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列地鐵列車從石景山開出!

2020-12-16 北京石景山發布

要說石景山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過多少次全國第一的殊榮,還真得好好數數,但其中有一項第一是絕對的,要當之無愧地載入石景山的史冊。這個第一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修建的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地鐵1號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現代化地鐵時代就是從石景山開始的。

籌建地鐵1號線

早在1953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在首都建設的第一個總體規劃《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要點》中,就提出了「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經濟的交通工具,特別是為了適應國防的需要,必須及早籌劃地下鐵道的建設」。

1956年9月,鄧小平作出了批示:「關於北京地下鐵道籌建問題,同意暫由北京市委負責」。10月24日,北京地鐵籌建處成立,開始付諸於行動。1956年11月初,蘇聯專家來到北京,就地鐵建設與相關部門研討,鐵道部建工局也派員赴蘇聯考察。1958年,中共中央指示「要儘快修建北京地鐵」。指定由鐵道部負責設計、施工。1958年11月27日,鐵道部北京地鐵工程局成立,負責北京地鐵建設的全部工作。

為了應對日益擴大的城市建設和當時國際形勢的需要,1963年國家已經考慮要加速在北京修建一條地下鐵道線。這條線路從規劃開始,設計為從復興門至蘋果園,全長為16.9千米,貫穿整個長安街的西段。線路西段自玉泉路向西進入石景山區,直達蘋果園,全長是7.9千米。

今天的地鐵1號線西延的第一站——玉泉路站設在復興路與玉泉路交界的十字路口。殊不知,最初設計的玉泉路站並不在這裡,而是在玉泉路迤西的兩棵古銀杏樹的位置,設計部門在設計時,從規劃的1號線路挑直來考慮,玉泉路車站正好應該是在位於古銀杏樹的位置,這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是古銀杏樹西側就是八寶山革命公墓,是共和國革命先烈長眠之地、紅色教育的基地。其次是國家領導人經常要到革命公墓參加各種悼念活動,車站設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附近,可以方便領導人出行。因此北京地鐵工程局設計部門在上報國務院,提出的方案是準備刨掉古樹,讓位於地鐵站。周恩來接報後批示:「銀杏樹是著名的古樹,須原地保護」。明確要求地鐵線路設計要給古樹讓路。為此,北京地鐵工程局秉承周總理的要求,將地鐵站的選址東移到了今天玉泉路地鐵站的位置,為此還延長了線路的長度。

北京地鐵從開始籌建到正式開工經歷了漫長的9年時間,其間於1956年5月北京地鐵籌建方對蘇聯莫斯科、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和基輔三個城市的地鐵進行了考察;1956年10月—1961年,地質部門摸清北京城的地質構造,按照蘇聯地鐵專家要求先行勘探,首先要弄清地下水位,由地質部901大隊負責先期地質勘探、測繪由軍委測繪局承擔,對規劃中的1號線進行了較詳細的測繪,完成了100個鑽孔,孔深達到70米,匯總後繪製出北京地質、地貌、水溫等各種圖表,為修建地鐵提供了詳細的地質資料數據;1958年8月15日,北京市地下鐵道工程局正式成立。

1965年2月4日,毛澤東在楊勇、萬裡、武競天報送的《關於北京地下鐵道建設近期規劃方案報告》中批示:「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在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隨時注意改正」。 但由於國際形式突變,戰備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北京地鐵加速了開工步伐,武競天在給李富春副總理的報告中陳:「借鑑蘇聯地鐵在衛國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從戰備出發考慮」。

北京地鐵必須建,北京軍區參與建設,由軍區司令楊勇任總指揮,軍區、北京市、鐵道部三家牽頭;考慮首都城市交通要求與戰備設施有機結合,在地鐵籌建9年中,陸續否定了多個建設方案,最後決定採取花錢少、見效快的敞口放坡明挖淺埋法施工,最大限度提高抗震能力。

鐵道兵709辦公室在1972年5月31日向上級呈報的《關於北京地下鐵道防護等級問題的參考材料》中提到:地鐵的戰術技術要求是按三等的要求設計的,即按100萬噸TNT當量的核武器、地面爆炸,距炸心1350米(安全半徑),地面衝擊波壓力為5公斤/平方釐米設計的。要求具有三防(防核武器、防生物武器、防化學武器)的標準。

這條線路的走向也是多次改動:最早是由1號線與環線為一個整體,全長30.5千米,運營線路由北京站——古城路,全長22.87千米,後又決定延長到蘋果園站,全長為23.6千米。後又決定的是一環兩線,1號線是從東郊熱電廠經北京站與環線連接,出復興門——石景山,全長20.8千米;考慮到市區的交通擁堵以及外事活動較多,因此最終確定的線路為西單——蘋果園。1號線原定於1965年下半年開工,到1968年上半年完成1號線工程。

