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母親,她只給孩子削過2根鉛筆,卻教出了高曉松這樣的大咖

2020-12-27 女性學習與成長

「我給孩子(高曉松和妹妹)削過兩根鉛筆,就再沒管過他們。」

最近,高曉松領了一個「年度匠心寫作」的獎項。不過這個獎不是頒給他的,而是他的母親建築師張克群。

眾所周知,「身懷六甲、學富五車」的高曉松畢業於清華大學、因一首《同桌的你》紅了幾十年,如今又有多檔高點擊量的談話類節目在手。按說老高這樣的人生閱歷,早已讓人羨慕得個個都成檸檬精,可若跟他母親一比,直接被秒得渣渣都不剩……

出身名門、飽讀詩書的張克群早年間受梁思成「忽悠」痴迷古建築,是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做了大半輩子和建築相關的工作。

學識出眾的她,還有著讓兒子自豪的顏值——高曉松曾不止一次在節目和文章裡說母親「頗有民國才女林徽因之風」,並把自己的頭像設置成父母年輕時的合影。

·高曉松父母合影。圖源:高曉松微博。

能被高曉松這樣狠誇的張克群,究竟是個怎樣的「奇女子」?

「研究生在我們家等同於文盲」

通常,一家能出一個人才都不容易,可高曉松家卻出了一撥又一撥的人才。

他的父親高立人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張克群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畢業後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和教育工作。張克群的弟弟張克潛是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兼博導。

再往上查,張克群的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一手創辦了深圳大學,並擔任深圳大學首任校長;母親陸士嘉是民國有名的女學霸,後成為中國著名流體力學家、教育家,更是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校教授之一。張克群的舅公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曾為孫中山、楊虎城、李宗仁等人看過病,憑精湛的醫術造詣享譽中外。

·第一排兩個小孩分別是高曉松(右)和妹妹,第二排從左至右是張克群、張維、陸士嘉,第三排是張克潛(左)和高立人。

老一輩各個是學霸出身,就連高曉松的妹妹高曉江都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唯獨高曉松是大學沒畢業。也難怪他會說「研究生在我們家等同於文盲」,還真沒見過這樣間接吐槽自己學歷低的……

出生在這樣一個「學霸家庭」,高曉松的生長環境卻很開放,從小到大被母親「放養式」撫養,從不催著寫作業。

張克群對兒子的教育理念沿襲自她的父母。「我爸所管的事情,只是吃飯別把菜湯掉桌上、喝湯別『嘶溜嘶溜』地出聲這種習慣的養成,其他從來不說,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

在張克群的印象裡,她兒時最歡樂的時光就是晚上。父母每天下班後,要麼趴在桌上奮筆疾書,要麼和孩子一起讀書。

·張克群(右一)和父母、弟弟。

當時,父母給張克群訂了一本《知識就是力量》,那是一本翻譯自(前)蘇聯的科技科普類雜誌,還給她買過一種由許多鐵片組成、可以用螺絲自由組合的類似於樂高的玩具。

雜誌培養了張克群愛讀書的好習慣,而拼接玩具則讓她有了遇事動手操作、勤於思考的愛好。

至於學習方面,父母更秉持「從不督促,愛學不學」的態度。

初中時,張克群有段時間成績不理想,沒考上高中。父親得知後只對她說:「你上學比較早,先休息一年吧。」

個性要強的張克群覺得很不好意思,「清華副校長女兒沒考上高中」這件事讓她愧疚了好久。於是,她努力了一年,終於在第二年考上北京名校101中學,並保持每次考試各門功課都是滿分。

「我從來不教育他們」

後來,張克群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認為「教育應該是理念上的教育,而不應該是具體的教育」。直白點說,就是「別管那麼多」!

