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就這?

2021-01-19 騰訊網

歐洲三大電影節(坎城、柏林、威尼斯)不比奧斯卡,一直以來,在國內很難出圈。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電影實在太太太太太小眾了。

不過,今年不同以往。

恰逢70周年的柏林電影節,真真不一般。

本世紀最令人稱奇的電影,耗時15年後,在柏林亮相了——

《列夫·朗道》DAU

Natasha:2020.2.26Degeneratsia:2020.2.28

2005年,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遇到了個故事。

聽過之後,總是忘不了。

故事的主人公叫列夫·朗道(Lev Landau,片名『DAU』取自其名字後三個字母)。

前蘇聯物理學家,被稱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

他公開質疑愛因斯坦、讓諾貝爾委員會破例為他頒獎、親歷「大清洗」……

這般傳奇的經歷震住了伊利亞。

他著了魔般,一定要拍出這個天才的一生。

列夫·朗道因「大清洗」入獄1年

後來拍攝中,伊利亞發現通過列夫·朗道的故事可以折射出1938年-1968年蘇聯社會的種種弊病。

於是,項目越做越大,一部傳記片變成了一部系列電影。

伊利亞根據得到的700個小時的影像資料,剪輯成了14部系列電影。

今年率先放出的就是第12部《娜塔莎》和第13部《退變》。

電影柏林展出後,爭論就沒停下來過。

有人給它打出超高分數,有人唾棄說它只配負分。

到底是怎樣的一部電影,引起影迷們如此撕裂的爭議?

