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剛果(金)的比利時前國王及英國奴隸販子的雕像,移走了!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席捲美國與歐洲多地的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中,多座歷史人物雕像成為目標,或遭塗鴉或被拽倒。美國《紐約時報》9日報導稱,比利時安特衛普一個公共廣場上一座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的雕像當天被拆除移走,這座雕像有著150年歷史。《紐約時報》稱,19世紀末,利奧波德二世的軍隊佔領剛果(金),實行的剝削制度曾導致當地數百萬人死亡。近期比利時已有多座這位殖民時期國王的雕像被抗議者破壞或塗漆,被移除的這座正是其中之一。

《國會山報》報導稱,雕像所在的安特衛普埃克倫地區官員科恩·帕倫克斯(Koen Palinckx)表示,這座雕像被移走將去進行「徹底的修復」。他表示,雕像可能會再次回歸,更有可能的安置點是博物館。「這座雕像實際上是我們歷史遺產的一部分。你必須看護好它。」安特衛普市長發言人巴特·德·韋弗(Bart de Wever)介紹,雕像不會回到基座上,它將「成為博物館館藏的一部分」,並在博物館進行修復。

利奧波德二世1885年至1908年統治剛果(金),施行暴政,臭名昭著。美國作家亞當·霍赫希爾德曾指認利奧波德在剛果(金)致使數百萬人死亡。在上周末抗議者針對利奧波德雕像的活動中,有人就展示著剛果(金)國旗,還有人高呼「兇手」。

無獨有偶,英國廣播公司(BBC)消息稱,9日,位於倫敦道克蘭博物館外的一名前奴隸販子羅伯特·米利根(Robert Milligan)的雕像也被移除。兩天前,英國布裡斯託的一座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雕像曾被示威者拽倒並拋入河中。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當天早些時候稱,將會倫敦所有雕像與街道名稱進行審查,其表示,任何與奴隸制有關的雕像「都應該被移除」。BBC介紹,米利根曾在牙買加擁有兩家甘蔗種植園以及526名奴隸。

