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不合適

2021-01-08 騰訊網

[摘要]《三字經》在今天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是一樁非常遺憾的事情。

左:供小學一年級下學期使用的廣東版《三字經》(北京版等其他地區版本也已推出);右,2011年出版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小學實驗教材」《三字經》

文 | 諶旭彬

上期文章《〈弟子規〉: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刊出後,不少讀者提出另一個問題:時下,許多幼兒園和小學,《三字經》已被列為教材。這種做法是否合適?

相比同時代的蒙學識字教材,《三字經》是最優秀的

《三字經》的作者為誰,自明代起即存在爭議,迄今仍無定論。這並不影響其作為一本蒙學教材,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該書在明清兩朝流傳甚廣,其核心作用,是充當兒童最基礎的識字課本。因普及性高,19世紀的西方來華傳教士也視其為重要的漢學入門書籍,曾將其翻譯成多國文字。

《三字經》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6個部分:1、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2、介紹基本倫理(融四歲,能讓梨);3、介紹日常事物(天地人、日月星);4、介紹應該學習的經典和學習順序(經子通,讀諸史);5、介紹歷史朝代變遷(考世系,知終始);6、拿成功事例對兒童進行勸學(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①

能夠在古代諸多蒙學教材中勝出而得以長久流傳,《三字經》在文本上有其特殊之處。三字句體,易於誦讀;字義淺顯,易於理解;內容所涉義理(如前文所總結),亦頗易為古代知識分子所接受。西方傳教士馬禮遜在其1812年的《三字經》英文譯本中,對比評價了當時流行的四種中國蒙學教材(三字經、幼學詩、千字文、百家姓)。馬禮遜說:

「《三字經》是四種小冊子中最有趣味的。《幼學詩》向兒童宣揚虛榮心:佳好的衣裳,眾多的讚賞,以及品級的榮耀,均被用於激勵他們發奮努力。『千字』經精心編排,卻極其晦澀難懂。而『百個姓氏』則實在索然無味。在這些小冊子中,《三字經》是最受稱許的樣板。」②

章太炎的意見,與馬禮遜相似:「(《三字經》)比較梁人所集《千字文》,雖字有重複,辭無藻採,其啟人知識過之。」語言學家張志公則評價稱:「《三字經》全用三言,更便於兒童朗讀背誦,這可以說是《三字經》的一個特點。……用簡短(三、四個字)而整齊的韻語,好處在便於記誦,但是往往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寫得艱深難讀或者牽強硬湊,一是容易寫得貧乏呆板。《三字經》可以說基本上沒有這兩個缺點。拿文言的標準看,《三字經》的語言是相當通俗的,無論如何,比《千字文》通俗得多;除了個別的句子外,沒有勉勉強強硬湊字數、硬押韻的毛病。從句法上看,可以說得上是靈活豐富,包羅了文言裡的各種基本的句式,既有訓練兒童語言能力的作用,又使全書的句子顯得有變化,樣式多,不枯燥。」③

圖: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官網披露的「全系列傳統文化教材目錄」(部分)截圖

但放到今天,《三字經》作為教材已不合時宜

《三字經》有上述優點,是否意味著其在今天被列為幼兒園和小學的教材,是妥當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簡單:《三字經》的上述優點,乃是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蒙學教材而言。和今天的蒙學識字教材相比,無論是識字效果,還是義理傳遞,《三字經》都已經落後太多。

1、識字層面

關於漢語識字教學,教育界存在著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教學須同時兼顧識字、閱讀與寫作,學生的識字任務應該隨年級逐漸增加,低年級最輕。一種認為低年級學生應把重點放在識字上,先大量認讀常用字,因為「在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之前,是無法整句整段地閱讀的。……不集中識字而過早教兒童讀書,其結果是識字教育和知識、思想教育兩敗俱傷」;至中、高年級再逐漸減少識字任務,將重點轉移至閱讀和寫作上。前一種意見主要流行於民國時期,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小學國語教科書,多是按這種意見編寫。後一種意見是時下國內教育界的主流。有相當多的實驗和數據證明,後一種意見對漢語教學更有效果。④