地鐵1號線開工建設

1號地鐵線經過了9年的籌備,1965年7月1日終於在八寶山那兩棵古銀杏樹下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各部委、北京市和建設單位600餘人參加。7月7日,正式開工,參加施工的有北京地鐵工程局、鐵道兵12師、北京建工局、北京市政工程局。

由於1號線是第一次在中國修建的地鐵,特別是還要符合戰爭需要。為了防原子彈爆炸,地鐵施工部門還專門到哈軍工進行過相關的試驗;為解決防水,專門考察了海軍潛艇。因此地鐵門採用的是潛艇的密封技術。根據設計,1號線的運送能力,在戰時可達到每天從西山向市區運送5個陸軍整編師兵力的運力。一期工程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全包五層,三油五氈,最外的層面還要裹一層油氈,回填土後,一點點夯實,上面再鋪有60-80釐米混凝土。

1969年9月2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大慶前1號地鐵建成通車,周恩來與幾位元帥共同乘坐了地鐵,體驗了一把。一期工程作為向國慶20周年獻禮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在10月1日,一期工程基本完成。1號線的平面最小曲線半徑195米,縱斷面最大坡度24%,最小坡度2%。

1號線在石景山區境內共設有玉泉路、八寶山、京原路口(今八角遊樂園)、古城和蘋果園等5個站,分為島式站臺2個、側式站臺3個,其中以玉泉路站最大,為地鐵的乙級站島式站臺,其他4站均為丙級站,同時還預留了4座戰備車站即福壽嶺站、高井站、黑石頭站、三家店站。

由1號線派生出來的故事

由於1號線最初是為戰備準備的,全線通車後,長時間不開放。1969年10月1日,1號線開始接待參觀,需要憑介紹信領票參觀,那時,能夠弄到一張參觀票,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如果有哪個小夥子能搞到兩張參觀票,肯定有姑娘願意跟他一起去。1971年1月15日,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批示,開始售票試運營,還需單位開介紹信,到車站買票,票價為1角。到1972年已經實行免證購票,實現了正常運營。

對地鐵1號線關注程度最高的要數石景山人了,石景山人對1號線的感情也最深。我是育英中學66屆畢業生,那時正是1號線緊張施工的時候。當時石景山被城裡人視為郊區,一過玉泉路,簡直就是出城了。如果到了古城,感覺就像到了河北的小城鎮,除了首鋼外,一概不知。班裡有一個姓林的同學,家住黃樓,這是我們班裡唯一一個住在石景山區的同學,每天都要從黃樓騎車到沙溝。平時,他的話不多,也從來不說石景山的事。但自從1號線開挖起,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天天都興奮地給我們講地鐵施工的見聞,如今天看到戰士們手拉肩扛地把不知道什麼機械拽進了工地;明天又大講看見挖出了一個磚砌的大墓;過了幾天又報告說,現在晚上點起了雪亮的大燈,連夜大幹。就連通列車隧道是用的鋼筋混凝土整體式矩形框架也是他告訴大家的。

以前,我確實不知道地鐵對石景山人有多重要。我記得,當我進北重廠工作後,有一次在工人間閒聊,有人說,因為地鐵是大敞口放坡明挖施工的,施工的戰士和工人都把挖出來的土方,堆在溝的兩側,每天都有老老少少的石景山人站在土堆上看著這條線路,興奮地議論著,憧憬未來的地鐵是個啥樣。有一個青工感慨地說,那時,我們看著地鐵在一天天向前延伸,心裡想著什麼時候能通車啊,開通那天,我一定要坐第一輛列車回家,嘗嘗坐地鐵的滋味。

北京地鐵在運營中,也派生出地鐵文化。就說地鐵車票吧,1號線自運營以來車票也更新換代了好幾茬,從最早的單色車票到今天的磁卡,讓人愛不釋手,因此也誕生了很多的地鐵車票迷。區電影公司跑片的李師傅就是一個絕對的票迷,他的工作主要是晚上給各單位放電影,白天有大把的時間,他迷上看設計精美的地鐵車票,用了大把時間去弄各種地鐵票。有幾年地鐵專門印製了廣告車票。在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時,地鐵公司還專門製作了56個民族的地鐵專用卡,這56張卡要收集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56張卡是在1號線固定幾個站隨機發放的,很多人從機器中取到的都是相同的。因此為了湊齊卡,大家需要相互交換,於是產生了大量的地鐵票迷。有多少人每天笨地鐵去不是為了乘車,而是為了買到自己所缺的那張卡。後來又有了表現「北京四合院」「十二生肖」等要素的文化車票,從而衍生出一批地鐵車票的收藏者。

