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羅採和春天
全文共計2221字
本公眾號已於5月19日由「美好年代的咖啡館」更名為「青年維也納」
在這個陰晴不定的五月作者被人揪住啦!
「青年維也納?青年維也納是什麼鬼?」
「青年維也納確切地說是一群鬼。」
「你住口卡卡尼亞的時候你已經用這個辦法糊弄過我一次了。」(為什麼人人都愛卡卡尼亞?| YoungVienna)
「。。。。。」
「那時候還是春天,現在是五月你自己數數你更新了幾次?然後你還改名!」
「生活裡總有些東西是琢磨不定的您說是吧,在這個陰晴不定的五月我們不但改了名。」
「我手邊還沒有趁手的墨水瓶你繼續說。」
「在這個陰晴不定的五月我們不但改了名,我們還要請偉大的特麗菲斯女王來講十字軍東徵。」
「且不說你用重複騙字數這件事有多下作,你說這些跟青年維也納有什麼相干?」
「您看人和人之間的鴻溝就是這麼深刻,我一開始就想說這個問題您讓我住口。」
「您住口!」
「那真的閉嘴啦……」
「好吧你繼續說誰讓我點開了呢」
對我們這個嚴肅方正、道德質樸的公眾號而言,改名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大事,我們的決定不是單純因為青年維也納讀起來比較好聽,就輕率地把它從英文名提升為中英文對照的。雖然你們可能會這麼想,但我們是經過慎重的思考和痛苦的權衡之後才決定的。雖然說了你們也不信。
但就像西塞羅說的:想騙別人首先得騙得過自己的良心。我們即使做了這麼輕率的一個決定,我們也是有理由的。第一個理由是確實比較好聽,「青年維也納」雖然是一個文學團體,但它聽起來有力度、有速度感。「青年」這個詞兒本身就有力度和速度感,用來修飾土耳其的時候還有血腥味兒,(青年土耳其黨製造了亞美尼亞大屠殺)。所以一言以蔽之,它很酷啊。
同時它跟我們的理想是一致的,「青年維也納」根植於美好年代的咖啡館。作為文學流派——如果它真的是一個流派的話,「青年維也納」是咖啡館開出的眾多花朵之一。在世紀之交的帝都維也納的眾多花環中,「青年維也納」是咖啡館的親兒子,雖然科學上的維也納學派、維也納美術史學派、高高在上的弗洛伊德、在倫敦顯得太維也納在維也納顯得太倫敦的維根斯坦都出入咖啡館,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另一個世界,只有「青年維也納」誕生在維也納的咖啡館,也隨著咖啡館的曲終人散而消亡。
維也納的中央咖啡館
高富帥霍夫曼施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
帝都維也納的高富帥霍夫曼斯塔爾,受封貴族的猶太銀行家的兒子,從小就在咖啡館裡聽大人談生意談藝術,看記者和作家們在咖啡館裡寫作。他也在咖啡館裡第一次拿起創作的筆,並獲得神通的名聲。跟青年維也納的另一位大師施尼茨勒相比,霍夫曼施塔爾是幸運兒,他的起點更高,社會地位更高,他是馮-霍夫曼施塔爾,而且他的父親沒有強迫他去學一技之長,比如當個大夫。
霍夫曼施塔爾的問題是如何徵服群眾,因為他從一開始就得到了精英集團的承認,他的作品被推薦給「青年維也納」的老大哥赫爾曼·巴爾(Hermann Bahr 1863-1934 詩人、劇作家、導演、文學批評家),赫爾曼·巴爾讚美了他的作品、並且斷言「從語言的風格和文字的嫻熟上,作者一定是一位遺世獨立的老人」,說完赫爾曼·巴爾就看到了還是中學生的霍夫曼施塔爾。本雅明對霍夫曼施塔爾的讚美也是不遺餘力的,唯一對霍夫曼施塔爾不以為然的是嚴厲的記者卡爾·克勞斯(1874-1936 Karl Kraus 作家),但他也不否認霍夫曼施塔爾的才華,只是指責他不夠質樸。
