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月12日是莫斯科最主要、最「上相」的名勝古蹟之一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455周年紀念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座著名東正教大教堂的8個有趣歷史故事。
1、為勝利而建
聖母升天教堂1555-1561年根據俄國沙皇伊凡雷帝(伊凡四世)的命令、為紀念戰勝喀山汗國而建,戰爭勝利日當天正值東正教聖母日。教堂1813年前被叫做「防禦壕上的聖母大教堂」,此名稱也與教堂的位置有關。當時坐落在紅場內側的克林姆林宮有防禦壕防守。教堂8個塔樓中的4個以東正教節日命名,徵服喀山汗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正是發生在這些東正教節日的時候。其中還有一個塔樓為紀念「聖三一」而命名,一種說法是中世紀時,這裡曾建有一座聖三一教堂。
2、象徵從天而降的冰雹
另一種說法是,聖母升天教堂象徵著天上的耶路撒冷城,換言之被喻為神的國度,其牆壁裝飾著珍寶。還有一種說法則稱是建築師試圖恢復君士坦丁堡布雷契耐大教堂,傳說在此教堂中發生過聖母庇護之奇蹟,聖母顯現於此並使用蓋布將整個基督世界覆蓋在自己的隱蔽下,祈禱保護人民免遭撒拉遜士兵(阿拉伯人的古稱)的侵略。
3、九合一教堂
圖片來源:Lori / Legion-Media
聖母升天大教堂的建立是從整座建築底層地下室9座小教堂依次建造而來,這9座小教堂將畫廊及通道連接在一起。有趣的是,16世紀時地下室曾被用於存放國家財產、城市富裕居民的錢財。大教堂外部裝飾品是磚砌的。每個年代都會在大教堂的建築風貌上留下自己的痕跡。1595年一場大火後,教堂被重新裝上洋蔥頂。到18世紀教堂頂才被漆為彩色。17世紀末教堂頂部出現帶狀雕刻,到18世紀末這一個世紀時間內教堂的歷史被繪於這些頂部。1817年紅場維修時,建築師約瑟夫·博韋(Osip Bove)用石頭將教堂防護牆進行了加固並安置了鑄鐵柵欄。
4、又稱「莫斯科聖愚瓦西裡大教堂」
聖母升天大教堂還有另外個名稱——聖瓦西裡教堂。這一名稱的出現並非空穴來風。傳說莫斯科聖愚瓦西裡擁有預測能力,預知了1547年的莫斯科大火。這場火災幾乎將莫斯科的三分之一化為焦土。聖愚瓦西裡幾乎受了一輩子苦,不管什麼天氣,他從不穿衣服和鞋,也從沒有過落腳之處。瓦西裡去世時,米加利(Macarius)牧首親自為其主持葬禮,由伊萬雷帝和貴族大地主親自扶靈。1588年瓦西裡被尊為典範,在教堂已有的基礎上加建了第九座教堂,並將其遺體搬入其中,同時整座教堂也重新以聖愚瓦西裡命名。
5、建築設計師「均被刺瞎雙眼」
圖片來源:Lori / Legion-Media
誰是整座大教堂的建築設計者說法不一。最流行的說法是教堂由俄羅斯建築師巴爾馬(Barma)和波斯特尼克(Postnik)所建。傳說,伊凡雷帝下令刺瞎建造瓦西裡大教堂的建築師,以使其無法到其他地方建立類似教堂,這樣瓦西裡大教堂的美便無法超越。但此傳說可以說是站不住腳的:之後波斯特尼克還設計建造了天使報喜大教堂及喀山克林姆林宮的牆壁和鐘塔。還有說法稱,聖母大教堂可能是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工作的義大利建築師設計建造。
6、幾乎毀於拿破崙和共產黨之手
坐落在莫斯科心臟位置的大教堂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面臨過不止一次來自外界的「生命威脅」。1812年拿破崙的軍隊準備離開莫斯科時,曾打算燒毀大教堂,但沒能來得及。20世紀20年代末共產黨人曾決定拆毀大教堂,原因是這座位於市中心「祭祀性」建築妨礙到了新上任的蘇聯執政黨。當時的建築師、文物修復師彼得·巴拉諾夫斯基(Petr Baranovsky)積極參與保護大教堂不不拆毀的工作,甚至向史達林發過電報。最終,聖母大教堂未被拆毀得以保存下來,但保護它的反蘇維權者受到當局的懲治。
7、僅剩一隻原鐘
大教堂鐘塔至今依舊可用,但塔內僅剩一隻16世紀保留下來的、最初建造的鐘。1929年,蘇聯當局將銅製的鐘重熔。教堂敲鐘人阿列克謝·康諾瓦洛夫(Alexey Konovalov)認為能有一隻鍾保留下來已經是奇蹟了。他說:「這僅剩的一隻老鍾真的是將16世紀的聲音帶到了今天。」
8、世界文化遺產
聖母升天大教堂是最先受到蘇聯新政權關注的一批建築。1923年歷史建築博物館在此開放,1929年大教堂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分館。上世紀90年代教堂開始恢復宗教活動,其中也包括第九座「聖瓦西裡」小教堂。1990年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來源:透視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