那時,如果能進地鐵公司工作,是一件非常令人羨慕的事。地鐵乘務員的篩選堪比空乘,個個都要根正苗紅的中學畢業生。

與時俱進的地鐵

地鐵1號線運營後,不斷進行技術改造,1971年11月7日,1號線通車的最小間隔時間為14分鐘,1973年4月23日,1號線由玉泉路延長到蘋果園,編組為2-4輛,最小運行間隔縮短到13分鐘。1978年列車運行的最小間隔由9分鐘縮短到了5分鐘。1980年實現了運行最小間隔為4分鐘。1984年,擴大編組,由原定4輛編組擴大為五六輛。1990年5月30日,地鐵總公司與一家英國公司合作,籤訂改造地鐵合同。1994年,對1號線信號改造,於1995年10月12日起實施了3分鐘間隔運行,通過間隔從原來的3分半鐘過渡到3分鐘,這半分鐘的變化是地鐵運輸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歷史性的突破,一下提高了運力的18%。2019年,1號線的運營間隔時間與2、4、5、10號線以及上海6號線、成都1號線一樣,尖峰時段每小時最小發車間隔為2分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北京地鐵確立「安全、準確、高效、服務」的8字宗旨,基本任務已由戰備轉向民運。當年提出增加到200列、實現5個自動化項目:移頻自動閉塞、自動停車、調度集中、雙邊供電聯跳和自動扶梯。多年來,1號線的科技成果運用顯著,通過技術改造,運營能力由2輛車編組提高到6輛編組,運行最小間隔由最初的14分鐘,縮短到了目前的2分鐘。

由於正線平面曲線半徑小於300米的路段,鋼軌磨損超限。1988年-1989年對上下行雙線鋼軌更換。蘋果園為1號線的終點站,原設計為單渡線,為提高列車通過能力,縮短折返時間,在1992年2月20日-4月25日進行技術改造,拆除單渡線,鋪設交叉渡線。1號線地鐵建設時是以戰備為主,因此車站規模小,設備、裝修都很簡單。1989年起對蘋果園、古城、八角都進行了擴建改造。如八角站的中央兩股線中間有一縱向牆體,在中牆處開有若干個八角窗洞,與兩側站臺遙相呼應,擴大了乘客的可視空間。站臺以冰裂紋磚鋪地,塑料水波頂棚嵌燈具,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

北京地鐵籌建時,在古城設有機務營(今古城車輛段),是1969年1月在楊莊設立的,佔地16公頃。這是北京地鐵的發源地。1969年10月1日通車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列地鐵列車就是從這裡開出的。車輛維修基地在古城車輛段,正線通過聯絡線與車場連接,車場有38股道供列車停放,列檢、維修用,還有道岔63組。另有一條試車線、一條連接地面鐵路專用線、一條供列車調頭的環狀線和供列車進車庫調車編組作業的線路,共有4條路線,全長12.1千米。車輛段場內設家修庫、大定修庫、輪對車間、檢修車間、配件車間、運用車間和設備車間,可存放190輛車。古城車輛段有相當的規模,具備架修12組72輛車和定修15組90輛車的能力。

50年來,古城車輛段建立後經過了2次技術改造,一次是在1971-1972年,原設計為下部受電接觸軌和6號岔道,但在試運行時,發現列車的受電器經常脫落。6號岔道因導管曲線半徑過小引起列車掉道。因此,由鐵道兵12師擔任線路改造,由下部受電接觸軌全部換乘了上部受電接觸軌,電動客車經常通過的6號道岔更換成7號道岔。1986-1992年又對停車列檢庫延長改造,重修全長917.3米的試車線。

2006-2007年,實施了車站改擴建工程,古城站南北兩側新建地下候車廳2260平方米,各站都安裝了自動檢票和安檢系統。1號地鐵線不斷地改造、升級,足以使它能緊跟時代的脈搏,適應時代的要求。

2008年6月9日,1號地鐵線全線實現了AFC自動售票檢票系統,歷經了40年的紙質車票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讓位於磁卡車票。

2013-2015年,地鐵1號線信號系統升級,發車間隔由125秒縮短為120秒。2019年,實行了「全自動動行2.0系統」。卡斯柯公司對1號線的信號維護支持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未來1號線有望進行信號改造「貫通」,可以採用套跑方式,不下車換乘。

