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中觀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觀點:真實不虛和虛幻空性是對立、矛盾的,任何一個物質只要是真實的,那就不是空性。只要是空性,那就不可能真實、永恆、常住不滅。只要承認實有的東西存在,則無論再高明,也頂多不能超越唯識宗的觀點。
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呢?就是第二轉法輪的《般若經》以及龍樹菩薩的《中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傳遞給我們的。因為這些經論主要講的二諦,是顯空二諦,在顯空二諦的範圍內,真實、實有與空性就是矛盾的。
但學過第三轉法輪經論的人就不這麼認為了,因為第三轉法輪時所講的二諦,是實在和現象的二諦。在第三轉法輪當中,佛陀非常強調如來藏是實有的、 常住不滅的,還說如來藏是究竟的「自我」,從這個角度來說,真實不虛和空性也不矛盾,如來藏既是真實、常住不滅的,但同時也是空性的。
在第三轉法輪的經典,或者《贊法界頌》《寶性論》等他空中觀的論典當中,否定了世俗諦,認為這些都是無明的產物,是眾生的幻覺,最後剩下的,經論中用「常住不滅」或「真實不虛」等詞句來形容,但這只是在名稱上與龍樹菩薩破斥的實有、常有等相同而已,實際上並不是一碼事。
在第三轉法輪的二諦當中,第二轉法輪的經典與龍樹菩薩破斥的實有——人我和法我、人我執和法我執屬於世俗諦。也就是說,第三轉法輪把除了真實不虛的如來藏,或諸法本來面目以外的所有東西,都列入了世俗諦, 實際上也連帶將「人我」和「法我」一併破斥、否定了,所以三轉法輪與二轉法輪的中觀並不矛盾,只是名詞上看似衝突而已。
4、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區別
在《楞伽經》等大乘經典、中觀論著以及密宗典籍當中,有時會把如來藏稱為阿賴耶識,那如來藏究竟是不是阿賴耶識呢?
其實,阿賴耶識這個詞也包含了兩個意思:一個是唯識宗所說的,屬於八識當中的阿賴耶識;另外一個就是表示如來藏的阿賴耶識。二者雖然名稱一樣,但實際上是大不一樣的:唯識宗認為,阿賴耶識是實有的,但同時也是無常的。換言之,唯識宗講的八識裡面的阿賴耶識,是眾生意識的一部分,是無常、有漏的有為法,屬於輪迴的範疇;而如來藏不是有漏、無常的有為法,也不屬於輪迴,是佛的智慧。在他空中觀的經論中,永遠不會承認如來藏是無常的。
另外,諸如法界、光明之類的詞,也會在不同的經論中表示不一樣的內容。如果沒有真正系統地學習,就不能了解佛的密意,更不能給佛法妄下斷語。不看書的人自然不會有懷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書中講了什麼。看過書的人,才會有很多的疑問。有了疑問,就應該想辦法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會對修行有一些影響,所以,文字上的誤會與疑難一定要化解,這樣才能放心大膽地修行。
官方網站:huidengzhiguang.com
慧燈之光公眾號 : HDZGGW
新浪微博:慈誠羅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