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

2020-12-18 散人於浪

一個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目標人物,然後模仿他,最終你會活成他的樣子。

曾國藩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在曾國藩的書桌上,總是放著一套王陽明的書,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王陽明屬於明朝的天才,而曾國藩是後天努力的能人,這兩人儘管先天資質差別非常大,王陽明剛學會說話時,就會背詩,9歲便立下「讀書做聖賢」的遠大志向,11歲在金山寺以山房為題,寫詩秒殺眾人。

而曾國藩考個秀才,都考了七次才中。儘管如此,曾國藩卻成為晚清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經常讀王陽明的書,在王陽明的心學上,他悟出了一套處世、識人、交友經驗,而後他的路也越走越寬,飛黃騰達、封侯拜相,成了晚清首屈一指的人物。

我最近再次讀了《曾國藩家書》後,領悟了其中的要義,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清,慎,勤,忍」。

有人認為,只要牢記這4字真言,即使沒錢沒人脈,也能飛黃騰達、出人頭地。

這四個字,真的有如此奇效?

清:顧名思義指為官要清,為人要清!

為官要清是指別貪汙,而為人要清則是清除自己腦中多餘的想法,楊絳先生曾說:「一個人的痛苦來源於想的太多,而讀書太少!」

清除腦中的雜念和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一點上,王陽明也曾走過不少彎路,王陽明少年立志做聖賢,而何謂聖賢他卻並不清楚,在34歲龍場悟道以前,王陽明先後專研過儒家學說、軍事、兵法、道家、辭章等,在每一門學科面前都嘔心瀝血,然而並沒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曾國藩年輕時,也發現腦中想法太多所帶來的壞處,於是給自己定了每天寫日記,堅持反省的習慣。

清者,除雜而後能知!

慎字是指持身,為人謹慎,能夠保全自身。

慎言、慎行、慎思!禍從口出,學會管控自己的言行,才是持身之道!

曾國藩的湘軍在後期即是晚清唯一能打仗的軍隊,同時也讓滿清朝廷擔心不已,朝廷一方面要重用他,而另一方面卻也不得不防著他。

而這此,手下卻有不少人在慫恿他,曾國藩卻在打下天京後,主動裁撤湘軍,交出了兵權。

人最容易的拿起,但難的是放下!

而這也給了曾國藩保全自己的辦法,而這依靠的就是「慎」字,認清形勢,謹慎行為。

天下難事,唯勤不克。勤奮是成功的必要元素,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正是勤奮,很多時候只看到了那些驚豔所有人,但並沒有看到別人8小時後的默默努力。

我們隔壁鄰居家的小孩屬於「別人家的孩子」那一類,長的好看,有禮貌、高情商,每次考試總是年級前幾名,而且寫得一手好毛筆字,還能跳拉丁、說法語,實在令我羨慕不已。

有一天電梯間碰著她媽媽,我便說道:「你家沐沐真厲害,會那麼多技能,成績還好,真是個天才!

而她母親卻嘆氣道:」真是天才就好了,她每天都學到12點以後,周末、節假日全部用來上課外班,這孩子只是比較勤奮而已,根本不是天才。「

我們羨慕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驚人表現,卻沒有注意到人家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去誦讀詩詞。

那些默默努力過的,終將驚豔所有人!

忍:為人要有惻隱、隱忍之心,懂得克制自己,戒狂妄!

王陽明少有才名,但卻非常狂妄,兩次科舉落第,第一次在首輔李東陽的鼓動下寫下《來科狀元賦》,將目中無人、狂妄的形象傳到朝中盡知。

而第二次落榜後,大家都安慰他,而他卻說「吾不以不及第為恥,吾以不及第動吾心為恥。」

在當時,讀書考科舉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而他卻說」我落榜了並不覺得羞恥,而是我落榜了還心動才真可恥,貶低了所有人讀書的目的。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才慢慢地變得謙虛,與當地人友善相處,創立心學後,逐漸聲名遠播,而曾國藩在學習了王陽明的心學後,在官場上10年7遷,在湘軍立不世之功後激流勇退,贏得生前身後名。

曾國藩能取得這一切的成績,正是由於他認真的踐行了這四個字,那麼記住這四個字,真就能保證自己飛黃騰達嗎?