來源:石景山區公共文化 作者陳康

編輯:石景山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我市又接回兩列地鐵列車每列車最多可載客2534人
    繼5月4日首列地鐵列車運抵後,7月7日,又有兩列地鐵列車從大連運抵太原,卸車組裝後將緊鑼密鼓實施編組、調試等工序。據悉,這些列車都將服務於地鐵2號線一期,採用的均為6編組A型不鏽鋼的全自動電客車,每列車最多可載客2534人。
  • 上海地鐵9號線的17列新車運往九亭基地:列車總數增加到104列
    9號線的17列新車運往九亭基地,本線路的列車總數增加到104列。這些列車計劃在年內上線載客運營,這對於增強9號線的運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從整體來看,上海地鐵9號線的西段的客流量的壓力比較大,新增列車對於讓沿線的居民,有著很大的好處。本次為9號線增加的列車,有望減輕西段巨大的乘客壓力。  下面就是上海地鐵9號線的九亭基地。
  • 地鐵蘋果園站今起封站 老石景山人自拍暫別
    現場:老石景山人暫別中國最老地鐵站4月18日首班車起,北京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封站改造,和北京市民暫別。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區站區長於竹瑛介紹,蘋果園站於1969年建成,是北京乃至中國最老的地鐵站,是西邊第一個始發終到站,也是西部居民進入城區最快捷的車站。
  • 莫斯科地鐵啟用新一代列車
    這種列車還有USB充電插口,噪音也比前幾代列車小。我們的記者有幸成為體驗新列車的首批乘客之一。安靜快捷莫斯科地鐵環線「白俄羅斯站」的一個尋常夜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乘客並不多,但站臺上並不空曠。突然,人們活躍起來,目光被一列新車吸引。
  • 永遠的陪伴,永恆的記憶:百年回力亮相我國第一列「中華老字號」地鐵
    核心提示:4月20日,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攜手上海回力等多家民族企業共同推出的「中華老字號」列車在北京地鐵一號線發車載客。據悉,這是我國第一列「中華老字號」品牌地鐵。「乘客您好,歡迎乘坐地鐵1號線列車,列車開往五棵松站、復興門站方向……」。
  • 國慶黃金周廣鐵集團將加開列車157列 永州10列
    紅網時刻9月18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劉毅 胡湘江)今日記者從廣鐵集團了解到,今年國慶黃金周將安排加開列車157列,其中動車組列車53列,高鐵動臥22列,普速列車82列,旅客可通過12306網站、車站窗口、電話訂票、代售點購買加開列車車票。今年國慶黃金周運輸從9月28日至10月8日,為期11天。
  • 地鐵「奮進號」主題列車開來啦!
    該主題列車由新華通訊社四川分社聯合四川省扶貧開發局、成都市國資委、成都軌道集團等單位共同打造,是中西部首列脫貧攻堅主題列車。上線成都地鐵1號線後,該主題列車將一直運營至2020年底。主題列車成為「流動展覽車」為何選擇以主題列車的形式來展現脫貧攻堅成果?主辦方介紹,地鐵已經成為城市新的文化展示窗口,通過主題列車的形式,使乘客有沉浸式體驗。目前,成都軌道日均客流量已超400萬乘次,位居中西部第一。
  • 全國鐵路5日預計發送旅客1409萬人次 加開旅客列車759列
    昨天(5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409萬人次,加開旅客列車759列。5日,呼和浩特、包頭等重點火車站客流較平日增長近三成。呼和浩特局加開包頭至鄂爾多斯、呼和浩特至集寧、臨河等管內高峰線臨時旅客列車。南昌鐵路部門在南昌至萍鄉、九江,福州至寧德、武夷山等區間,加密城際動車的開行頻次。
  • 上海地鐵列車保有量邁入7000輛時代 城軌網絡和車輛規模雙居世界第一
    上海地鐵列車保有量邁入7000輛時代。 王子濤 攝中新網上海12月25日電 (王子濤)12月25日下午,隨著三列14、15、18號線最新的全自動駕駛列車齊齊亮相上海地鐵封浜基地,標誌著在「十三五」即將結束之際,上海地鐵列車數正式進入了7000輛的新時代。
  • 地鐵列車到達終點站清完客後開去哪裡呢?
    有小夥伴問:地鐵列車到達終點站清完客後,列車開去哪裡呢?圖:陳詩峰列車到達終點站後,會通過折返線運行到對面站臺繼續投入載客服務。如果是高峰期轉中低峰期,或列車需要退出服務,退出載客服務的列車會停放在存車線或開回車輛段的車場。圖:李晶有小夥伴看到列車到達終點站後,站臺上的工作人員「跑」上車讓乘客趕緊下車,這又是為什麼呢?
  • 瀋陽地鐵10號線開通 列車來自「大連造」