評委分歧太大,《DAU》最終只獲得了最佳藝術貢獻(攝影)獎

前不久,製片公司宣布將在官網(dau.com)放出影片資源。

無法踏足柏林的影迷們終於有了機會,可以一窺真容。

在經過了近8個小時的觀影后(《娜塔莎》145分鐘,《退變》355分鐘),阿飛久久不能平復心情。

官網公布了大量的劇照等幕後信息

真心奉勸一句,沒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人,不要隨便嘗試。

因為看到最後,你不知道是他們瘋了,還是自己瘋了……

>>>真·地獄

2006年,伊利亞和自己的製作團隊在烏克蘭小城卡爾科夫1:1搭建了一個蘇維埃時期的小鎮。

開始了一項史無前例的電影項目——再現1938年-1968年蘇聯時代。

12000平方米的小鎮裡,一花一草,一桌一椅全部按照舊蘇聯時代進行設計。

甚至連馬桶都是定製的。因為伊利亞要求馬桶衝水的聲音都要跟老式馬桶一樣。

製作團隊花費了2年時間進行準備,包括面試了35萬群演,製作了4萬套服裝……

招募而來的人憑真實的身份入住小鎮。

他們有的是科學家、藝術家……有的是新納粹分子、罪犯……

科學家亞歷山大·維蘭金(Alexander Vilenkin)在小鎮

通過面試的人在籤過保密協議之後,獲準進入小鎮。

所有人在小鎮真實生活了2年。

去商店、做研究……平日裡的日子怎麼過,他們就怎麼過。

只不過,伊利亞給小鎮設立了嚴格的規定,所有人必須穿那個時期的衣服,說那個時期的話。

一旦有人觸犯,伊利亞就會暴跳如雷。

雖然小鎮並非集中營式的封閉場所,演員們完成每天的拍攝任務後,可以回到真實的家中。

可漸漸地,有人在那娶妻生子,有人為了那撇家舍業。

蘇維埃的幽魂讓那裡的每個人都忘記了現實世界。

好似,小鎮是真實的,小鎮之外才是虛幻的。

「演員們」要做的就是純粹地生活,而伊利亞要做的就是忠實地記錄。

小鎮裡95%的拍攝是沒有劇本的,完全靠「演員們」自由發揮。

所以,《娜塔莎》和《退變》的故事裡,每一個情節都真真切切地發生了。

《娜塔莎》講的是機構餐廳裡,一位年老色衰的服務員娜塔莎空虛的生活。

《退變》講了一群少年參與了一項名為「超級人類」的人體實驗。

兩個故事本身故事性不強,但其營造的沉悶氛圍已經把觀眾吸入其中。

而這股魔幻的力量恰是來源於真實感。

在《娜塔莎》的那場灌酒戲裡,兩個女人的廝打對罵帶出了娜塔莎虛無與疲憊。

她恐懼青春不再,更惡毒地想摧毀另一個年輕女人。

那一刻,你讀懂了一個中年女人的所有壓抑。

點擊播放 GIF 0.0M

《退變》中,一群年輕人在車燈前亂舞,放肆地大笑,誇張的地扭動身體。

那一刻,蓬勃的青春在你身體裡一併跳動著。

點擊播放 GIF 0.0M

因為真實,所以被觸動,被感動。

原始的情緒讓你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讓你每一寸皮膚都在顫抖。

但當演員們無限接近真實時,隨之而來的真實暴力也磨礪著每個人的神經。

《娜塔莎》後半部分,娜塔莎因與外國科學家盧克一夜情,被KGB抓去拷問。

KGB,克格勃簡稱,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

刑訊過程中,審訊員突如其來的耳光、粗暴地撕扯衣服……

每一個動作在折磨著娜塔莎的同時,也在折磨著我們。

《退變》結尾,因「超級人類」計劃而瘋狂的孩子們逐漸變得如鬣狗般貪婪、暴戾。

他們瘋狂的大清洗、當著所有人的面割下一個豬頭……

伴著豬崽悽厲的嘶鳴聲,我們也感受到了病態屠殺的可怖。

是的,這些情節也同樣真實發生了。

真實的強姦、殺戮、毆打……

當為了無限接近真實而模糊道德的邊界,放縱暴力時,電影不再會讓人感受到共情,只有不寒而慄的恐懼。

不可否認,電影為了表達蓬勃的真實情緒,會在戲前做大量的功課。

比如,開拍《紅高粱》前,鞏俐去山東農村體驗了兩個月的生活。《金陵十三釵》對演員們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培訓,學習聲樂、禮儀……

這是精益求精地從生活中汲取,從歷史中沉澱。

點擊播放 GIF 0.0M

《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

可當電影為了真實性,刻意地再現,偏執地模仿,那一切會走向怎樣的失控?

甚至看著暴力以表演為名而肆無忌憚地去傷害欺辱他人時,我們不禁令人陷入沉思:

《DAU》到底是一部電影,還是一場以電影為名的社會運動?

>>>假·電影

如果拋開獵奇的背景,私認為,《DAU》本身並非是部優秀的電影。

相反,還有些……平庸。

沒有考究的構圖,沒有複雜的走位。

甚至為了追求真實感,鏡頭總是單調地晃動,剪輯也過分凌亂。

更別提表演了。

或者說,《DAU》並不存在表演一說。

要知道,演員的演技正是一部電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演員的感染力與戲劇的張力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令人難忘的表演。

看過《風聲》的人,應該深有體會。

你無法忘記李寧玉與顧曉夢攤牌的無奈。

點擊播放 GIF 0.0M

無法忘記武田軍官羞辱李寧玉時,她渾身顫慄的恐懼。

點擊播放 GIF 0.0M

更無法忘記她,持煙微抖的手,紅腫失神的眼……

李冰冰用循序漸進地表演帶出了當時壓抑環境對一個健全之人全方位的碾壓。

演員把戲撐住了,戲也讓演員圓滿了。

這是電影最大的魅力。

而《DAU》卻把演技卻讓渡給了真實感。

為了過份的真實,《DAU》裡的素人們用真實的生理反應充當演技。

為了激發「演員們」的情緒,導演安排大量縱酒的戲碼,以此換取電影的高潮迭起。

於是乎,觀眾體會不到表演的美感。

只會在平淡的鏡頭裡昏昏欲睡,在暴力的場面下生理不適。

另一方面,在《DAU》高度真實的極權環境下,「演員們」完全沉溺其中。

那當暴力發生時,他們是否能感知到自己受到不合理的傷害呢?

