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詩人們齊聚天府之都、錦繡之城的成都,共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共享詩歌精神的盛宴。12月9日晚,「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廣播電視臺順利舉行。參加本屆詩歌周的60多名中外詩人,一起見證了成都這個難忘的詩歌之夜。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詩意盎然的致辭。吉狄馬加首先提到,「在此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祝賀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隆重開幕,代表本屆國際詩歌周組委會向各位詩人朋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本屆詩歌周辛勞付出的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
肆虐全球並還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不同地域的人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巨大的變化。在吉狄馬加看來,「這種變化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並不亞於上一個世紀至今所爆發過的兩次世界大戰,這場疫情所帶來的國家間的關係、地緣政治的關係、不同族群的關係、不同價值體系的關係、不同經濟體的關係,實際上都已經被深刻的重塑。而詩人不能在此嚴峻的時刻缺席!」
「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總體意識和精神高度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和命名者」
今年六月,吉狄馬加寫了一首長詩《裂開的星球——獻給全人類和所有的生命》。在詩中有一句他這樣寫:「這是救贖自己的時候了,不能再有差錯,因為失誤 / 將意味著最後的毀滅。」吉狄馬加說:「我試圖通過這首詩來回答當下世界所面臨境遇的種種疑問。我始終相信,明天依然會來臨,而人類的眼睛將會看到一個已經被改變的世界,仍然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家園。此次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進行深度討論。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偉大的詩歌同時體是相通的,詩人的使命感也越來越緊迫,而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總體意識和精神高度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和命名者。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詩人。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在經濟上的快速發展還是長期保持的社會穩定格局,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奇蹟,而我們今天所創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需要我們的詩人來參與來見證來書寫。在人類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詩人和詩歌更應該承擔起引領人類精神的崇高使命,要把捍衛自由、公平和正義作為我們共同的責任;為了促進全人類的和平、進步與發展,我們要用詩歌去打破任何形式的壁壘和隔離,要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和人道的世界做出我們的貢獻。」
吉狄馬加
「成都國際詩歌周為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對於中國來說,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吉狄馬加說,這讓他想到了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民勞》一詩裡中華先民關於小康社會的描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年也是「兩個一百年」的交匯期,2035年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的文化強國,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在此重要的歷史節點,我希望詩人們以文化為己任,能夠積極地擁抱時代、介入時代、抒寫時代,賦予新時代以新的內涵,記錄和見證美好新生活的社會實踐,構建中華詩歌新美學。」
接著,吉狄馬加回顧了成都國際詩歌周走過的歷史,「創辦於2017年9月的成都國際詩歌周,今年是第四屆,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成為重要的城市文化品牌,錦繡天府、詩意成都為搭建全世界的詩歌橋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印證了一句話,「自古詩人皆入蜀」。在世界格局變化以及全球化的視野下,尤其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跨語際、跨文化、跨區域的詩歌交流已經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詩歌共時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詩歌寫作的本土意識、民族詩歌傳統和母語的特質在今天也變得尤其重要。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抒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