《三字經》走的也是「先大量認讀常用字」的路數。這是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這並不意味著《三字經》可以成為今天幼兒園和小學的識字教材。前述《三字經》中的優點——短句便於誦讀、淺顯易於理解、啟人知識、句式豐富等——也同樣存在於2016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科書之中;且該教科書還有著許多《三字經》不具備的優點,比如內容貼近當代兒童的生活實際、重視互動性與遊戲性、字形由簡單至複雜並配以色彩鮮豔的圖畫、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等,這些都切合著識字階段的兒童「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⑤的心理特徵——當然,這並不是說2016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科書盡善盡美,但與近千年前的南宋時代成書的《三字經》相比,其更適應今人識字之需要,是毋庸置疑的。

簡言之,在歷史上,《三字經》曾經是很好的識字課本;但在今天,有比它更好的。《三字經》應該被寫入教育史,而非再次被塞進學生的書包。

圖:2016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科書封面及課文,該課文貼近兒童生活、兼顧知識性與遊戲性,且配以色彩豔麗的圖畫,作為識字課本遠遠勝出《三字經》

2、義理層面

此番《三字經》進入幼兒園和小學教材行列,是以「國學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名義。遺憾的是,《三字經》中「傳統文化」的主體,也就是其所傳遞的「義理」,部分雖仍有價值(如勸人向學),但不妥之處也很多。

比如,「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明顯是在歧視女性。再如,「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這段不妥之處有二:1、榜樣教育不可選擇極端案例。「劉晏七歲為官」這樣極鮮見的特殊案例,難以令兒童產生共鳴。2、以做官為餌勸學,本已不妥。且劉晏入仕,是靠著呈文歌頌唐玄宗勞民傷財的封禪之舉獲得賞識,其呈文本身乃是一次溜須拍馬的政治投機,手段並不光彩——按唐制童子科,劉晏7歲童子及第成為「神童」,須按照守選制守選11年才能做官;11歲時劉晏向唐玄宗獻頌文,12歲即破例授官。⑥

再如,在《三字經》看來,學子應讀之書,唯有經、子、史三類,並強調「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的學習順序。全文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被用於介紹應該學的儒家經典和應該了解的朝代更迭史。這種知識結構安排,顯然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讓沒有辨別能力的識字期兒童朗誦這些內容,並沒有什麼好處。

再如,《三字經》中的很多概念,乃是科學理性未倡時代憑「日常經驗」所造,只應該留存在思想史中,對今人已沒有價值,是不必學的東西。最典型者,莫過於「三才者,天地人」之「三才」—— 「三才」這個概念,語出《周易》,實不過先民對世界的一種極簡單粗糙的認知:「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大意是:世界是由天地人三者組成,天有天道,就是陰陽(白天和夜晚);地有地道,就是柔剛(泥土與石礫);人有人道,就是仁義。根據這種理念,《易》每六畫組成一卦。時至今日,人類對世界的了解,大至宇宙之起源,小至細胞之構成,早已遠超先秦時代。世界觀也早已突破「三才」的局限。繼續向學生灌輸「三才」概念,顯然不合時宜。⑦至於「夫婦順」、「夫婦從」、「君則敬 、臣則忠」之類「三綱」「五常」,亦毫無疑問已是糟粕。

綜上。1、《三字經》在教育史上應該有其地位;2、作為識字課本,當下的語文教科書,無論是編纂理念還是教學效果,都遠勝《三字經》;3、《三字經》所傳遞的「義理」,有很多過時的糟粕(《百家姓》《千字文》等不如《三字經》者,自不必贅言)。總而言之,《三字經》在今天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是一樁非常遺憾的事情。