導演雖然解釋,「演員們隨時有叫停的權利。」

可「演員們」早已入魔,對現實和虛構的概念產生混亂。

娜塔莎的扮演者後來就曾說道:

「95%的時間屬於自己,拍攝之後不需要回到真實的自己,有些時候很可怕,有些時候很受傷,有些時候很有趣,有些時候很憤怒。」

「演員們」早已深受環境影響,很難從中掙脫出來。

甚至避免受傷,他們選擇自我說服。

有人甚至已不再信任真實的世界,而是渴望回歸《DAU》小鎮。

從外到內的洗腦就是如此。

先是外在的強制性規定,再到自我的修正認同。

一步步,將一個人徹底馴化。

《DAU》裡的一切好似不再單純是表演,而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精神控制。

與此同時,伊利亞的自大也在「DAU小鎮」被無限放大。

他對規則的控制欲,對權利的貪婪度已經到了難以自知的地步。

「我控制的只是規則。如果規則錯誤,我可以改變規則。但我不能打破規則。」

一套自說自話的邏輯下,是他令人感到窒息的傲慢。

他會在面試的時候,直白地追問女性面試者:

「你是怎麼破處的?」

「你有沒有朋友是婊子?」……

衝擊性的話震撼姑娘的每一根神經。

後來,她沒有被錄取。

理由是伊利亞認為她的精神世界與自己不符。

導演伊利亞

他會在記者採訪問他是否對娜塔莎在電影中承受的暴力感到後悔時。

果斷地答道:「我不在乎,她是一個妓女。」

與伊利亞共事的工作人員,曾痛苦地抱怨:

「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像他的僕人,每個人都把他當作王子。如果他說外面在下雨,那就絕對在下雨。」

不知不覺中,伊利亞已然成了一個暴君,一個極權者。

那《DAU》的出現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一切甚至讓人懷疑,《DAU》的初衷真的是在反思極權嗎?

還是說伊利亞只想大膽試驗,培養人性之惡?

其實,不需他證明,歷史上血淋淋的例子早已向世人說明了所有:

不要妄圖站在神位,去駕馭人性。

那些試圖操控人性的社會實驗最終都會無法收場,或以某種方式反噬自我。

《浪潮》(2008年)

比如,「第三浪潮實驗」,3天,讓納粹主義以燎原之勢復闢。

「斯坦福監獄實驗」,5天,讓人們完全忘記理性。

而「DAU」呢?

2年。

它將會帶給參與這場實驗的人怎樣的傷害?

我們難以想像。

《死亡實驗》(2010年)

人人都形容《DAU》是一場「史達林式的楚門秀」。

可楚門還有機會觸摸到世界的邊界。

有逃脫、覺醒的欲望。

而《DAU》最可怕的是什麼?

是楚門們再也尋不到世界的邊界。是楚門們甘願犧牲,而放棄清醒。

《楚門的世界》(1998年)

誠然,電影本身確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掘。

電影才誕生多少年?

不過100多年。

我們需要包容最新潮的藝術,允許有更開放的形式出現。

但,拓寬藝術的天花板,不等於無限拉低藝術的底線。

這是每位電影人心中應該握住的一把戒尺。

《火車進站》(1896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影

柏林電影節後,記者採訪伊利亞,問到以後的打算。

亢奮的伊利亞向記者描摹了一個更瘋狂的計劃:

他想未來建造一個5000人規模的實驗城市,據此拍攝電影。

現在已經不滿足於小鎮了,要發展成一座城市。

之後呢?

一個國家?

還是一個世界?

伊利亞膨脹的野心讓他終究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可他有這個能力關上嗎?

他對陳舊體制斯德哥爾摩式的緬懷,會影響多少人,他心中有一個清醒的概念嗎?

而這些問題背後的一切,他又真的可以承受嗎?

