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人類的艱難時刻,詩人應該何為?

2020-12-16 澎湃新聞

哲學家阿多諾說,在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儘管這句話自有背景,但還是一次次被用於重大公共災難之後,對詩人的詰難。

「在人類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詩人和詩歌更應該承擔起引領人類精神的崇高使命。」在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的發言道出了與會詩人共同的心聲。

12月,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詩人以主題研討會、朗誦會等形式就多個議題展開討論交流,讓詩意為疫情肆虐的時代增添了溫暖和力量。

詩歌周開幕式上,中國作協主席吉狄馬加致辭世界正被重塑,詩人不能缺席肆虐全球並還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不同地域的人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巨大的變化。後疫情時代,我們該如何更深思考我們的存在,詩人應當如何進行書寫,成為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關心的一大話題。

本屆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正是基於此的一個回應。在吉狄馬加看來,「(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並不亞於上一個世紀至今所爆發過的兩次世界大戰,這場疫情所帶來的國家間的關係、地緣政治的關係、不同族群的關係、不同價值體系的關係、不同經濟體的關係,實際上都已經被深刻重塑。而詩人不能在此嚴峻的時刻缺席。」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梁平自疫情爆發以來,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以詩歌介入這場全人類共同的遭遇。在他看來,「不著一字不一定是潔身自好,留下文字也絕非饅頭蘸血。一個詩人在這個春天保持沉默,如果把沉默引以為至高無上,比一個戰士臨陣脫逃,更羞恥。」

疫情之下,寫詩並不可恥,面對這個時代最大的主題,不寫才是更羞恥的事。梁平說,一個詩人有對人類情感和公共事件表達的衝動,非常值得尊重,因為詩人表達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但他也提醒,「不要寫得花枝招展,因為那是極其不合宜,跟事件不匹配的。」

閻安直言在這樣的一個非常時期,坐下來討論詩歌,意義是非常深遠的。「新冠疫情證明了人類無論民族、國家、信仰多麼不同,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們應該像傷痛自己一樣,為人類的傷痛而悲哀。」在閻安看來,疫情的突發,將全球化對漢語修辭表意功能的衝擊放到了最大,疫情成為一場深刻的革命,「包括對人的一切,人的最本質屬性的,語言屬性的,這樣一場革命。」

開幕式上,表演者用詩歌詮釋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疫情促使詩人思考人類終極命題疫情以來,身為《詩歌月刊》主編的李雲,接觸了大量書寫疫情的詩歌作品,其中不乏精品,但也存在大量泥沙俱下的作品。他從編輯角度,建議詩人對疫情的寫作要力求逼近真實、道出真言、抒發真情。唯有堅持「真」的根本立場,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詩人要有超敏感意識,對稍縱即逝的過程進行敏銳地捕捉,從生活中捕捉詩意。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場全球流行病,只聚焦一個點寫不出來好的東西,面對全人類的共同的災難時,詩人要有全球意識。

新冠疫情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它不僅考驗全球各個國家應急處置的能力,還考驗著道德考驗著人性。詩人邰筐提醒大家,「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這也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次警告呢?讓你不再那麼自信,不再那麼狂妄,不再那麼瘋狂,不再鬥天鬥地,讓你學會和大自然和平相處,讓你更珍惜生活,更熱愛這個世界。」

詩人施施然回憶起今年春天,「我們在封閉中度過了整個春季。窗外,柳枝綠了,桃花、杏花、玉蘭、海棠漸次綻放出鮮麗與芳香。燕子在簷下翻飛,鴿群在空中翱翔,猴子和梅花鹿堂而皇之奔走在沒有車輛和行人的街道……一切仿佛都是自由的,只有人類被禁錮在玻璃窗內,一步也不能離開。疫情期間,除了力所能及地為抗疫做些捐款捐物的實事,隔離在家也是在為抗疫做貢獻。詩人觀察世界,也記錄人類心靈的溝壑,我想說,這就是詩歌的力量,也是詩人的擔當。」

