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並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千百年的風雨而經久不衰,也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文化有著重大關係。無論是古代的宗法制觀念,亦或者是現如今的"落葉歸根"的思想,都是我國對於家庭的重視的表現。而在農村,這種思想也十分根深蒂固。
對於農村裡的老人家來說,家族往往是最重要的。而又因為在村莊裡,多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居住在一起,也更加速了對於"家族"這一觀念的認可。若一個家族枝葉繁茂,勢力壯大,那麼族中之人也肯定會或多或少受到庇護。按理說,長此以往,家族中的兄弟也會彼此相親相愛,但為何老祖宗卻留下來"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樣一句俗語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兄弟盼窮"的含義。
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兄弟之間是互相盼望著對方窮困的。但上文也提到了,中國人對於家族觀念極為重視,而家族又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況且兄弟之間又是血親,血濃於水,為何又會產生如此陰暗的想法呢?別急著反駁,老祖宗既然留下這句話,就肯定是有道理的。
雖然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血脈關聯,家族觀念。並留下了許多類似於"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俗語,但是隨著家族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大家庭不斷地被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小家庭,而血緣關係也逐漸疏遠。即便是幾代前的親兄弟,經歷了幾代的分戶後,恐怕也成了陌路之人。
而在這樣的分化之中,有權有勢的不斷發展,擴展自己的權勢,愈來愈富貴,而沒錢的,分家之後也只能帶著自己分到的一部分家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繼續生活。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家庭也難免因此產生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因為儘管有兄弟情誼的存在,但當各自組建了家庭之後,誰還會期望那份情誼不放呢?
或許有錢的一方會時不時地對自己的窮兄弟進行救濟,但也並不意味著被救濟的那一方就會對你十分感激。他們或許會更加得寸進尺,覺得都是一家人,分什麼你我他,眼巴巴的看著對家的財富,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妄念。除此之外,成家之後,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妯娌之間,也難免會有一些攀比。
當妯娌看到丈夫的兄弟過得要比自己家過得好時,女人的嫉妒心就難免會出現,從而越發地數落自家男人的不爭氣,不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等等。就算原本兄弟之間感情深厚,並無嫌隙,但長此以往,作兄弟的又怎麼不會再把這些話放在心裡呢?也正因如此,親兄弟出現或許會彼此不滿、暗自較量。自然也就會出現"兄弟盼窮"的現象。
第二、"親家盼富"的含義。而"親家盼富"的意思同樣也並非難以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自己的兒女結成夫妻之後,對於自己的親家而言,都是希望自己的親家比較富貴的。而這同樣也是有個中的道理的。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女兒),無論是娘家還是婆家,都是做父母的,自然只會盼著自己的兒女過得好。
因為如果親家的家境好一些的話,兒女也能少吃一些苦,少受一些罪了。不僅如此,自己未來的孫子孫女(外孫)也會少受很多苦,可以生活得更加輕鬆快樂。而兩個孩子,也正是兩個家庭的希望,可憐天下父母心,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呢?作為親家,自然是會為孩子考慮,希望親家更加富有的。
而在老話中,也有"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一說。孩子歷來就是做父母的希望,而兒女結婚之後,也就是相當於兩兩個家庭扭在了一起。一方如果過得好,另一方自然也會跟著提高一些生活質量。而拋開這些不說,從私心裡來講,父母也希望兒女的婚事能夠帶給自己一些利益。這也是人性所為,並不奇怪。
由此可見,"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句俗語也是個中的道理的,道出了人生百態。而這句俗語總結的,大部分都是關於人性的複雜。也正因為有人性的複雜特質的存在,兄弟之間才會生出嫌隙,彼此妒忌,而毫無血緣關係的親家,也會滿心滿意的期望對方生活順遂,愈加富貴。但話說回來,到了真正有困難的時候,無論是兄弟還是親家,相信都是會伸出援手,不會坐視不管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