相關焦點

  • 21世紀最偉大的十部紀錄片
    下面是我們從TSPDT(2020年版)「21世紀最受歡迎的1000部電影」榜單中整理出最受歡迎的前十部紀錄片,以及權威媒體和研究人員對這些影片的獨家點評。——《當代電影》2013年第7期《當代智利的「民族相冊」:帕特裡西奧·古斯曼及其紀錄片》 本片由Zachary Wigon, Mónica Delgado, Ari Aster, Sukhdev Sandhu, Alex Gibney選出,併入選最偉大的1000部電影榜單,21世紀TOP1000電影榜單中排名第71位。
  •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2020-05-24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好萊塢黑人「一哥」,被評為21世紀最偉大的演員,他是否夠資格?
    趙濤雖然在其丈夫賈樟柯的電影裡頻頻亮相,但她本人的知名度和獎項榮譽實在是有點差強人意。比起鞏俐章子怡等在國際影壇站穩腳步的華人女演員,趙濤的「意外入選」,嚴重影響了這份「21世紀最偉大演員」榜單的權威性。
  • 「21世紀最偉大演員」趙濤榜上有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近日,《紐約時報》發布21世紀最偉大演員榜單,中國女星、導演賈樟柯妻子趙濤排名第八,成唯一入選華人明星2012年憑藉電影《我是麗》,趙濤榮獲義大利南尼·莫雷蒂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阿斯蒂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並成為首位獲得義大利電影大衛獎影后的亞洲演員,這也是趙濤從影以來,首次在國際影展上獲得最佳女主角大獎。趙濤也被譽為即鞏俐之後最被國際了解的中國電影女演員。
  • 趙濤入選「21世紀最偉大演員」,入行20年,當一個沒有流量的戲骨
    一時間,女演員趙濤入選「21世紀最偉大演員」的新聞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趙濤是誰?「21世紀最偉大演員」又是一個怎樣的評獎?趙濤是華語電影女演員,丈夫是著名電影導演賈樟柯——一個最擅長拍文藝片的電影導演,趙濤因為丈夫賈樟柯的關係,幾乎一直是賈樟柯文藝片裡面的女主角,她也被稱為「賈女郎」。
  • 21世紀最偉大25位演員,黑人影帝登頂,中國唯一演員上榜非成龍
    近日,國美國知名《紐約時報》評選出了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位演員。在這個評選榜單中只有一位華人演員,而這個演員並非是功夫巨星成龍。 成龍是目前在國際上最知名的中國演員,他在好萊塢的地位不亞於史泰龍和施瓦辛格等人。
  • 「21世紀最偉大演員」評選趙濤排第八 丹澤爾·華盛頓登頂 宋康昊...
    「21世紀最偉大演員」評選趙濤排第八 丹澤爾·華盛頓登頂 宋康昊等亞洲演員入圍 時間:2020.11.3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 「21世紀最偉大演員」名單出爐!中國僅一位女演員上榜,最小的只有...
    近日,《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25位演員,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名單上,許多都是網友們比較熟悉的演員。 最令人羨慕的當然是年僅26歲的西爾莎·羅南,她也上榜了。4歲時,羅南就開始接觸演戲,現在有了21年演戲經驗,她還是個青春靚麗美少女。
  • 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之一《千與千尋》,是要告訴我們這些
    近日,BBC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千與千尋》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深刻的影片寓意位列第四,同時也是入選其中動畫影片裡的佼佼者。說起千與千尋,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由宮崎駿執導的非常有名的著作,宮崎駿的電影都非常的有人性,雖然是動畫片,但告訴我們的道理卻讓人值得揣摩,千尋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儘管生活在充滿物質與誘惑的世界裡,卻依然依靠自己一顆純真友愛的心挽救了很多利慾薰心的人。
  • 就這?美國「21世紀最偉大演員」名單遭吐槽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記者 韓林】這就是最偉大演員?美國《紐約時報》25日公布「21世紀最偉大的25位演員」名單,上榜的25名演員來自世界各地,然而混亂的入選標準引發吐槽。位列「最偉大演員」榜單前三名的,分別是好萊塢非裔男星丹澤爾·華盛頓、法國女星伊莎貝爾·於佩爾以及英國男星丹尼爾·戴-劉易斯。
  • 21世紀最偉大的五輪總決賽,詹姆斯獨佔其三,偉大就此書寫
