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橋造船新招3000員工開足馬力運行

2020-12-17 中原新聞網

隨著近期完工的兩艘21萬噸散貨船交付離廠,中船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今年前11月完工交船超過25艘/座,總載重噸超過400萬噸,居國內領先地位。  「5月起,我們就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節奏,並逆勢向上,上半年就把失去的時間追了回來。」在浦東外高橋造船科技大樓的辦公室裡,公司副總經理張偉告訴記者,「三、四季度,生產節奏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預計將全面完成全年的生產計劃。」

內銷外銷齊發力,新訂單不斷

造船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外高橋造船新招聘近3000名員工,公司總員工人數穩定在1.5萬人左右。不過逆勢向上背後的密碼不僅僅是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

受海外疫情影響,許多國際船東推遲接收新船,對於造船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尾款支付時間推遲,並且船舶滯留期間還會持續產生維護費用。不過,外高橋造船在建船隻基本都能按計劃生產交付。張偉介紹,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是公司與船東提前溝通聯繫,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近年來爭取到許多國內船東的訂單,實現訂單來源的多元化也是重要原因。

以海工裝備中的鑽井平臺為例,歐美油氣市場近年來並不景氣,但國內市場卻仍有需求,今年復工後,外高橋造船連續交付三座內銷平臺,其中兩座已分別前往深圳等地進行作業。

當然,國際市場同樣重要。3月31日,公司交付一艘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這艘散貨船的融資方是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而船東方則是韓國北極星航運公司。

判斷造船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的另一個指標是新船接單量,英國船舶市場研究機構克拉克森最近一次公布的行業數據顯示,中國造船業在疫情之下表現出強勁的韌性,今年前10月接單量位居全球第一,約佔全球市場訂單的45%。其中1月至6月,中國船企接單量連續6月蟬聯第一。

外高橋造船方面,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包劼文介紹,今年前11月新接訂單超200萬載重噸,手持訂單突破700萬載重噸,兩大指標排名均位列全球前列。

「我們70%的客戶都是回頭客,國內外船東對公司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還是比較認可的。」包劼文說。

今年2月28日外高橋造船籤下復工後的首份訂單,船東方就是合作多年的新加坡企業EASTERN PACIFICSHIPPING。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還能持續獲得訂單,不斷創新實現技術突破也是重要因素。比如外高橋造船率先推出更契合未來環保需求的雙燃料油船,並於今年4月底收穫價值超過15億元的4艘12萬噸雙燃料油船建造合同。今年11月,公司又與裕民航運籤訂了4艘19萬噸雙燃料散貨船的建造合同,確定了在該領域的行業龍頭地位。

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進展順利

傳統業務板塊穩定交付、接單之外,外高橋造船重點突破新業務。今年3月,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實現連續生產,同時,郵輪專用船塢接長、薄板中心廠房等船廠適應性改造項目先後完工交付。11月10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轉入塢內連續搭載階段,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裡程碑式跨越。

公司郵輪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物資採購也已進入收尾階段,根據計劃,該郵輪將於2023年上半年出塢,並於2023年年內完工交付。

大型豪華郵輪價值高、產業鏈長,對經濟的帶動效應尤為明顯。今年復工以來,外高橋造船與眾多義大利郵輪配套產業供應商開展合作,為他們帶去穩定的訂單。同時,公司也與國內企業共同探索全新業務,培育本土市場。比如在郵輪內裝方面,外高橋造船就與上海建工集團深入合作,以海上移動城市的標準建造酒店設施。此外,公司還與一家長三角的民營空調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郵輪的空調通風系統。

「下一步,信息化和智能化將成為公司發力的重點。」包劼文說,為摘取大型豪華郵輪這顆造船業的「皇冠明珠」,外高橋引進國外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全新的模式和理念有助於公司升級改造傳統業務板塊的全流程管理系統。疫情期間,由於遠程辦公需要,公司生產流程監管終端已全部轉移至移動端。此外,使用自動化機器人進行焊接的薄板中心也已啟用,目前工作人員正不斷摸索、調試設備,讓這一全球領先的智能生產車間能夠儘快進入最佳狀態。(記者 王力)

