點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區別在哪裡?李玫瑾:差距很大
    李玫瑾告訴你:「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差別很大!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話更讓我們加深了認識,她在一次講座上,講述了關於孩子成長階段的問題,她闡述了「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原來差別是非常大的。
  •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娃,這五個方面有明顯區別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在育兒界廣泛流傳的這個規律,學會爬行可以發揮很關鍵的作用。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必須先學會爬行:在學會走路的過程中,有些寶寶是先學會了爬才慢慢會走,而有些孩子直接就學會了走路。 難道是不準了嗎?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有個媽媽說:「我家寶寶會爬了,學會爬就離走不遠了……」小雅略感自豪地說:「我家寶寶還沒爬就先會走路了!」另一位媽媽也略帶興奮地說了一句:我家寶寶也是,還沒爬就直接走了,還沒走穩就跑起來了!02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
  • 孩子「未爬先走」好還是「先爬後走」好?兩種選擇,兩種發育情況
    比如比較著名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不少人對比了下自己家的孩子,發現也都差不多。 有些家長不太明白寶寶的自然發育規律,當孩子身體不正常的超常發揮的時候,還沾沾自喜。
  • 「貴人語遲」和「說話較早」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貴人語遲」和「說話較早」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距離很大小孩的言語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孩子宣布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叫,生後一個多月,由於口形的不同,能夠分別宣布不同的元音。在6~7個月時,小孩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一歲時開端呈現第一批能夠被理解的言語,到了兩歲就能夠說出約300~400個詞和一些簡略的短語。當然,每個孩子的言語發育有其個體差異,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或沒有任何溝通性的言語,可能是疾病的信號。那麼會說話就代表沒問題了嗎,也不盡然,其實大部分新手媽媽很簡單忽視小孩子的說話問題。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育兒專家李玫瑾坦言:「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方面的差異
  • 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媽媽耐心等一等
    媽媽這種擔憂寶寶的心理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每個寶寶的生長情況都不一樣,單純地這樣比來比去,不過是徒增煩惱,每一個大動作,都有各自應該出現的年齡範圍。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平時玲玲倒沒在意寶寶爬得晚這個問題,可是和那麼多小孩子一比,仍不會爬的寶寶顯得尤為笨拙。這可讓玲玲愁得不行。婆婆接過話茬:「我看咱家孩子挺健康,當時學翻身不也挺利索麼,不爬直接走的孩子那麼多,讓孩子慢慢來,爬也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
  • 李玫瑾教授:經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因為0~3歲是生命成長最關鍵的時期,孩子需要在真實的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把孩子交給屏幕上的虛擬世界,除了能讓家長輕鬆一些之外,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也許,很多家長會覺得我在危言聳聽,覺得孩子們不就看會兒電視嗎,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嗎?答案是肯定的。
  • 李玫瑾: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遊樂場走一趟,一眼就知道
    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父母的心和眼就黏在孩子身上,無論如何都分不開了。孩子日復日地長大,父母有時覺得太慢,有時又覺得太快,這感情和緣分一生都無法割捨。而父母最牽掛孩子的,一是身體健不健康,二是過得好不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是不是有出息。但孩子成長並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怎麼才能知道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呢?
