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是中國封建時期最後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它起源於廣西金田,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名,籠絡蠱惑了大批民眾,那時候,清朝政府的統治可謂是內憂外患,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打開了東方文明古國古老的大門,面臨著巨額賠款,清政府不得不加收眾多苛捐雜稅,從而激發了民族矛盾,進而引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
1950年,在廣西金田,洪秀全領導數以萬計的「上帝教」教徒拉開了農民起義、反抗清朝統治的序幕,短短幾年的時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便席捲了大清半壁江山,並且定都金陵(天京),大有改朝換代的趨勢。
然而,好景不長,史料記載,太平天國失敗很大原因是要歸結於那場轟轟烈烈的天京事變,它致使兩個將領被殺,翼王石達開被迫出走,可見,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的目光有多淺,然而這也僅僅限於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等人,像翼王石達開這樣的將領,在太平天國將領中還是非常難得的,其實,在太平天國起義前期是有這樣一位將領和石達開一樣功勳卓著,地位甚至高於石達開,然而卻英年早逝。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他就是馮雲山,他是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之一,要說起「上帝會」的創立,並不是洪秀全一人的功德,馮雲山就是最早跟隨洪秀全並且為創立「上帝教」出謀劃策的人,要知道,當時宣傳教義只有洪秀全和馮雲山兩個人。
馮雲山是一位極富有魅力的人,史料記載,在宣傳教義時,他曾經被捕入獄,而後來他竟然用「上帝會」的教義說服了押送他的差役,被半路釋放,那兩個差役甚至拋棄了官差,跟隨馮雲山參加了「上帝會」,想來,馮雲山一定是一位極富蠱惑能力的人。
太平天國版圖
後來,在金田起義後,起義大軍勢如破竹,對當時已經腐朽了的八旗軍隊摧枯拉朽,說起來,起義大軍的幾乎所有的官制、禮制的制定都是由馮雲山拍板的,可見當時馮雲山在起義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洪秀全,他被稱為是太平天國第一功臣。
在永安建制時,馮雲山被封為「南王」,七千歲,他給起義軍的作戰要旨,爭取主動性和靈活性,立於不敗之地,能致人而不致於人,他又根據當前具體情況,利用古兵法進行戰鬥,敵人說他「其營皆散處,戰亦散布」,每作戰,「初則寂無人聲,既而少出,又繼而大至」,「且看清一步,方走進一步」,這種一心求穩的作戰方略在農民起義軍中非常適用,想當初,農民起義時裝備武器差,能夠在短期內形成較大規模的作戰能力,是與這種保存自身,殲滅敵人的戰略有很大的關係。
太平天國將領雕塑
只可惜,這位功勳卓著的南王,並沒有看到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他在1852年6月,領導太平軍路徑蓑衣渡時,遭到埋伏於此的江忠源率領的清軍炮轟,馮雲山傷重身亡。
最有能力的三個將領
史料記載,馮雲山在太平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洪秀全,如果他沒有在那場戰鬥中身亡,在後期太平天國建都天京時,他極有可能代替楊秀清成為太平天國的第二號人物,按照馮雲山的性格,天京事變極有可能不會發生,那麼,中國的近代史將極有可能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