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國人心中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和韓世忠等其他將領一起,抗擊金國侵略的偉大功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人。公元1142年1月,嶽飛因「莫須有」的冤案被奸臣秦檜迫害致死,到了1162年,趙構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宋太祖後代宋孝宗趙昚。滿懷愛國之心的宋孝宗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為嶽飛平反,還將嶽飛的遺骸葬入西湖嶽飛墓。
此後,南宋政府對嶽飛的評價不斷提升,韓侂胄對嶽飛上諡號為「嶽穆」,封鄂王。宋理宗對嶽飛上諡號為「忠武」。總而言之,除了趙構一朝對嶽飛是徹底否定評價外,趙構以後的其他歷代皇帝都對嶽飛持肯定評價。
然而,南宋時期對嶽飛的定調卻讓外人看來有些矛盾。雖然宋孝宗對嶽飛平反,宋寧宗時期的韓侂胄和宋理宗本人又對嶽飛不斷地加封爵位,但南宋朝廷沒有把嶽飛列入昭勳閣,和韓世忠同享哀榮。
上圖_ 嶽鄂王像(《南陵無雙譜》) 嶽飛像
宋理宗和昭勳閣
提到昭勳閣,我們不得不提到南宋的君主,宋理宗趙昀。
和宋孝宗一樣,趙昀也是一位出生平民階層的南宋帝王。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四兒子趙德芳的後代,而趙昀是趙匡胤二兒子趙德昭的後代。公元1221年,趙昀被權相史彌遠送入皇宮。公元1224年,宋寧宗駕崩,史彌遠和楊皇后矯詔,擁立趙昀繼承皇位。
趙昀登基後的前10年都在史彌遠的控制之下,毫無作為。公元1233年,權相史彌遠去世,宋理宗掌握實權。為了顯示自己重振大宋江山的決心,宋理宗派人修建了昭勳閣,用來表彰對宋朝做出重大貢獻的文臣武將。
說到昭勳閣,我們自然會想到漢朝的麒麟閣和唐朝的凌煙閣。漢宣帝執政後期,為了表彰為漢帝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大臣,漢宣帝在皇宮內派人修建了麒麟閣,將霍光等11位大臣的畫像掛在了麒麟閣的牆上。到了唐朝,一代英主李世民將包括魏徵、房玄齡在內的大唐24位功臣的畫像列入凌煙閣,以體現皇帝和國家對功臣的肯定。此後,唐朝歷代皇帝都把自己的功臣畫像掛入凌煙閣。而宋理宗昭勳閣的性質自然等於麒麟閣和凌煙閣。
上圖_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進入昭勳閣的文臣武將
那麼,宋理宗將哪些大臣列入了昭勳閣呢?
我們先來看看宋理宗制定的功臣進入昭勳閣的三個硬性條件。
第一,文臣有優先進入昭勳閣的權利。這一點可以理解,宋朝本身靠軍事政變起家,戒備武將一直是宋朝政治的主旋律。
第二,入選的文臣必須擔任宰相級別或相當於宰相級別的職務,並配享帝王太廟。
第三,對於做出重大貢獻的,級別相當於宰相一級的武將也應該配享太廟。
上圖_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
經過挑選,宋理宗選出了24人進入昭勳閣。其中文臣19人,武將5人。
文臣19人包括宋帝國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趙普、宋真宗時期的宰相王旦、著名歷史學家,宋哲宗時期的宰相司馬光等人,他們都為宋帝國的長治久安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武將5人有: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和韓世忠。這5位名將都在宋朝享有很高的評價!
