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山泉考

2021-03-01 風香歷下

    為傳播、弘揚濟南特立於世的泉水文化,《風香歷下》自即日起推出《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紹、挖掘濟南名泉罕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內容包括:濟南名泉的考證與索隱、名士與名泉的風雅舊事、名泉史話等等。歡迎關注。

「千佛山上有泉嗎?」

筆者曾以此詢問一位有些年紀的濟南老鄉。

想不到得到的回答是:「不太清楚」,稍會兒,又補充:「沒聽說有泉呀!」

這答案令人大失所望。

千佛山上不僅有泉,而且不止一處。

千佛山  侯莉攝影

上篇:古韻悠悠說龍泉

之一:龍泉與龍泉洞

千佛山上最為著名的泉為龍泉,它在龍泉洞中。

據《濟南泉水志·泉水攬勝》「龍泉」條:

「位於千佛山興國禪寺西門內南側龍泉洞內。據《歷乗》載:龍泉『冬夏不竭,味甚甘,煮茗堪比雪水。』泉水出露形態為滲流。泉池呈深潭狀,不規則形。龍泉洞口上方,為篆體『龍泉洞』石刻,為當代書法家任曉麓題書。洞內南側石壁上鐫有多尊隋代石佛。佛像下有一小門。門內是垂直深潭,面積十餘平方米,水深二米。潭水清澈見底,四季不涸。洞壁布滿蘚苔,粒粒水珠,紛紛滑下,夜深人靜,可聞叮咚之聲,如同珠落玉盤,極富琴韻。炎熱登山,走進洞內,涼氣襲人,倍感清爽。龍泉水質甘美,昔日寺內僧人即取此水烹茶為飲。」

千佛山龍泉洞

《濟南泉水志》還在介紹中引用了明人劉敕與清人劉大紳的詩各一首。劉大紳《詠龍泉洞》云:

千尺高巖萬樹林,時時洞口老龍吟。

不知幾夜清秋雨,並作寒泉一水深。

遺憾的是,即便知道有龍泉存在的濟南人,也大多不會明白此泉的價值與身份。

《濟南泉水志》對龍泉介紹較為詳盡,但有遺珠之憾。

今據筆者所見文獻及現場勘查,詳說於後。

 

之二:龍泉洞即歷下十六景之「石洞絕塵」

最重要的,龍泉與龍泉洞,乃是古代濟南的「歷下十六景」之一的「石洞絕塵」,而被歷史遺忘至今。

書影:(明)劉敕《歷下十六景》

不惟在一切介紹千佛山的書籍作品中,甚至在濟南府縣誌(主要是清代)、《濟南泉水志》等濟南地方志乘及泉水典籍中,也隻字未見提起。

龍泉與龍泉洞,一個作為「歷下十六景」的濟南重要的文化景觀,竟然被遺忘了數百年之久。

龍泉洞作為歷下十六景之一,出自明人劉敕所纂《歷乗卷十五·景物考》,而介紹較為簡略,詳見於劉敕《歷下十六景》一書,除卻介紹且有數量不菲的配詩。據該書對十六景之五《石洞絕塵千佛山》的解說:

「此山去城市僅五裡許,翠柏蒼松,蒙峰翳谷,奇根古幹與石交生,一剎懸之山腰,境界清絕,殿側一泉,其清冽可滌煩腸;稍上,石洞幽深,真一塵不到處也。」

此後人們對此段文字有誤讀,問題可能出在「稍上」二字上。

因為有一個「稍上」,於是後人就到龍泉洞的上面去尋找石洞了,哪裡會有呢?因為「石洞絕塵」本就指的是這龍泉洞呀!正因為泉、洞一體,而下面(稍下)是泉,泉上面(稍上)是洞,所以這裡才會一塵不到呀!