阿爾滕貝格在中央咖啡館裡的塑像
卡爾·克勞斯的好朋友是勳伯格,而勳伯格的學生兼好朋友阿爾班·貝格爾(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1885年-1935年 作曲家,生於維也納,逝於維也納)和另一位記者——就是中央咖啡館的吉祥物——阿爾滕貝格是好朋友。阿爾滕貝格生活在咖啡館裡,但是到20世紀初發了瘋,在瘋人院阿爾滕貝格先生穿戴整齊一臉嚴肅地跟醫生和護士合影,照片發表之後大家紛紛表示看不出到底哪個人瘋了。貝爾格哈哈大笑之餘創作了一組藝術歌曲,名字叫作《根據阿爾滕貝格明信片文字創作的樂團歌曲》,勳伯格特地趕回維也納指揮這部作品的首演,首演引發觀眾憤怒導致群毆,這就是著名的耳光音樂會(1913年3月,勳伯格指揮《根據阿爾滕貝格明信片文字創作的樂團歌曲》首演,表演引發了觀眾的憤怒,勳伯格當場挨了某評論家聽眾的一記耳光,史稱「耳光音樂會」)。
阿爾班·貝格爾作品第四號
人人都愛霍夫曼斯塔爾,而人人都覺得阿納託爾·施尼茨勒大夫應該好好看病。施尼茨勒大夫比普魯斯特大九歲,也是一個醫學權威的兒子,但是他沒有哮喘病,所以受到的管教比普魯斯特要嚴厲的多,當老施尼茨勒大夫通過偷看兒子的日記發現兒子和那些「付費的愛神」之間的關係的時候,他把兒子叫到自己的辦公室,然後讓他大聲朗讀一篇關於梅毒問題的醫學研究報告。
施尼茨勒大夫在老施尼茨勒大夫的嚴厲管教之下成了一位開業醫生,但他沒有忘記文學也沒有忘記弗洛伊德,當一群人把一位被一匹小馬咬傷生殖器的年輕人送到施尼茨勒大夫的診所的時候,他大聲呼喊「把病人趕快送到急救醫院去!」然後用同樣的音量呼喊「把馬送到弗洛伊德教授那去」。這說明這件事發生在1902年以後,因為弗洛伊德先生已經是教授了。
「您說了這麼多到底想說什麼?!」
「您讓我想一想!」
「你還要想!!!」
好吧我說到了風流倜儻的高富帥霍夫曼施塔爾,被霍夫曼施塔爾嚇了一跳的記者赫爾曼·巴爾,快樂的胖大夫施尼茨勒,其實他也不總是這麼快樂,1913年5月施尼茨勒大夫認真的想要自殺,然後就傳來了雷德爾上校自殺的消息。
1913年施尼茨勒大夫認真的想要自殺
「您還有完沒有!」
「這就完真的!」
我們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一點,雖然我們把名字從咖啡館改成了青年維也納,但是青年維也納是咖啡館的親兒子!青年維也納是美好年代的咖啡館孕育出來的文學流派,他們的追求、焦慮、思考、和痛苦,就是美好年代社會精神的縮影。我們一再強調我們想要深入到那個已經逝去的時代裡去,我們想要再現那些人——他們的生活和靈魂。所以我們發現青年維也納是一個更好的名字。
我們依然關注美好年代,我們不會改變主題,什麼都沒有改變,包括拖延症也毫無起色。我們要做的是一扇窗戶,通往那個遠去了的年代,你點開我們就推開了它!
-您這麼大方一定是紳士!-
我們要作講座啦!我們請到了偉大的特麗菲絲女王,《救世主還是惡魔——腓特烈二世傳》、《天國王朝——十字軍全史300年》作者、蘭克《德國史稿 1555-1618》譯者、百度中世紀吧吧主 ,來給我們講十字軍東徵!具體信息近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