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朝廷給嶽飛平反後,為何沒把他列入昭勳閣和韓世忠同享哀榮

2020-12-17 騰訊網

嶽飛,國人心中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和韓世忠等其他將領一起,抗擊金國侵略的偉大功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人。公元1142年1月,嶽飛因「莫須有」的冤案被奸臣秦檜迫害致死,到了1162年,趙構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宋太祖後代宋孝宗趙昚。滿懷愛國之心的宋孝宗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為嶽飛平反,還將嶽飛的遺骸葬入西湖嶽飛墓。

此後,南宋政府對嶽飛的評價不斷提升,韓侂胄對嶽飛上諡號為「嶽穆」,封鄂王。宋理宗對嶽飛上諡號為「忠武」。總而言之,除了趙構一朝對嶽飛是徹底否定評價外,趙構以後的其他歷代皇帝都對嶽飛持肯定評價。

然而,南宋時期對嶽飛的定調卻讓外人看來有些矛盾。雖然宋孝宗對嶽飛平反,宋寧宗時期的韓侂胄和宋理宗本人又對嶽飛不斷地加封爵位,但南宋朝廷沒有把嶽飛列入昭勳閣,和韓世忠同享哀榮。

上圖_ 嶽鄂王像(《南陵無雙譜》) 嶽飛像

宋理宗和昭勳閣

提到昭勳閣,我們不得不提到南宋的君主,宋理宗趙昀。

和宋孝宗一樣,趙昀也是一位出生平民階層的南宋帝王。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四兒子趙德芳的後代,而趙昀是趙匡胤二兒子趙德昭的後代。公元1221年,趙昀被權相史彌遠送入皇宮。公元1224年,宋寧宗駕崩,史彌遠和楊皇后矯詔,擁立趙昀繼承皇位。

趙昀登基後的前10年都在史彌遠的控制之下,毫無作為。公元1233年,權相史彌遠去世,宋理宗掌握實權。為了顯示自己重振大宋江山的決心,宋理宗派人修建了昭勳閣,用來表彰對宋朝做出重大貢獻的文臣武將。

說到昭勳閣,我們自然會想到漢朝的麒麟閣和唐朝的凌煙閣。漢宣帝執政後期,為了表彰為漢帝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大臣,漢宣帝在皇宮內派人修建了麒麟閣,將霍光等11位大臣的畫像掛在了麒麟閣的牆上。到了唐朝,一代英主李世民將包括魏徵、房玄齡在內的大唐24位功臣的畫像列入凌煙閣,以體現皇帝和國家對功臣的肯定。此後,唐朝歷代皇帝都把自己的功臣畫像掛入凌煙閣。而宋理宗昭勳閣的性質自然等於麒麟閣和凌煙閣。

上圖_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進入昭勳閣的文臣武將

那麼,宋理宗將哪些大臣列入了昭勳閣呢?

我們先來看看宋理宗制定的功臣進入昭勳閣的三個硬性條件。

第一,文臣有優先進入昭勳閣的權利。這一點可以理解,宋朝本身靠軍事政變起家,戒備武將一直是宋朝政治的主旋律。

第二,入選的文臣必須擔任宰相級別或相當於宰相級別的職務,並配享帝王太廟。

第三,對於做出重大貢獻的,級別相當於宰相一級的武將也應該配享太廟。

上圖_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

經過挑選,宋理宗選出了24人進入昭勳閣。其中文臣19人,武將5人。

文臣19人包括宋帝國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趙普、宋真宗時期的宰相王旦、著名歷史學家,宋哲宗時期的宰相司馬光等人,他們都為宋帝國的長治久安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武將5人有: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和韓世忠。這5位名將都在宋朝享有很高的評價!

曹彬是北宋開國名將,後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的外甥。後周世宗柴榮執政時期,曹彬就凸顯出卓越的軍事才能,頗受趙匡胤重視。趙匡胤登基後,曹彬在趙匡胤的領導下南徵南唐和蜀國,北伐北漢和遼國。到了宋太宗時期,曹彬又率領大軍參加雍熙北伐。儘管雍熙北伐以失敗而告終,但宋太宗對曹彬的才能仍然是相當肯定的。他的孫女就是宋仁宗時期的曹皇后。