這是有諸多的文獻依據的。看劉敕收在《歷下十六景》中的詠唱「石洞絕塵」的詩作,如邊貢的「洞泉秋不冷,好與濯塵纓」(《九日登千佛山》),範瑟的「入寺松陰搖鳳嶺,尋泉洞口見龍湫」(《春日遊千佛山》)等等,便全部收錄的都是描繪龍泉與龍泉洞的詩作。

可惜的是,這劉敕《歷下十六景》一書,作為明代萬曆年間的古籍,以前很少有人見到過,更何談閱讀。

書影:劉敕《歷下十六景》之《石洞絕塵》

被冷落的龍泉!

一個好大的歷史名泉!

龍泉(洞)丟失了它的歷下十六景即濟南十六景身份,那不惟是龍泉、也是千佛山的大損失。

筆者建議:在今千佛山興國禪寺龍泉洞前,立一石碑,以標明龍泉與龍泉洞作為「歷下十六景」的顯赫而尊貴的身份,讓濟南人了解龍泉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之三:龍泉審美

明代,龍泉洞能夠進入「歷下(濟南)十六景」的行列,可不是浪得虛名。這是由它獨特的審美品質決定的。

龍泉歷史悠久,與人類宗教文化相互映照。龍泉洞內有石刻佛像多尊,其中最早者,為隋代開皇七年(587)所造,此亦可見,龍泉及龍泉洞進入人的視野,為人們所知所用,距今已有近1434年的歷史了。

興國寺,舊名千佛寺,一般認為建於唐貞觀(627——649)年間。這就是說,名剎、寺僧與龍泉相依相伴的歷史,亦有接近1400年的歷史了。

然而,龍泉的赫赫名聲還在於它作為一處文化景觀的審美價值。明萬曆二十六年青州狀元、官至吏部尚書的趙秉忠(字季卿)有《遊千佛山》詩:

空翠蒼茫出化城,諸天曆歷接雲平。

龍泉乍湧千巖溼,佛日高懸百雉明。

檻外松花清客思,坐中梵語帶潮聲。

若非盡去因緣識,誰解青蓮足下生。

乾隆《歷城縣誌·山水考二》

趙秉忠畫像

由詩中「龍泉乍湧千巖溼,佛日高懸百雉明」可知,明代龍泉不惟水況良好,且帶動了整座青山的氛圍與綠化。詩中的龍泉乍湧造成的「千巖溼」「空翠蒼茫」,甚至連梵語都帶有「潮聲」的生動感覺,是對龍泉景致及價值再好不過的說明。

    明代嘉靖末年山東按察副使樊獻科(字文叔,號鬥山)則寫有《登千佛山記》,其中記道:

「巔巖鑿佛像……近巖下石洞奧窔,中有池丈許,深碧不可測,遊人多飲而甘之。洞口有門,題曰:龍泉洞。洞之前為對華亭。」

龍泉的位置、形狀、大小、顏色等,一目了然,「深碧不可測」,多見其清澈深邃,「遊人多飲而甘之」,足見其水味之美。

清初,有順治九年進士、官至河南道御史的浙江諸暨詩人餘縉(字仲紳,號浣公)來遊山左,為濟南美姿所感染,寫下《歷下遊記》一文,其中有記敘千佛山的段落:

「道傍有龍井洞,闊如車輻,僂而入,泉冷如鑑,寒甘湛溢,不下吾鄉虎跑。」

詩人說,龍泉之水味「泉冷如鑑,寒甘湛溢」,不在他們老家著名的虎跑泉味道之下。接下來,餘縉寫到了龍泉洞口處的一處勝景:

「洞口有石,橫亙如額,蒼紫異狀。山僧云:以井水沃之,可照數十裡。予試之,則華不注、鵲山皆入影如畫,群遊者拊掌稱絕。此庚戌九月事也。」

見《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二十三卷

書影:餘縉《歷下遊記》

石頭而有鏡子的功能,且能遠照數十裡,數十裡之外的華不注、鵲山在石鏡下一目了然,入影如畫,你說怪也不怪!餘縉顯然被此奇景深深打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怕說出來別人不信,所以,他要鄭重其事地拉出同遊者作證(「群遊者拊掌稱絕」),並且記下遊山觀景的日子來(「此庚戌九月事也」)。

