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崔宇報導8月25日,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召開線上會議,就2021-22年亞冠相關事宜進行了討論,代表們一致同意,放開外援報名名額,不過,上場依舊遵循「3+1」原則,也就是說,此前受到爭議的亞外政策依舊。
不再限定外援報名人數
從2021年開始,亞冠將擴軍到40支球隊,同時,各隊報名人數由30人增加到35人;雖然由於疫情原因,原定的增加獎金政策(總獎金金額由3000萬美金增加到4500萬美金,冠軍獎金由400萬增加到1000萬美金)暫緩,但放開外援政策,勢在必行。
會議由競賽委員會主席、越南足協副主席陳國俊主持,他表示,鑑於亞足聯各會員協會的發展現狀及亞冠的整體需求,應該適度增加外援名額,確切地說,是增加報名名額。
不過,由於各會員協會聯賽外援政策不同,所以,註冊人數不做統一要求,報名時採取「自由制度」,也就是說,參賽球隊所在的聯賽報幾個外援,在亞冠就可以報幾個。
例如,從今年開始,中超聯賽執行的外援政策是「注6報5上4」,即每隊可以註冊6名外援、每場比賽提交5人進入報名名單,但只有4人可以同時出場,另一人則可以隨時替換出場、但必須換下的是外援。這個外援政策還是普遍受各隊歡迎的。如今,亞足聯從明年開始在亞冠聯賽中實施外援新政,某種程度上能夠進一步發揮中超外援的作用,6名註冊的外援,都可以在亞冠報名。而按目前的亞冠政策,外援只能註冊4個,有兩個名額就白白浪費了。
而從2021年起,像沙特、泰國(3+1+3)這樣實行7外援政策的聯賽,7名外援都可以在亞冠註冊。
不過,陳國俊也表示,外援只是適度放開,上場原則,還是「3+1」,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名亞外。而這,對於已經取消亞外的聯賽,如中超來說,不太公平,為了亞冠,他們在中超必須註冊一名亞外,而原本,他們可以招攬水平更高的其他地區外援。
但不管怎樣,放開報名,也是一個進步。
亞足聯經常朝令夕改,但亞冠目前的「3+1」政策,卻執行了十多年。2008年10月30日,在亞足聯職業聯賽特設委員會(該機構已取消)第8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亞冠的外援政策,當時的亞足聯主席、卡達人哈曼認為,「3+1」的政策,可以給更多的亞洲球員提供效力其他亞洲球隊的機會,彼此促進溝通和交流,「我很願意看到一個沙特球員在韓國踢球或者一個韓國球員效力沙特聯賽。」
應該說,在當時的背景下,「3+1」是適合的,畢竟,亞冠剛起步,需要夯實基礎,而且,各國的聯賽外援政策,也是偏保守的。
中國足協贊同增加外援
隨著亞洲聯賽的發展,一些參賽俱樂部和會員協會認為,應該增加外援數量。
2012年6月底,時任中國足協副主席於洪臣,在和時任亞足聯秘書處競賽部主任斯特爾特會面時,曾建議放寬外援名額,當年,為了照顧打亞冠的恆大,足協曾短暫執行過「七外援」政策,顯示當時的足協領導班子,對放開外援政策是贊同的。年底的競賽委員會會議上,多家會員協會提出了增加外援名額的方案,當時,拿出來討論的是烏茲提出的「3+3」方案,也就是亞外增加到3個,但未獲通過。
事實上,亞足聯也認識到了外援政策的局限性,尤其是薩爾曼出任主席後,他把亞冠當做政績工程,希望提高可看性和知名度,而增加外援人數,是必須的。
據悉,薩爾曼要求秘書處競賽部的工作人員,研究外援政策調整的可行性,準備在2014-2016賽季改用「3+2」政策,就是增加一個亞外,但在2013年年底的競賽委員會會議上,該方案被否,理由是增加亞外,對職業化程度較好的聯賽,沒有意義。
不過,調整外援方案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
在2016年9月底的果阿大會上,多個會員協會提出,亞冠應該增加外援,當時有兩套方案:一個是「4+1」,也就是保留亞外,增加一名不限地區外援;一個是取消「亞外」,直接將外援人數放寬為5人。不過,在當年11月的競賽委員會會議上,兩套方案都遭到了反對。
這讓亞足聯感到驚訝,畢竟,增加外援,是考慮了各會員協會的利益,為何會被否定呢?2016年年底,亞足聯在東西亞分別開會「調研」,在東亞區會議上,中國足協要求取消亞外,放開外援註冊,同時增加上場人數,最好是五外援,但日韓澳代表不贊同,認為即使增加外援,但上場也要保留「3+1」,他們認為,保留亞外,可以增加亞洲各會員協會的交流,但實際上,他們懼怕以金元政策開道的中超,如果放開外援政策,在亞冠上,日韓將徹底失去和中超競爭的可能性,2013和2015年,恆大已兩奪亞冠冠軍。
西亞區也反對增加外援,但要求取消亞外,也就是4名外援都不限定國籍。主要是當時西亞地區「假亞外」泛濫,一些南美外援拿到了亞足聯下屬會員協會護照,也獲得了亞外資格,如曾效力魯能的儒西萊,就有巴勒斯坦護照,而這,和設定亞外的初衷不符。
執委會通過即可執行
2018年8月,在競賽委員會會議上,與會代表再次討論了增加外援的可能性。當時,有兩種聲音,一是保留亞外,具體方案有兩個,一是「4+1」,就是在原來「3+1」的基礎上,增加一名無限制外援。一是「5+1」(澳大利亞代表提出),增加兩名無限制外援;二是取消亞外,外援人數直接變成5或6人。
不過,會議的最終結果,還是維持「3+1」的方案。
2019年8月,亞足聯在吉隆坡召開競賽委員會擴大會議,除了委員,還有下屬會員協會競賽方面負責人,亞足聯競賽部提議,放開外援政策,「報6(4+2)上4(3+1)」,也就是各參賽隊可以註冊6名外援,其中2名必須是「亞外」,但每場比賽,依舊只能上4個外援,也就是一直執行的「3+1」。
亞足聯認為,由於各會員協會聯賽外援政策有所調整,註冊人數逐年增加,再固守「3+1」,是一種資源和成本上的浪費。
儘管該方案只增加了兩名外援,但爭議還是很大,所以,在當年9月17日的競賽委員會會議上,方案被擱置,接下來的執委會會議上,也沒有進行討論。
不過,在多方努力下,今年的競賽委員會,終於通過了新方案。按照規定,如果在執委會上通過,將在明年亞冠正式執行。
至於新賽季亞冠聯賽何時重啟,這仍有待亞足聯根據旗下各會員協會國(地區)疫情等現實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