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竹圖》
紙本墨筆,畫心縱120、橫57.4釐米。畫右上角署款「拾得」,為八大山人七十五歲以後至八十歲間的落款,下壓兩枚方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印)、「何園」(朱文方印,晚年常用)。左上角有石濤題款:「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滌子補墨並識。」下壓白文長方印「不可一日無此君」
此圖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對這樣的構圖若沒有真本事,是較難將畫處理得形整而氣暢的,即兩人合寫得如同一人,整幅畫和諧統一。早已慣於「搜盡奇峰打草稿」,精於構圖,善長變化的石濤,落筆便順著石勢寫竹,竹竿勁挺而不失順勢,分披的竹葉用焦墨,以對應淡墨的斜石,更打破畫面上幅的虛空,又以淡墨補一竿竹,略微與石勢相背,以補畫面左方之虛,兼營造出前後的空間深度,以少少筆墨以一勝多地表示出叢竹之境,又與濃墨的竹作了相得益彰的對比襯託,即使八大將落款題於畫面石勢之上的右上方,也難不倒石濤自如的施展,終是心有靈犀,化險為夷!留下這幅水乳交融、意趣精到、大家手筆、天趣盎然的珍品。
石濤補竹之後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八大和石濤雖處同一時代,卻非同輩人。據年譜和史料研究,八大應該輩長於石濤,年齡相差16歲。過去有不少人認為八大和石濤是叔侄關係,其實不然。八大是嫡系皇族,而石濤則為旁出。按照宗族輩分來看,應該相差四輩。不管他們在宗族中是什麼關係,他們的交往雖然受當時條件的限制,但畢竟他們心心相印,相互推崇,不僅有書信往來,還有畫事上的合作。像八大繪蘭石,石濤補竹;石濤畫桃源圖,八大作《桃花源記》;八大畫水仙,石濤題詩等。他們的合作不一定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可能在書信往來中傳遞。過從甚密,於二人不利。能見證他們之間的親密畫事,現僅存石濤請八大畫的《大滌堂圖》(關於《大滌堂圖》未曾見原作,我們現在只能找到張大千仿的《大滌草堂圖》),和石濤贈予八大的《春江垂釣圖》了。
康熙二十七年戌辰(1688)五十九歲的石濤從揚州致函身居南昌青雲譜的八大山人,請他畫一小幅畫,信云:聞先生花甲七十四五,登山如飛,真神仙中人,濟將六十,諸事不堪,十年已來,見往來者所得書畫,皆非濟輩可能讚頌得之寶物也,濟幾次接先生手教,皆未得奉答,總因病苦,拙於酬應,不獨於先生一人前,四方皆知,濟是此等病,真是笑話人,今因李松庵兄還南州空函寄上,濟欲求先生三尺高、一尺闊小幅,平坡上老屋數椽,古木樗散數株,閣中一老叟,空諸所有;即大滌子大滌堂也,此事少不得者,餘紙求法書數行列於上,真濟寶物也。向所承寄太大,屋小放不下,款求書大滌子大滌草堂,莫書和尚,濟有冠有發之人,向上一齊滌,只不能迅身至西江,一睹先生顏色為恨!老病在身,如何如何,雪翁老先生,濟頓首。(見附圖)
此通書札能見證他們之間的親密畫事。十年後,即康熙三十七年戌寅年,年已八十五歲的八大山人將石濤所求之《大滌子草堂圖》寄給石濤。石濤收此畫,喜極,漫題詩於其上。
草書題八大《大滌草堂圖》
款識:題家八大寄予大滌堂圖。時戊寅夏五月,清湘膏育子濟。
鈐印:膏育子濟、瞎尊者、眼中之人吾老矣、贊之十世孫阿長
釋文:西江山人稱八大,往往遊戲筆墨外。心奇蹟奇放浪觀,筆欹墨舞真三昧。 有時對客發痴顛,佯狂詩酒呼青天。須臾大醉草千紙,書法畫法前人前。 眼高百代古無比,旁人讚美公不喜。胡然突就特丫叉,抹之大笑曰小伎。 四方知交皆問予,廿年跡蹤那得知?程子抱犢問予道,雪個當年即是伊。 公皆與我同時病,剛出世時天地震。八大無家還是家,清湘四海空霜鬢。 公時問我客邗江,臨溪新構大滌堂。寄來巨幅真堪滌,炎蒸六月飛秋霜。 老人知意何堪滌,言猶在耳塵沙歷。一念萬年鳴指間,洗空世界聽霹靂。
《春江垂釣圖》是石濤贈八大山人的,畫面的右前方畫著一枝經過殘冬的柳樹,枝條已沒有幾根,新芽正待生發。一老者正坐柳樹下垂釣。江中春草初生,波光泛動。左方一巨石橫臥水中,遠處空無一物。上方題詩一首,是石濤遊心自在,一貫自信自負的寫照。石濤對八大一直是從內心佩服的,他曾在自己畫的一本《山水》冊上題跋,論及當時的畫家:「此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而以名振一時,得不難哉……淋漓奇古之如南昌八大山人……皆一代解人也。」為一個淋漓奇古的一代解人作畫,石濤自然不會以細縝的筆墨來應付,所以這幅畫畫得特別的奔放、簡約,乘興一揮,元氣淋漓,這是所見他寫有八大上款的唯一一幅。
《春江垂釣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丙子(1696年)作
題識:天空雲盡絕波瀾,坐穩春潮一笑看。不釣白魚釣新綠,乾坤鉤在太虛端。清湘瞎尊者弟寄上,八大長兄先生印可。丙子秋九月,廣陵。鈐印:膏盲子濟、半個漢、老濤
博學慎思篤行 達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