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在古代是中國的領土嗎?一張德國繪製的清朝地圖非常有說服力

2021-02-13 幽居冥思

(克明微評:看來曹縣確實自古以來是大鍋的領土,建議迅速收復曹縣,救曹縣黎民於水火之中,把曹縣人民從三胖的殘暴統治中解放出來。)

朝鮮,從周代開始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殷商後代箕子流亡朝鮮後,建立了朝鮮國,史稱「箕子朝鮮」。周武王得知後,分封了箕子,因此至少從名義上說,箕子朝鮮是周朝的諸侯國。漢初,燕國(劉邦分封)將軍衛滿又滅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到了漢武帝時期,滅衛滿朝鮮,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

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

公元前37年,扶餘(今吉林地區)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麗縣自立為王,建立了高句麗政權,簡稱為「高麗」。東漢時期,高句麗迅速擴張,佔領了樂浪郡,玄菟郡等地,脫離了漢朝的控制。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句麗趁中原戰亂,佔領了遼河流域。隋煬帝曾經三徵高麗,最終遭到失敗。

在高句麗興起的時候,朝鮮半島的馬韓、辰韓、弁韓三部落逐漸興起,這是韓國的源頭。大約在東漢時期,扶餘王尉仇臺徵服了馬韓,建立了百濟國。公元前57年,辰韓樸氏家族建立了新羅國,這是韓國立國的開始。要注意的是,箕子朝鮮、衛滿朝鮮、高句麗、百濟都是中國人建立的,屬於中國的地方政權。

朝鮮四郡和三韓

唐高宗時期,唐朝軍隊聯合新羅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新羅完成了韓族的統一,而唐朝實現了對朝鮮和遼東的統一,兩國以大同江為界。中國史料對新羅描述道「新羅,辰韓之遺種也。其國地、君世、物俗見於唐。其大族曰金氏、樸氏」。新羅屬於唐朝的藩屬國,民間使用韓語,但是官方卻大規模推行漢文化。不過唐朝對朝鮮的控制比較弱。之後的高麗王朝分別成為了北宋、遼國和金國的藩屬國。

唐朝時期的東北局勢

1258年,蒙古軍隊徵服了高麗崔氏政權,成為了蒙古的附屬國。元朝成立後,高麗成為了元朝的一部分。雖然高麗國的國家機構還有保留,但是其軍政均被元朝控制。元朝在高麗設立了徵東行省,國王為行省長官丞相。很多版本的元朝地圖都將朝鮮半島畫到了元朝的版圖。

元朝版圖

14世紀後期,蒙古人在亞歐大陸的統治紛紛走向瓦解。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高麗的李成桂也在1392年自立為王,建立了朝鮮「李氏王朝」。明朝對朝鮮地區嚴密了宗藩制度,從法律上來說朝鮮和明朝各省的地位平行。例如:朝鮮的國號是經過朱元璋來定名的,明朝對朝鮮擁有軍事上的保護義務,朝鮮人還參加明朝的科舉考試,「行修經明之士……貢赴京師會試,不拘額數選取」。萬曆時期,日本入侵朝鮮,明朝派軍抗倭,歷史上稱為「援朝抗倭」,實際上並非是援助,因為朝鮮本來就是明朝的一部分。明朝末年,朝鮮還宣稱:「臣墮地之初,只聞有大明天子耳……我國素以禮義聞天下,稱小中華,而列聖相承,事大一心」,意味著朝鮮也自認為是明朝的一部分。

明朝時期的朝鮮地圖

1636年,皇太極率領10萬軍隊徵服了朝鮮,朝鮮被迫納貢稱臣。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對朝鮮的宗藩關係。康熙發動雅克薩戰爭時期,朝鮮還派遣軍隊參加,並立下了大功。朝鮮派遣軍隊也是符合宗主國和分封國的義務的。清朝中期的許多國家地圖也把朝鮮劃入了清朝的版圖。1882年6月,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而後袁世凱率領軍隊鎮壓了叛亂,並上書李鴻章,提出將朝鮮設為行省,加強控制,可惜沒有被採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清朝疆域圖,選自《中國歷史與經濟地圖冊》,美國哈佛燕京學院1935年版