  • 王俊凱和小馬哥比賽爬土坡,小凱爬輸了,耍賴扯對方的腿
    聽到這裡,大家都樂壞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王俊凱的地方,就會笑聲不斷。這不,王俊凱又有和小馬哥比賽爬土坡的視頻,在視頻中,小凱爬輸了,但是他馬上發揮很皮的本性,耍賴扯對方的腿,硬硬的將眼看就要爬上坡的小馬哥給扯下去了。視頻中,拍戲中途候場的王俊凱漫步到了一個土坡跟前站定了。這時候王俊凱王五歲的天性發作了,他慢慢的走下了這個土坡。
  • 別人爬塔遊戲就是往高處走,你的爬塔模式就要把人壓得死死的
    扛不住就多放盾放奶,有時候還可以白嫖好友的卡,先過再說不用馬上三星。今天我就用一套一半精英一都沒有,平均30級,另一半平均精英一15級的卡過了要求精英一20的ce4。卡組裡就一張六星。還有3張三星,五星2張。最後吐槽下,龍門幣真是值錢,為了戰術養的卡多,根本養不肥。
  • 城牆燈會重啟,市民「爬城頭走百病」
    南報融媒體記者董家訓攝「爬城頭」「踏太平」「走百病」……登城牆賞燈會,作為一種吉祥寓意的習俗在民間廣泛流傳。縱使細雨濛濛、春寒料峭,昨晚重啟的2020南京城牆燈會,還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登上城頭,祈福平安康健。
  • 坐、爬、站、走:嬰兒大運動的發育節奏時間表,寶媽收藏參考
    坐、爬、站、走:嬰兒大運動的發育節奏時間表閨蜜小竹的寶寶剛六個月還不會坐,很多孩子到了這個月齡,都已經可以獨立坐著吃輔食了,即便不能獨立坐著,也是可以靠著牆壁、椅背坐起來的。小竹家的寶寶卻差得很遠,小傢伙總是懶懶的不愛動。
  • 寶可夢爬是什麼梗 寶可夢爬是什麼意思出處在哪
    最近不少的小夥伴在各大遊戲論壇上都聽說了一個新的梗——寶可夢爬!大家都知道寶可夢go這個遊戲,但是寶可夢爬是什麼梗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寶可夢爬這個梗的意思和出處。
  • 爬鳴鳳山有感
    鳴鳳山可謂遠安的地標之一,好多年前我尚未到過遠安,便知道遠安有一座鳴鳳山。不過那時候,常常聽人把「鳴鳳山」誤叫作「鳳鳴山」。爬鳴鳳山,是很多遠安人的運動方式之一。我曾聽說,有人在一刻鐘以內從頭天門爬到了金頂。對於這種體力和耐力,我很佩服,卻始終做不到。鳴鳳山海拔408米,相對高度288米,雖然不高,卻很吃力。
  • 李玫瑾教授:一個自信心強的孩子,都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大人眼裡這並不算什麼,但是孩子自己背不出來,或者磕磕巴巴,就會讓開始否定自己。一般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都會跟著說「背一個」的這種話,而完全不顧及孩子的面子。如果孩子不背反而認為孩子讓自己沒面子了。
  • 李玫瑾: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原因在於父母
    李玫瑾:孩子話多和話少的原因,長大後差距明顯的原因在於父母早期的撫養。說話多的孩子年輕時應該「養育家庭」,這意味著要花很多時間與親戚在一起。父母經常問他們的孩子:「今天快樂嗎?你餓了嗎?」即使孩子不懂。聽很多的孩子就會更早點說話。第一天,當孩子大喊「爸爸媽媽」時,一家人高興地聚集在一起,要求孩子再喊幾次。
  • 預防孩子摔下樓梯,許多家長都做錯了,陪孩子爬樓梯的3條原則
    而將關鍵詞換成「孩子從樓梯摔倒」和「孩子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了」來搜索,相關結果也分別高達1200萬條和1050萬條。顯然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多發現象。只是在網上再度搜索「家長怎麼帶孩子上下樓梯」時,有用的信息卻不多。而大部分內容介紹的是孩子在幼兒園裡怎麼樣上下樓梯,參考意義不大。
  • 為什麼要讓孩子多運動?李玫瑾教授:能減少孩子的心理問題
    運動對孩子身體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能讓孩子更強壯,也能讓孩子在基因確定的基礎上長得更高一些,能讓孩子健康少生病……但是,運動不光是對孩子的身體有大的幫助,對孩子的心理、品質和大腦發育,都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 陰陽師:此次活動和「日輪之城」有很大的區別,不需要「全清」
    在所有的爬塔活動和類爬塔活動中,都死爬得越高,收益也就越高,所以玩家們在活動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儘快地爬塔,然後在高層裡面獲取到最高的收益。如果說這個活動中的「塔」沒有封頂的話,那就要一直向上爬,每越過一層,收益就會高一截,在本次的「與君結緣」活動中自然也是一樣的,前期在號召大家快速爬塔,也有玩家在問到底幾層的時候可以清掉地圖全部障礙,不過此次的活動和以往並不一樣,不需要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