曹彬是北宋開國名將,後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的外甥。後周世宗柴榮執政時期,曹彬就凸顯出卓越的軍事才能,頗受趙匡胤重視。趙匡胤登基後,曹彬在趙匡胤的領導下南徵南唐和蜀國,北伐北漢和遼國。到了宋太宗時期,曹彬又率領大軍參加雍熙北伐。儘管雍熙北伐以失敗而告終,但宋太宗對曹彬的才能仍然是相當肯定的。他的孫女就是宋仁宗時期的曹皇后。
上圖_ 潘仁美,北宋人,傳統俠義小說中的大奸臣
潘美是《楊家將》潘仁美的原型。潘仁美是奸臣,但歷史上真實的潘美可是大忠臣。潘美曾參加攻打南漢、平定江南、攻取太原等一系列重大戰役。雖然在雍熙北伐期間,他要為楊業的失敗負一定責任,宋太宗對他進行了懲罰,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歷史對他的正面評價。潘美去世後,宋太宗悲痛萬分,將其靈位列入太廟,以體現宋太宗對潘美功績的肯定。
曹瑋是曹彬的四兒子,他老爹守衛宋朝東北,曹瑋守衛宋朝西北。在三都谷戰役中,曹瑋率領宋軍大舉出擊,殲滅敵軍1000多人,粉碎了吐蕃對宋朝西北邊境的侵犯。在防守西北邊境的40多年中,曹瑋修築城寨、疏通戰壕、招募士兵屯田、訓練弓箭手,他成為了宋帝國西北邊境的一面旗幟。曹瑋去世後,宋仁宗悲痛欲絕,將其靈位列入太廟,享受世代敬仰。
上圖_ 曹瑋(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寶臣
李繼隆是遼軍剋星。雍熙北伐失敗後,李繼隆在宋太宗的支持下鎮守邊境,粉碎了遼軍的多次進攻。在988年的唐河戰役中,李繼隆指揮宋軍打敗遼軍,殲敵15000多人。在徐河之戰中,他又指揮大軍重創遼朝8萬大軍,殲敵數千人。公元1005年李繼隆去世後,宋真宗罷朝5日,親自到其家裡哀悼慰問。1051年,宋仁宗親自給李繼隆的紀念碑題字,稱讚他的功績為「顯功」。
韓世忠是和嶽飛齊名的抗金名將,他曾在苗劉兵變中救出宋高宗,又在黃天蕩之戰中以8000宋軍粉碎了8萬金軍的進攻,迫使金軍被迫後撤。宋高宗曾評價韓世忠「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1151年,韓世忠去世,宋高宗追贈韓世忠為太師,通義郡王。
上圖_ 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和韓世忠5人都上了昭勳閣,但同為嶽飛沒有進入昭勳閣。論戰功,嶽飛絲毫不亞於他們5人。嶽飛曾4次北伐金軍,又在黃天蕩之戰中重創金軍。趙構12道金牌召回嶽飛的時候,嶽飛的大軍已經抵達黃龍府。可以講,沒有嶽飛的浴血奮戰,就沒有南宋朝廷在杭州站穩腳跟。
那麼,戰功不亞於曹彬等5人的嶽飛為何沒能進入昭勳閣呢?按理來說,宋理宗時期,朝廷不僅對嶽飛平反,還對嶽飛上了「忠武」的稱號,以體現朝廷對嶽飛功績的褒揚,難道宋理宗對嶽飛有什麼難言之隱?
上圖_ 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
嶽飛為何沒進入昭勳閣?
第一,嶽飛的級別不夠。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進入昭勳閣的武將級別必須為宰相級別的將領。什麼叫宰相級別呢?用今天的話講就是省部級別官員。嶽飛的官職宣撫使,其級別相當於集團軍司令。而曹彬、潘美、李繼隆官至同平章事、曹瑋官至籤書樞密院事、韓世忠官至宣府處置使、三鎮節度使。
從官職上看,曹彬、潘美、李繼隆同平章事的級別就是宰相級別,曹瑋工作的樞密院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其級別也相當於宰相。韓世忠的宣府處置使、三鎮節度使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其官職儘管不是宰相,但用今天的級別衡量也等於省部級官員。因此,嶽飛沒有進入昭勳閣,而曹彬、潘美、李繼隆、曹瑋和韓世忠進入昭勳閣。
上圖_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
第二,為尊者諱。
飛有「政治汙點」,而宋高宗是嶽飛「政治汙點」的始作俑者。宋孝宗儘管給嶽飛平反,但南宋朝廷默許秦檜為嶽飛冤案的最高責任人。如果將嶽飛列入昭勳閣,等於變相否定宋高宗,承認宋高宗為嶽飛冤案承擔最大責任,這不符合南宋的「政治正確」。
因此,按照為尊者諱的傳統,宋理宗自然不能將嶽飛列入昭勳閣。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