上圖_ 潘仁美,北宋人,傳統俠義小說中的大奸臣

潘美是《楊家將》潘仁美的原型。潘仁美是奸臣,但歷史上真實的潘美可是大忠臣。潘美曾參加攻打南漢、平定江南、攻取太原等一系列重大戰役。雖然在雍熙北伐期間,他要為楊業的失敗負一定責任,宋太宗對他進行了懲罰,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歷史對他的正面評價。潘美去世後,宋太宗悲痛萬分,將其靈位列入太廟,以體現宋太宗對潘美功績的肯定。

曹瑋是曹彬的四兒子,他老爹守衛宋朝東北,曹瑋守衛宋朝西北。在三都谷戰役中,曹瑋率領宋軍大舉出擊,殲滅敵軍1000多人,粉碎了吐蕃對宋朝西北邊境的侵犯。在防守西北邊境的40多年中,曹瑋修築城寨、疏通戰壕、招募士兵屯田、訓練弓箭手,他成為了宋帝國西北邊境的一面旗幟。曹瑋去世後,宋仁宗悲痛欲絕,將其靈位列入太廟,享受世代敬仰。

上圖_ 曹瑋(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寶臣

李繼隆是遼軍剋星。雍熙北伐失敗後,李繼隆在宋太宗的支持下鎮守邊境,粉碎了遼軍的多次進攻。在988年的唐河戰役中,李繼隆指揮宋軍打敗遼軍,殲敵15000多人。在徐河之戰中,他又指揮大軍重創遼朝8萬大軍,殲敵數千人。公元1005年李繼隆去世後,宋真宗罷朝5日,親自到其家裡哀悼慰問。1051年,宋仁宗親自給李繼隆的紀念碑題字,稱讚他的功績為「顯功」。

韓世忠是和嶽飛齊名的抗金名將,他曾在苗劉兵變中救出宋高宗,又在黃天蕩之戰中以8000宋軍粉碎了8萬金軍的進攻,迫使金軍被迫後撤。宋高宗曾評價韓世忠「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1151年,韓世忠去世,宋高宗追贈韓世忠為太師,通義郡王。

上圖_ 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和韓世忠5人都上了昭勳閣,但同為嶽飛沒有進入昭勳閣。論戰功,嶽飛絲毫不亞於他們5人。嶽飛曾4次北伐金軍,又在黃天蕩之戰中重創金軍。趙構12道金牌召回嶽飛的時候,嶽飛的大軍已經抵達黃龍府。可以講,沒有嶽飛的浴血奮戰,就沒有南宋朝廷在杭州站穩腳跟。

那麼,戰功不亞於曹彬等5人的嶽飛為何沒能進入昭勳閣呢?按理來說,宋理宗時期,朝廷不僅對嶽飛平反,還對嶽飛上了「忠武」的稱號,以體現朝廷對嶽飛功績的褒揚,難道宋理宗對嶽飛有什麼難言之隱?

上圖_ 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

嶽飛為何沒進入昭勳閣?

第一,嶽飛的級別不夠。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進入昭勳閣的武將級別必須為宰相級別的將領。什麼叫宰相級別呢?用今天的話講就是省部級別官員。嶽飛的官職宣撫使,其級別相當於集團軍司令。而曹彬、潘美、李繼隆官至同平章事、曹瑋官至籤書樞密院事、韓世忠官至宣府處置使、三鎮節度使。

從官職上看,曹彬、潘美、李繼隆同平章事的級別就是宰相級別,曹瑋工作的樞密院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其級別也相當於宰相。韓世忠的宣府處置使、三鎮節度使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其官職儘管不是宰相,但用今天的級別衡量也等於省部級官員。因此,嶽飛沒有進入昭勳閣,而曹彬、潘美、李繼隆、曹瑋和韓世忠進入昭勳閣。

上圖_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

第二,為尊者諱。

飛有「政治汙點」,而宋高宗是嶽飛「政治汙點」的始作俑者。宋孝宗儘管給嶽飛平反,但南宋朝廷默許秦檜為嶽飛冤案的最高責任人。如果將嶽飛列入昭勳閣,等於變相否定宋高宗,承認宋高宗為嶽飛冤案承擔最大責任,這不符合南宋的「政治正確」。