1895年,清朝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朝鮮脫離了中國,成為了日本的勢力範圍。1905年,日本正式吞併了朝鮮,朝鮮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朝鮮從箕子朝鮮開始一直到近代,其國要麼就是中國人建立的地方政權,要麼就是設立的郡縣,要麼就是和行省並列的藩屬國。可惜清朝晚期沒有實行正確的方針,導致朝鮮從中國獨立了出去。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了中國一張1735年繪製中國地圖,地圖經濟畫的相當精確,而且朝鮮明顯屬於清朝版圖內。這至少說明朝鮮屬於清朝在國際上是得到承認的。

德國1735年繪製的中國地圖

相關焦點

  • 朝鮮在古代屬於中國的領土嗎?一張德國繪製的清朝地圖很有說服力
    萬曆時期,日本入侵朝鮮,明朝派軍抗倭,歷史上稱為「援朝抗倭」,實際上並非是援助,因為朝鮮本來就是明朝的一部分。明朝末年,朝鮮還宣稱:「臣墮地之初,只聞有大明天子耳……我國素以禮義聞天下,稱小中華,而列聖相承,事大一心」,意味著朝鮮也自認為是明朝的一部分。
  • 經天緯地:中國古代地圖博覽
    中國古代地圖的影響和存貯都並不局限於中國,一部中國古代地圖流傳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對中國古代地圖的研究也具有超越中國本身的世界意義。中國文化在對外交流方面的態勢是西入東傳,地圖文化也是如此。一方面,從唐代開始中國地圖大量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推動了漢字文化圈內的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地圖的發展,構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圖文化圈」,共同反映了東亞的世界觀和地理觀。
  • 厚顏無恥,五千萬人口的韓國,敢張狂索要中國2萬平方公裡領土?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還處在清朝的統治之下,懦弱的清政府對列強極為諂媚,是個列強都想上來咬中國一口。甚至就連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所謂大韓帝國也想上來分一杯羹,意圖借領土爭端問題,搶走我國2萬平方公裡國土。但是最後韓國人的陰謀沒有得逞,卻是因為一張自己國家的地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日本為何敢打中國?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他們以朝鮮半島為起點,從東北深入中國腹地,師徒佔領整個中國,更為瘋狂的是,他們還想要統治整個亞洲。在清朝鼎盛時期,日本的佔地面積僅僅只是中國國土的三分之一,那個時候的滿族人是看不起日本的,在他們眼中,日本只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 但是最後就是這麼一個彈丸小國,戰勝了大清,甚至差點佔領了整個中國。既然日本知道中國實力強大,佔地面積廣,他們為何還敢打中國?
  • 當清朝地圖壓在明朝地圖上 差不多多了三倍領土
    明朝初年,朝廷派一位女真人到黑龍江流域宣誓了一下主權,隨後,也沒有對黑龍江流域採取有效治理,東北的大多數領土不在明朝版圖。明朝最多算短暫的治理了一下東北北部,而實實在在的管轄,明朝最遠到撫順。 當清朝地圖覆蓋在明朝地圖上,領土大了三倍,主要多了西藏、新疆、東北等地。有人說明朝擁有西藏、新疆主權,可眼睜睜西藏、新疆的名字都是清朝給起的,這是真實的。
  • 勿忘歷史:中國近代丟失多少土地?來看看這張國恥地圖
    中國的疆域最終在清朝奠定,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五代皇帝的努力,為中國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江山。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了中國一張1735年的中國地圖,從地圖上我們看到,中國疆域如一張海棠葉,東到朝鮮半島,西到巴爾喀什湖,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
  • 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中國的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
    2014年3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宴請到訪的中國領導人時,贈送了一幅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默克爾稱:「這是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二:關於此地圖背後的法國製圖師及法國漢學家: 雖然,默克爾總理所說「這是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或許是正確的,但沒有任何資料表明,上述兩位德國的傑出人士曾經來到過中國,而製作此圖的「源信息」,正如哈斯在標題中所述:來自法國皇家地圖師唐維爾及法國漢學家——杜赫德——的大作。
  • 1735年中國地圖,太震撼了!!!
    中國主席習近平最近在歐洲訪問,受到了歐洲各國最熱烈的歡迎,相比之下,美國總統歐巴馬應該都感到嫉妒。尤其是中國在訪問德國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向中國主席習近平贈送了德國於1735年繪製的第一幅中國精美地圖。
  • 看了中國歷代地圖才知道:清朝歷史貢獻最大!
    中國古代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所以古代中國的疆域面積有的時候是包括了一些附屬國的。以下是晨風讀史整理的歷代疆域地圖。