「有的家長愛指責孩子,那是因為他們忘了自己小時候什麼樣。我給孩子削過兩根鉛筆,就再沒管過他們。」

嘴上雖說「不管孩子」,張克群卻在平時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孩子。

「我就是跟他們做做朋友,他們是我的一個禮物,從小我就跟他們一起玩,也從來不認為他們得聽我的話。」

在高曉松和妹妹很小的時候,喜歡歷史的張克群會帶著孩子到頤和園,坐在長廊兩邊,給兄妹倆講每幅畫的意義;在每一座有對聯的古老房子前,為孩子讀那些抑揚頓挫的文字;在門廳迴廊間,告訴他們下馬石和拴馬樁的作用……

通過那些靜止的物件,她講述著無比生動的歷史,而那些歷史讓兄妹倆明白了世界的遼闊。

·高曉松(右)和妹妹。

現在的許多家長經常焦慮孩子不能完整地讀一本書,而這種事情從來不會出現在張克群的家裡。她說:「一個家庭的爸爸媽媽都在搓麻將,指望小孩看書,那不可能。我們家裡要不就看書,要不就聽音樂,所以孩子也是。」

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讀書,讓高曉松印象深刻。他在《魚羊野史》中寫道,「當時我家裡有好多書,連走廊裡都擺滿了書。書櫃下面都是卡片櫃,那個時候沒有谷歌搜索,看書得把筆記記在卡片上,這句話在哪本書第幾頁。於是,我們家到處堆滿了卡片。我常常隨手撿起一本書,一看就是一個下午。對我而言,讀書就像吃飯。」

如此開放的學習環境,讓高曉松的精神和靈魂從小就自帶不凡氣質,也讓他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

把兒子獨自扔在天津一個星期

1961年,張克群考入了清華大學建築系。巧合的是,高曉松和妹妹也在後來成為清華大學的學生。1988年,高曉松以高出高考分數線50多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照這樣的劇情發展,家裡面又要多出一位科學家。可高曉松卻走上了和父母不一樣的道路。

高曉松讀書時,張克群跟他說得最多的是,「別指望家裡,我給你走不了後門,不好好念書就去前門賣大碗茶去」。沒想到,兒子真的在日後做起了表演相關的工作,彈著吉他,寫著歌,舞臺也比前門大了好多。

剛上大學沒多久,留著一頭飄逸長發的高曉松從北京各高校找來了蔣濤、戴濤、趙偉、老狼等人組了一支樂隊,取名為「青銅器樂隊」。

樂隊有了,可沒有樂器練習,高曉松想從家裡拿錢買樂器。張克群聽後問他:「你幹嘛好好放著無線電不念去唱歌?」他說:「我要是念完無線電出來最多是個修收音機的,我願意唱歌,希望中國有自己的流行音樂。」

若是其他家長,會為了讓孩子回心轉意使出各種招數。張克群卻提出要和兒子打個賭,只要他能靠彈琴養活自己一個星期,家裡就支持。然後,張克群搜走了高曉松身上所有的錢,只給他買了一張火車票並送上火車,目的地是天津。

到了天津,人生地不熟的高曉松好不容易在鬧市區靠彈琴賺了5毛錢,結果可能因為當年一頭長髮的他看起來不太像好人,後來被人舉報當作壞人抓了起來。慌亂中,他說自己是清華大學的,可人家不信。最後實在沒辦法,他讓警察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這個賭,也就輸了。

·年輕時的高曉松留著一頭飄逸的長髮。

人生的第一次叛逆和打賭,雖以失敗告終,但也讓高曉松下定決心離開清華校園,走上音樂之路。幾年後,《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騰空出世。

1995年,《同桌的你》幾乎包攬了當年所有的音樂獎項。在「東方風雲榜」十大金曲頒獎禮上,高曉松和老狼在下面嘀咕說,如果是第二名,就不上臺了。結果,他們第一,第二名是那英。

如此一看,若不是母親當年出「狠招」,高曉松也許不會留名中國流行樂壇。

「他念不念書、唱不唱歌,

我無所謂」

在高曉松的眼裡,母親除了有學識、有才氣,還比一般的知性女性多了一個特徵——有魄力。

清華大學畢業後,張克群在北京最早的民辦建築事務所大地做建築設計師,如今三元橋附近的港中旅大廈、301醫院的耳科實驗室等作品都出自她手。

·港中旅大廈。

2002年,張克群退休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回憶以前的大學時光。「梁先生講課時根本不是講課,就是在表達一種愛。在放幻燈片時,他會情不自禁地趴在有投影佛像的白牆上,念念有詞地感嘆:『我是多麼喜歡這佛爺的小胖腳丫呀』!」

