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亞冠競賽委員會在東京舉行會議,基本上趨向於在未來亞冠的外援名額將放寬至「4+1」。與此同時,日本J聯賽在外援名額的改革則走得更加激進,在9月6日的J聯賽強化部長會議上,與會成員基本通過下賽季取消外援報名人數限制的決議。
如今日本J聯賽實行的外援政策為無國籍限制報名5人,進入比賽名單和出場比賽的人數為「3+1」,而另外泰國、越南、緬甸、新加坡、柬埔寨、卡達、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八個J聯賽結盟國的球員則不限制其球員的報名和出場。
9月6日,J聯賽官方召集了54家俱樂部的強化部長,提出了「J聯賽銀河軍團計劃」,這個計劃主要內容就是下賽季取消J聯賽外援報名人數限制,容許各支球隊籤入更多的外援,場上出場的外援人數不超過「4+1」即可,也就是說如果此提案獲得通過,外援換外援的情形,很可能在下賽季的J聯賽上出現。
從2010年南非世界盃之後,一向以培養青年才俊為主的J聯賽,為何想要放寬外援名額?撬動此天平的契機就始於今夏西班牙巨星伊涅斯塔的加盟。在伊涅斯塔正式加盟神戶勝利船之時,神戶勝利船的老闆三木谷浩史就向日本足協主席田島幸三和J聯賽主席村井滿進言,希望能夠推動J聯賽取消外援限制。
就在之前的8月26日的J聯賽第24輪,神戶勝利船在主場橫濱水手時下半場,志在扳平比分的神戶勝利船就派出了伊涅斯塔、波多爾斯基、威靈頓、金承奎、汶馬探和艾哈邁德·亞西爾這6名外援同時出場(其中來自泰國和卡達的兩名球員並不佔用外援名額),成為J聯賽歷史上第一支使用6外援進行比賽的球隊。
而在伊涅斯塔和波多爾斯基兩大巨星坐陣下,神戶勝利船在8月的四個主場比賽門票均銷售一空,而他們的客場比賽同樣受到熱烈追捧。
小白帶來的「鯰魚效應」迅速引起了日本足球圈的思考,眾所周知的是J聯賽球隊在職業化早期的大舉擴張之後,直到現在已實行了多年的財政公平以及俱樂部紮根本土的政策。
而近年來,他們的發展遭遇到瓶頸,本土球星成名後留洋海外,球隊實力下降導致比賽質量下降與缺乏洲際比賽的競爭力,而收視率隨著入場人數的下降,球隊收入增長同樣緩慢,雖然留洋球員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本土聯賽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對日本足球整體發展也絕不是好事。
而更讓日本足球圈擔心的則是2020東京奧運的到來,雖在本土舉辦的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國民對體育事業的關注程度,但對日本足球的壞消息卻是棒球在東京成功入奧。
在1950年代,棒球運動就在日本實現了職業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這項運動依然當之無愧地坐穩日本的第一運動的交椅,如今職棒頂新球員的工資是目前J聯賽頂薪球員的3倍之多,而這項日本國球進入奧運之後,勢必會搶走追趕者們身上更多的關注度。
當年輕人和青少年都憧憬成為一名棒球運動員時,足球的選材面勢必會減少,選材面減少情況下,再談「」讓日本足球跨入世界一流「」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如何提高足球的關注度成為日本足球圈如今面對的一大問題。
在「J聯賽銀河軍團計劃」會議後,J聯賽官方相關人士向日媒表示:「(增加外援)可以提高聯賽的吸引力,而且高水平的外援到來能夠提高比賽質量,期待日本球員們在競爭中也能因此獲益。」
不可否認的是,外援的到來勢必在一定程度會影響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目前J聯賽大部分球隊都使用了外援門將以及中衛,在後腰位置上財力相對雄厚的球隊也會選擇使用外援後腰。
最好的例子則是如今他們的亞冠獨苗——使用韓國國門權純泰、韓國國腳中衛鄭升炫以及巴西後腰萊奧·席爾瓦的鹿島鹿角,而這些位置也正是日本足球青訓系統最薄弱的環節,放寬外援限制後這些位置的本土球員是否還有立足空間,也是一個疑問。
據悉,J聯賽官方將在9月中會再次召集各俱樂部相關代表,就放開外援限制的話題進行新一輪討論,10月中將投票決定是否在下賽季實行該項改革,而日本足協近期也會繼續遊說各俱樂部希望此項改革得以通過,究竟最終結果如何,很快就會有分曉。
撰稿 | 蔡宗霖 編輯 | 把球給我我要回家
---
本微信刊載的所有內容,版權均為足球報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或改編,請聯繫足球報新媒體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