BBC稱,在當天的雕像拆除工作中,當雕像被用起重機從基座上吊起時,現場響起了歡呼聲以及掌聲。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還有比利時!示威者爬上殖民時期國王雕像,揮舞剛果(金)國旗高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過去的周末,美國內戰期間南方邦聯將軍雕像、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雕像接連被示威者推倒,位於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國王雕像也未能倖免,該國多地的利奧波德二世國王雕像成為示威者的攻擊目標:被塗紅色油漆,寫上「我無法呼吸」字樣,還有示威者爬上雕像高呼「兇手」……美國媒體提到
  • 美國將軍、英國奴隸販、比利時前國王…為何一個個雕像被「推倒」?
    抗議者破壞雕像事件接連出現當地時間7日晚些時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網站頭條都在刊登同一個消息——在英國布裡斯託7日反種族主義示威中,示威者推倒了17世紀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
  • 廢除前國王雕像 比利時國王首次因殖民史向剛果表「遺憾」
    據外媒報導,比利時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的雕像周二被拆除,比利時現任國王對殖民歷史表達了「最深切的遺憾」。利奧波德二世被認為對數百萬非洲人的死亡負有責任。
  • 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原標題: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 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路透社布魯塞爾6月30日報導稱,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當地時間6月30日對剛果(金)在比利時75年的統治中遭受的「痛苦和屈辱」深表遺憾。
  • 曾殖民剛果的比利時國王雕像被拆 反歧視風潮激蕩歐陸
    (詳見財新網:「英國拆蓄奴者雕像呼聲高漲 倫敦將審查全市公共建築」) 在曾殖民剛果(金)達76年的比利時,當地要求拆除已故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公共雕像的呼聲也隨之高漲。
  • 比利時國王首度為殖民歷史致歉,該國曾殖民剛果(金)達76年
    法新社6月30日消息,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為殖民剛果(金)歷史「深表歉意」。這是該國首次為殖民統治剛果(金)致歉。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上,剛果(金)曾被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採地」,稱「剛果自由國」,後改稱「比屬剛果」。時任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1885年至1908年統治剛果(金),施行暴政。
  • 比利時國王向剛果(金)致歉:反思殖民歷史
    > 比利時國王向剛果
  • 比利時國王首次為殖民歷史向剛果(金)致歉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法新社30日報導,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獨立60周年之際,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信其總統齊塞克迪,首度為比利時在剛果(金)的殖民歷史致歉。菲利普在信中寫道,「在『剛果自由國』時代,殘酷與暴力行徑令我們的共同記憶變得沉重。而後的殖民時期,同樣製造了痛苦與屈辱。在此我要為這些過去的創傷表達最深的歉意,而我們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歧視又將這些傷疤重新揭開。」菲利普在信中還強調,他將繼續致力於打擊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並將提請國會就此作出反思,以求最終安撫過去的記憶。
  • 因種族歧視,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雕像被移走,他到底跟黑人有什麼仇?
    難怪美國的平權遊行一浪高過一浪,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比利時前幾天的遊行大家也都看到了。昨天,在繼遊行之後,比利時當地一尊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也因為近期屢次遭到反對人士的損毀,被當局永久的移走了。
  • 因大英博物館創始收藏家是奴隸主,斯隆雕像被移走
    但在重新開放之前,大英博物館宣布,將大英博物館創始收藏家漢斯·斯隆的半身雕像從基座中移走,因為他曾是奴隸主。大英博物館館長特維格·費舍爾表示,斯隆的雕像被移到了一個「安全的櫥櫃內」,與其他展示「大英帝國剝削背景」的文物放在一起。在這個特別的展櫃中,斯隆被標註為「收藏家及奴隸主」。
  • 剛果獨立日 比利時國王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歷史性地,菲利普成為第一位對此表示「遺憾」的比利時在位國王,這則新聞也迅速登上比利時各大媒體的頭條。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885年-1908年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其後受到比利時殖民統治,在1960年獲得獨立。自美國「弗洛伊德事件」以來,剛果遭到殖民的歷史就受到關注。
  • 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 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 路透社布魯塞爾6月30日報導稱,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當地時間6月30日對剛果(金)在比利時75年的統治中遭受的「痛苦和屈辱」深表遺憾。菲利普在寫給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的信中傳遞了這一訊息。比利時王室稱,這是在任君主首次對比利時殖民歷史表達悔恨之情。但它沒有正式道歉。
  • 國際觀察|向雕像開火!佩洛西呼籲移除國會大廈11座南方邦聯人物塑像
    歐美多國爭議人物雕像遭到「毒手」同樣的事也發生在大洋彼岸的英國。在英國,多座奴隸主雕像被拆除,邱吉爾雕像被塗鴉。當地時間10日,《太陽報》頭版頭條報導稱,英國商務大臣納迪姆·扎哈維態度堅決地表示「任何奴隸販子都不該有雕像」。
  • 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周年,比利時國王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6月30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周年紀念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致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的信中表示,對在利奧波德二世時期和隨後比利時人在剛果的「暴力行為」和剛果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最深切的遺憾」。
  • 前殖民地剛果(金)獨立一甲子 比利時國王首度反省殘暴統治
    【財新網】(記者 王自勵)6月30日,素有「非洲心臟」之稱的非洲中部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習以其首都金夏沙為標示,簡稱剛果(金)〕,迎來了脫離比利時殖民統治獨立60周年的紀念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當天向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致信,罕見地為剛果(金)人民在比利時殖民統治期間遭遇的種種暴行表示「深切遺憾」。  菲利普在這封信中回顧到,1885年至1908年,剛果(金)被劃為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採地」、並成為實質為殖民地企業的「剛果自由邦」期間,「當時犯下的暴力和殘忍的行徑,如今仍在我們的集體記憶中揮之不去。」
  • 歐美多國颳起「推倒歷史人物雕像」風潮
    美國民眾推倒了一尊南方聯邦總統戴維斯雕像  英國「奴隸販子」,美國南方邦聯將軍、南方邦聯總統,比利時國王……一個接一個雕像在歐美街頭被推倒。  而在殖民主義和奴隸貿易史上扮演著主導角色的歐洲國家,也上演著同樣的場景。   繼英國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被示威者推下河後,童子軍的創始人貝登堡在普爾港的雕像也將被移走。當地政府稱,貝登堡人生中的一些方面「不值得被紀念」。貝登堡被指責支持種族主義和希特勒,以及恐同。
  • 抗議者為何不放過雕像?開國元勳,慈善家,皇帝,沒一個好人
    除了傑斐遜的雕像遭殃,英國17世紀著名的奴隸販子,美國內戰時期的南方將軍,比利時的殖民皇帝利奧波德二世都被抗議人群破壞,推翻。但是這樣做遠遠不夠,這些製造了骯髒黑奴歷史的人,應該建立雕像永遠向黑奴下跪,向黑人贖罪。
  • 紐西蘭一市政府主動拆除英殖民時期軍事指揮官雕像,群眾歡呼
    連日來,從美國內戰南方邦聯將軍到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從比利時殖民時期國王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多地歷史人物雕像被推倒;HBO南北戰爭題材電影《亂世佳人》、英國知名喜劇《小不列顛》等影視作品相繼被「下架」;美國谷歌公司,準備將其程序中「黑名單」和「白名單」一詞,用更加「種族中立」的詞語替換掉
  • 比利時國王菲利普首度為殖民歷史致歉
    央視新聞6月30日消息,據法新社當日報導,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獨立60周年之際,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信其總統齊塞克迪,首度為比利時在剛果(金)的殖民歷史致歉。菲利普在信中寫道,「在『剛果自由國』時代,殘酷與暴力行徑令我們的共同記憶變得沉重。而後的殖民時期,同樣製造了痛苦與屈辱。
  • 剁手剁腳殘殺1000萬黑人,人畜無害的比利時竟有這樣的黑歷史?
    即位前,利奧波德二世曾前往印度、中國等國遊覽,對英法等國從東方撈到的好處非常眼紅。即位前一個月,比利時與清政府籤訂了《中比通商條約》,割地賠款、片面最惠國待遇的霸王條款,一個都沒少。不過,比利時怎麼都是小國,實力和勢力都不能和那時的英法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