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難破冬季續航「魔咒」:不是在充電 就是在找充電樁的路上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貝果財經

原標題:續航裡程腰斬 充電換電排隊兩小時

電動汽車難破冬季續航「魔咒」

本報記者/陳燕南/童海華/北京報導

「北京寒潮來襲,在-10℃的地下車庫等了兩個小時充電,腳都凍麻了,這是近幾年來我遇到的最心酸的事情之一了。」

「我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北京冬季寒潮下的電動汽車車主,上面的話最為貼切。

近日,北京經歷了極寒天氣,最低氣溫破歷史極值,均在-15℃以下,電動汽車也難以「過冬」,《中國經營報》記者用為期一周的時間實地採訪了多個品牌的十幾位車主,他們紛紛表示,冬季續航裡程縮水嚴重,與實際宣傳嚴重不符,在戶外停一宿就能縮減30%以上的續航裡程,有些品牌甚至會掉電超50%。

近幾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更加凸顯了電動汽車當前的發展瓶頸。「為了省電,零下的天氣不敢開汽車的暖風」「臨時的出行也要掐算著剩下的裡程數」「每天都要尋找充電樁為汽車充電,而家附近的充電樁往往人滿為患」「換電雖然只需要三分鐘,排隊有時近兩小時」在記者採訪中,跟段先生有一樣困擾的北京新能源車主不在少數,皆表現出了對電動汽車裡程數銳減、充電難等現狀的無奈和不滿。

對此,資深汽車分析師張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鋰電池是發展最為成熟的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幾乎已經達到極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難以出現大規模量產顛覆鋰電池的技術,如果要提高汽車的續航裡程,或許只能改變技術路線,比如配備固態電池或者燃料電池。」

不是在充電 就是在找充電樁的路上

近期宣布國產Model Y降價14.81萬~16.51萬元的特斯拉,在使出降價「殺手鐧」後,官方一度因訪問量過載陷入癱瘓。但消費者的追捧也難解冬季續航裡程的「焦慮」。記者採訪了多位特斯拉的車主表示,特斯拉也存在掉電較為厲害的情況。一位王姓車主告訴記者,「冬天啟動汽車時,續航裡程經常只顯示出平常的50%。」一位在金融街上班的郭小姐表示,「家離單位比較遠,工作日中午就會搜附近商場的特斯拉充電樁排隊情況,如果等待時間不久,我就會趕過去充個電,這樣比較有安全感。」

據了解,2020年以來,以特斯拉為代表,包括比亞迪等在內的大批新能源車企開始逐漸換裝磷酸鐵鋰電池以控制成本。特斯拉Model 3換裝磷酸鐵鋰電池後價格已經降到不足25萬元。 降價後的磷酸鐵鋰電池版本特斯拉,電池容量55kWh,百公裡電耗為12.6kWh,NEDC續航是468公裡,比三元鋰電池版本的445公裡還增加了23公裡,但很多Model 3車主卻發現續航大打折扣。一位北京的磷酸鐵鋰版Model 3車主表示,在當前的天氣情況下,市內短途駕駛為主,晚上停放地庫白天停放地上,充滿後顯示續航420公裡,但是在行駛241公裡後,電量剩餘5%。

而蔚來的冬季續航也難言樂觀,有車主表示-10℃的天氣在高速中行駛200公裡就會達到極限值,所以在行駛了170公裡之後就會充一次電。

段先生是北京首批電動汽車車主,然而這幾年對純電汽車的體驗並不算太好。他向記者表示,自己平時如果以60公裡/小時速度行駛時,續航大概能夠達到100多公裡,但是如果跑高速和開暖風,耗電量就會急劇增加,冬天時可能連100公裡的續航都達不到。所以有時候確實遇到了計劃外的出行,或者臨時多跑了幾十公裡就可能會有點兒擔心,因為自家建有充電樁,所以冬天幾乎每天都會充電。

另有一位自主品牌的車主告訴記者,「這車宣稱的NEDC續航是620公裡,但是冬天縮水明顯,一般只能跑360公裡左右,每天早晨會顯示續航裡程掉幾十公裡,充滿電跑30公裡以後續航裡程開始急劇下降。」

一位擁有兩輛德系混合動力車的車主則向記者表示,平時公司和家裡都可以充電,所以上下班基本都是用電,夏天充滿一次電可以跑50公裡左右,所以夏天一個月只加一次油,而冬天我充滿電只能跑25公裡,一個月則要加兩次油。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電動汽車車主發現,在冬季,車輛不僅耗電增加,充電也會變慢。一位擁有國產品牌車型的劉先生向記者坦言,自己始終沒有排到燃油車號,所以在幾年前選擇購買了電動汽車,但一到冬天就犯怵,這幾天趕上了北京幾十年未遇的嚴寒,出門找充電樁成了他的第一要務。

