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官三民四漁五」,該如何理解?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2020-12-23 皖農小夥

農村裡有「官三民四漁五」之說,該如何理解?我們口中的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日子過得可是真快,晃一晃今天都臘月二十三了,在我們農村裡常有「五祀」之說,而灶神爺屬於其中之一,我們口中常說小年的民俗大部分就是為了「祭灶」,為的是讓其「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雖然只是一種民俗習慣,但象徵著農民朋友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家了解就好。在以往以來,關於小年的具體日期是哪一天,大家都眾說紛紜,連日曆上也是分成了南北方。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則是臘月二十四,在我小時候總是分不清,而且在有些地方農村裡對小年還流傳著「官三民四漁五」的說法,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一、「官三」之說

小年祭灶定為臘月二十三是從清朝開始的,記得乾隆皇帝的《祭灶》詩裡這樣記載過:「鄉村臘廿四,家家祭灶王。城中二十三,比戶燈燭張」。這就說明是在清朝的時候宮廷裡就流行臘月二十三祭灶,一些官宦之家也就實行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因此有「官三」之說,而且皇城在北,北方受其影響較大,也就有了北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並且在民間還有這樣一首民謠:"今年臘月二十三,打發灶爺上青天。騎紅馬,備金鞍,打馬揚鞭一溜煙。到天宮,見老天,拋米撒面你要瞞。初一五更你回來,多帶五穀少帶災。多帶跑馬射箭的(指男孩),少帶抽針扯線的(指女孩)",說的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北方農民們「祭灶」的美好願望。

二、「民四」之說

這打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是最早興起的,大部分人們也都知道,總體來說,清朝以前,臘月二十四是作為祭灶的日子,因為自清朝期間的一插手,民間過小年就在二十三和二十四之間爭論不休,所以形成了現在「北三南四」的局面,由於以上「官三」的說法,二十四過小年以民間居多,因此就被稱為「民四」。

三、「漁五」之說

「漁五」的說法是指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的漁民朋友,小年是以「臘月二十五」為準的,這具體根據什麼我也不是很了解,但在我認為可能是以前的等級觀念以及處於管理的邊緣,一些民俗做法相傳也就不是會很及時,又或是根據出海捕撈等原因定下的日子,所以與內地的不是很一致,從而根據「官三民四」的說法,加上了「漁五」,從而也就有了這個說法。

這些只是民間的一些說法,儘管有些不同,但這是比較說得過去的老話,大家了解即可,具體還是按照當地習俗來安排。另外,告訴大家小年雖然算得上是一個大日子,但在我國不算是傳統的法定節假日,所以還是要上班的哦!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相關焦點