因此,按照為尊者諱的傳統,宋理宗自然不能將嶽飛列入昭勳閣。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嶽飛戰功最高,為何排名不如韓世忠
    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北方淪陷,宋室南渡,趙構一路倉皇逃竄,韓世忠留在河北一帶積極組織抗金,但他始終沒有和趙構直接搭上線,所以雖然抗金積極踴躍,但官職不高,統率的兵馬不多。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劉兵變」發生,南宋將領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迫使宋高宗趙構退位。
  • 嶽飛被莫須有而死,韓世忠呢?他又是怎麼死的?
    在南宋的中興四將裡,可能也就嶽飛和韓世忠是真正當之無愧的名將,其他劉光世是個依賴祖宗蒙陰的逃跑將軍,張俊只會殺流寇,對付金軍跑得比誰都快。韓世忠在河北一帶堅持抗金鬥爭數年,官階不高,所率兵馬並不多,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懾金兵。靖康之變,開封城陷,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兩人作了金兵的俘虜。趙構在南京(商丘)當了皇帝,是為宋高宗。這是南宋小朝廷的第一任皇帝。
  • 和嶽飛並駕齊驅的抗金名將韓世忠詞作的水平咋樣:不輸嶽飛?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中,嶽飛之外的三人裡真正可以和嶽飛並駕齊驅的只有韓世忠,他們二人都力主抗金,戰績卓越;都是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都有一個深明大義,令人羨慕的賢內助,其實,他們還有一點非常相似,只是韓世忠在這一點上的表現一直被人們忽視了
  • 嶽飛死後,韓世忠發現嶽飛前妻,做出了一件事,侮辱「名將」
    如果,你問南宋初期的大將有誰,很多人都會說出嶽飛,在深入一點的會知道韓世忠。嶽飛和韓世忠是南宋初期最為知名的兩個大將,韓世忠在秦檜誣陷嶽飛時幫嶽飛說過話。然而,嶽飛死後,韓世忠發現了嶽飛的前妻,立刻做出了一件侮辱「名將」二字的舉動。
  • 嶽飛遇害以後,他和秦檜的後人都怎麼樣了?
    陝西人姚嶽在靖康之變(1127年)後逃離關中地區,並在南宋考中進士,在一次與嶽飛偶遇後,嶽飛覺得自己母親姓姚、父親姓嶽,而此人則名為姚嶽,實在有緣,於是便留姚嶽在軍中為參謀效力,對他十分關愛親信。 沒想到姚嶽在嶽飛死後,卻向秦檜遞上「投名狀」說,自己要與嶽飛徹底劃清界限,為此他還廉不知恥地向秦檜建議說,嶽州(今嶽陽)「以叛臣故地,又與其同姓」,因此建議南宋朝廷將嶽州改名,在姚嶽的一再上書下,宋高宗竟然頒發詔書,將嶽州改為純州,而嶽州的駐軍嶽陽軍則改名華容軍。
  • 南宋五大將為什麼變成中興四將,出局的名將,僅次於嶽飛和韓世忠
    南宋「中興四將」的說法由來已久,版本也有所不同。其中南宋宮廷畫院劉松年繪製的《中興四將圖》代表著南宋朝廷的意見,可以說是「官宣」版本。《中興四將圖》流傳千載,如今珍藏在國家博物館。畫中四人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歷來是指統兵的元帥或大將,遠徵在外作戰時,可以應急處置,而不必事事請奏朝廷。畢竟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勝敗往往就是瞬間之事,戰機絕對不可貽誤,那時交通和通訊工具都非常落後,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實際上,早在南宋王朝建立之前,北宋徽欽二帝被擄至北國時,秦檜也在北上之列。他投降了金國,被金國許以重金,讓他回朝後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他們覆滅在臨安建立的南宋王朝。秦檜回南宋後,就因為其主和的主張,被宋高宗一路提拔,成為紅極一時的寵臣。他在宋高宗的指示下,和金國大將完顏宗弼籤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割地,成為世人眼中苟延殘喘的弱國。
  • 嶽飛含恨而終後,他的子女結局如何?
    值得一說的是,嶽飛對於宋高宗的賞賜,屢屢拒絕,實在拒絕不了的,嶽飛便和嶽家軍的兄弟們一同「分享」,可以說,嶽飛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完美武將,正是因為他的完美害了他自己。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與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卻沒想到是後發展起來的蒙古國先後滅掉金宋兩國。說到南宋抗戰時期,就不得不提到民族英雄嶽飛了,公元1128年,他遇到宗澤,此後開始了他的前線抗戰的一生,在他帶領下的抗金戰爭中,南宋甚至是佔得了優勢。
  • 南宋狀元張孝祥在金榜題名後,他呈奏章要為嶽飛平反,結果如何?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親率大軍,一路南下,誓要一舉覆滅南宋,宋軍無力抵抗,一路潰敗,金軍一直打到南京附近的采石磯,宋高宗一度想渡海而逃,關鍵時刻,虞允文力挽狂瀾,於采石磯一役以少勝多,大敗金主完顏亮,金軍內部隨即內訌,完顏亮被部將叛殺,金軍就此退去,南宋朝廷得以保全,這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采石磯大捷」!