其實,餘縉先生大可不必擔心,因為見到過此景的人太多了,而且都有詩文記載。濟南人稱此石為「石鏡」「神鏡」。

我們且看清代康熙年間詩人顧嗣立的《石鏡在龍泉洞》詩:

石鏡相傳在武都,龍泉忽見映冰壺。

晶光更勝新磨出,一朵華不入畫圖。

道光刻本《秀野草堂詩集六十六卷》卷六十三

顧嗣立(1665——1722)字俠君,號閭丘,江蘇長洲人。康熙五十一年特賜進士,官知縣。著有《閭丘詩集》、《秀野草堂詩集》、《大小雅堂詩集》等。

「晶光更勝新磨出,一朵華不入畫圖」,由此可知,石鏡可照數十裡,華不注、鵲山皆入其中,且清晰如畫,斷非虛語。獨不知,後來這寶貝石鏡流落何處?

 

書影:顧嗣立《石鏡》詩

之四:邊貢與龍泉

談到千佛山,談到龍泉,有一位濟南先賢不能不提,他就是邊貢。

明代,與千佛山、與龍泉有過親密接觸且有詩作品題的名人雅士與高官顯宦甚多,筆者單單挑出邊華泉先生,足見他與千佛山龍泉有著非同一般的特殊關係。

邊貢(1476——1532)字庭實,號華泉。山東濟南人。明弘治九年進士,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明代前七子之一,又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並稱「弘正四傑」,是明代享譽詩壇的大詩人之一。

邊貢畫像

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42歲的邊貢在河南提學副使任上,母親董氏病卒。第二年春二月,邊貢扶母柩歸濟南。路上,邊貢哀傷地作《春暮》一詩,有「骨肉俱零落,還家不似歸」之嘆。原來是,邊貢父親邊節卒於正德六年,弟邊賦又卒於正德八年。接連不斷的骨肉離散,使邊貢精神上已不堪重負。

自正德十三年處至正德十六年底,將近四年的時間,邊貢在濟南居家丁母憂,在父老鄉親和家鄉山水的撫慰下,其心靈創傷得以痊癒。

邊貢曾驕傲地吟唱:「我濟富山水,人稱名士鄉。」(邊貢《春日臥病寄劉子希尹王子孟宣》)而千佛山,乃是邊貢的至愛之一。

邊貢諸多的吟唱濟南山水的詩作,大多作於這些年間。在《邊華泉集八卷邊華泉集稿六卷》中,他的千佛山詩計有11首,分別為《九日登千佛山寺五首》《十月六日遊千佛山寺》《入寺》《出寺》《三月三日陪藩臬諸公登千佛山寺》《八月二十日遊千佛山寺二首》,再加上劉敕《歷下十六景》所收錄(《邊華泉集八卷》未見)的六首,邊貢的千佛山詩竟有17首之多,這見出邊貢與千佛山的情感,也見出千佛山在明代香火之盛。

邊貢的千佛山詩有不少寫到龍泉,如《九日登千佛山五首》之二:

亭午客先集,憐餘遲出城。

吏當青塔候,僧下碧山迎。

弈譜傳新勢,騷壇講舊盟。

洞泉秋不冷,好共濯塵纓。

清康熙刻本《邊華泉集八卷邊華泉集稿六卷》卷四

千佛山興國禪寺  侯莉攝影

在這首詩裡,詩人寫龍泉,用了「洞泉秋不冷,好共濯塵纓」的說法。這有兩層含義,一是表層的,即是指龍泉水溫,泉水由地底湧出,故冬暖夏涼;二是深層即象徵意義:人們經常來看泉,共同洗濯塵纓,人來人往,十分熱絡,故曰不冷。

細心的讀者想必已經注意到,邊貢的千佛山詩,詩題大都在千佛山後有一「寺」字,這說明邊貢每次登山目的地大約都在興國禪寺,說明他與長老的關係非同一般。我們可以看看他的《朱吳二丈同過對華亭仍攀東巖稍憩》:

巖風時引客,徙坐更開襟。

華岫張筵入,香泉洗盞臨。

尊空銜石影,松古和龍吟。

還欲窮幽勝,相攜躡磴尋。

萬曆刻本《歷下十六景·石洞絕塵》

原來是,邊貢每次登山,與之相熟的山僧早已備好茗茶伺候,用的自然是上好的龍泉水。邊貢將其稱為「香泉」(「香泉洗盞臨」),足見他對龍泉水味的喜愛與欣賞。朋友們一道飲罷龍泉浸泡的茶水,精力恢復,信心大增,又相約一道攀登頂峰,一窮幽勝。

千佛山,因為距離濟南城實在近的緣故,濟南人都親切地將它稱為「南山」或「家山」,它境界清絕,是真正的城市之山林,在這裡品茗觀景,實在是人生一大享受。邊貢在其詩裡精妙地展示了自己的這一感覺,如《同鎮山、霽寰二丈遊山》:

出郭偕雙彥,登巖扣梵筵。

松陰石洞外,花雨佛樓前。

濟水東流合,華峰北鬥連。

照臨齊地小,共覽一燈然。

萬曆刻本《歷下十六景·石洞絕塵》

又如《春日再遊》(二首之二):

谷口鶯初囀,亭中花正明。

泉聲鳴夜雨,野色帶秋晴。

趺坐隨僧定,長歌繞樹行。

暫因人吏散,一寄薜蘿情。

萬曆刻本《歷下十六景·石洞絕塵》

松陰石洞,花雨佛樓,鶯啼鳥囀,野色秋晴,此為眼前之美景;千佛山更為動人的景致是秋眺望遠:登山矚目,近則城河染碧,柔柳萬家,遠則鵲華煙雨,黃河一線,真的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上世紀三十年代,老舍登上千佛山時便感慨萬端地說:「城河帶柳,遠水生煙,鵲華對立,夾衛大河,是何等氣象。」

看看邊貢的詩:「濟水東流合,華峰北鬥連。照臨齊地小,共覽一燈然。」是何等相似,真英雄所見也。

 

之五:清代之龍泉

清代,龍泉的水況大不如前;然其聲名卻有增無減。

這主要是千佛山以其靠近城市的地理優勢,逐漸取代華不注成為濟南第一名山,來此遊山的人們日益增多。而龍泉正處於山半腰的興國禪寺,人們觀光、休憩都在此處;山僧熱情待客,每每以龍泉水烹茶侍候。

再是清帝乾隆東巡來此遊覽,其《千佛山極目》詩的影響,此詩專門寫到並加讚美千佛山之龍泉(「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竇」)。乾隆詩作雖然寫得不怎麼樣,然其身份所在,到處碑刻儼然,而其武英殿刻本詩集發行更是天下一尊暢通無阻,誰人能與比肩?故其影響不容小覷。

千佛山上乾隆碑刻《千佛山極目》詩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清代的千佛山泉水詩(寫千佛山寫到泉水或直接以千佛山泉如龍泉、一指泉作為詩題的詩作),有88首之多。其中,寫龍泉的詩接近80首。    

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餘縉、田雯、孫蕙、王蘋、李興祖等,均有龍泉詩。如施閏章詩:「夢吸南山石窟泉,重來亭館拂青天」(《千佛山在歷城》),孫蕙詩:「思從慧業諸緣減,碧乳香寒石窟聞」(《登千佛山絕頂二首》之二)等,大多書寫龍泉「芸豆藏冰雪」「淵渟巖洞幽」的獨特清幽之美,藉以表達詩人不慕名利的林泉樵牧之情懷。

這其間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是詞作的湧現,如蔣士銓《虞美人·八月二十五日遊城南千佛山》、彭雲鶴《木蘭花慢·憶千佛山》、侯功震《一剪梅·題千佛山》等,詩人運用多種形式抒發感受,展示千佛山及山泉之美,不僅有詩,我們且看侯功震的《一剪梅·題千佛山》:

佛山秀雅賽蓬瀛,一壁泉聲,四壁松聲。尋芳拾翠喜天明,花影斜橫,柳影垂清。    僧閒無事共楸枰。半是詩盟,半是酒盟。逍遙世外過浮生,榮也休驚,辱也休驚。

一壁泉聲,四壁松聲,花影斜橫,柳影垂清,再好不過地展示了龍泉及周圍環境清幽秀雅之美。侯功震(生卒年不詳),字百裡。濟南府歷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舉人。工詩。著有《侯百裡囊中集》。

施閏章畫像

清代吟唱龍泉的詩人,值得一提的還有劉大紳與李西堂。

劉大紳(1747—1828),字寄庵。清代雲南寧州(今華寧)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官山東新城、曹縣、朝城知縣,署武定州同知,政績斐然。曾以事罷職遣戍,新城、曹縣兩縣人出資請贖,得歸。離任日「送者雨泣,皆呼青天」。好讀書,晝夜不輟。善書、工詩。有《寄庵詩文鈔》《明湖詩草》《潭西草》等。

劉大紳對濟南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寫過很多吟誦濟南歷史風物的詩。其《佛峪》詩提出林汲泉與周永年「人地相成」的觀點,筆者嘆為「知言」(劉氏《佛峪》作於乾隆五十七年,此時周永年讀書隱居之林汲泉側,已被尊為大儒讀書處。人地相成,洵為卓見)而他的千佛山詩亦不減風採。且看上面所引其《龍泉洞》:

千尺高巖萬樹林,時時洞口老龍吟。

不知幾夜清秋雨,並作寒泉一水深。

民國續修《歷城縣誌·山水考三》

詩作緊扣龍泉中「龍」的意象,豪邁勁健,然而後兩句卻又柔腸百轉,細膩貼切地發問:「不知幾夜清秋雨,並作寒泉一水深」,此深諳詩藝之剛柔相濟、抑揚相生之道也,非大家不能為。

書影:劉大紳《寄庵詩文鈔》

再看其《千佛山放歌》:

胡不登山策怒馬,蹈忽巖巒在足下。

胡不飲酒盡大鬥,揮霍風雲半醉後。

胡為紛紛起百感,且上空亭試一覽。

渴吞半掬龍泉甘,飽看千尊佛影淡。

飄然跨鶴海東來,劍光閃爍生風雷。

不覺低頭自下拜,瓊漿乞我三四杯。

我願相從海上去,云為車馬風為御。

世間五嶽如蟻封,醉臥十洲最深處。

蓬萊清淺行揚塵,回頭笑語塵中人。

佞佛求仙無不可,登山飲酒休吾嗔。

民國續修《歷城縣誌·山水考三》

什麼叫氣吞山河,飛兔流星;什麼叫奇思妙想,超山越海,這就是的。詩人以為不如此,不能表達他對於千佛山、龍泉洞的深切感受,正是在這種超常規、超現實的表述裡,讀者方才獲得了真實的藝術的全新體驗。

書影:李西堂《晚悔堂詩集》

而另一位詩人李西堂則以眾多詩作的輕巧靈動,表達了他感受中的千佛山泉,其《秋日登千佛山》云:

瑟瑟佛山秋,風回澗壑幽。

巒峰紅樹裡,野寺白雲頭。

蟲語悽樵徑,鐘聲出佛樓。

老僧偏好事,導我聽泉流。

李西堂(生卒年不詳),字春池。清代兗州府滋陽縣(今兗州市)人。諸生。著有《晚悔堂詩集》。

地位不高,名氣不大,而詩的優劣,是最不能以地位、名氣論的。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三縣交界千佛山 紅軍以少勝多激戰地
    三縣交界千佛山 紅軍以少勝多激戰地       千佛山,位於安州、北川、茂縣三地交界處,海拔2942米,南望成都平原,北向北川峽谷,是川西盆地的天然屏障。
  • 濟南趵突泉千佛山等景區對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
    聯合網訊 2月27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發布所屬公園、風景區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的公告,決定自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趵突泉園區、濟南千佛山風景名勝區、濟南動物園、濟南植物園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者護士證)免費遊覽。
  • 點這裡,看千佛山女子路跑的美女們~
    6月19日上午,快樂跑吧——濟南市首屆千佛山女子時尚健康跑圓滿結束。本次賽事也是第二屆濟南全民體育大會的啟動儀式,整個大會期間還將陸續推出群眾參與性強、健身與娛樂性兼顧的體育賽事。特邀參賽嘉賓鳴槍起跑 記者郭堯攝19日早上8:00,隨著發令槍乾脆的一聲槍響,濟南市首屆千佛山女子時尚健康跑在千佛山公園正式起跑,8個項目、近千名路跑參賽選手相繼披掛上陣。
  • 等閒難入千佛山!這裡才是終極改善的理想選擇!
    濟南有山有水的居住地還是有一些的。但是,有山有水,同時又擁有豐厚文化、圈層沉澱的居住地,那就非常罕見的了。在濟南如果要挑選這樣的地方,只能將目光轉向濟南主城南部,比如千佛山片區附近。
  • 麗水3573座山中,其中有一座「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好神奇
    有那麼多的山峰,其中有一座很有魔力,佛即是山,山即是佛,位於麗水遂昌的千佛山風景區。幾個世紀前,麗水千佛山就被人發現了,清朝光緒版(遂昌縣誌)中也有記載:山巖奇特,可見千佛千尊,故名「千佛山」。冬季來千佛遊玩,自然是比夏天少了幾分青翠,但卻仍能感受到這裡的清幽峽谷,茂密的樹木,以及清澈的山泉,迷人的瀑布、池塘、湖、潭、澗的水景,還能看到「江南小九寨」的影子,不過也許夏天會更翠綠些吧。但這並不重要,來到這樣一個原始森林,看奇峰異石,呼吸新鮮氧氣,洗肺洗眼,足矣。千佛山的神奇之處在於這些怪石,山石眾多,形態各異,猶如千尊佛像。
  • 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您更喜歡哪一個?
    其中最有名的「趵突泉」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南靠千佛山。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面積達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文化象徵和標誌,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 「了一居士」潘廣利於千佛山公園篆刻佛語印,見者平安吉祥
    千佛山「大肚彌勒」金佛,見者吉祥盛夏周末,在烈日的驕陽下,鬱鬱蔥蔥的千佛山風景區,氣溫比濟南市區低了不少,彌勒勝苑涼亭內,「了一居士」潘廣利虔心篆刻佛語印及佛造像,都是十幾公分的大料,刻畢雖汗流浹背,心卻是歡喜平和的,見者平安吉祥
  • 女子路跑在千佛山景區跑馬拉松,時報體育夠寵愛你吧!
    於是,濟南時報與千佛山景區經過友好協商達成一致,濟南市首屆女子馬拉松賽將在千佛山景區舉辦,賽道為依山而建的景區環山路。既然要打造「最美」的馬拉松賽,時報體育為您預訂了「最美賽道」,只能最美的你前來參賽!
  • 山東這座城市背山面水,大明湖千佛山景色迷人,讓人陶醉
    濟南不僅是山東的省城,這裡的旅遊勝地也有許多特別之處,其實少爺從來沒有想過,我第一個到達山東的車站就是濟南,但是因為地處濟南的山東省中部,為了能按順序來辦事的山東,為了更加節約交通費,現在也是小野從濟南踏上了這片土地,濟南這個城市"背山臨水",南臨泰山,北臨黃河,境內泉水眾多,大明湖
  • 千佛山要改造!將建停車場、改造環山路,這些地方要全面升級!
    >不過,去過的人也都知道千佛山周邊停車一直比較困難如今這個難題將得到解決原花卉市場拆違改建停車場!此外,千佛山重點區域將提升環山路2.5公里舖瀝青12日,在千佛山景區環山健身路,不少市民都在這兒散步。從千佛山景區南門進入,往西走可以看到一池湖水,湖裡荷葉碧天。