「我曾在北京的CBD核心商務區國貿地區辦事,卻兜了一個半小時也找不到可以充電的充電樁。不是已經排滿,就是距離太遠,眼看電量快要耗完了。」言語中劉先生透露出無奈。

有電動計程車司機向記者表示,由於續航裡程太低,所以對載客也比較有影響,有些乘客可能要去比較遠的地方,但一看續航裡程並不是很多,就會忍痛拒絕乘客,他還表示,「冬季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是最難熬的,剛充滿了電第二天一打開裡程就已經掉了十多公裡,所以早上也跑不了許多單,錯過載客高峰。」

低溫「焦慮」 都是電池惹的禍?

「不買電動汽車,你都無法體會北京的冬天有多冷」。這是一句近期在某電動汽車品牌APP中點讚最多的一句話。為什麼低溫會成為續航裡程殺手?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問題主要出在電池上。

有專家分析稱,主要的原因是動力電池在低溫條件下性能衰減。資料顯示,很多原因都會導致鋰電池在低溫下出現性能下降,比如,低溫下電解液的濃度會增加,擴散係數降低,電池內部的電荷轉移阻抗(Rct)會顯著增加;再比如,低溫環境下鋰電池的負極析理現象會變嚴重,且析出的金屬鋰與電解液反應,其產物會沉積,導致固態電解質界面(SEI)厚度增加。

不過有不少特斯拉Model 3車主表示磷酸鐵鋰版本的電動汽車續航縮水更加明顯。不少汽車行業媒體的測評數據顯示,與三元鋰版本相比,磷酸鐵鋰的特斯拉Model 3在低溫下續航明顯降低。

有分析認為,磷酸鐵鋰電池低溫續航表現不如三元鋰,是由本身材料的差異決定的。三元材料是鎳鈷錳,它是層狀的結構,但磷酸鐵鋰是一種八面體結構。鋰離子在放電,正負極來回導通的過程中,二者的通道是不太一樣的。但因為磷酸鐵鋰電池相對造價低,不少車企依舊選擇其作為動力電池。以特斯拉為例,2020年10月,特斯拉官宣國產Model 3價格下調。價格下調的重要原因是,標準續航版的動力電池從三元鋰變為磷酸鐵鋰。

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代康偉認為,低溫正是電動汽車的「天敵」。這也就意味著在低溫下,電池本身就很難充滿電,而且車輛停在室外或者低溫處,續航裡程也會縮減。

近年來,不少電動汽車上下遊企業花了不少精力提升電池在低溫情況下的使用效率。比如,從早期的「電加熱絲」和水暖加熱器,到目前的熱泵系統、電池系統的熱管理設計等。不少公司也在積極開發抗低溫性能的電磁材料,但是進展也較緩慢,突破也並不明顯。

「電池」決勝未來

電動汽車冬季續航問題是否正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攔路虎」?張翔向記者表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目前鋰電池是發展最為成熟的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幾乎已經達到極限,其中鋰電池當中鎳的含量越高,意味著電芯的比容量就越高,密度也就越高,811以及532鋰電池正在汽車上廣泛應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難以出現大規模量產顛覆鋰電池的技術,如果要提高汽車的續航裡程,或許只能改變技術路線,比如配備固態電池或者燃料電池,但是目前這兩類電池距離商用化還有很長的道路。

社會各方也正在試圖解決續航裡程帶來的焦慮。資料顯示,目前,國家電網正啟動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項目分布在北京、天津等24個省(市),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區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與此同時,為了解決低溫環境下動力電池性能下降的問題,多項研究已經在進行中,如研發能夠適應低溫環境的電解液、電極材料、電極結構,以及熱泵空調技術等。

近期蔚來宣布推出配備有固態電池的ET7,也試圖打破續航裡程的「魔咒」,該車續航裡程宣稱可達1000公裡。在張翔看來,蔚來固態電池產品的推出可能還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固態電池現在還不成熟,還未達到車規級標準,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現在有幾家公司已經開始試生產了,但是一直沒有正式量產,這是因為在量產之後要面臨著諸多問題,大規模量產也需要一定時日。」

