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如來藏

2021-03-01 慈誠羅珠堪布
如來藏也稱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傳佛教裡,還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圓滿。這些名稱都是不矛盾的。《中論》、《 入中論》中講的自空中觀與空性,僅僅是指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其中沒有提到光明的部分,所以稱為一般的中觀;而引入了如來藏光明的他空中觀,就屬於大中觀、大空性。如來藏本身,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其本體不存在、不實有、虛幻、空性;另一方面,是光明、純潔、永恆、真實。


在學中觀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觀點:真實不虛和虛幻空性是對立、矛盾的,任何一個物質只要是真實的,那就不是空性。只要是空性,那就不可能真實、永恆、常住不滅。只要承認實有的東西存在,則無論再高明,也頂多不能超越唯識宗的觀點。

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呢?就是第二轉法輪的《般若經》以及龍樹菩薩的《中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傳遞給我們的。因為這些經論主要講的二諦,是顯空二諦,在顯空二諦的範圍內,真實、實有與空性就是矛盾的。

但學過第三轉法輪經論的人就不這麼認為了,因為第三轉法輪時所講的二諦,是實在和現象的二諦。在第三轉法輪當中,佛陀非常強調如來藏是實有的、 常住不滅的,還說如來藏是究竟的「自我」,從這個角度來說,真實不虛和空性也不矛盾,如來藏既是真實、常住不滅的,但同時也是空性的

在第三轉法輪的經典,或者《贊法界頌》《寶性論》等他空中觀的論典當中,否定了世俗諦,認為這些都是無明的產物,是眾生的幻覺,最後剩下的,經論中用「常住不滅」或「真實不虛」等詞句來形容,但這只是在名稱上與龍樹菩薩破斥的實有、常有等相同而已,實際上並不是一碼事。

在第三轉法輪的二諦當中,第二轉法輪的經典與龍樹菩薩破斥的實有——人我和法我、人我執和法我執屬於世俗諦。也就是說,第三轉法輪把除了真實不虛的如來藏,或諸法本來面目以外的所有東西,都列入了世俗諦, 實際上也連帶將「人我」和「法我」一併破斥、否定了,所以三轉法輪與二轉法輪的中觀並不矛盾,只是名詞上看似衝突而已。

4、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區別

在《楞伽經》等大乘經典、中觀論著以及密宗典籍當中,有時會把如來藏稱為阿賴耶識,那如來藏究竟是不是阿賴耶識呢?


其實,阿賴耶識這個詞也包含了兩個意思:一個是唯識宗所說的,屬於八識當中的阿賴耶識;另外一個就是表示如來藏的阿賴耶識。二者雖然名稱一樣,但實際上是大不一樣的:唯識宗認為,阿賴耶識是實有的,但同時也是無常的。換言之,唯識宗講的八識裡面的阿賴耶識,是眾生意識的一部分,是無常、有漏的有為法,屬於輪迴的範疇;而如來藏不是有漏、無常的有為法,也不屬於輪迴,是佛的智慧。在他空中觀的經論中,永遠不會承認如來藏是無常的。

另外,諸如法界、光明之類的詞,也會在不同的經論中表示不一樣的內容。如果沒有真正系統地學習,就不能了解佛的密意,更不能給佛法妄下斷語。不看書的人自然不會有懷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書中講了什麼。看過書的人,才會有很多的疑問。有了疑問,就應該想辦法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會對修行有一些影響,所以,文字上的誤會與疑難一定要化解,這樣才能放心大膽地修行。