  • 我們從3張古代朝鮮地圖中,發現了不一樣的大明朝
    朝鮮王朝在外交上奉行「事大主義」,即弱國侍奉實力更強的大國以保存自身,在明清時期均為中國藩屬國。「朝鮮」國號由明太祖賜予,朝鮮王朝與明朝交往甚密。在朝鮮王朝現存的多幅地圖中,對於明朝有較為詳細的展現,且均由當時朝鮮通用文字——漢字標註。讓我們從3幅各具特色的地圖中,窺見古代朝鮮眼中不一樣的大明朝。
  • 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在沒有衛星環繞,無法以上帝視角洞察萬物的時代,繪製世界地圖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長期引領世界,並建立了中華朝貢體系的古中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世界地圖的繪製。如果說《海內華夷圖》對域外諸國粗略的描繪源於對世界認知的缺乏,那麼這幅在對西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世界地圖,則完全體現了"中國居於大地中央,為天下,天下之外四海島嶼所居之人為夷狄"的古代世界觀,是一副非常傳統的中國式世界地圖。
  • 臺灣版中國地圖領土為何是1141萬平方公裡
    連帶讓臺灣書店販賣的中華民國地圖,也以其秋海棠的造型,成了內地遊客們的最愛。據說不少人買來收藏,或作為另類伴手禮以茲紀念。內地遊客之所以對中華民國地圖有興趣,主要是因為臺灣此間的《中華民國全圖》,是依民國時期認定的中國固有疆域而繪製,迥異於目前流傳的官方地圖以及國界認定,自然看來別有一種懷舊與新奇的感覺。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看看日軍繪製的地圖,讓人頭皮發麻!
    日本一直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人非常羨慕中國遼闊的國土和繁榮的景象。但是,千百年來中國太強大,而且日本島上徵伐不斷,所以日本人想打我國古代王朝的主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清朝,朝政腐敗,日本想要一口吞下中國也是難上加難。那麼日本到底從哪裡從獲得勇氣而敢於侵略我國呢?
  • 看過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究竟有多愚昧
    此外,也曾經有傳教士來到明朝,隨後明朝人繪製了一幅中國版的地圖,看到這張地圖時,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有多愚昧。 清王朝距離我們的年代很近,因此有較多的史料存在,有利於我們研究這個朝代。了解清王朝的人都知道,清朝有「康乾盛世」,這時的國力強盛,可此後清朝卻由於不與外界交流,慢慢開始走了下坡路,直到最終被西方人打開了國門,一步步受制於人。
  • 古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2 漢至南北朝時期到了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220 年的漢代,地圖的繪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地圖的運用更加普遍,地圖的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文獻記載的主要有地形圖、疆域圖、政區圖、城市圖、宮殿圖等。
  • 古代沒有衛星測繪儀,如何繪製地圖?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是非常早的,早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地圖的介紹。雖然有多人認為《山海經》是杜撰的神話故事,自然出現的地圖也就沒有了意義。隨著人們對環境的探測,發現《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地方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相似度。
  • 葛劍雄:中國古代地圖是給誰用的?
    目前所知西方製圖學的創始人是希臘的埃拉託色奈斯(前276—前196年),在世時間大約相當於中國戰國末至西漢初。而中國已經發現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出土於天水放馬灘的七幅繪於松木板上的地圖。據鑑定,這些地圖繪製於戰國秦惠文王后期,即公元前4世紀後期,比埃氏要早一百多年。
  • 雖然晚清頻遭詬病,可960萬的領土面積,還真離不開清朝的努力
    作為中國古代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也是除了元朝以外,歷史上疆域面積第二大的朝代,而且還是現代中國地圖的「奠基人」。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再算下來接任的順治和康雍乾三人,中國的疆域範圍從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西到巴爾喀什湖,冬至朝鮮,總面積達到了1300萬之多。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從皇太極建立開始,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共五代皇帝,東到朝鮮,西到巴爾喀什湖、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為中國打下了1300萬平方公裡的江山。環視整個亞歐大陸,俄羅斯興起於北方,英國和法國殖民於印度、西班牙、荷蘭爭奪於東南亞,中國的國際環境可謂危咦。當時明朝僅擁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的漢地,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