圖:人教版語文教科書識字課文「天地人」與「金木水火土」,摒棄了傳統的、過時的「三才」「五行」概念

注釋

①《三字經》有很多不同版本,文字上略有差異。清初本有380句1140字,時下較通行的版本是416句1248字。②黃時鑑,《〈三字經〉與中西文化交流》。③張志公,《傳統語文教學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P34-37。④田本娜,《小語教學論稿》,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P426-438。⑤斯霞,《對隨課文分散識字的看法》,《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⑥王佺,《唐代幹謁與文學》,中華書局,2011,P65。⑦《周易》在今天被很多「國學神棍」弄得神乎其神,但在嚴肅的史學界和考古學界,則認為「《周易》一書的形成,可能與上古時代的啟蒙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文王演易布數源於啟蒙教育——設爻布數是認字識數的基礎教育」。參見:陸思賢,《周易·天文·考古》,文物出版社,2014,P73-92。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讀《三字經》,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圖: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官網披露的「全系列傳統文化教材目錄」(部分)截圖時下,許多幼兒園和小學,將《三字經》列為了教材(如上圖)。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一般認為,《三字經》成書於南宋時代,其作者為誰迄今仍無定論。該書在明清兩朝流傳甚廣,其核心作用,是充當兒童最基礎的識字課本。
  • 重視幼小學生防疫教育,刻不容緩——《新冠防疫三字經》正式出版
    「庚子初,鬧新冠,疫情重,不容緩.....」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組織編著的《新冠防疫三字經》朗朗上口,近日由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中小學生、幼兒園和社區疫情防控和學校進入暑期提供了健康教育的知識讀本。據了解,這也是國內第一本針對拼音識字年齡階段孩子們防疫啟蒙的正規出版物。
  • 河南幼兒園入門英語教材_易口教育
    河南幼兒園入門英語教材,易口教育,初中的孩子能用WonderfulWorld這個教材嗎。河南幼兒園入門英語教材, 籤到排名:今日本吧第個籤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繼續來努力!本吧籤到人數:0一鍵籤到成為超級會員,使用一鍵籤到一鍵籤到本月漏籤0次!0成為超級會員,贈送8張補籤卡如何使用?
  • 【寒假教材解讀】趣味「三字經,快速攻克單詞——《趣味記單詞》
    趣味記單詞  《趣味記單詞》是頗普英語趣味系列教材之一,趣味教材主要適用於寒暑假、淡季等短線班的教學,也是頗普英語專門為英語培訓機構量身定做的招生特色課程。  教材對象  趣味記單詞  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已學會26個字母發音及簡單的拼讀規則,想要短時間內記住大量單詞的三到六年級的學生。
  • 這套原版的《美國小學英語》教材是否適合國內的孩子學習使用呢?
    遺憾的是,現在國內盛行的正式出版且廣為使用的基礎英語教材要麼為國內自編,要麼引自英國,來自美國的原版基礎英語教材幾乎沒有。這種狀況與國人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鑑於此,特推薦一套在美國廣泛使用的教材「美國幼兒英語」(原教材為學前部分)、「美國小學英語」(原教材為小學部分),以示區別。
  •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三字經》片段要不要理解?應該如何教學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材中出現的《三字經》片段,只要求大致理解意思,不提逐字逐句理解的要求。重在熟讀成誦,讓學生在以後的生活、學習實踐中逐步領悟、理解。一、重在熟讀成誦《三字經》特有的語言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三字經片段中生僻字多、學生朗讀有一定困難。課始,可以由教師示範朗讀,讓學生聽讀,在聽讀幾遍之後,再讓學生跟老師讀,以便讓學生更快地讀正確。
  • 《三字經》《弟子規》是國學嗎?孩子們學了有什麼用?
    儘管反對的聲浪一再高漲,家長們也心懷疑慮,幼兒園,中小學裡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的熱潮卻一直沒有散去。這裡既有國學熱大環境的推波助瀾,也有學校追求紀律性的功利性驅動。對於家長來說,疑慮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三字經》《弟子規》是不是如傳說中那樣可怕呢?它到底有沒有用呢?
  • 易中天:不要給孩子讀「三字經」,我卻發現三字經對孩子好處更多
    家長們苦不堪言,一個勁埋怨,為啥要背《三字經》?過去的經驗放在現在還合適嗎?孩子又不懂,背了好像沒什麼意義?孩子負擔倒是很重。聽到朋友訴苦,忽然想到易中天在一次講座中發表的觀點。有一個媽媽說,我家小孩不想學三字經和弟子規,他才三歲,我跟老師說學不學?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引爭議
    山東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關延平解釋說,傳統文化作品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隨便拿來就用,比如《弟子規》《三字經》中就有宣揚宿命論、順民思想等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悖的,必須加以揚棄,不能不加選擇地灌輸給中小學生。但一些學校和老師出於個人愛好,就引導學生背誦一些傳統讀物,這對學生成長不利。關延平也表示,教育部門的禁令只針對學校,家長讓孩子誦讀的行為屬於自願行為。
  • 首部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經典國學教材透出濃濃京味兒
