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百花聖殿主教座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城中,是天主教佛羅倫斯大主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天主教宗座聖殿。教堂建築群由主教座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
主教座堂於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367年由全民投票決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點上建造直徑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圓頂。在建造拱頂時,沒有採用當時流行的「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採用了新穎的「魚刺式」的建造方式,從下往上逐次砌成,於1436年3月25日舉行獻堂典禮。大穹頂內部為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裡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中殿北牆上有烏切洛所繪《喬凡尼•阿古託紀念碑》和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所繪的《但丁與神曲》。
這三個建築的建成時間是有先後的。最先建成的是洗禮堂,位於主教座堂西邊數米,7世紀即已建成,11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佛羅倫斯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貝爾蒂(Ghiberti)所作,被米開朗基羅贊為「天國之門」。
吉貝爾蒂花費21年的時間完成的傑作,將「舊約全書」的故事情節分成十個畫面,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挪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薩獻祭;以掃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敗;菲利士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現今的門上的作品是複製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館展出。
教堂的右側有高85米的鐘樓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用託斯卡那白、綠、粉色花崗石貼面。屬於哥德式建築,這在義大利並不多見。樓內有370級臺階,可登高俯瞰全城。鐘樓的設計者,正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一位與詩人但丁同時代的大壁畫家喬託,故又名喬託鐘樓。如此高的鐘樓,在中世紀教堂建築中實屬罕見。
世界上莊嚴雄偉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嫵媚。這座用白色,粉紅,綠色的大理石按幾何圖案裝飾起來的的美麗教堂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
聖母百花聖殿主教座堂的鐘塔尤其引人注目,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託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託鐘塔」。鐘塔屬哥德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大理石,純淨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