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盼窮,親家盼富」,老祖宗的智慧,都有什麼道理

2020-12-14 三國之逐鹿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並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千百年的風雨而經久不衰,也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文化有著重大關係。無論是古代的宗法制觀念,亦或者是現如今的"落葉歸根"的思想,都是我國對於家庭的重視的表現。而在農村,這種思想也十分根深蒂固。

對於農村裡的老人家來說,家族往往是最重要的。而又因為在村莊裡,多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居住在一起,也更加速了對於"家族"這一觀念的認可。若一個家族枝葉繁茂,勢力壯大,那麼族中之人也肯定會或多或少受到庇護。按理說,長此以往,家族中的兄弟也會彼此相親相愛,但為何老祖宗卻留下來"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樣一句俗語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兄弟盼窮"的含義。

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兄弟之間是互相盼望著對方窮困的。但上文也提到了,中國人對於家族觀念極為重視,而家族又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況且兄弟之間又是血親,血濃於水,為何又會產生如此陰暗的想法呢?別急著反駁,老祖宗既然留下這句話,就肯定是有道理的。

雖然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血脈關聯,家族觀念。並留下了許多類似於"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俗語,但是隨著家族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大家庭不斷地被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小家庭,而血緣關係也逐漸疏遠。即便是幾代前的親兄弟,經歷了幾代的分戶後,恐怕也成了陌路之人。

而在這樣的分化之中,有權有勢的不斷發展,擴展自己的權勢,愈來愈富貴,而沒錢的,分家之後也只能帶著自己分到的一部分家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繼續生活。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家庭也難免因此產生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因為儘管有兄弟情誼的存在,但當各自組建了家庭之後,誰還會期望那份情誼不放呢?

或許有錢的一方會時不時地對自己的窮兄弟進行救濟,但也並不意味著被救濟的那一方就會對你十分感激。他們或許會更加得寸進尺,覺得都是一家人,分什麼你我他,眼巴巴的看著對家的財富,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妄念。除此之外,成家之後,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妯娌之間,也難免會有一些攀比。

當妯娌看到丈夫的兄弟過得要比自己家過得好時,女人的嫉妒心就難免會出現,從而越發地數落自家男人的不爭氣,不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等等。就算原本兄弟之間感情深厚,並無嫌隙,但長此以往,作兄弟的又怎麼不會再把這些話放在心裡呢?也正因如此,親兄弟出現或許會彼此不滿、暗自較量。自然也就會出現"兄弟盼窮"的現象。

第二、"親家盼富"的含義。而"親家盼富"的意思同樣也並非難以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自己的兒女結成夫妻之後,對於自己的親家而言,都是希望自己的親家比較富貴的。而這同樣也是有個中的道理的。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女兒),無論是娘家還是婆家,都是做父母的,自然只會盼著自己的兒女過得好。

因為如果親家的家境好一些的話,兒女也能少吃一些苦,少受一些罪了。不僅如此,自己未來的孫子孫女(外孫)也會少受很多苦,可以生活得更加輕鬆快樂。而兩個孩子,也正是兩個家庭的希望,可憐天下父母心,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呢?作為親家,自然是會為孩子考慮,希望親家更加富有的。

而在老話中,也有"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一說。孩子歷來就是做父母的希望,而兒女結婚之後,也就是相當於兩兩個家庭扭在了一起。一方如果過得好,另一方自然也會跟著提高一些生活質量。而拋開這些不說,從私心裡來講,父母也希望兒女的婚事能夠帶給自己一些利益。這也是人性所為,並不奇怪。

由此可見,"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句俗語也是個中的道理的,道出了人生百態。而這句俗語總結的,大部分都是關於人性的複雜。也正因為有人性的複雜特質的存在,兄弟之間才會生出嫌隙,彼此妒忌,而毫無血緣關係的親家,也會滿心滿意的期望對方生活順遂,愈加富貴。但話說回來,到了真正有困難的時候,無論是兄弟還是親家,相信都是會伸出援手,不會坐視不管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座右銘》