官方網站:huidengzhiguang.com

慧燈之光公眾號 : HDZGGW

新浪微博:慈誠羅珠堪布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
    這個是《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講的如來藏(zàng)有三種。什麼叫如來藏呢?用這個字面的意思解釋就是,如來藏(cáng),如來為什麼藏呢?如來藏在我們凡夫的心中,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佛。這個佛藏在我們的心裏面,我們現在這個佛——好像自家的寶庫沒有打開,這個心中的佛就顯現不出來。
  • 什麼是如來藏?
    因為有如來藏及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種子,而有三界器世間的形成,以及共同成就這一個器世間的一切有情來受生、受報,同時也在造業;因此又說如來藏是「諸法本母」
  • 如來藏董事長
    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恆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  經中勝鬘菩薩說:「世尊!有兩種如來藏空智。」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是兩種如來藏的空智。我們接下來為大家先說第一種:空如來藏。什麼是「空如來藏」?勝鬘菩薩說:「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
  • 如來藏的中道性
    我們繼續講述此單元「如來藏者,非我、非眾生」:如來藏「非我」,因為如來藏從來沒有任何我性,祂沒有世間我的自性;不但在大乘法中如此說,在四阿含中就已經這樣說的了!但是某些法師、居士們,二、三十年來不斷強調如來藏就是外道神我,有時候則說如來藏就是常見我。諸位如果讀過這種著作,對這些話應該都不陌生。
  • 略談如來藏是否有前際
    所以都是因為有如來藏,才會有生死,才會有眾苦;若是沒有如來藏,就不會種下未來世諸苦的種子,就不會厭離苦果而樂求涅槃。眾生之所以有生死痛苦,之所以會有修行人出現,想要追求不生不死的涅槃,都是因為有如來藏的常住。而如來藏沒有前際,誰都無法追溯到祂是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因為祂從來沒有出生過,是本然如此、法爾如是。曾有人問:「這個如來藏,祂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 「如來藏」究竟是什麼?——慈誠羅珠堪布
    「 如來藏」的內容,在以前的開示中一直沒有涉及,其它的內容如「無我」、「空性」、「因果」都講了一些,但從來沒有講過「如來藏」的內容
  • 如來藏、神識與中陰得度
    佛家的生死學說出發點是佛性如來藏學說,即心物一元論。所謂佛性、如來藏,實際指的是萬事萬物生發出來的本體,物質與精神二者是一個本體的兩個表現層面。這並不是說物質與精神的背後有另一個本質性的東西,而是說之所以區分為精神與物質,只是某種作用而已。幻象的產生並不影響本體的空寂。因而佛家對於世界的存在常作眼翳之喻,因為眼中有翳而看見花朵之相,不能說沒有花的形象。
  • 用九種比喻來說明什麼是如來藏
    堪布:我依據《如來藏經》、《寶性論》,以及前輩上師們的竅訣,簡單講一下人生具足如來藏的九種比喻。這九種比喻,你信或者不信都沒關係,但你要思考,佛陀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具如來藏德相,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宣說了,這對你有何啟發?比喻要說明的意思,你能信服嗎?不信的話,你有什麼理由,信的話,那這個如來藏,這個光明的心性,從現在直到成佛之間都是存在的,這一點你又如何受持?
  • 《如來藏大綱獅吼論》講記 第04課
    所以,學習如來藏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來藏的思想特別深,本論講了很多如來藏存在的道理,在空性離戲的基礎上抉擇的這種有、存在,其實超越了凡夫的分別念。所以我們不能夠以凡夫的分別念認為,就是凡夫分別心面前存在的如來藏,否則就會落入到執著戲論當中。就像前面所講的一樣,就會成為概念如來藏——只是我們概念當中的如來藏的詞句、如來藏的思想、如來藏的存在而已,它不是真實的如來藏。
  • 用九種比喻來說明什麼是如來藏——之二
    喻義對照:地下的寶藏代表如來藏;平常人的家,代表聲緣阿羅漢的無明習氣,雖然我們本自具足佛的相好、十力、四無畏、十八共法等一切功德,就像自家地底下的寶藏一樣,但我們並不知曉,只有在通達無我智慧以後,才能將這一切開發出來。這個比喻,對應聲緣阿羅漢。
  • 背誦楞嚴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
  • 每一個眾生都有一個唯我獨尊的如來藏!不是共同擁有一個梵我
    在上一個單元引用了《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的經文,當中大慧菩薩請問 如來說:「您提出有一個如來藏,您以前不是都說『無我』嗎?為什麼現在隨同外道等人說有『我』了呢?」如來回答說:「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 如來藏中講到,「火」到底是如何來的?
