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與石濤合寫《蘭竹圖》
石濤後寫竹,對這樣的構圖若沒有真本事,是較難將畫處理得形整而氣暢的,即兩人合寫得如同一人,整幅畫和諧統一。早已慣於「搜盡奇峰打草稿」,精於構圖,善長變化的石濤,落筆便順著石勢寫竹,竹竿勁挺而不失順勢,分披的竹葉用焦墨,以對應淡墨的斜石,更打破畫面上幅的虛空,又以淡墨補一竿竹,略微與石勢相背,以補畫面左方之虛,兼營造出前後的空間深度,以少少筆墨以一勝多地表示出叢竹之境,又與濃墨的竹作了相得益彰的對比襯託,即使八大將落款題於畫面石勢之上的右上方,也難不倒石濤自如的施展,終是心有靈犀,化險為夷!
-
看歷代名家筆下的竹子,掌握好這三點畫竹並不難!
「竹」不唯亭亭玉立,風採照人,且抱節虛心,歲寒不凋,非君子其何哉?所以畫家常以竹喻君子情操,寫竹之風大盛!小編準備了從元代至清朝的九位書畫大家的寫竹作品,供大家欣賞。 ◆元 李衎《竹石圖》
-
石濤畫人物也如此精到
松亭覓句 立軸 水墨紙本戊寅(1698年)作 桐陰覓句圖 鏡心 水墨紙本石濤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其山水不局限於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並完善表現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鬆柔秀拙,尤長於點苔,密密麻麻,劈頭蓋面,豐富多彩;用墨濃淡乾濕,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構圖新奇,或全景式場面宏闊,或局部特寫,景物突出,變幻無窮。
-
石濤. 鄭板橋.吳昌碩.吳鎮.啟功「五家竹風飄然而至
吳鎮 石濤作畫構圖新奇,無論是黃山雲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枯樹寒鴉,或平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石濤 蘭竹當風石濤 蘭竹圖
-
天地之心 · 竹丨竹韻風骨與歷代竹畫經典賞讀
此幅繪湖石一柱,風竹數杆,竹葉落墨即是,不見復筆,湖石以斧劈皴橫寫,從首至尾,氣脈通連,渾然一體。夏昶筆下的墨竹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人式的寄興抒懷,而是還竹於其自然的生長環境之中,在竹畫中融入山水畫的筆墨意境,表現出精深的功力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
水墨淋漓中感悟竹的神韻與氣節一一仁美學員作品展示
丹青溢清芳,與子同共享胡桃鋒朱竹作品水墨淋漓中感悟竹的神韻與氣節——高學年老師國畫竹子班學習隨筆胡桃鋒/文古語云:「人過三十不學藝」,我覺得「藝海無涯」更適合現代人通過學習讓我真正領略到了墨竹的文化內涵,要想學好畫竹還需長期的錘鍊,畢竟「半世竹,一世蘭」。藉此機會我想再次感謝高老師高屋建瓴的指導,也感謝仁美大學堂為我搭建的藝術之門。
-
畫僧石濤筆下的禽鳥異獸!
泰皇漢武腳可到,樓船甲帳生寒風。又不見,武陵雞犬非人世,流水桃花風土異。漁父重尋舊路迷,至今但有仙源記。由來業慧當生天,寸田尺宅堪求仙。石濤的《鶴壽千春圖》是一件匯集詩、書、畫三絕的上乘佳作。《鶴壽千春圖》簡潔、奇特的構圖,除了一鶴一桃之外,不置任何襯景,既鮮明的突出了主題,又集中的衝擊了觀看者的視覺。大筆一揮而就,不多渲染,痛快淋漓,這正是石濤的獨特風格!
-
欣賞 | 石濤書畫精選
▲石濤(款) 深山秋水圖石濤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石濤善用墨法,枯溼濃淡兼施並用,尤其喜歡用溼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表現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有時用墨很濃重,墨氣淋漓,空間感強。在技巧上他運筆靈活。或細筆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線勾斫,皴點並用。有時運筆酣暢流利,有時又多方拙之筆,方圓結合,秀拙相生。
-
蘭竹馨香|郭青蘭竹水墨作品賞析
繼承而創新——淺談郭青蘭竹水墨畫郭青,字青青,號蘭竹堂主,蘇州人氏。認識郭老師是先從認識他的水墨蘭竹開始的,印象中是在哪位好友的朋友圈發布了郭老師作品,是一幅長題跋的水墨蘭竹,用筆剛柔相濟,水墨酣暢淋漓,頗有鄭板橋的勁健和潘天壽的張力在裡面。
-
奇肆超逸,一代宗師石濤的山水美學,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詮釋!