相關焦點

  • 老祖宗說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有道理嗎?人生百態要早知道
    老祖宗說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有道理嗎?人生百態要早知道家這一個概念在中國人的字典裡一直有著無比重的份量,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關於家的文化我們一直都有聽說。所以老祖宗留下了很多俗語,比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還有「長兄如父,老嫂比母」,等等好多膾炙人口的老話,用來闡述親情之間微妙的關係。我們今天文章要說的是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他說的意思是,親兄弟之間,都是盼著對方窮,而兒女親家雙方,都是盼著對方日子富裕。這是為什麼呢?
  • 老祖宗提醒:「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
    老祖宗提醒:「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如今社會發展神速,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和古時候人們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幸福無比了。比如說古人留下來的古訓,每一句古訓裡都帶有豐富的內涵,給我們人生寶貴的啟迪,指引我們生活過得更好。在古代,為了使家族興旺,便會多生一些子女。越是富裕的人家,子女會越多。而兄弟姐妹變多了,就有了很多關於親情的俗語流傳下來。今天,小編就來說一個老祖宗說過的關於親情的俗語。這句俗語是這樣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
  • 「兄弟盼窮,親家盼富,親戚盼近」,您認為有道理嗎
    有句俗語說:「兄弟盼窮,親家盼富,親戚盼近」,真可謂一語道盡了現實中的人性。「兄弟盼窮」,就是說兄弟之間心裏面盼著對方比自己窮,其實這樣的說法雖然讓人覺得有些悲涼,難以接受,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卻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 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
    而兄弟姐妹變多了,就有了很多關於親情的俗語流傳下來。今天,小編就來說一個關於親情的俗語。這句俗語是這樣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句話具體有何含義呢?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這個時候,若其他兄弟的家庭比自己家過的好時,心裡也會覺得憋屈,若家裡人再數落幾句,更會加深這種心理。所以,「兄弟盼窮」其實體現的是兄弟之間暗地裡的互相較量,是很客觀存在的道理。
  • 古人講:「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很現實的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
    古語有云,「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果一個家族沒有了親情,沒有了凝聚力,最後走向衰敗是在所難免的,也是必然的。今天我們說一個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短短幾個字道出了情親冷漠的一面。「兄弟盼窮,親家盼富」表面意思指的是如果是作為兩兄弟分別成年之後,各自有了家庭,會盼著對方家庭過得並不富足。而後半句指的是如果是作為男女雙方的親家,則盼望著對方能夠越來越好。其實按道理來說不應該是自己家的人過上最為幸福的生活才是硬道理嗎?
  • 俗語說「兄弟盼窮,親戚盼近,親家盼富」,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兄弟盼窮,親戚盼近,親家盼富」,其實是一句非常現實的俗語。大概意思是兄弟之間都盼望著對方特別窮,而親戚則希望能夠更加親密,兒女親家都盼望對方能夠富裕。相信大家看過這句俗語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疑問和不解,老祖宗的話教你看透人性。
  • 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是什麼意思?社會的真實寫照!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些話是封建迷信,但是在當時那個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這些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們,卻創造了這些俗語,這就是他們智慧的象徵,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是深入人心。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兄弟盼窮,親家盼富。 這句話或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但單單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本身的意思。
  • 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雖然聽起來很刺耳,但卻很現實
    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雖然聽起來很刺耳,但很現實我國古代的人思想往往都比較單純,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以家族為主的,以家族為中心,然後開始發揚光大,直到現在也有很多是從古代開始而出現的家族企業,大宅門,就是其中一個家族企業的輝煌,主要來自於兄弟齊心和父子同心
  • 農村有句奇怪的老話「兄弟更盼著兄弟窮」,你認同嗎?