有人認為,記住這四個字,就能成為人生贏家,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然,記住四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張口就背出許多名人的人生真言,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是少數。

曾國藩也是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修正,才有了最後的成就,成功需要很多的條件,並不是簡單的背誦幾句名言就行!

王陽明對曾國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每當夜深人靜時,曾國藩總會翻閱王陽明心學,使他事半功倍。

王陽明一生充滿了傳奇,而他的陽明心學更是影響了無數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稱「五百年來以來,儒家的源頭活水來自王陽明」。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一本好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而為人父母者,給孩子再多都不如給他一本有用的書有價值。所以本期便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王陽明的代表作《王陽明心學》。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除了《王陽明心學》還有《鬼谷子》、《道德經》,厚厚的三大本只要48元,每本不到16元。

很多人都說「富貴由天」,但讀過這本書後,就會明白,決定未來的,是自己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修什麼樣的心,就會讓自己的人生完全不一樣。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鬼谷子的牛人,他的弟子個個出將入相,在他眼裡天下就是一局棋,千百年來許多人都自稱是他的弟子。鬼谷子之後,在明朝又出了一位叫王陽明的高人,這兩人一個是隱世高人,一個是哲學大家,他們的思想和作品都影響著無數後世之人,倍受追捧。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放到一個男人的身上也是同樣的原理。一個男人慾成大事者,全過程不太可能順順利利,有時候經過風風雨雨有時候遭到艱難困苦,這一些也是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的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建議記住這7個字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開創了「心學」這一偉大體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想法一問世,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都說一個男人要事業有成,要有很多人脈和錢。
  • 王陽明告誡:人的後半生想要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這3個錦囊
    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有很多人奮鬥了半輩子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於是到了人生下半場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有的人認命、放棄奮鬥。王陽明卻用自己的一生經歷告訴世人: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只要牢記著3點,早晚會成大器。
  • 王陽明心學:人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需要做到這3點
    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陽明心學,雖沒有博大精深的繁雜理論,可是清新玄妙,意境悠遠,相對於紅塵俗世的我們來講,物質層面能夠所獲豐富,可是心靈要是迷茫,就可能空虛憂愁,甚至會痛苦不堪,而陽明心學就如同孤島上的指路明燈,能夠使我們於迷途當中看見希望,尋找到方向,更可能抵達幸福彼岸。王陽明曾說成功的人生不需要謀劃,需要做到三點。
  • 王陽明:人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沒做到3個制勝點
    都說"朋友越多路越好走",眾所周知,人是群居的複雜動物。一個人想要成功,避免不了人脈和金錢做基底。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一點,就是自身的力量。不可否認,人脈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能力,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僅僅靠人脈成事,其實並不可靠。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人類歷史上,有2個5歲才開始講話的人,都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個是德國的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一個是我們中國的王陽明,他的心學,改變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
  • 王陽明心學:人到中年,別把錢和人脈看得太重,牢記「六字真言」
    但是,王陽明不僅堅強地活下來了,而且還領會了心學的真諦,也就是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王陽明認為,人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因此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句忠告:「人過了50,別把錢和人脈看得太重,牢記「六字真言」。