因深受梁思成影響,張克群在花甲之年又重拾對古建築的熱愛。她查閱資料、看實物,在半年時間裡獨自一人開汽車,跑遍了北京城裡和遠近郊區縣的大小村莊。自嘲「破廟迷」的她,還在閒暇之餘將調查的資料整理成三本書出版。

張克群淵博、自由、敢於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響著孩子。用高曉松的話說,「是母親給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

高曉松年少時桀驁不馴,為了音樂理想從清華退學,組建樂隊,去海南商演、廈門流浪……如今,除了聽歌、看電影、看書,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滿世界玩。每到一個地方就買一輛車,然後玩一段時間就把車賣了,再去下一個地方。

妹妹高曉江亦是如此。她之前騎摩託橫穿非洲,因摩託車在沙漠小村裡壞了,就索性在那裡生活兩個月等著零件寄到。等待的日子裡,她過起了神仙生活,看沙漠深處的血色殘陽,與酋長族人喝酒,沒事兒的時候還給「外來人」當導遊……

·張克群(左)和女兒高曉江。

如今,高曉松成了公眾人物,高曉江也讀完了博士。在別的家長看來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可張克群從沒有這種想法,「他念不念書、唱不唱歌,我無所謂,沒有滿意不滿意這一說,各過各的,我就過我的日子」。

看,多酷的老太太!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張克群才會說出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還被兒子寫進了歌裡,傳唱成生活真諦。多年之後,高曉松和妹妹也過上了「不苟且」的生活。

馬東曾這樣評價高曉松:「我喜歡高曉松,是因為他的身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牛逼勁,而這源於他的閱讀量和閱歷。」

而造就了這樣的高曉松的人,正是張克群。

真正聰明的父母,不是天天把教育理念掛在嘴邊,一味地砸錢給孩子報許多興趣班,而不肯付出時間陪伴。

他們會以身作則,為自己的興趣傾注心力和時間,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生活的熱情,讓孩子的精神世界逐漸豐盈充實,從而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長大後才不會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

免責聲明: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人物】,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僅供個人學習使用。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部分文章轉載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十分抱歉。如來源標註有誤,或涉及作品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及時予以更正/刪除。