    4月29日9時18分,瀋陽地鐵10號線各站開站,首班列車登場。第一批乘客進入各車站率先體驗了期盼已久的「蘋果綠」,標誌著瀋陽地鐵10號線正式開通運營,所有列車均由中車大連公司提供。瀋陽地鐵10號線列車採用不鏽鋼車體,6節編組,長度約118米,最大寬度為2.8米,最高運行速度80公裡/小時。每列車共設置240個座位,定員載客為1468人,超員載客能力為1880人。新車的外觀設計、牽引動力配置,乘客信息系統均採用軌道交通行業最新技術,整車性能安全可靠,運行更加平穩舒適,設備更加智能環保,乘客乘車體驗得到全面提升。
  • 解密武漢地鐵3號線列車「歸元金」(圖)
    列車運達後,現場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為其「體檢」,再由兩臺大吊車同時上陣將列車一節節運送「上軌」,等待組裝。  此前,地鐵3號線列車照提前曝光。因沿線有著名景點歸元寺,整體色調從最初的「鸚鵡綠」改為「歸元金」,更加體現武漢地域特色,不少網友直言「好看」。而圓潤的車頭,搭配黑、金兩色,霸氣十足,神似「黃金戰甲」,據稱設計靈感來自於風靡全球的「鋼鐵俠」。
  • 國內最高時速地鐵列車落戶廣州
    2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首列時速160公裡的地鐵列車「活力橙」,被吊裝進入廣州地鐵
  • 中車大連公司首制「星空藍」地鐵列車「駛入」西安
    5月3日,由中車大連公司首制的兩列西安地鐵6號線列車「星空藍」,順利到達西安地鐵6號線側坡車輛段。售後服務組人員完成車輛到段接車整備工作。(攝影:徐潤津)西安地鐵6號線,是西安軌道交通線網中骨幹線路,因為列車腰線是藍色的,因此被大家稱為「星空藍」。6號線一期工程初期配車25列,二期工程初期配車28列,均採用B2型車,編組方式為4動2拖6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為80km/h。
  • 大運會地鐵主題列車亮相
    8月15日,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主題列車將正式亮相在成都地鐵這列主題列車的設計理念是來自於本屆大運會主視覺《燃夢》——以夢為馬,悅燃青春。讓我們一起來地鐵2號線偶遇這列承載著青春與夢想的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主題列車吧。
  • 伊斯坦堡新機場將迎「中國造」地鐵列車
    6個月完成研製,創新造地鐵列車下線世界紀錄伊斯坦堡新機場將迎「中國造」地鐵列車7月14日,中車株機研製的伊斯坦堡新機場線首列地鐵列車下線。張燦強 攝華聲在線7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永亮 見習記者 顏青 通訊員 梁超)今天,一列造型、塗裝極富鬱金香元素的地鐵列車從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城軌事業部緩緩駛出,宣告首列「中國造」土耳其伊斯坦堡新機場線地鐵列車下線。
  • 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16日起早晚高峰加開列車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王樹天)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為進一步滿足廣大市民復工通勤的出行需求,自3月16日起,呼和浩特市地鐵1號線將在早高峰(7:00-9:00)及晚高峰(17:00-19:00)時段加開列車,列車運行間隔縮短為14分鐘。
  • 地鐵車廂驚現籃球場、足球場,這個主題列車好酷
    地鐵我們都坐過,而裝滿了運動賽場的地鐵車廂,你坐過嗎?8月15日,一輛車廂內貼滿了籃球場、足球場和田徑場的地鐵列車,在成都地鐵2號線正式亮相作為主辦城市,成都將舉辦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系列活動據了解,這列主題列車的設計理念是來自於本屆大運會主視覺
  • 今天,阜陽列車增開2列!停運134列
    2月12日(正月十九)阜陽火車站增開旅客列車2列其中上海方向1列、杭州方向1列>受疫情影響阜陽火車站今日停運旅客列車71列分別為↓K1072、K1109、K1067、K725、K612、K341、K1454、K62、K1074、K1073、K1198
  • 南京地鐵要求佩戴口罩才能進站:但在地鐵列車上很多乘客卻摘口罩
    然而,有很多南京地鐵的乘坐者,常常混淆了「帶口罩」和「戴口罩」的區別:進站的時候口罩在臉上,在列上口罩在手上。從帶口罩到戴口罩,還需乘客靠自覺,這不是地鐵運營方可以管得過來的事情。下面就是南京地鐵的場景,工作人員已經全面佩戴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