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是代表著美國利益至上的科技公司。通過近期的事例,我們需要清醒的看到,包括搜尋引擎、安卓系統、谷歌系開發工具在類的所有谷歌系科技產品,更多的是服務於它們的國家利益。
我們的生態、數據、科技體系決不能受制於人。華為和眾多的中國企業,曾經為安卓的崛起貢獻良多,而谷歌的表現甚至急過微軟和英特爾,意圖以GMS斷供這樣的行為,遏制中國企業成長,將是我們永遠銘記的寓言故事。
2010年,Google公司撤出中國,被停止了絕大多數的中國業務。中國屏蔽了谷歌的相關服務和軟體應用。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年中國政府的決定,可謂高瞻遠矚。
安卓和眾多的谷歌系產品,不僅之於中國,在世界範圍內,都不是通過直接收費或收取授權費用來贏利的,當然有些需要訂閱的應用除外,比如谷歌音樂、谷歌新聞。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谷歌通過自己的龐大的生態體系,在世界範圍,甚至目前在中國,仍在獲得巨大收益。
谷歌安卓的主要贏利模式是什麼
與其說谷歌是一個科技公司,不如說谷歌是一個廣告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為412億美元,而且絕大部分銷售額都來自於在線廣告。以下是具體分解:
谷歌搜索廣告:245億美元;
Adsense廣告:52.2億美元;
YouTube廣告:40.3億美元;
非廣告 YouTube 銷售額:44.4億美元;
谷歌云:27.8億美元;
其他項目:1.35億美元。
谷歌從安卓的間接獲利也是很豐厚的,主要依賴兩個來源:
安卓廣告收入
沒有查到谷歌具體的來自安卓廣告的收入資料,但根據甲骨文幾年前針對谷歌的訴訟中,曾經提到: 谷歌不僅從Android上獲利,而且還是規模上獲利。2008-2016年,收入為310億美元,利潤為220億美元。
當移動用戶通過其谷歌系應用程式和在線進行搜索時,Google會從所顯示的廣告中獲利。許多人還使用YouTube,Google地圖,雲端硬碟,Gmail 和 Google 的許多其他應用程式和服務。Google在其中一些服務中展示廣告,但它也會分析用戶數據以提高其在其他地方投放的廣告的相關性。而且,由於每個電話用戶在設置電話時都必須使用其唯一的帳戶登錄,因此數據是準確且高度個人化的。
開發者提成
谷歌Play擁有超過150萬個應用程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付費應用程式,或提供應用程式內購買的應用程式。Google會從每筆交易中抽取30%的費用。
谷歌在2019年的財務電話會議中首次宣布,Android開發人員已經產生超過800億美元的收入。這個數字來自Google Play商店(正式稱為Android Market)的全球生命周期總數。
雖然這個收入數字因為GMS遭到禁用,沒有來自中國市場的貢獻,但谷歌依然會從中國市場獲利,我現在開始解讀。
谷歌目前在中國仍然有業務群
谷歌撤離中國已十年,但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谷歌在中國市場沒有收益,事實恰恰相反,谷歌近年在中國依然生意興隆。谷歌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願意放棄一些原則,獲取利潤的最大化。
谷歌想從中國得到兩樣東西:一個是中國的專業人才;還有一個是對全球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的中國市場。
以下是谷歌仍在如火如荼中的中國業務:
1、中國外向型企業的海外廣告業務。這是Google在中國的主業務,向中國公司推銷谷歌平臺的廣告產品,進行海外推廣。
2、設立開發團隊。Google在中國一直有人工智慧計劃,2017年在中國開設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通過將研究力量與大眾產品結合,幫助企業理清需求,提升谷歌產品功能。Google的開源軟體庫TensorFlow 也擁有中國團隊,開發AI產品。
3、雲計算。當然谷歌沒辦法與阿里雲、騰訊雲競爭國內雲計算市場,Google的策略是試圖將其雲端產品,出售給在東南亞和其他地方開展國際業務的中國公司。
4、APP開發與服務。因Google的APP商店Google Play在中國被禁用,但Google依然可以與中國的APP開發商合作,協助他們將產品帶入海外的Google Play商店。
對於中國市場,谷歌的期許和投入已越來越大。它們根本捨不得放棄這麼大的市場。
受很多因素制約,谷歌不能禁止大陸對安卓的使用
Android 本質上除了基於GNU/Linux的開源AOSP,還有 GMS 商業服務(包括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地圖、搜索等一系列全家桶應用),以及提供給第三方開發者使用的 GMS Core 功能。
關於安卓開源體系、相關的授權許可,大家可以查閱本人的文章《谷歌能禁止華為使用安卓嗎?開放體系面目全非,值得全球科技警覺》獲取相關信息。
歸納出的結論就是,在中國市場運行的閹割版安卓,尤其是GMS限制海外授權後,華為手機(佔據40%以上中國市場)使用的EMUI,更是經過大量的底層定製,基本上算是安卓的另一個分支,這是已經碎片化的安卓。在中國區域範圍內,谷歌甚至沒有權利禁止國內廠商使用無GMS的安卓,除非目前的科技體系被徹底打破。
這種效果出人意料地有利中國用戶。要知道,谷歌當年為了維護反分裂協議,甚至要對抗來自歐盟的高額罰款,一度被迫計劃要收取安卓授權費,來換取GMS的拆分。
但要因為,谷歌是安卓新版本的最後分發者,我們也要做好系統國產替代的準備。鴻蒙準備好了嗎?
安卓是谷歌的代名詞,是谷歌生態的象徵
雖然國內安卓系統,因為沒有安裝GMS,無法給谷歌帶來直接受益。但無論如何,安卓仍然是谷歌移動的代名詞。安卓在中國市場的存在,仍在為谷歌帶來很多正面影響,它表明我們還無法很快擺脫對谷歌的依賴。況且:
1、谷歌仍在想辦法將play 和 搜索引入中國市場
谷歌在2018年的收入中,有超過30億美元來自對中國大陸廣告客戶的廣告銷售。這種零打碎敲的收入,也比谷歌在其他地區的斬獲要豐厚的多。谷歌曾經制定了什麼蜻蜓計劃,試圖向大陸引入瘦身版的搜索業務,但無疾而終。
也許安卓就是死灰裡的那個微弱的火苗。
2、谷歌依靠安卓維持大陸的存在感和開發生態
隨著Android市場佔有率逐步攀升,Google開始一步步地收緊及控制安卓生態的發展,安卓的走勢是從開始的開放開源再次回歸封閉。
要知道,Android生態系統不只滿足於手機設備,系統角色更是增加了電信運營商、汽車製造商、串流內容及媒體提供商。谷歌當然不希望安卓的影響在國內完全消失吧。
而且通過約束移動開發規則、UI 框架定義、開發資質驗證,谷歌維護了龐大的開發體系:開發工具、社區、文檔,無非是藉以黏住程式設計師的研發工具、開發環境和編程習慣。例如HMS的開發接口,在初期不得不考慮與谷歌GMS接口的規則兼容性,以降低學習成本。
寫在最後
那個曾經有著「不作惡」的價值觀,秉承自由、開放,鼓勵改變世界的谷歌已一去不復返了,面對谷歌目前已經異常健壯的安卓生態,我們實現國產替代策略,既是形式所迫,也是科技獨立自主的必由之路。
對於全球規模最大的我國廣大開發者與移動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未來幾年,中國科技企業必須做出最大的努力,去除全球市場的技術壁壘,去谷歌化,大力倡導發展國家獨立系統生態,不再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