    自千禧年以來,21世紀NBA依然進行了21輪總決賽。這裡有2001年艾弗森獨挑湖人「OK組合」的悲情英雄式戲碼;也有2004年草根活塞大戰湖人「F4天團」而捧杯的逆襲戲碼;有2007年年輕俊朗詹姆斯大戰老道馬刺的無功而返;有2008年黃綠大戰肌肉碰撞的每球必爭……若論21世紀最偉大的五輪總決賽
  • 金敏喜入圍21世紀最偉大演員榜,「醜小鴨」終蛻變成「天鵝」
    近日,《紐約時報》評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25名演員,其中最讓觀眾們驚喜的就是金敏喜了,這個在出道時一度因為演技和顏值,遭受群嘲的韓國女演員,終於用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證明了她就是真正的白天鵝。其實金敏喜並不是天賦型演員,她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韓國娛樂圈底層角色,到登上紐約時報最偉大演員名單,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她自身的努力。
  • 21世紀最偉大25位演員,基努裡維斯第4,宋康昊第6趙濤第8
    21世紀剛過去20年,就有外媒迫不及待地評選本世紀止最偉大的演員。近日,《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位演員,今年66歲的美國演員丹澤爾·華盛頓名列榜首,67歲的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位居第二,63歲的英國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第三名,基努·裡維斯第四,妮可·基德曼第五,韓國演員宋康昊第六,中國演員趙濤排名第八。以在電影《小丑》中扮演小丑而拿獎拿到手軟的華金·菲尼克斯位居第12名。
  • 美國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25名演員」,中國僅一名女星上榜!
    美國《紐約時報》最近出爐了一篇關於21世紀「最偉大的演員」評選; 經過評選後,全球共計25名演員上榜,中國僅只有一名女星上榜;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上榜的這位女星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中國趙濤進前十
    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9、維奧拉·戴維斯10、西爾莎·羅南11、朱麗安·摩爾12、華金·菲尼克斯13、蒂爾達·斯文頓14、奧斯卡·伊薩克15、麥可·B·喬丹16、金敏喜17、阿爾法·伍達德18、威廉·達福19、韋斯·斯塔迪20、羅布·摩根21
  • 趙濤入選21世紀最偉大演員前十,賈樟柯卻言:選她是偶然
    #演員趙濤#根據媒體報導,演員趙濤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之一。趙濤的絕大多數電影都是丈夫賈樟柯的作品, 在這些文藝片當中,她展現出了不同女性的不同人生。賈樟柯導演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紀實風格,從電影《小武》便開始帶動了中國電影的復興與活力,在錯綜複雜的時間和空間裡,體現對中國現實的關注。
  • 林丹被評為21世紀100位最偉大男運動員之一
    在全球都非常有名的西班牙體育大報《馬卡報》,近期策劃了「評選21世紀100位最偉大男運動員」的活動,羽毛球雙圈大滿貫林丹上榜,僅位居第75名。《馬卡報》熱衷於搞網絡投票,選出各種體育項目中的偉大選手,之前記者曾經策劃了一期體壇最偉大選手的網絡投票活動,足球巨星C羅當選為歷史第一人。
  • 當21世紀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離世
    作為「70後」尾巴上面那一截(和科比同一年),我一直以巴喬為唯一偶像,一直執著地喜歡著「地球上最偉大的兩個麥可「。麥可·喬丹和麥可·傑克遜。就連艾弗森,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一直比科比要高。但是,徹底改變我看法的是科比的職業態度。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賈樟柯妻子趙濤挺進前十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奧斯卡·伊薩克15、麥可·B·喬丹16、金敏喜17、阿爾法·伍達德18、威廉·達福19、韋斯·斯塔迪20、羅布·摩根21
  • 21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教練,不是科爾,而是馬刺隊的老頭波波維奇
    21世紀以來,聯盟出色的教練有很多,比如科比奧尼爾三連冠的禪師,以及之後科比兩連冠都有禪師菲爾傑克遜的影子,在湖人就拿了5個冠軍,影響力之高,再加上喬丹的六個冠軍可以說成就之大。在歷史長河裡論教練當屬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