    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北京歷史風貌、歷史名人、傳統美食……「國學」與「北京風情」的碰觸能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近日從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獲悉,首部北京版小學「國學教材」已改版完畢,將於今年再次送審,審定通過後,有望在北京繼續國家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工作。
  • 三字經的作者到底是誰?
    三字經的作者到底是誰?2011-10-26 16:34:4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  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雲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代末年的區適子;  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註:「《三字經》,南海黎貞撰。」
  • 古人的學習啟蒙讀物,《三字經》
    很多人都聽說過「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出自古人的學習啟蒙讀物《三字經》。古代兒童通過這本書開始認識字、學道理,明是非。作為這樣一本重要的古代教材,很多人對它的了解還是不多,很有必要和大家好好介紹一下《三字經》。
  • 【三字經】讀三字經有感
    【三字經】讀三字經有感2012-07-02 10:47: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這本書說它難又不難,說它簡單又不簡單,在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讀它。它能用簡簡 單單的幾個字表示出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幼兒園不準教拼音,小學必須會拼音,家長太難
    教育局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允許教拼音,小學也必須從頭開始教拼音不能快速帶過。但是拼音有63個,每天孩子們的語文課也是固定的,小學課程安排兩個月的時間把拼音全部教完,進度不會因為某些孩子們沒有學過而減慢,並且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對傳統的拼音教學方式又進行了重大改革,不是把拼音單獨列出來學,而是隨文識字,把拼音穿插其中。這種教學方式,學過拼音的孩子能學得很快,但如果沒有基礎就會跟不上,即使幼兒園裡再優秀,上學後別人懂的他不懂,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 2016秋語文《小學教材全解》 讓你成為超級演說家
    想成為「中國最會說話的人」嗎?如果想讓自己從小就成為一個能說、會說、願意說的人,就用《小學教材全解》。《小學教材全解》讓你「敢說,敢自我」!下面就讓「超級演說家」的四位導師:陳魯豫、李詠、林志穎、樂嘉,帶大家看看《小學教材全解》是怎麼教小盆友們成為「超級演說家」的。
  • 《新韻千字文》全國少兒閱讀大賽青島海選站落戶未來貝星幼兒園
    近日,「《新韻千字文》全國少兒閱讀大賽,暨百城千園萬名閱讀小達人代言海選活動」青島賽區城陽海選站落戶未來貝星國際藝術幼兒園。  據悉,活動將在全國超過200個城市設立賽區,在超過2000家幼兒園、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社區設立初賽海選站,海選出10000名年齡在4-8歲之間的「閱讀小達人」,為閱讀代言。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吃透教材、認清目標就不難
    作為研究兒童閱讀的教育心理學工作者,李虹教授曾經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過系統研究。她分析過原人教版等多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和現行的統編語文教材,統計了每個版本教材中每一冊識字表和寫字表的生字數量。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現行統編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的識字量比其他版本的都要低,寫字量基本持平。那為什麼還有人覺得一年級學生識字難呢?
  • 北京小學將推廣《弟子規新解》 未刪節原文
    其中,第一課「總敘」和第七課「親仁」各一節。每課每節的題目都用原文表示,如第二課「入則孝」其中第一節的題目是:父母呼應勿緩。「用原文作題目,不僅便於學生記憶和背誦,更主要的是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教材編委會負責人北京教育學會理事、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學會副會長魯天龍介紹。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審美水平,這套教材主要供小學三年級學生使用,課程在一年之內學完。
  • 全文背誦《三字經》是念歪「經」
    ,也不進行評估,只是會階段性調研和抽測,但對經典教育的達標要求很高:幼兒園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等,小學一年級要全本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二年級至六年級則分別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誦《千家詩》、《大學》、《論語》、《中庸》、《古文觀止》等(9月20日《南方日報》)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社會道德不斷滑坡,人心變冷,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和世俗文化又不斷對校園進行侵蝕,加上獨生子女時代
  • 幼兒園學西洋棋合適嗎?世界冠軍說:非常合適
    但什麼年齡開始學西洋棋才合適呢?很多家長擔心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太小,希望等上了小學再開始學。最近,世界冠軍卜祥志在參加公益授課的時候,就指出幼兒園階段學西洋棋非常合適。卜祥志是中國年輕棋手中的傑出代表6歲開始學棋10歲獲得中國小學生比賽亞軍12歲獲得中國少年冠軍13歲獲得西洋棋世界分齡組冠軍14歲前成為世界最年輕的男子西洋棋特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