    從親戚盼著親戚富,鄰居盼著鄰居窮,再到兄弟更盼著兄弟窮,這些農村老話無時不刻的在提醒著我們,近醜遠香,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了,接觸的多了,離得近了反而感情越來越薄,一言不合就老死不相往來,夫妻之間相處得久了還會出現七年之癢,所以就有了小別勝新婚,人啊,對於陌生人總是慷慨解囊拔刀相助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道理
    當有些年輕人過年回家,跟家人講述工作的辛苦,賺錢不易,而以前的同學憑著家裡的財產衣食無憂時,家裡的老人可能會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是一句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那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豪不過三」,此處的豪是指同時具有財富和權力的名門望族,意思是有權有勢和大富大貴的家庭,他們的財富和權勢不能持續到幾代。從古至今,我們都能看到不少有著極其優越的家庭背景的人,家族地位顯赫,有著千萬家產。他們從小生活得無憂無慮,感覺一切順風順水。然而,他們很可能只傳承了家人的財產和權力,並沒有學習到他們的智慧。
  • 老祖宗:「窮不走親,富不還鄉」,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洞察人性
    衣錦還鄉,是很多離家謀發展的人的願望,可是老總宗也說過「窮不走親,富不還鄉」的話,這是為什麼?其實老祖宗這樣說,無非是洞察了人性後、看到一些事例後的經驗總結。「窮不走親」很好理解,俗話說「家貧狗都嫌」,家窮的人串親戚去,人家總以為你來央求幹什麼事的,甚至覺得你的檔次根本沒必要對你太客氣,所以對你也不會發自內心由衷的歡迎的。
  • 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老祖宗道盡人性
    眾所周知,俗語的由來已經很久遠了,俗語的類型也是豐富多樣,而人情世故方面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總是能給我們一些人生的啟迪,教導我們關於為人處世的道理。大多數人平常生活中打交道比較多的一類是親戚,一類是鄰居,其實俗語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和這兩類人有關——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
  • 民間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眾所周知,對於農村人而言,逢年過節都要走親訪友;親戚之間的走動,不僅能夠溝通感情,而且也能夠增進彼此情誼。《西遊記》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什麼親耶?」
  • 俗語:「窮不信三事,富不交兩人」,有什麼道理?古人的告誡
    在這5000年的歷史中,我們的老祖宗經歷許多事情,他們也總結出很多經驗,他們將這些經驗變成俗語告訴給後人。一些老祖宗的教誨,對於如今我們為人做事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俗語:「窮不信三事,富不交兩人」,有什麼道理?古人的告誡。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長見識了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和他們的經歷被後人通過記載而廣為人知,其中有他們的智慧、創造和財富。其實,很多東西都是通過經過實踐從而得到答案,比如「窮看碗裡富看穿著」,「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老祖宗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在我國民間,有很多流傳已久的諺語俗語,這其中充滿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經驗,是千百年來人們通過各種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這其中有一句,叫做」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就是對處在窮富兩種境界的人一個感悟和忠告。
  • 老祖宗留下的道理,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是什麼意思,每一句都很中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的千百年裡影響了很多國家,我們的先輩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總結成了俗語,一代代流傳了下來,其中有一些話直到現在還是用,比如古人常說的「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是什麼意思?句句道盡現實。
  • 富人盼來年,窮人顧眼前,老祖宗的四個警言,句句振聾發聵
    在數千年的歷史歲月中,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名言警句,內容包羅萬象,裡面蘊含了豐富的哲理和智慧。有些老話雖然聽起來略顯樸實無華,但正所謂話糙理不糙,它對現實人性刻畫入木三分,時至今日聽到,依然震耳發聵,發人深省啊!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來的四句古訓,讀起來朗朗上口,品一品猶如醍醐灌頂。
  • 在農村有個奇怪的現象,「親戚反目,兄弟盼窮」,啥原因?
    都說血濃於水,親戚本應該是最親近的人,但是由於存在一些利益糾紛卻反目成仇,這樣的例子在農村有很多。不是說城市裡邊就沒有,只是在農村呆久了,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便發現「親戚反目,兄弟盼窮」也不是什麼怪事了。給大家說一個我們家親戚的事,大家也可以來評判下姐弟倆誰對誰錯。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正是這些農村的俗語,給人指明了方向,讓人覺得有一些大道理在裡面,因此來說,一些勸諫警誡性的農村俗語給後人的幫助甚大。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窮富」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