  • 俗語「官三民四船五」啥意思?
    有的人就疑惑了:小年到底是哪一天?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為何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小年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又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民間說法是在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言事的。但是在各地過小年的時間也是有點差別的,南方的朋友肯定會說傳統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日,而北方地區的朋友就會反駁他們是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
  • 俗語:「官三民四疍五」,說的是什麼?你們那邊是什麼樣子的?
    導語:俗語:「官三民四疍五」,說的是什麼?你們那邊是什麼樣子的?說的就是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的習俗。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在這一天要舉行祭灶的儀式,所以也被稱為謝灶節、灶王節。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過小年的日期卻有所不同,在民間就有「官三民四疍五」的說法,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是個什麼講究。
  • 小年夜究竟是哪一天?官三民四船家五,還有地方正月過小年
    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除夕的前一天南京:正月十五,即元宵節這天還有少數地區是臘月二十二或正月十六。為什麼南方和北方小年夜差一天?小年夜的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有相關記載。在歷史上,年前最重要的有四個節日——冬至、祭灶神、小年夜、大年夜。
  • 民間傳說「官三民四船五」,你的家鄉,「小年」是哪一天?
    臘月廿三,也是北方人常說的「小年」了,人們在這一天,大掃除、祭灶神,同時拉開一年一度春節的序幕。過小年,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祭灶神。祭灶神,是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祭灶神又稱送灶神,灶王爺又稱灶君,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
  • 農村老人說人有「五不笑」,你知道這「五不笑」是哪五個嗎?
    「五不笑」並不是笑而不語,而是說農村村民聚在一起的時候的說說笑笑。可以理解成為「笑談」,也就是人們在聊天時的談資、話題。也可以理解成「玩笑」,拿人開玩笑。過去農村有一種非常流行,老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三樣事情講不得,三樣東西吃不得。」
  • 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什麼是「官三民四船五」?
    長大後離開家,接觸到不同的人群,小編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我們那裡的說法而已,而在南方有的地方則是將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作為小年。去找一些書籍翻開看看,原來關於小年還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真是十裡不同俗啊,那麼大家知道「官三民四船五」是什麼意思嗎?
  • 老人常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這話該如何理解?
    在農村中,我們總能聽到很多老話,這些話多半是老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大家從生活中能夠多留心多注意,避免再走更多的彎路,很多年輕人通過這些老話,讓自己迎來了更好的成長。那麼,老人常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這話該如何理解?
  • 農村老人說人有「五不笑」,你知道是什麼嗎?
    農村老人特別有意思,你說他們知識文化低,他們談論事情來滔滔不絕,你說他們胡扯吧,他們說的似乎又有那麼一定道理,什麼農村老話、俗語,他們隨口就來,雖然有時說的不是那麼準確,大家聽完也就哈哈大笑,改天全忘記了,可是有些事是不能笑的,今天咱們一起談談農村老人常的說人有「五不笑」,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 又到了南北之爭的時刻: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又到了南北之爭的時刻: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端午節吃粽子南方人和北方人有甜鹹之爭,到了小年,南方人和北方人還是有著不同的習俗,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呢?臘月二十三or臘月二十四?民俗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今天小年,代表著年節準備正式開始,從這一天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起來,採買年貨、打掃房屋。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 農村老人常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指的是哪3種人?
    那麼農村老人常說的「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如何理解?指的是哪3種人?1、薄情之人人到了五十歲,一定要學會認人識人,遠離那些是非之人,這樣才能讓人生沒有什麼煩惱和憂愁。2、貪財之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很多人都會貪財,就算已經是富翁了,他們還是盤算如何賺的更多,甚至走上違背法律的道路。人到了50歲時,往往是財力最多的時候,此時總有一些貪財的小人會依附在你身邊,對你各種誘惑,讓你的警惕性放鬆,只會再將錢財騙走。
  • 今天臘月二十三小年,你聽說過「官三民四乞丐五」嗎
    今天臘月二十三小年,你聽說過「官三民四乞丐五」嗎?過小年的風俗由來已久,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會有一定差異,但一般集中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少數的會在後面幾天,甚至除夕。
  • 農村老人說: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道盡辛酸
    即使社會發展至今,養兒防老,依然是農村老人養老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對生兒子依然有一種執念,而且總是希望能多生幾個,這樣以後可以相互分擔,會輕鬆一些。但往往事與願違,有時候家中兒子多了,反倒不是件好事,因為他們會相互推卸責任,就會應了農村那句老話: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
  • 農村老人常說「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什麼意思?
    雨水節氣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在這一天當中太陽黃經達到330°,雨水節氣的到來,那麼也就預示著我國多地落雨現象將會持續來臨,而這種下雨是綿綿細雨,潤物細無聲的感覺。農村老人常說「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國農村勞動人民的經過了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節氣時候的變化總結出了不少經驗。
  • 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本文由《農村家園》原創,轉載必究!大家好,歡迎來到農村家園,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 官三民四船家五:本該普天同慶的小年,竟還有一套等級差別
    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如今各地過小年的時間並不一致,北方小年多在臘月二十三,而南方不少地方則會錯後一天或是兩天。其實,小年日期上的這種差異,雖然是地域文化與民俗多樣性的表現,可深究起來,卻是古代等級差異和尊卑觀念所引發的。古代過小年時,盛行著「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漁民船家則要在臘月二十五才過。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理」,什麼意思?
    在農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濃厚的人情都讓人深深留戀,記得在農村村子東邊有一條河,放暑假的時候,每天釣魚是最快樂的時光,還有兒時的玩伴每天在一起玩耍,每天玩耍一天後,回到村子裡就會看到一群老人圍在一起聊天,在聽老人們聊天時,也常常聽到老人們說些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可謂是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農村老人常說: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這什麼意思?
    農村的生產勞動離不開好天氣的幫忙,可以說農民是靠天吃飯的,有好的天氣,一般也會有好的收成,而在以前,沒有如今這完善的天氣預報系統,很時候是靠大家的經驗來判斷,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總結出了一系列的天氣規則變化的俗語來指導生產耕作。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過小年的講究,俗話說「官三民四船五」,你是哪天過小年?
    在農村老家裡臘月二十三有掃塵和祭灶的傳統,這天也被人們稱為「小年」,不過這樣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因為在南方地區裡通常都是臘月二十四作為作為小年,有的地方還是臘月二十五,這就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為什麼好多的日子都被稱為「小年」?
  • 農村老人常說「好男不娶5女,好女不嫁6男」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好男不娶5女,好女不嫁6男」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我國當今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樣我國也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