疫情期間,很多文化活動都改成線上方式進行,這客觀上使身處中國的俄羅斯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有了更多機會參與全球各地的詩歌活動。「疫情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生活,原來無法參加的活動現在可以參加了,也使我不斷思考這個因為疫情到來的全新的時代,」丘諾特娃提出了「詩人為誰寫詩」的問題,認為優秀的詩歌是具有歷史價值的,「詩人描述今天怎麼面對新的情況、人類呈現出怎樣新的狀態,在歷史上會有價值。」

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認為,由於全球化,任何國家都無法在閉關自守中實現繁榮昌盛,任何國家都無法自行解決諸如貧窮、戰爭和環境災難等全球性問題。「我們需要真誠的對話來理解彼此,討論必須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為了世界和平、全球發展和環境保護,所有國家都必須採取行動。」

詩人康偉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再來回顧今年我們共同走過的抗擊疫情的歷程,特別是在詩歌領域中來反思、探討、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康偉表示,疫情的發生深刻影響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關係。

回頭再看詩歌和詩人的表現,康偉認為中國的詩歌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很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獨特的文學景觀。他表示,由此引發的關於詩歌寫作倫理,詩學項目,詩歌的社會現象的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具有特殊意義,「在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期間,可以出現經典性的作品。」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在杜甫草堂朗誦在多元和個體差異中,巴蜀詩歌新風氣正在形成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地,成渝地區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中國詩歌版圖上重要的一塊。從楚辭到陳子昂、杜甫,再到歐陽江河、柏樺、張棗、翟永明、李亞偉,這些古典和現當代的詩人,或生於本地,或客居於此,留下了許多重要乃至偉大的作品。在他們的照耀下,新時代的詩人如何再出發,也成為本屆詩歌周關心的一大問題。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沙龍上,詩人、《環球人文地理》總編輯李海洲認為,地域性寫作永遠屬於世界的一部分。「四川話和重慶話是最接近詩歌語感的語言,就像閩南語和粵語更適合音樂的節奏一樣,我們用川話在寫作,融合地域性特色,保留川渝詩歌的傳承。」李海洲表示。

李海洲說,新一代詩人在「野蠻」生長的同時,也要回歸寫作本身,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會有所謂的代溝出現,但人和人之間的代溝就是通過作品的交流來消解。

作為四川詩人、《草堂》詩刊編輯李龍炳認為,對於川渝新一代詩人來講,能在這樣濃厚的詩歌環境下創作是莫大的福分,但同時又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和難度。

「巴蜀有非常優秀的詩歌傳統,太多的大師,已經留下了太多優秀的範本,如今說到巴蜀詩歌,基本上還是第三代詩人的影響力。在這樣的環境下,新一代詩人的發展難度太大了,由此出現的一個現場就是,中國詩壇對當下川渝新一代詩人的認可度是不高的。」李龍炳表示,「生長在中國詩歌高地是莫大的福分,但對於新一代詩人來講,如何突破第三代詩人的陰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彝族詩人阿庫烏霧一直致力於將民族文化和楚地文化融匯在詩歌創作中,在他看來,詩是通神的技藝,「這在少數民族地區很普遍,萬物有靈、靈魂崇拜,這片土地上原有的宗教信仰、民俗習慣,民間文化背景都可以融入到現代寫作中去。」

如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概念,內涵極其豐富。在阿庫烏霧看來,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推進,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新的巴蜀詩歌風氣。「成渝民族文化多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諸如三星堆、金沙,長江文明都會成為成渝詩歌的創作靈感。」阿庫烏霧表示,「而當今乃至未來,城市對我們的塑造,也影響了新的城市詩歌、詩人群,我們依然要走多元化之路,還原詩歌自身的自由精神、自由審美,城市詩歌更需要多元和個體差異性。」