    火性的出處它當體就是如來藏性,就具足了功德,一有緣騰的,跟火石有關係嗎?它是一個緣,不是因緣而生的,循業發現的。所以你說火,我們這裡說只是點的火,如果發高燒,也是從汽油點起來的嗎?所以我們要慢慢地去悟。這裡就是斟究到底火是從哪來的,佛就問阿難。又進一步說,阿難,若日來者。
  • 何謂西方三聖?這裡有答案
    何謂西方三聖?西方三聖又稱彌陀三尊,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三尊主要的佛菩薩,即教主阿彌陀佛和他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造像上,三者皆在蓮座上,蓮象徵出淤泥而不染。放棄國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門,名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處所,請求佛陀開示說法,當時世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廣泛地說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惡行為,國土之粗劣惡濁或善妙殊勝,並應法藏比丘之願,將所有國土的情況全部顯現給他看。 當時法藏比丘,聽聞佛所說的莊嚴清淨國土,並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親眼目睹之後,起發了無上殊勝的願力。
  • 全球唯一弘揚如來藏正法的團體--正覺同修會
    這不僅是所有志求佛法的善男子、善女人們的殊勝因緣,也是一切追求真理的有心人難得的機會!而中國夢的文化層面,則唯有傳統佛教文化的復興才能圓滿達成. 經過近20年的努力,正覺同修會以真實而不可撼動的如來藏正法,宣示 如來所說涅盤真義及成佛之道的修行次第與方法,普遍提升了當代佛子的佛法正確知見,免於學人受瞎眼大師乃至附佛外道的誑惑與誤導。
  • 大方等如來藏經
    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觀未敷花見諸花內有如來身結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顯現。如是善男子。佛見眾生如來藏已。欲令開敷為說經法。除滅煩惱顯現佛性。善男子。諸佛法爾。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但彼眾生煩惱覆故。如來出世廣為說法。除滅塵勞淨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薩信樂此法。
  • 何謂報身佛,法身佛及應身佛?
    何謂報身佛,法身佛及應身佛?1、報身佛報身佛,即盧舍那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密宗所有佛和菩薩皆自大日如來所出,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大日如來都是居於中央位置,他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大日如來依梵音可譯成毗盧遮那佛,「如來」即是「佛」的意思。
  • 無論是地,火,水,都是如來藏,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怎麼去會地大為如來藏妙真如性呢?你不要想著說它積色,就是把所有的塵埃積在一塊,就變得堅硬了,這才是叫做為大地。不要以為把所有的色法剖析開來成了微塵,這就是好像是空大。要知道粗也是法界,如來藏,細也是法界,當體一切的地大堅固全是法界,如來藏性。包括我們後面的水也罷,這個火風空見識都是如此。他一直是循著這個公式在講,但是每一個層面提醒度不一樣,爆破的這個點不一樣。
  • 五方佛:大日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不動如來
    在佛學的文化傳承中,五方佛主要指的是:一、中央大日如來,是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大日如來的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淨土。二、東方不動如來,東方不動如來的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悅淨土,因為生該土者即不再退轉,所以藏文名稱為真樂。三、南方寶生如來,南方寶生如來的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淨土,因為此佛具足成就正覺的一切品性和能力,所以藏文名稱為賦有光榮。四、西方阿彌陀佛,西方阿彌陀佛的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為極樂,從未聞苦、從不受苦。
  • 如來所說的混世四猴藏著什麼秘密
    在《西遊記》第五十八回,真假悟空鬧到了如來面前,眾人都不能識別真假悟空——如來笑道:「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菩薩又請示周天種類,如來才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