他還表示,目前續航裡程正是掣肘電動汽車發展的「痛點」所在,當前車企一旦推出高續航裡程的電動汽車就會備受關注,也會增加更多的訂單,可以想見,未來誰能夠最先推出高密度的電池,誰就能站在汽車行業高地繼而改變整體競爭格局。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魔咒」:續航裡程腰斬 充電換電排隊兩小時
    「我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 「北京寒潮來襲,在大約-20℃的地下車庫等了兩個小時充電,腳都凍麻了,這是近幾年來我遇到的最心酸的事情之一了。」 在冬季氣溫-20℃左右的北京電動汽車充電速度要比平日慢一倍。
  • 電動汽車陷冬季「裡程焦慮」 充電樁矛盾凸顯
    來源:貝果財經電動汽車陷冬季「裡程焦慮」 充電樁矛盾凸顯本報記者/段楚婷/童海華/深圳報導進入冬季,電動汽車迎來一場低溫續航的「大考」,不少低溫地區車主都發現自家電動汽車出現續航裡程「縮水」、夜晚停車掉電等狀況。
  • 冬季新能源續航打骨折,純電動汽車怎麼用?
    今年的冬天有點冷,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熱銷和保有量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冬季續航打折的話題也逐漸多了。自從新能源汽車上市以來,每年的夏天和冬天,都是新能源汽車的兩個高熱度話題時間段,夏季怕火、冬季怕冷。由於動力電池在低溫環境下化學活性變低,續航出現大幅衰減,比如最近網上熱議的特斯拉、比亞迪漢等。
  • 電動車主的冬季「噩夢」:耗電多、充電慢......
    導讀:冬天似乎是電動車主的「噩夢」。儘管近幾年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大幅提升,但冬季續航大幅縮水的難題仍然存在,部分電動車的續航裡程甚至直接砍半。不少電動車車主發現,在冬季車輛不僅耗電增加,充電也會變慢。「在零下的情況下,前一天晚上續航顯示還剩200公裡,第二天一早去開車就顯示只有170公裡了,30公裡就不見了。沒有充電樁,沒有室內的車位,開電動車實在心累。」電動車的冬季續航縮水對於電動車主帶來不少困擾。除了私家車的通勤障礙外,電動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一位北京市的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不開空調,有的乘客會有意見。
  • 冬季續航打五折,電動車變「電動爹」?比亞迪漢、特斯拉均中招
    還沒到最冷的冬天,許多電動汽車車主已經在群裡討論,怎麼提高冬季續航了,因為冬天電動汽車的續航衰減實在是厲害,普遍只有標稱續航的5-6折,很多北方的電動汽車車主只能選擇穿著厚厚的冬裝,戴著手套在車內開車,甚至蓋被子開車,不敢開暖風,有些車主戲稱,這哪是電動車,是電動爹。
  • 「冬天千萬別買電動汽車,那是噩夢的開始」
    即便如此,電動汽車廠商發布新車也會避開冬季,10月以後發布的新車基本上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提到車,15-30°是電動車最佳工作溫度,此時測算的續航裡程最接近他們標註的數字。當馬斯克11月宣布特斯拉正在開發1000公裡續航的電動汽車時,車主心裡像明鏡兒似的:「什麼NEDC、EPA的,都不靠譜!
  • 續航打5折,空調不敢開,電動汽車車主哭訴:這明明是「電動爹」
    冬季到來,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電動汽車車主坐不住了。很多車主都吐槽自己的電動汽車續航大幅縮減,電池充不滿,掉電非常快,標稱的續航直接打五折,原本一周充一次電就行了,現在兩三天就要充一次電,要是哪天忘記充電了,就可能拋錨在路上。
  • 長春市電動汽車充電樁生產基地項目
    1.項目簡介  1.1項目背景  1.1.1產品簡介  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戰略訴求十分明確,與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充電樁的政策也十分堅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提出了明確的分場所的建設目標,到2020年,僅充電樁的設備就有超過1千億的市場需求,加上運營以及衍生價值,市場容量有幾千億。
  • 都說新能源汽車冬季續航不行,為何北歐挪威人都喜歡開新能源汽車
    都說新能源汽車冬季續航不行,為何北歐挪威人都喜歡開新能源汽車?對於我們國內買了電動車的人來說,冬天簡直就是他們的一個噩夢,在大冷天裡開車,連空調都不敢開,很多人都戲稱自己買了個電動爹回家,受到了車主的不滿,但有這麼一個歐洲的國家,在冬天的時候平均氣溫只有-6.8℃,但卻是世界上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這個國家就是挪威。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北京純電動汽車充電狀況體驗感受
    筆者作為一名無指標、無車位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新」從業者,借著工作的機會對之前一直覺得非常神秘的北京純電動汽車充電樁狀況進行了相應的體驗,希望可以對您使用純電動汽車提供幫助。對於國家電網充電樁的充電感受還是源自之前的一次純電動汽車體驗,對於有裡程焦慮症的筆者來說,續航裡程低於100km之後都想立即找到充電樁來進行充電,於是筆者趕緊通過地圖軟體尋找當時所在附近的充電樁。
  • 能給電動車充電的「移動充電寶」,是不是解決續航焦慮的新辦法?
    但是隨著電動車的日益普及,因為電動車自身續航裡程不足和充電樁匱乏所導致的「續航焦慮」,卻逐漸成了電動車主的一大心病。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有許多不同的路線,比如說有提升電池技術、超級快充電方式、移動充電、電池更換技術和充電道路等方案。
  • 為什麼電動車冬季續航打半折 我們該怎麼辦?
