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技術轉變、消費迭代及需求變革的綜合影響下,作為智慧財產權時代的產物,IP已經從小說、遊戲素材版權表達符號過度到影視、動漫、遊戲的泛娛樂表達中。
與以往盛行的重IP文化不同,形象IP模式異軍突起,盲盒、娃娃機等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出現,讓以卡通形象IP為驅動的線下娛樂消費領域迅速"紅出圈",刷新了外界對此行業的認知。
吃貓大老鼠成立於2020年。公司以籤約形式與創作者達成合作,建立創作家平臺,以原版版權形象、合作開發形象及授權合作形象為基礎,圍繞形象IP創作、自主IP形象開發與授權、產品設計與周邊衍生以及線下場景娛樂等展開業務。
目前吃貓大老鼠圍繞藝術家挖掘、IP孵化運營、消費者觸達以及潮玩娛樂推廣成長為國內形象IP行業的新星潛力企業,"娛樂生活,創造美好"的品牌文化構建覆蓋IP形象、潮流文化孵化的綜合運營品牌。
吃貓大老鼠文創是國內首家提出差異化競爭的IP娛樂消費產業公司,對國內潮玩行業發展將有著深遠影響。這家以形象IP驅動娛樂消費的公司在進軍IP文創領域中的對品牌發展的認知是什麼?商業價值研究中心對其進行了調研,並專訪了吃貓大老鼠創始人王果。
遊:當您提出差異化的競爭以進軍IP潮玩行業的思維,奢侈品牌與傳統IP的形象,對玩家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我們留意到您公司吃貓大老鼠這個名稱非常有特色,擁有有很高的辨識度和記憶度。請問一下您的品牌名稱:吃貓大老鼠,我們怎麼去解讀它呢?
王:關於名稱的問題大家可能會對於吃貓大老鼠的名字會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因為我們從給品牌取名開始就在思考差異化、逆向思維的問題,大家知道貓吃老鼠是自然的結果,但是如果反過來老鼠吃貓會立刻不一樣,從名稱的角度講,這會引起大眾的關注和快速的記憶。從而為品牌獲得較高的記憶度和自然流量。我想名字的差異化也是我們進軍這個市場對差異化和逆向思維的思考。
關於奢侈品牌與傳統IP形象結合的問題我想這麼來解答。吃貓大老鼠實際上是2020年底才成立的,我們大概用了1年半的時間來觀察和分析潮玩市場的發展,包括泡泡瑪特等主流玩家以便找到我們對於行業和消費者選擇的差異化。實際上大家仔細觀察也會發現其中的同質化問題,目前主流盲盒包括IP創作、IP合作授權基本是以卡通形象為產品外觀。這個問題實際上進入了同質化的行業競爭中。我們調研了大部分的消費者,基本上是女性為主要群體,多數人購買的原因其實僅考慮好不好看,部分消費者購買會因為這個IP是我喜歡的原因。而這裡面暴露的問題也很嚴重,比如我買了某品牌的西遊系列,哪短期內我不會在買其它的盲盒。
因此這個領域的競爭實際上是以IP的驅動觸達消費者的競爭,我們在成立之前將消費者進行群體區分,比如男性在消費中會比較理性的看待商品價值,而在傳統潮玩市場購買意願比較低,我們就開發了"福幣"系列,以十二生肖為形象IP,材質分成純金,銀和銅。這樣產品的實際價值會被會被放大,幾十元有機會抽取價值幾千元的純金幣。而女性消費者我們採取的是傳統形象IP和奢侈品牌的授權合作,比如西遊系列聯名LV,在傳統奢侈品市場上,一個普通的LV玩偶要一萬多人民幣,而授權開發後僅幾十元就能有機會抽取到品牌正版授權的玩偶。事實證明女性消費中在商品選擇中跟傾向選擇奢侈品牌,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商品價值足夠大,這樣的產品區分有助與我們對市場的擴大和消費者的導向型獲取。
遊:現在是一個渠道多元的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社交媒體百花齊放,IP概念如今已經是熱門商業的一份子,吃貓大老鼠如何藉此機會抓住這波流量紅利獲得長遠發展,您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呢?
王:我認為產品或者服務的價值才是能抓取流量的根本,盲盒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而商業模式本身是在一個不斷更迭當中進行的。對於未來,我們提出兩個觀點。第一是針對個人娛樂消費市場我們將不斷以差異化的體現為消費者帶來高價值的IP潮玩,第二是在對企業務中品牌傳播領域我們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比如企業品牌傳播多靠媒體廣告獲取流量,這需要付出高額的廣告費用,且效果導向不明。而未來我們的對企業務將幫助企業孵化品牌形象,利用我們的銷售網絡進行企業形象IP的合作售賣,這樣打破了付費廣告的模式,轉變為企業可通過自身品牌形象進行盈利。而品牌在傳播過程中由原來的被動接觸變革為主動觸達和購買。
我們以開放的心態開放合作,"無論是誰,曾經都是個孩子"喚起童真的心,以高價值的IP產品回顧童真的美好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其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亦希望通過本文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