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4月,陽光正好,不冷不熱。經過一冬的緊張抗疫,曙光在前,大家的心情也豁然開朗。這樣時候,很多人想走出去,選擇到鄉村山裡看看。
以前從營口鮁魚圈走蓋莊高速公路,路經大連莊河,被那裡恬靜安逸的環境氣氛感染,一直碎念念那地方的好。這段時間高速公路免費,氣候溫和適宜。拿出地圖查閱,得知莊河的最高山峰步雲山,也是遼南最高峰。以前路過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它遙遠高聳的身姿,趕上陰雨天氣,山頂雲霧繚繞,散發出迷人的神秘氣息。這次我們就決計到步雲山一遊。作為三農領域的關注者,也想趁機看一看,那個帶有多重色彩的莊河農村的景象。
步雲山在大連,距離營口最近,也是營口和莊河的分水嶺。哈大高速公路從蓋州進入蓋莊高速,由單向的三排道變作兩排道,但並不覺得擁擠,相反立刻感覺到了輕鬆。路面上鮮見其它車輛,也不像哈大路上的車流那樣急急忙忙仿佛時刻在競爭,可以在開車的時候用餘光掃一眼道路兩旁的景色。
營口蓋州路段兩旁,農田平坦開闊,有許多新架設的蔬菜大棚,一排一排地連成了片,顯示出成熟的農業地位。更遠處是連綿的千山餘脈,但基本上已經看不到山形和山色。山將不山,皆為房地產事業付出著貢獻。
看到峰巒疊嶂森林蓊鬱的地方,就是大連地段了,不用看路標,因為二者景色涇渭分明。幾十年來大連一直保持原有本色未變。
大連的莊河,曾經是一個道路閉塞又沒有多少耕地卻只能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所以曾經相對不很發達。奇怪的是,這裡卻聚集著幾個較大規模的地主莊園。想不明白,當初那些家稱萬貫的達官顯貴之後,是如何選址落戶莊河的?一定有其獨特的思忖考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莊河農耕條件略顯單薄,平原耕地不到土地的三分之一。但得力於山林的完好保護,以及六七十年代利用地利優勢興建的大量灌溉蓄水工程,如今林地加水系佔據了土地數量的一半有餘,所以莊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山青水秀風景勝地,當地農民也藉此大力開拓鄉村旅遊,著名的風景區有多處。
通往步雲山的道路兩旁,幾乎看不到農田。到達山腳下,有幾位村民仍然在防疫檢查點執勤。農家院門前空地停泊的幾十輛私家車,還有絡繹不絕的遊人,說明這裡還很受追捧。據說山頂要修建軍用飛機場,這裡沒有設置景區,也沒有收門票。
從村裡到山腳,要步行20分鐘。站在山下向上仰視,看到幾個山頭,一山比一山高。因為天特別藍,能見度又透徹,感覺山頂好像近在咫尺。到底哪一個是步雲山的主峰呢?正前方向有一條用石頭鋪好的臺階,垂直通往山頂。試著走了幾步,呀,太陡峭!只剩了勇武,少有了文雅。當即折回,選擇左側的一條路面寬闊的之字路。現在回想了一下,那條路的確不是盤山路,可能因為山的兩側是兩個地界的緣故吧?
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微風習習。每次走到與臺階相接的地方就停下來,向出發地俯望,總會有地位被抬高的成就感,哈,幸福來的就是這麼簡單!
山坡上茂密的樹林,有的已經發芽,地面上的苔蘚也泛著油油的綠色,路邊卻時不時地會看到堅硬的冰塊和雪白的積雪尚未消融。在一處拐角橋下,正是一條河道,大面積的積雪好像喜馬拉雅的冰川,和一旁柔嫩的樹芽形成鮮明對照,很有趣味。由此聯想,如果在酷暑夏季到這樣的地方小住,的確是莫大享受,那些個特殊人,真是賊有眼光。
繞了第四圈,迎面走來一群年輕人,詢問他們到山頂的距離?他們給出的意見是:還需要三個小時。走了半天,才走這麼遠?也難怪,這座山畢竟高度1130多米呢!這個季節氣溫還沒有達到令花鮮葉綠,到處還是灰頭灰臉,我們就決定不再向上攀登了。
下山的路,我們想挑戰一下臺階,也因為臺階的路是兩點一線最短距離。試過才知道,捷徑也伴隨著侷促緊張,一點也不如那條繞遠的路更輕鬆自在。合適的才是好的!
往村裡走才注意到,這裡也不是一點農田沒有。山腳下有一小塊農田,有曾經被耕作過的痕跡,但是上面長滿了雜草長蒿,看樣子至少去年沒有耕種。路旁小河水質清澈,卻沒有一條魚蝦,河畔堆放著各種化學製劑的容器。
百家號作者三農立評感嘆,城裡人大老遠去看農村風景,農村人卻不知道愛惜自己的環境!
泊車的地方有幾處「農家樂」飯店,生意火爆。為了避免擁擠,我們就到鎮裡找了一家飯店,吃的是當地農村特色美食:莊河大骨雞、山裡小蘑菇。
太陽下山的時候我們才回到家。這一天雖然很累,但是過得很愉快。農村的確是讓人能夠放鬆心情的好地方。只願我們的農村不僅要有錢,還要保持農村的優良本色。環境好,才是真的農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