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申之魅
初夏的午後,天氣略悶熱,從復興中路出發沿街騎行,探索老上海的歷史和風光,在暢享運動快感的過程中來一場文化之旅,令人感覺元氣滿滿。上周末,來自長寧區知新薈新華分會的騎行隊伍,在一場騎行活動中,每個人收穫了不一樣的感悟。
圖說:長寧知新薈的騎行隊伍 受訪人供圖(下同)
城市文化之旅
位於復興中路1331號的黑石公寓,最近修繕一新,時好時壞的天氣,絲毫沒有阻擋人們前來參觀的熱情。知新薈新華分會的騎行起點,就設在這裡。幸福集薈市場部經理羅頌帶著騎友參觀並介紹了黑石公寓96年的歷史。
公寓外的廣場上,25輛紅色的捷安特公路自行車,整齊排列在此,戴上頭盔,騎友們整裝待發。主辦方貼心地請來華師大綜衡書院的田強教授,並為大家分發對講機,沿途講解各歷史文化景點。
哨聲一響,出發了,沿著具有海派特色的復興中路和湖南路騎行,來到位於五原路的「三毛之父」張樂平故居。稍作停留,田教授為大家講述故居背後的故事,只見牆面上,刻有《三毛從軍記》的部分漫畫,大家饒有興致地駐足觀看,思緒飄到了幾十年前。
圖說:大家饒有興致地駐足觀看牆面上的漫畫
再往前行,是宋慶齡創辦的中福會所在地,花園裡白色的宋慶齡雕像,記錄著當年她在上海生活的印記。巴金故居也在不遠處,騎行隊伍中有不少人是來自各高校的教師,提起《家》《春》《秋》,大家聊起了各自的讀後感。
經過復旦中學、華山綠地後,騎行隊伍來到了新華路,梅泉別墅掩映在一幢高樓邊上,入口並不那麼起眼。騎行進入,才發現別有洞天。據新華路街道人員介紹,這裡正在進行以舊修舊,標誌性的噴泉正在重新修繕中,散落在街區內的各座聯體別墅,有著不盡相同的故事和歷史。
梧桐樹下,因為這支騎行隊伍經過,迎來路人注目。新華路街道的老年攝影團,早早蹲守在此,拿著專業相機,為騎行隊伍拍攝下精彩瞬間。
圖說:歡樂的騎行隊伍
知你我、新行動、相「薈」幸福路,這是知新薈新華分會成立一周年的主題騎行活動。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這項活動由新華分會會員城市獵人單車俱樂部和幸福集薈合作發起,旨在鼓勵市民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未來,進一步提升社區新社會階層人士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據了解,主辦方將繼續打造文化騎旅等相關特色活動,倡導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親子騎行出遊
騎著單車,探索上海的每一處風景。在疫情好轉的當下,戶外騎行正成為越來越多人追捧的時尚運動方式。長寧區的這次騎行活動,將文化和體育很好地結合到一起,讓運動不再枯燥,也讓探索文化的過程多了些許快感。
兩年前,長寧區成立「新友同盟」平臺,趙慶華經營的捷安特自行車經銷店成為其中一個「新友驛站」聯繫點。作為長寧區青年志願者,趙慶華希望用騎行的方式引領大家去感知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打造文體結合的生活方式。
圖說:通過騎行感知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昨晚,趙慶華帶著女兒和她的同學,來到長寧區仙霞西路上的綠道踩點。鬱鬱蔥蔥的樹木下,自行車綠道沿著外環線延伸,騎行過程中,有花有草還有湖,孩子們驚呼:「我們在野外騎車探險!」經過考察,趙慶華認為單程6公裡的綠道,非常適合小朋友騎行,本周末,他將組織一批親子騎行團過來。「以前,市區道路車況複雜,不適合帶孩子騎行,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規劃了自行車綠道,我希望將親子騎行列入我們日常的騎行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騎行鍛鍊身體、發現城市之美,也給父母和孩子之間提供一個親子同樂的平臺。」
據了解,從5月起,趙慶華已經組織了三場親子騎遊活動,路線包括松江、閔行、青浦等地,這一次能在長寧區發現這條適合親子騎行的綠道,令他和諸多騎友格外興奮。「這幾次騎遊活動,騎友們基本每場都會參加,可見騎行運動已經成為這些家庭周末生活的必選項。」
圖說:親子騎行受到騎友歡迎 羅恆廉 攝
地鐵人滿為患,主路車潮不息,不變的早晚高峰成為都市年輕人每日必須經歷的考驗。整天搭地鐵或開車上班,你有見過這個城市真正的模樣嗎?
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以及厚重的文化和歷史。被通勤擠走的幸福感,讓騎行還給你。
意無涯
5月初,西班牙逐步解禁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剛剛結束7周居家隔離,這個南歐國家的居民獲準出門鍛鍊。一時間,健跑和騎行的人湧上大街小巷。
事實上,在疫情暴發前,歐洲的騎行文化早已深入人心,隨處可見穿著時尚的人們騎車走街串巷。他們不需要同擁擠的車流較勁,在騎行的過程中享受鍛鍊的樂趣。在雙腿和腳踏一起畫圓的過程中,全身的肌肉一起參與,有助於減肥和塑形。
圖說:騎行有助於減肥和塑形 羅恆廉 攝
城市騎行同其他出行方式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它充滿了未知的探索感。對比開車和搭乘地鐵公交,自行車可以帶你去往更多去不了的地方,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城市的心跳,即便是去往最熟悉的地方,用騎行的方式看到的一切也截然不同。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近年來戶外騎行的風尚漸漸流行起來。崇明環島騎遊、城市夜騎、郊區「探索」騎行……越來越多的騎行隊伍出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豐富,用騎行去感知,讓我們擁抱疫情之後更明媚的風光。(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練門道
對於初次體驗長距離騎車的人,要注意循序漸進,調整好車座的高度及手握把手的位置,腳踩踏板時用力均勻,慢慢加速,避免踝關節和膝關節疼痛。
圖書:騎行要注意循序漸進 羅恆廉 攝
如果是團隊騎行,隊員一定要保持穩定的騎乘動作。一旦有個別群員做出突如其來的舉動,會使整個車隊的成員被驚嚇,造成蝴蝶效應,會給騎行安全造成威脅。
騎行時,頭盔、防護手套、風鏡、鮮豔的騎行服和騎行褲、巧克力和水等補給品要準備充分。天氣漸熱,防曬霜也要提前擦塗,以免曬傷皮膚。此外,眼下疫情尚未全部結束,騎往人流密集區時要注意佩戴口罩,或是用騎行巾遮擋,同時也有助於防止吸入灰塵。(陶邢瑩)
行有跡
城市獵人單車俱樂部
法華鎮路330號捷安特自行車經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