他們是僧人,也是文人,甚至還蒙受道家的影響,他們的作品融匯著文人習性,禪宗三昧,老莊哲學,在清初畫壇各樹一幟,其筆下的意境山水更是孕育了人對於自然、生命的大徹大悟。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石濤筆下的那山那水,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那份來自大自然給予生命的純粹美好吧! 一代宗師石濤
-
揚州八怪筆下的「四君子」
青年時便與寓居揚州的石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受其影響很深。善畫山水,其次是梅花。山水畫取法弘仁、石濤,用筆簡練秀雅,取材於揚州的近景山水別具情趣。高翔擅畫梅,在他僅存的少數詩作中,探梅佔相當比重,可見其愛梅成癖。他「畫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韻勝」。高翔與汪士慎皆以梅花名世,又各具特色,金農評道:「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煙火人。」
-
恍兮惚兮 其中有象——論水墨語言中的抽象意味
中國畫水墨語言的抽象意味的產生與發展,主要是在中國傳統哲學「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等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中國畫「物我交融」、「主客合一」的思維方法,確立了中國畫在造型形式上,不以表現自然物象為能事,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造型觀念。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歷代名家畫竹清賞)
元·顧安 《拳石新篁圖》 此圖寫新竹几枝和荊棘一叢,竹瘦削挺拔,立於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此圖濃淡相宜,層次井然,筆法細膩,清雅趣濃。柯九思畫竹多用生宣紙,用筆奔放,水墨淋漓,濃淡乾濕,千枝萬葉,一氣呵成,縱筆直寫,略無滯塞人稱「野戰」。石濤天資極高,所畫墨竹,不拘泥於形似,以勢取勝,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文藝交響石濤山水
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小乘客、清湘遺人、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蘭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畫力主「搜盡奇峰打草稿」,一反當時仿古之風,其畫構圖新奇,筆墨雄健縱姿,淋漓酣暢,於氣勢豪放中寓靜穆之,面目獨具。書法工分隸,並擅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高僧」。
-
石濤:藉以筆墨寫天地
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小乘客、清湘遺人、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蘭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畫力主「搜盡奇峰打草稿」,一反當時仿古之風,其畫構圖新奇,筆墨雄健縱姿,淋漓酣暢,於氣勢豪放中寓靜穆之,面目獨具。書法工分隸,並擅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高僧」。
-
水墨畫的「逸品」境界:八大山人和石濤誰的造詣更高?
清 八大山人 荷池雙鳥圖 瀚海2002春拍水墨畫的「逸品」境界:八大山人和石濤誰的造詣更高?清 石濤 細筆山水 局部苦禪曾以石濤之無法變有法而論:「石濤雖高,但仍不及八大」,竊以為苦禪老人以無法之至法來推演境界甚或逸品一說,似有不妥。
-
家居裝飾如何選 鄭曉京筆下的水墨梅蘭菊竹君子圖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梅、蘭、竹、菊自古就有著「四君子」的美稱。它們經常被被人們用為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以及純潔的思想感情等。人們喜歡它不僅僅是因為它美好的寓意,還有它清風亮節的高尚品格以及被人們用來傳情達意的食物首選。歷代畫家以「四君子」為題材的比比皆是,優秀畫作層出不窮。
-
他本出身於帝王之家,遭逢變故剃度出家,畫作肆意縱狂,淋漓酣暢
他本出身於帝王之家,遭逢變故剃度出家,畫作肆意縱狂,淋漓酣暢文/錢毛毛石濤(1642-約1707),本姓朱,字石濤,諸多別號有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祖籍位於廣西全州,晚年時期於揚州定居早年時期創作山水畫師法宋元時期的諸位名家,畫風明潔秀麗,直到晚年畫風有所轉變,用筆肆意縱狂,淋漓酣暢,格法不再墨守成規,多變且絕妙,尤其在冊頁小品上格外精巧。石濤畫花卉,雋朗天真,清氣餘韻盡在畫中;畫人物,古樸素麗,畫技更是別具一格。
-
牡丹如何成為藝術家筆下被永恆演繹的經典
原標題:【雅昌專稿】「花中之王」牡丹如何成為藝術家筆下被永恆演繹的經典? 4月下旬,盛開的百花之中,最吸引眼球的當屬牡丹,它雍容華貴、豔壓群芳,被譽為「花中之王」,是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藝術家筆下被永恆演繹的經典。牡丹從何時進入文化史的書寫?歷代牡丹繪畫名家有哪些?不同的身份地位,對於牡丹的描繪又有什麼不同?今天小編帶你走進藝術家筆下的「花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