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8米長卷《蘭竹圖》你見過嗎?

2020-12-22 騰訊網

揚州八怪鄭板橋,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特別是他的蘭竹石,更為世人所膜拜。對於他的書畫,板橋曾自評道:真氣、真趣、真意。

下面就是鄭板橋長達8米的《蘭花竹石圖卷》,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請把手機橫過來,開開眼吧!

清 鄭板橋 蘭花竹石圖卷 30.9×828.2 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相關焦點

  • 「歷史名人家庭教育」鄭板橋:以蘭、竹、石修煉兒女品格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鄭板橋先生一生所畫之物是他自己性格品質的象徵,同時也是他家庭教育理念的體現。竹:教育孩子讀書是為了明理在中國,特別是古代,竹子象徵的是正氣和堅韌專注。鄭板橋也是老來得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讓有了自己的兒子——小寶。他對兒子的愛是無需多言的。由於工作的關係,兒子小的時候寄養在弟弟家。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竹子是一種傲骨的象徵,它柔韌而剛勁,挺拔灑脫,風颳不到,雪壓而不驚,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圖 濰縣署中畫竹 (清)鄭板橋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 鄭板橋的蘭竹圖,真氣、真趣、真意!
    蘭竹圖幽谷蘭竹圖蘭竹圖 上海博物館藏蘭石圖蘭石圖
  • 鄭板橋:七載春風在濰縣
    鄭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
  • 喬國強:詩書畫結合的典範——談鄭板橋詩書畫藝術
    極貧是指鄭板橋出生和少年時的生活狀況;稍稍富是指鄭板橋做官時的生活狀態,在此期間也置了些房產;稍稍貧指的是鄭板橋被罷官後晚年的賣畫生涯。鄭板橋在繪畫題材上,以蘭竹為主,尤其以畫竹名世。「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移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中的「千秋不變之人」指的便是「不學他枝,不宗一家」的鄭板橋。
  • 八大與石濤合寫《蘭竹圖》
    《蘭竹圖》紙本墨筆,畫心縱120、橫57.4釐米。
  • 鄭板橋與《衙齋聽竹》題畫詩
    ——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鄭板橋,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清江南省興化人。提到鄭柏橋,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難得糊塗」,又或者是「揚州八怪」。而我,作為一名濰坊人,首先想到的正是上面這首他在濰縣當縣官時寫下的詩。
  • 七載春風在濰縣 | 鄭板橋的桃李春風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圖題詩》這首寫於濰縣衙署的墨竹圖題詩是鄭板橋的知名作品,正是他把民間寒暖時刻記在心頭的流露。鄭板橋曾客居天寧寺西杏園,「後園竹十萬個」,在他看來都是他畫竹的老師。寫下了:作為士大夫藝術家,鄭板橋對園林自然珍愛有加。濰縣風物極盛,縉紳富豪之家涉獵風雅,多築園林。鄭板橋在濰縣時,著名園林有南園(俗稱郭家園)、齊氏園、半畝園、西園、綠羅山莊、疊石山館等。他的《小園》,描寫與友人聯誼於小園,讓人能身臨其境,清新雅人。他的《濰縣竹枝詞》也多有對濰縣園林之美的讚嘆。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160.9×8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60.9cm,橫81.8cm。本幅自題:「昨日山頭爛酸歸,路旁密筱亂牽衣。何須定要千尋竹,自有清光滿翠微。見翁年學長兄正畫,板橋鄭燮。」鈐「鄭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印。鑑藏印有:「福山鄧氏」、「黎堂」等。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是醜書嗎?我們都知道鄭板橋是一位畫家,一位非常有個性的畫家,一生只畫「蘭、竹、石」3種畫,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尤其擅長畫竹子,畫竹子已經成為鄭板橋的代表,他通過長達四十多年的觀察和實踐,總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畫竹理論,正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理論。
  • 鄭板橋人物雕塑展覽;領略雕塑的風採探詢名人的事跡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
  • 李智綱:文人與竹
    中國人歷來愛竹。中國文人愛竹成癖,簡直如痴如迷!宋代大文人蘇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晉代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子猷,一生愛竹,他曾暫居於一處空宅裡,一住下就令人即時種竹。有人問他,既是暫住,不久即搬走,何必種竹?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第六章 第八節 踈放不羈任自由的鄭板橋
    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代表畫作多為《蘭竹圖》,其書法自立門戶。鄭板橋的最大優點是性情豁達,能自適其志,保持良好的藝術心態。這是他的真聰明。他在畫跋裡自語:「三間茅屋,十裡春風;窗裡幽蘭,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
  • 畫家少白湯發周趣談: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和齊白石畫的相比誰會贏?
    鄭板橋,詩詞書畫皆曠世獨立,自成一家。他善畫蘭、竹、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一蘭一竹一石,有節又香有骨」。他的墨竹,濃淡相宜,乾濕併兼,氣韻生動。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多不亂,少補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他筆下的蘭花,盡寫蘭之爛漫天性,寥寥數筆,於灑脫中見其秀氣,「有數裡之香」。
  • 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鄭板橋豁然開朗:為什麼要跟現實較勁?與其在現實中拼得頭破血流,不如做自己內心的主宰。做人就要做「墨竹」。於是,鄭板橋立馬從床上爬起來開始繪畫,畫出了傳世的《竹石圖》。在人人都愛「錦上添花」的風氣中,鄭板橋卻愛這隻素雅的竹。這並非是故作清高、標新立異,而是一種真正的人生大智慧。正如「求人不如求己」的上一句「仍將竹作芭籬」所說的那樣:最靠譜的「保護傘」,其實是你自己。
  • 竹 與 石
    元 張遜 雙鉤竹及松石圖 長卷 紙本 墨筆 縱43.4釐米 橫66.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 項元汴 仿蘇軾壽星竹圖 絹本設色 縱56.8釐米 橫29.2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 羅聘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1.8釐米 橫58.8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 『 竹 石 』
    元 張遜 雙鉤竹及松石圖 長卷 紙本 墨筆 縱43.4釐米 橫66.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 項元汴 仿蘇軾壽星竹圖 絹本設色 縱56.8釐米 橫29.2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 羅聘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1.8釐米 橫58.8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