朗誦會上,阿庫烏霧朗誦起自己的彝語詩歌《招支格阿爾之魂》。據悉,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吉狄馬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此次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進行深度討論。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偉大的詩歌同時體是相通的,詩人的使命感也越來越緊迫,而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總體意識和精神高度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和命名者。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梁平:面對人類公共災難,詩人有寫詩的權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作為用「語言黃金」來表達人類心靈的詩人,該作何作為?該不該寫,怎麼寫?這是值得深思的課題。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在「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會場中,著名詩人梁平發表了一番觀點,表達了他對疫情和詩歌的深層思考。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中外詩人共同見證一座城市的詩意
    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開幕。開幕式上,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三個篇章演繹了詩歌的無限可能,展示了詩歌的力量和魅力。中西藝術交融三篇章見證溫暖和力量作為歷屆詩歌周的重頭戲,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亮點不斷,精彩紛呈。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中外詩人共同見證一座城市的詩意
    12月9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開幕。圖為清音古詩表演《錦繡天府》。成都,一座詩意之城。古往今來,很多偉大的詩人在這裡寫出了偉大的詩篇。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成都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發祥地,更是有著詩歌重鎮的美譽。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林雪:詩歌為人類的...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論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花城》編輯、詩人安然,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60餘位中外詩人共赴「詩歌...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詩歌之城。今天(12月9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正式開幕。本屆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分為「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命運」三大篇章,旨在展示「雙城記」與「同城化」的美好願景。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詩人齊聲朗誦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作為歷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現場亮點不斷,精彩紛呈。從2017·天府詩韻、2018·成都與巴黎、2019·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再到今年的「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成都國際詩歌周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本次開幕式共分為「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三個篇章。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紅星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2月9日報導詩歌是最美的語言,沒有國界。今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拉開帷幕。此篇章還包含了著名詩人吉狄馬加的抗疫詩作——《死神與我們的速度誰更快》,歌頌抗疫精神,激發抗疫信心。據了解,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 詩歌讓我們緊緊相擁:中外詩人齊聚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現場,四川清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任平(中)和小朋友們表演曲目《錦繡天府》銀杏金黃,翠竹掩映,茉莉花茶的香氣似有還無,伴隨著小提琴的樂聲,中外詩人輪番登上舞臺,在杜甫像前,用中文、俄文、斯洛伐克語深情朗誦著動人的詩章。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俄羅斯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詩人的任務是...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論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花城》編輯、詩人安然,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詮釋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
    冬夜的寒冷,抵擋不住詩歌的溫暖和力量。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廣播電視臺順利舉行。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吉狄馬加點讚成都
    作為歷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現場亮點不斷,精彩紛呈。從2017·天府詩韻、2018·成都與巴黎、2019·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再到今年的「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成都國際詩歌周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宋尾:年輕詩人後繼乏力,詩歌刊物應更多關注...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兩場詩歌沙龍同時在新華賓館舉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沙龍上,來自川渝地區的熊焱、李海洲、凸凹、何房子、呂歷、阿庫烏霧、李龍炳、唐力、餘真、宋尾、華子、王志國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晴朗李寒:我堅信詩歌的溫暖和力量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五糧液攜手「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 傳遞美好生活願景
    圖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現場「成都國際詩歌周」自2017年首屆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四屆,積累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為搭建全世界的詩歌交流平臺、弘揚詩酒傳統文化、助力全球人文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詩人包苞:有了詩歌,就有了對美的嚮往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共赴年末詩歌之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9日舉行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成都自古就是一座詩歌之城。12月8日至11日,又一場年度詩歌盛會——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為蓉城帶來一個詩意的冬天。12月8日下午,嘉賓將陸續到達成都。12月9日晚,以「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為主題的開幕式將在成都電視臺一號演播廳舉行,融合了朗誦、舞蹈、樂器表演以及國際連線詩朗誦等多種表現形式,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特別的詩歌晚會。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草堂》詩刊編輯李龍炳:新一代川渝詩人既...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兩場詩歌沙龍同時在新華賓館舉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沙龍上,來自川渝地區的熊焱、李海洲、凸凹、何房子、呂歷、阿庫烏霧、李龍炳、唐力、餘真、宋尾、華子、王志國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詩人施施然:在詩歌中,迎接終將戰勝...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斯諾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全球化大潮下...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