  • 南宋名將嶽飛之冤
    紹興元年(1131),因為平定「巨寇」李成有功,嶽飛被任命為神武副軍統制,成了獨擋一方的大將,嶽飛所部也由雜牌軍躍升為南宋朝廷的主力部隊。南宋建炎四年(1130)到紹興五年(1135),因為不滿南宋政權和地主豪強的壓迫與剝削,兩湖地區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鐘相、楊麼起義。建炎四年(1130)二月,鐘相稱帝,定國號為楚,自稱楚王,建立了農民政權。
  • 嶽飛被殺韓世忠被撤職,金人再次進犯時,是誰在前方衝鋒殺敵
    南宋皇帝趙構也是自廢武功之事,他靠嶽飛、韓世忠等一批將領的浴血奮戰,才讓金人開始與南宋和談,換來短暫的安寧。但是戰爭結束後,趙構就迫不及待地對武將動手,他明升暗降,以升官為業,剝奪武將的兵權,韓世忠、嶽飛等人被他解職,韓世忠開始在家裡閒蕩,嶽飛比他還慘,在宋高宗的授意下,秦檜搜集證據,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處死了嶽飛,這讓南宋的一群大將,都被他折騰了。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如今金人揚言要立宋欽宗趙恆之子趙諶為帝,嶽飛就決定借著入覲的機會,向高宗懇請早立皇太子一事。但此時高宗還沒死心,仍四處訪醫尋藥,要他馬上將趙伯琮立為太子,他實在無法甘心。再者,因嶽飛遠離朝廷,他不知道高宗已經找到一位叫王繼先的醫官,此人能煉出一種名為「黑虎丹」的壯陽藥,高宗服下後,似乎大有起色,或許生子有望,畢竟此時他才三十歲。
  • 韓世忠為什麼不救嶽飛,韓世忠最後是怎麼死的?
    宋高宗趙構是很熟悉,他的老祖宗趙匡胤是如何得到的江山的。對於趙構來說武將那可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這時候影響力比較大,威望又比較高的韓世忠和嶽飛就被趙構給盯上了。二他要拿這些立有大功的人開刀了,所謂狡兔死,獵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韓世忠和嶽飛已經把忠盡完了,所以,他們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 嶽飛一生「猶未雪」的靖康之恥,南宋用了多少年才得以雪恥?
    一代名將嶽飛在《滿江紅》中曾如是說到。嶽飛從北宋末年投軍,到南宋初年得以在南宋軍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再到後來位列的「中興四將」,統率南宋行營五大護軍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行營後護軍(以嶽家軍為主體),可以說嶽飛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趙宋王朝。
  • 嶽飛被抓,嶽家軍十二軍為何有9位將領證明他謀反?
    為了擠壓嶽飛,秦檜做了很多準備。他首先聯合朝中的主和派擠壓主戰派,並直接殺死報告軍功的將軍。隨後,秦檜就給宋高宗吹耳邊風"別看嶽飛屢戰屢勝,如果嶽飛忠於朝廷,那是在社稷之福氣。可如果嶽飛有二心,這就不好了。"對武將極其忌憚的趙構腦子很快心領神會。由於趙構親身經歷了苗劉兵變,其對嶽飛手握重兵非常害怕。因此,趙構決心解除嶽飛的兵權。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他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攻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曹彬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降右驍衛上將軍,後復任樞密使。999年,曹彬病逝。楊業(?—986年 ),北宋名將。 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
  • 南宋嶽飛「莫須有」冤案,他才是製造這起冤案的罪魁禍首
    韓世忠問秦檜「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秦檜根本就不需要顧及天下人的想法,因為他有強大的後盾。 我們先看看當時的情況: 1140年,嶽飛北伐大軍先鋒已進抵達朱仙鎮,眼看有望收復故都開封,嶽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詔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嶽飛本人去臨安朝見。
  • 嶽飛的功勞是南宋文人杜撰出來的?《金史》的記載簡直毀三觀!
    然而宋高宗趙構在宰相秦檜的花言巧語下,只知一意求和,嶽飛不甘心放棄收復的失地,駐紮北方,引起朝廷不滿,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嶽飛班師,在之後的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又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