相關焦點

  • 她是汪峰、高曉松的舊愛,20年前穿紅衣自殺,只留一張專輯在人間
    她死前身著紅衣,只留下了寥寥數十字的遺言便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就是筠子,二十多年過去,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已經忘記了她的名字。 但當高曉松第一次聽到筠子的聲音時,他和小柯一樣瞬間就沉醉於筠子那曼妙的喉嚨,並對她一見鍾情。 當時的筠子沒有半點名氣,卻有了高曉松和小柯這樣的大靠山,她未來幾年的紅火幾乎就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高曉鬆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請來了樸樹、汪峰等大咖幫助筠子打造了《春分 立秋 冬至》這張專輯。
  • 高曉松外婆:母親當她是掃把星,長大後發奮讀書,終成偉大科學家
    其實,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的。實際上,高曉松當年高考成績是高出清華分數線幾十分的。最近,我看了兩本傳記書,《雙子星座-張維與陸士嘉》《大家小絮》,分別是高曉松的媽媽和舅舅寫的。今天的主角不是高曉松,是他的外婆陸士嘉先生。下面,我們來說一說陸士嘉先生傳奇的一生。
  • 孩子一學期丟30根鉛筆,10塊橡皮,這些東西都丟哪兒了?
    文|福林媽咪家裡有孩子的,無論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都會為自家孩子的橡皮、尺子、筆,甚至是文具盒感到頭疼。孩子掉東西的能力太強了!橡皮丟掉的速度,有時候寶媽都懷疑是孩子把橡皮當飯吃了,要不怎麼能三天丟兩塊兒!寶媽們也想過辦法,在橡皮上寫上名字,在橡皮和尺子上拴根繩子之類的,結果還是總丟。寶媽也是盡力了。
  • 高考拼的不僅是高中三年,養出高考狀元的父母,18年前就準備好了
    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小時候,也是在讀書的氛圍中薰陶出來的,父母會經常帶著她去買書,晚上睡前的固定儀式,就是爸爸的讀書節目。唐楚玥作為理科生,語文卻考出了146分的高分,跟她積累的大量閱讀是分不開的。可見,從小培養起來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削 鉛 筆
    除了鉛筆刀、鉛筆旋這些專業工具,菜刀、剪刀,都能派上用場。而且老爸老媽們都有一副化腐朽為神奇的好身手,更樂意用信手拈來的替代工具。原因其實很簡單,2分錢一枝鉛筆,5分錢一枝帶橡皮頭的鉛筆,鉛筆刀5分,鉛筆旋要一毛,甚至更貴。用鉛筆刀不趁手,刀片軟薄不說,那麼細小的一牙捏在粗糙的大手裡實在是使不上勁。鉛筆旋貴,易壞,還很浪費筆芯,好好的八寸長的一枝鉛筆,旋幾回就完了。
  • 孩子上學5天,丟的3塊橡皮5根鉛筆去哪兒了?小學老師道出謎底
    這之後孩子丟筆的情況開始大大減少,有時候自己的筆不知道掉哪兒了,孩子會在地上隨便撿2根帶回家。所以就出現了這樣搞笑的一幕,周一寶媽給孩子帶的都是藍色外殼的鉛筆,周五孩子帶回家的卻是各種花花綠綠,不同規格的鉛筆。孩子小時候丟筆丟橡皮已經成為了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有不少家長都曾遇到過自家孩子亂丟東西這件事。很多寶媽都好奇,孩子丟的筆都去哪兒了?
  • 106歲的她僅用15字真言教出13個博士孩子,網友稱:史上最強母親
    然而,那個時代的女子雖然沒什麼地位,但是母愛是偉大的,她們能為了自己的孩子拼盡全力。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王淑珍,她就是這樣一位令人欽佩的母親,為了孩子,她付出甚多。不僅如此,她還用15個字的家訓教出了13個博士學位的孩子,每一個都是人中龍鳳。如今,她已經106歲了,也算長命百歲了,對於她教出十三個博士生,網友們紛紛表示她是歷史上最強悍的母親了。
  • 20年前,筠子在家中上吊,臨終前給母親打電話:高曉松將我賣了
    在廣州做自費音樂人期間,偶然聽見筠子歌聲的小柯,被她獨特的聲線打動,便邀請她一起製作音樂,共同製作並發行了《一起做吧》,反響很不錯,這首歌連續兩周拿下了音樂榜的排行冠軍。高曉松也是因為這首歌被筠子深深吸引的。
  • 79元一支的天價鉛筆,真比3角一支的鉛筆好用嗎?真相來了
    她家娃今年剛上一年級,其他表現挺好,就是經常被老師吐槽字寫得不夠好看,集中表現為:大、粗、黑。孩子練了很久,一直沒啥進展,昨天參加班裡的寫字比賽,竟然擠進前十拿了銅獎。一夜之間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進步?同事琢磨半天,認為是剛剛換了一款新鉛筆的緣故。看來選擇一支靠譜的鉛筆對剛開始寫字的孩子非常重要。
  • 惡霸孫小果執行死刑,母親被判20年: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藏著孩子的...
    養子不教終是害,教育很重要。越是孩子小,就越應該好好管教。 不然等到大了,只會犯下更大的錯。而到了那個時候,即便父母不管教,也會有社會替你管教。熊孩子與殺人犯之間只是隔著家長而已珍妮.艾裡姆講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 顛覆你的認知,她用彩色鉛筆畫出的超寫實畫作,質感太贊了