    一到冬天,北方的電動車就變成了「電動爹」,不敢開暖風續航還減半。很多電動車主吐槽冬天開電動車簡直就是受罪,甚至很多宣稱續航600、700公裡的電動車冬天只能跑300多公裡。那麼,到底為什麼電動車一到冬天就跑不遠了?電動車主該如何做才能保證日常的出行呢?
  • 新能源汽車出行,充電難不難?這些細節告訴你
    充電樁關係到新能源汽車「最後一公裡」。今年以來,《上海市促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互聯互通有序發展暫行辦法》發布,上海將致力於解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找「好樁」難、進小區難、充電安全監管難等問題。充電樁主要分為直流快充、交流慢充兩種。直流樁體積較大、安裝成本較高、充電速度較快;交流樁體積較小、安裝方便、充電速度較慢。純電動汽車一般配有雙充電口,而混合動力汽車僅可使用交流慢充樁。充電接口的差異成為不少車主使用公共充電樁的「攔路虎」。目前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站,均為直流快充樁。
  • 立牌共享充電樁「一槍」為你解決能源汽車充電「小插曲」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飛速發展,包括整車、電機、鋰電池,及充電樁等領域。而充電環節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廣泛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充電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插曲,如邊充電一邊發現漏電,不敢拔槍又擔心電越漏越多;充了好久才發現餘電不足,虧電虧到心窩裡;充著充著跳槍了,沒趕上和妹子的約會,只能抱著充電樁默默流淚。講真,以上情況不僅影響愛車質量,還特別耽誤出行時間,讓人很無奈。那麼如何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車主充電過程順暢進行?換上一款立牌充電槍勢在必行。
  • 科技廣場等地電動汽車充電位被佔?充電樁不能用了?
    如今,隨著當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民眾對環保意識的增強,選擇綠色出行的市民越來越多,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群體也在不斷壯大,據許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車管大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登記在冊新能源汽車16235輛,相比去年增長了20%。
  • 多方聯動,營造電動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
    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蔚來汽車在提交的資料中指出,冬季開啟空調對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產生極大的影響。在電動汽車中,制熱功能多由PTC加熱器實現,其本質上是通過電流的焦耳效應實現制熱,效率較低(0.8~0.95之間)。冬季駕駛艙的環境控制負荷更大,因此冬季開啟空調將會導致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大幅下降(近50%),嚴重影響電動汽車在冬季的使用。
  • 代表好聲音|電動汽車充電樁何時能進小區?
    頂端新聞 ·大河報記者 劉瑞朝電動汽車使用清潔能源,對空氣品質的汙染小,但是,目前電動汽車主要集中在公共運輸和汽車租賃領域,個人和家庭使用電動汽車的佔比較低。充電樁在普通住宅小區的普及率,將直接決定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成敗。河南省人大代表曹新成建議說,小區應當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確定公共區域充電樁建設數量。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
  • 電池科技樹被鎖,看北歐小國如何解決電動車冬季續航
    尤其是以特斯拉model3為代表的電動汽車,還採用了低溫性能更差的磷酸鐵鋰電池,進一步影響了電動車冬天的續航。 電動車逆天改命的關鍵在於充電 挪威雖然靠近極圈,但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冬季溫度與北京差不多。從數據看,截至2018年,挪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了驚人的46.4%,遠超同地區瑞典的7.9%以及芬蘭的4.7%。
  • 秒懂|京港澳高速湖南段 10個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區在哪
    電動車行駛平順、環保節能,但寶寶就是不敢上高速,怕沒電在路上「趴窩」。 不過,最近有個讓寶寶激動的好消息來啦!國家電網在官網表示,《京港澳等高速公路快充網絡上線運營公告》已經發布,八條高速公路的快充網絡已經開始上線運營,其中就包括京港澳高速從北京到衡陽段。
  • 冬季使用電動汽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對於電驅動車輛來說,在春夏秋三個季節,普遍能享受到的安靜和比較強的動力,然而到了冬季就得直面溫度降低對於車輛的影響。事實上最近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隨著氣溫的降低,一下子上了各個媒體的熱搜。 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電動汽車在私人市場的逐步打開局面標誌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階段。消費者逐漸也開始認同500公裡以上的高續航裡程的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