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目標人物,然後模仿他,最終你會活成他的樣子。
曾國藩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在曾國藩的書桌上,總是放著一套王陽明的書,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王陽明屬於明朝的天才,而曾國藩是後天努力的能人,這兩人儘管先天資質差別非常大,王陽明剛學會說話時,就會背詩,9歲便立下「讀書做聖賢」的遠大志向,11歲在金山寺以山房為題,寫詩秒殺眾人。
而曾國藩考個秀才,都考了七次才中。儘管如此,曾國藩卻成為晚清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經常讀王陽明的書,在王陽明的心學上,他悟出了一套處世、識人、交友經驗,而後他的路也越走越寬,飛黃騰達、封侯拜相,成了晚清首屈一指的人物。
我最近再次讀了《曾國藩家書》後,領悟了其中的要義,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清,慎,勤,忍」。
有人認為,只要牢記這4字真言,即使沒錢沒人脈,也能飛黃騰達、出人頭地。
這四個字,真的有如此奇效?
清
清:顧名思義指為官要清,為人要清!
為官要清是指別貪汙,而為人要清則是清除自己腦中多餘的想法,楊絳先生曾說:「一個人的痛苦來源於想的太多,而讀書太少!」
清除腦中的雜念和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一點上,王陽明也曾走過不少彎路,王陽明少年立志做聖賢,而何謂聖賢他卻並不清楚,在34歲龍場悟道以前,王陽明先後專研過儒家學說、軍事、兵法、道家、辭章等,在每一門學科面前都嘔心瀝血,然而並沒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曾國藩年輕時,也發現腦中想法太多所帶來的壞處,於是給自己定了每天寫日記,堅持反省的習慣。
清者,除雜而後能知!
慎
慎字是指持身,為人謹慎,能夠保全自身。
慎言、慎行、慎思!禍從口出,學會管控自己的言行,才是持身之道!
曾國藩的湘軍在後期即是晚清唯一能打仗的軍隊,同時也讓滿清朝廷擔心不已,朝廷一方面要重用他,而另一方面卻也不得不防著他。
而這此,手下卻有不少人在慫恿他,曾國藩卻在打下天京後,主動裁撤湘軍,交出了兵權。
人最容易的拿起,但難的是放下!
而這也給了曾國藩保全自己的辦法,而這依靠的就是「慎」字,認清形勢,謹慎行為。
勤
天下難事,唯勤不克。勤奮是成功的必要元素,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正是勤奮,很多時候只看到了那些驚豔所有人,但並沒有看到別人8小時後的默默努力。
我們隔壁鄰居家的小孩屬於「別人家的孩子」那一類,長的好看,有禮貌、高情商,每次考試總是年級前幾名,而且寫得一手好毛筆字,還能跳拉丁、說法語,實在令我羨慕不已。
有一天電梯間碰著她媽媽,我便說道:「你家沐沐真厲害,會那麼多技能,成績還好,真是個天才!
而她母親卻嘆氣道:」真是天才就好了,她每天都學到12點以後,周末、節假日全部用來上課外班,這孩子只是比較勤奮而已,根本不是天才。「
我們羨慕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驚人表現,卻沒有注意到人家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去誦讀詩詞。
那些默默努力過的,終將驚豔所有人!
忍
忍:為人要有惻隱、隱忍之心,懂得克制自己,戒狂妄!
王陽明少有才名,但卻非常狂妄,兩次科舉落第,第一次在首輔李東陽的鼓動下寫下《來科狀元賦》,將目中無人、狂妄的形象傳到朝中盡知。
而第二次落榜後,大家都安慰他,而他卻說「吾不以不及第為恥,吾以不及第動吾心為恥。」
在當時,讀書考科舉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而他卻說」我落榜了並不覺得羞恥,而是我落榜了還心動才真可恥,貶低了所有人讀書的目的。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才慢慢地變得謙虛,與當地人友善相處,創立心學後,逐漸聲名遠播,而曾國藩在學習了王陽明的心學後,在官場上10年7遷,在湘軍立不世之功後激流勇退,贏得生前身後名。
曾國藩能取得這一切的成績,正是由於他認真的踐行了這四個字,那麼記住這四個字,真就能保證自己飛黃騰達嗎?
有人認為,記住這四個字,就能成為人生贏家,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然,記住四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張口就背出許多名人的人生真言,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是少數。
曾國藩也是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修正,才有了最後的成就,成功需要很多的條件,並不是簡單的背誦幾句名言就行!
王陽明對曾國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每當夜深人靜時,曾國藩總會翻閱王陽明心學,使他事半功倍。
王陽明一生充滿了傳奇,而他的陽明心學更是影響了無數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稱「五百年來以來,儒家的源頭活水來自王陽明」。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一本好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而為人父母者,給孩子再多都不如給他一本有用的書有價值。所以本期便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王陽明的代表作《王陽明心學》。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除了《王陽明心學》還有《鬼谷子》、《道德經》,厚厚的三大本只要48元,每本不到16元。
很多人都說「富貴由天」,但讀過這本書後,就會明白,決定未來的,是自己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修什麼樣的心,就會讓自己的人生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