    彩色鉛筆,相信是許多人接觸繪畫最早使用的工具,在很小的時候,削上幾根彩色鉛筆,畫一個圓圈就是一個太陽,畫一個正方形再在上面畫一個三角形就是房子。這樣簡單的彩色鉛筆所畫成的簡筆畫,幾乎每個人都畫過,但是,到了學生期間,就很少使用彩色鉛筆作為繪畫工具了,許多人都以為彩色鉛筆只適合畫簡筆畫,不能作為複雜繪畫的工具,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 「高曉松把我賣了」20年前,她一襲紅衣吊死在婚房,汪峰一生的痛
    在雙重的打擊下她鬱鬱寡歡。上帝終於看到了這個可憐的孩子。於是安排音樂人小柯來到她的身邊。021997年,筠子和小柯合作了一首《一起做吧》打開了知名度。但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高曉松某天開著車路過外貿大學。就是這個時間,就是這個地點,一切都好像上天安排好的。高曉松看到了一個女孩,一眼萬年.....
  • 高曉松其貌不揚,女兒卻很漂亮,爸爸長得醜,孩子怎麼養才漂亮?
    不過還好,他和前妻徐粲金(夕又米)的女兒ZOE明顯遺傳了媽媽的優質基因,長得既高挑又漂亮,近日有八卦媒體曬出了自己偶遇高曉松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才13歲的Zoe身高已快超過爸爸高曉松,身材比例、氣質方面比同齡人也是強很多。都說女兒隨爹,沒想到長相一般的高曉松,可以養出如此漂亮有氣質的女兒,真的是讓網友羨慕不已。
  • 張克群:高曉松為何只能寫不能唱
    無論他們做什麼,怎麼做,皆出自天性,無所拘束,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變成了大人,也學會了囿於社會的準則。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逆向前行,世界上最偉大的魔術師——時間亦未能將其改變。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 「天真」是他們對付人生的辦法,不扭捏作態,不趨附於世俗之眼光,不被功名榮譽所束縛。他們多少用「赤子式的叛逆」讓世界不再呈現一種答案,也給更多後來者以勉勵或啟迪。
  • 身處第N次浪潮:鉛筆、鋼筆、油筆、籤字筆和鍵盤
    前言:第一次農業革命浪潮發生在八千到一萬年前,人類從原始漁獵時代進入農業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發生在二百多年前,人類進入大工業時代;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已經展開。夾雜在這三大浪潮裡的一次次湧動的小浪潮,將人類推向一個個新高度。讓我們用鍵盤記錄那些無法選擇的時代,在普通人身上留下的痕跡。
  • 這樣的媽媽教不出好孩子!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媽媽,每一個媽媽都想教出一個好孩子。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媽媽在紙上塗上什麼圖案,孩子就是什麼樣子。資深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有一些媽媽就是教不出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看看哪些類型的媽媽教不出好孩子。
  • 高曉松教女兒一個「混」字走天下,「混」未必真的不好
    前段時間,被高曉松的教育方式刷屏,很多人好奇高曉松是如何把女兒養得這麼優秀的。沒想到矮大緊老師的回答是:我主要教她「混」日子。說得如此漫不經心,可是背後卻飽含深意。另一方面作為動詞也可以解釋為適應。對於孩子來說,就應該是學習優秀,人品優秀的完美形象,可是一百個父母中有幾個能夠將孩子教育成這麼完美的?
  • 為什麼不建議小學生用自動鉛筆?不僅有危險,還不利於練字
    自動鉛筆比那些需要手削的鉛筆確實要方便得多,同學們既不用削皮,也不用擔心會斷,而且寫出來的字也不會很粗,連成一片。但其實還是不建議小學生用自動鉛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自動鉛筆雖然方便不少,但還是會有不少的弊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她是高曉松、汪峰前女友,27歲離世,她身後是半部音樂圈的風流史
    其實早在11年前,他還是一位青澀小夥時,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音樂才華,那時他就已經捧出了歌壇天后。只可惜這位歌壇天后英年早逝,2000年她以自殺的方式永遠的離開了。儘管她在歌壇只待了短短三年,但足以佔據半部早年歌壇風流史。
  • 高曉松和阿朵分手不久,寫了一首歌,名字叫《殺了她餵豬》,署名矮大緊
    高曉松和阿朵分手不久,寫了一首歌,名字叫《殺了她餵豬》,署名矮大緊。歌詞非常血腥,似乎在痛訴劈腿女友。2017年,阿朵出了專輯《死裡復活》,大家調侃這是對高曉松歌曲的回應。 高曉松算是文藝圈中顏值和才華相差最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