原標題:前11月完工交船總量超過400萬載重噸,新接訂單手持訂單指標均位列全球前列

外高橋造船新招3000員工開足馬力運行

已追回因疫情耽擱的時間,預計將全面完成全年生產計劃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線雙捷」 外高橋造船又一艘海上浮式生產儲...
    「十全十美」,上海船舶工業再傳捷報。3月7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順利出塢。對外,在春節期間,外高橋造船始終與船東、船檢和服務商等相關方積極協調,保持信息互通、聯絡暢通,及時掌握他們計劃到崗的時間表。針對有些人員不能及時復工返崗的實際情況,通過視頻和電子郵件等方式,與他們商討具體的對策和方案,確保關鍵項目的推進實施。
  • 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交付一艘好望角型散貨船,自身重達18萬噸
    尤其是我國的幾大造船廠成為了大眾目光的焦點,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的主角,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一個子公司,也就是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成功交付了一艘好望角型散貨船,這一船隻的自重達到了
  •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6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德瑞」號籤字交付。至此,外高橋造船上半年共累計交船14+1艘(座)/222.62萬載重噸、承接訂單9艘/142.6萬載重噸,兩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均名列中國各大船廠前茅,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既定目標。據外高橋造船方面介紹,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和節奏。
  • 外高橋造船18萬噸散貨船H1489船試航凱旋
    3月4日,外高橋造船為POLARIS SHIPPING建造的首制18萬噸散貨船H1489船,完成所有海試項目,順利返航。外高橋造船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陳剛、副總經理張偉、總經理助理張松及公司相關部門代表前往碼頭迎接試航團隊凱旋。 復工以來,項目組各相關部門靠前指揮,抓細落實各項防疫防控措施,確保了團隊全體成員的健康與安全。同時,高效高質地完成碼頭系泊試驗,油水艙室、壓載艙完工封艙等工作,快速進入H1489船試航前的攻堅狀態,為按期試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公告精選:中國船舶擬收購外高橋造船及中船澄西部分股權;多家公司...
    公告精選:中國船舶擬收購外高橋造船及中船澄西部分股權;多家公司大股東質押股份平倉風險解除,明日復牌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13 21:05:30
  • 造船機器人生產線運行 上海智能航運開啟「加速跑」
    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近期發布了《長三角智能航運發展報告》(2020),指出新冠疫情放大了航運業對數位化轉型的需求,讓遠程會議、移動辦公、網上訂艙、網上賣船等已有成熟數位化方案的新模式更加普及。而智慧港口、智能倉庫、智能船舶、智能驗船、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方面也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 直播間將「常駐」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海外優選商品直播基地落成
    11月26日下午,入駐外高橋保稅區D8地塊,毗鄰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D.I.G.)的「外高橋海外優選商品直播基地」正式落成,將為保稅區內眾多企業提供直播帶貨等服務。今後,直播間將「常駐」外高橋保稅區,通過現場直播的形式給消費者推薦進口商品。
  • 上海的三大造船廠這麼做
    新華社上海2月12日電(記者賈遠琨)上海外高橋造船、江南造船、滬東中華造船都是在中國乃至世界鼎鼎有名的大船廠,正常狀態下,現場工作人員上萬人,其中大多為外來務工人員。2月10日,復工序幕拉開,看看這些上海「大船廠」是如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的。  復工第一天,滬東中華造船廠為員工上了「開工第一課」。此前,每位員工都收到了《員工返崗復工告知書》,要求做好個人防護,並嚴格遵守安全作業規定,守住安全底線,確保生產經營有序開展。  把好「入口」是第一關。
  • 10號線列車駛入新終點站基隆路站!外高橋保稅區進入雙地鐵時代
    9點54分,一聲「基隆路站到了」,10號線列車駛入了新的終點:基隆路站。隨著軌交10號線二期的試運營,外高橋保稅區進入雙地鐵時代。全國首個設置在自由貿易區內的地鐵車站外高橋和虹橋實現「雙橋聯動」從虹橋站上車的崔俊,所在的三菱電機公司2002年就紮根在了外高橋,乘坐上開往保稅區的地鐵,他感觸頗多,「外高橋對標的是國際最高標準的營商環境,18年來,公司發展迅速,從最初的1億元營業額提升到如今的100億元。隨著10號線二期的開通,對於公司員工與客戶而言,出行將更加便捷。」
  • 黃國平赴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授課
    黃國平赴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授課 2020-12-18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低迷10多年的造船行業,突現積極信號!發生了什麼?
    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國資小新」發文稱,根據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訂單量保持領先。今年前九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佔到全球份額的48.3%,位居全球第一。
  • 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報告摘要
    1.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 無  2.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 無  3.處置子公司 : 無  4.其他原因的合併範圍變動: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之下屬子公司上海西西艾爾氣霧推進劑製造與罐裝有限公司本年新設成立了上海西西艾爾啟東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並納入當期合併範圍。
  • 造船機器人生產線運行 區塊鏈平臺發布 上海智能航運開啟「加速跑」
    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近期發布了《長三角智能航運發展報告》(2020),指出新冠疫情放大了航運業對數位化轉型的需求,讓遠程會議、移動辦公、網上訂艙、網上賣船等已有成熟數位化方案的新模式更加普及。而智慧港口、智能倉庫、智能船舶、智能驗船、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方面也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 這一低迷了10年的造船行業,突現積極信號!怎麼...
    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國資小新」發文稱,根據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訂單量保持領先。今年前九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佔到全球份額的48.3%,位居全球第一。
  • 上海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揭牌 9大生物醫藥項目籤約落地
    摘要 【上海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揭牌 9大生物醫藥項目籤約落地】11月20日,上海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在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正式揭牌。
  • 上海外高橋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
  • 我和浦東30年 | 張浩:我與外高橋的不解之緣
    「還好沒去外高橋」1990年浦東開發伊始,我在上海的市級機關工作,組織上選派我和另外三位同志一起,支援浦東開發。當時的心情既激動又忐忑。畢竟,「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流傳了很久、很廣。然而,自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以來,浦東令人振奮的新舉措、新規劃以及投資優惠政策等倍受社會各界關注。去浦東工作也讓大家「心嚮往之」。
  • 12月22日,蕪湖——上海外高橋首航!
    12月22日,蕪湖——上海外高橋首航! 12月22日上午10時許,「勝濤668」貨輪緩緩駛離蕪湖朱家橋碼頭蕪湖至上海外高橋
  • 中國船舶(600150.SH)調整重組方案:擬收購江南造船等、組建動力...
    中國船舶擬向中船集團、中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工銀投資」)、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國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國新建信股權投資基金(成都)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東富國創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北京國發航空發動機產業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夥)發行股份購買上述11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江南造船
  • 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6年公司債券(第二期)募集...
    新世紀評級將在本期債券存續期內,每年對本期公司債券進行一次定期跟蹤評級,並在本期債券存續期內根據有關情況進行不定期跟蹤評級。新世紀評級將把跟蹤評級報告發送至發行人,並同時發送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www.sse.com.cn)公告,且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公告披露時間將不晚於在其他交易場所、媒體或者其他場合公開披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