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成功進行艦載「標準-3」飛彈
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
據美國飛彈防禦局網站11月16日報導,美海軍在夏威夷東北部海域試驗,用一枚艦載「標準-3」(SM-3)Block IIA飛彈攔截並摧毀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根據初步數據,試驗達到了其主要目標,證明「標準-3」 Block IIA飛彈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目標的能力。項目官員將繼續根據測試期間獲得的遙測和其他數據評估系統性能。這次試驗是裝備「宙斯盾」BMD的艦艇使用「標準-3」 Block IIA飛彈進行的第六次飛行試驗。
美國飛彈防禦局主管希爾表示,此次試驗對「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MD)「標準-3」 Block IIA項目來說是一個重要裡程碑,國防部正在研究是否有可能通過部署額外的傳感器和武器系統來增強陸基中段防禦系統,以應對飛彈威脅的意外發展。
作者 | 廖向陽(中物院科技信息中心)
編輯 | 劉偉雪
2
美國陸軍與麻省理工學院
探索利用機器人構造機器人
據美國陸軍網站11月18日報導,美陸軍研究實驗室和麻省理工學院比特與原子中心的研究人員創造出一種將材料與獨特機械性能連接起來的新方法,為未來利用機器人製造軍用機器人提供了可能。
該方法使用離散格架結構或類似樂高的系統,構造各種類型的機械超材料,從而設計出模塊化結構,並使其具有適合特定應用的獨特性能。這些模塊化結構以及由此產生的材料可形成動態結構,能夠自行進行配置。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進展》上。該研究的下一階段將探索新系統所創造的設計空間,目標應用包括模塊化軟機器人、抗衝擊結構以及按需快速構造。
作者 | 許彩霞、李靜(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編輯 | 劉偉雪
3
美空軍計劃擴建核轟炸機基地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網站11月17日報導,美空軍正致力於在本世紀30年代,將可存儲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基地數量從目前的2個增加到5個。在未來十五年,美國將用可攜帶核武器的新型B-21核轟炸機替換埃爾斯沃思空軍基地和戴斯空軍基地的非核B-1B轟炸機,並恢復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的核武器存儲能力。
這項現代化計劃還將在本世紀30年代後期將存儲核巡航飛彈的轟炸機基地從目前的1個增加到5個。如下表所示,新型遠程防區外核巡航飛彈(LRSO)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開始進入武庫。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曾表示,擴建預計不會增加分配給轟炸機部隊的核武器總數,而是要擴大基礎設施以「適應任務增長」。為運營新型B-21轟炸機,基地升級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在每個基地建造一個新的核武器存儲設施,即武器生成設施(WGF)。新設施不同於空軍在冷戰期間建造的武器存儲區(WSA),它將整合維護和存儲任務。
作者 | 雲雯靖(中物院科技信息中心)
編輯 | 劉偉雪
4
無人機盾公司利用人工智慧識別無人機
據英國《簡氏國際防務評論》11月16日報導,無人機盾公司在其「無人機哨兵」(DroneSentry)反無人機系統套件中引入了一種新的基於人工智慧的光學系統-DroneOptID,該系統可提高「無人機哨兵」探測和識別無人機平臺及其有效載荷的能力。DroneOptID是由無人機盾公司與雪梨科技大學共同開發,並得到澳大利亞政府和新南威爾斯州地方政府的資助。軟體使用卷積神經網絡(CNN)模型,該模型能夠將在天空中看到的對象與大型數據集相匹配。軟體與「無人機哨兵」的攝像機集成在一起,使用計算機視覺系統分析目標,而且不受硬體限制,能讓攝像機捕捉到無人機的圖像,識別平臺,然後對無人機的有效載荷進行分類。
目前,該軟體已經在「無人機哨兵」中使用數月,無人機盾公司已經開始向包括軍事運營商在內的幾個未公開客戶銷售產品。
作者 | 李雅瓊(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編輯 | 劉偉雪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