  • 千佛山街道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為進一步提高轄區居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通過居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根據居民就業願望和企業用工需求,千佛山街道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和以工代訓工作,切實滿足疫情期間片區企業職工實際培訓需求,提升職工技能水平,促進企業技術職工隊伍穩定,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
  • 濟南千佛山南路榆樹生蟲 「真兇」原為光肩星天牛
    濟南千佛山南路榆樹生蟲 「真兇」原為光肩星天牛近日,濟南有市民反映,千佛山南路老榆樹生蟲,嚴重影響了樹木的生長。濟南市園林綠化局找到了蛀食樹木的「真兇」光肩星天牛,並逐棵對被蛀的蟲孔注射具有燻蒸作用的農藥進行防治。
  • 齊魯晚報「山泉湖河城」雲上馬拉鬆開賽:一場線上賽,一座濟南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銘睿近日,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的「山泉湖河城」雲上馬拉鬆開放報名參賽埠。一場以「山、泉、湖、河、城」等濟南特色文化景點作為落腳點,將馬拉松精神與濟南城文化完美融合的雲上馬拉松賽事揭開帷幕。這是一場以泉城濟南為主題馬拉松線上賽事,完賽獎牌參照魯班鎖設計,以線筆工藝,選取千佛山、趵突泉、護城河、解放閣、大明湖等濟南地標性建築進行篆刻。
  • 路跑報名|濟南市第一屆千佛山女子時尚健康跑報名正式啟動
    本屆女子時尚健康跑是濟南市第二屆全民體育大會的開端,大賽由濟南市體育局、濟南市園林局、濟南時報主辦,由千佛山風景區、外海悅動城、濟南柔絲曼針織有限公司協辦,權威辦賽主體為泉城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參賽體驗。    濟南時報把第一屆女子時尚健康跑的賽道放在千佛山景區,一舉結合了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可謂提供了「最美賽道」。
  • 持七日內泰山風景區及三孔景區門票 可享受趵突泉、千佛山景區免...
    9月2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10月9日起,持七日內泰山景區或曲阜三孔門票可享受天下第一泉景區、千佛山景區優惠購票。之前山東省也出臺政策,2020年底前,國有景區包括天下第一泉和千佛山景區本身都有半價優惠政策,兩項政策遊客可以疊加享受。
  •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史浩教授...
    【專家坐診信息】12月24日,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史浩教授來我院坐診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佛洞的傳說
    文/楊天龍  攝影:高承善神洞重現清乾隆年間,說一菜農患眼疾痛苦難耐,來到千佛山中,本想尋死,了卻一生。在冥冥之中,忽聽到:「山下有泉,洗之即愈」。於是,下山用泉水洗眼,果然眼明如初。抬頭間,發現山坡上露出白色牆壁,大部分掩埋土中。隨用手刨土,發現洞窟,甚感神奇。
  • 賈平凹:千佛洞遊記
    梁山橫亙合陽縣城北百裡地,千佛洞位於東峰。西峰是武帝山,山上廟宇重建,香火旺盛,是渭北的旅遊勝景。我們一行瀏覽了武帝山後要返回西安了,接待的人才說出了還有個千佛洞的,當然我又來了興趣。接待人說千佛洞雖是金代物事,卻早已毀壞,數年前他們去過一次,除了山高地險外,已沒有可看的了。但我卻總是丟心不下,感覺裡應該是去一趟的。於是,讓同行的人都回去,我執意留下來。
  • 2020年全年 濟南千佛山、趵突泉等景區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
    27日晚,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發布公告,公告中指出,自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趵突泉園區、濟南千佛山風景名勝區、濟南動物園、濟南植物園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者護士證)免費遊覽。
  • 鶴羽成泉,千佛山莊嚴,大明湖裡的蛤蟆不會叫:你所不知道的濟南
    老舍客居濟南,在雪後初晴的午後,寫下了《濟南的冬天》: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濟南真是一處寶地。她的外部格局恢弘闊大:向南依靠著泰山,向北橫臥著黃河,千百年來孜孜不倦地聆聽著左近曲阜孔子的教誨;她的內部構造小巧別致:趵突泉汩汩流淌出《永遇樂》或是《聲聲慢》的節拍,護城河岸的垂柳依依繾綣,千佛山在城南站立成一道屏風,那部《老殘遊記》的片段,就隨碧波蕩漾在城中央的大明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