  • 王陽明:男人落魄時,錢和人脈不是關鍵,牢記這2句,會越來越順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王陽明成功的訣竅——在沒錢沒人脈也可以成功,不過就是牢記這2句話:第1句話:「少說話,多做事。」在王陽明看來,自己修煉心學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摒棄了一切雜念,專心致志,放空心靈,一心就想著要研讀心學。
  • 王陽明告誡:人生的後半程走向,牢記3個錦囊,比錢和人脈管用
    在他人生後半程可謂是一路風生水起,他就是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那麼他到底靠著什麼樣的錦囊而成為一代大師呢?他曾在心學體系中留下了答案: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點:錦囊一: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王陽明當時被貶龍場後周圍環境十分惡劣,吃不飽穿不暖,儘管如此,王陽明並沒有因此倒下,他始終保持著初心,追求聖賢之道。
  • 王陽明忠告:要想成大器,錢和人脈是次要,關鍵是悟透這2點!
    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前半生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挫折,即使考學失敗也沒有耽誤他尋找自己心中的「道」,但是,偏偏在36歲時被貶官,正值盛年卻突然遭逢貶謫,這對他的打擊也真是不小,但王陽明卻依靠這2點,轉禍為福,將此一事作為人生的轉折點,反而悟到了真正的「道心」,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 王陽明提醒:人的後半生想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3個錦囊即可
    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曾在12歲的時候問老師:「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沒做到這3點
    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二十五歲再次落榜,二十八歲禮部會試非常出生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正式步入了仕途。踏入仕途的王陽明,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先是被貶龍場。經歷了這次苦難考驗,期滿後的王陽明仕途也走上了正規,先是親自帶兵平定江西;三年後決戰鄱陽湖,平定寧王叛亂。
  • 心學和理學的意義,學習王陽明會做人,學習曾國藩會做事
    孔子教的是怎麼做人做事,儒學被分成心學和理學之後,心學只教怎麼做人,理學只教怎麼做事,代表人物就是王陽明和曾國藩。學習王陽明,必然會做人王陽明分離出來的心學,其實有一定的黃老思想,比如《傳習錄》中有這麼一句:「聖人無善無惡,只是,無有作好,無有作惡,不動於氣。」
  • 王陽明:為人處世,牢記這3條「天規」,勝過金錢和人脈
    很多人認為只有有錢有人脈的人,才能白手起家,獲得成功。但其實很多和我們起點一樣的人,最後也都能有所成就。這些沒錢沒人脈還能成功的人,其實都有著共同點特徵。明代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曾總結,能夠改變命運走向的,是這3條「天規」,勝過金錢和人脈!
  • 王陽明與曾國藩,都被稱「聖人」,為何曾國藩卻只能算半個?
    王陽明與曾國藩,雖然都稱「聖人」,但是曾國藩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按學歷,王陽明弘治12年二甲第七名進士,曾國藩道光18年三甲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按帶兵,王陽明自備戰至平定寧王之亂用時43天,曾國藩練兵半年被石祥禎部擊敗,羞憤交加想要跳水自盡。
  • 王陽明:真正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人脈,是謹記這3條天規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感受到這樣一個情況: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一樣既沒有金錢,也沒有人脈,但是卻能白手起家,讓自己的命運走向成功?其實從這些人的身上我們不妨是能看出來的,但凡這樣成功的人,身上都會有著相同的特徵。
  • 王陽明告誡男人:人生後半輩子,不靠錢和人脈,而是這七個字
    在王陽明的觀點裡,他認為,男人後半生的運勢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在這七個字。究竟是哪七個字呢?感興趣的話,就接著往下面看吧。勤奮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地努力奮鬥、積極進取,我們才會收穫更多。三、知這個字暗示我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王陽明提醒大家,做人做事都要看清自己的實力,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去做事。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二字真言
    一個男人到了後半生,前半生該經歷的也經歷了,經歷了很多挫折和坎坷,也經歷過很多次絕望,從而漸漸應該學會成熟理智,無論心智還是內心都應該變得強大、到了後半生這個年紀,可以說都是家裡的主心骨,一言一行都不能僅僅考慮到個人。
  •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中國五千年一共出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今天就說和孔聖人齊名的王陽明。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抵制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