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付文超
9月16日,阿里巴巴打造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犀牛智造CEO伍學剛在發布會上表示,犀牛智造是面向中小商家服務的智能化、數位化的製造平臺,圍繞服裝行業進行深耕,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以數字和新技術驅動,以S2B的模式來幫助中小商家服務好消費者。
據悉,「新製造」是馬雲在2016年提出的「五新戰略」之一,是阿里巴巴繼新零售之後的又一重大戰略。它的本質是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製造。
「阿里巴巴從2017年就開始布局新製造,選擇了服裝行業垂直切入」,伍學剛介紹,衣食住行中服裝是一個巨大的產業,中國的服裝市場規模高達3萬億,是消費品市場最大的品種之一。服裝行業的痛點,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首先是庫存問題,因為服裝的時尚屬性、產品的生命周期極短,又受潮流、天氣等諸多因素影響,傳統的以產定銷的商業模式造成巨大的浪費,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庫存打折浪費高達數千億。
針對服裝行業痛點,伍學剛表示,犀牛智造希望成為商家數位化製造的商業基礎設施,讓商家像使用雲計算一樣使用犀牛智造服務,最終讓時尚因需而造。「這樣商家可以專注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選款、品牌建設、粉絲和店鋪運營,讓每個品牌店鋪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供應鏈技術含量和起步規模比較高的領域,由犀牛通過數位化、集約化的方式幫助商家完成。」
同時,伍學剛表示,犀牛智造經過3年的探索,形成了按需驅動,全面協同的智能化製造平臺,該平臺可以用「雲端智造」四個字來概括,「雲端智造」首先以阿里雲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底層,即「雲」;通過整個價值鏈端到端的互聯互通,是「端」;並基於人工智慧實現智能決策,是「智」;最後通過物理的供應網絡、數位化工廠、快速響應協同執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這是「造」。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新製造可以提高供應鏈的柔性,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精度,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產品,根據消費意願營銷產品,使消費者能夠所見即所想、所得即所需,大大提升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