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2020-12-14 澎湃新聞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2020-12-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第十一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於2020年12月3日至7日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本屆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承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院士擔任會議主席。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和大會報告於2020年12月4日在南方科技大學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席陳十一院士主持開幕式。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美國工程院院士張東曉教授,基金委數理學部副主任孟慶國研究員,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何國威院士,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周濟福研究員分别致辭。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趙予生教授,工學院院長、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章亮熾教授,基金委數理學部力學處雷天剛處長,綜合與戰略規劃處張攀峰處長,中國力學學會專職副秘書長湯亞南等出席會議。

大會現場

陳十一首先對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為全國流體力學領域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本次會議共收到報告摘要870多篇,會議全文近300篇,是至今為止最多的一屆,希望各位參會的專家學者和同學們在3天的會議中有所收穫。

陳十一主持

梁永生表示深圳科創委作為政府服務支持的部門,將繼續加強對高校院所等單位科研方向的引導、支持和服務,並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的結構改革」,圍繞從產業需求出發,驅動技術進步和知識發現,進一步加強可持續性發展。

梁永生致辭

張東曉表示適逢南科大建校十周年校慶和力學航空系建系五周年之際,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作為全國性重要學術會議之一,選擇在南科大召開,對於南科大、流體力學研究和力學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南科大將繼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努力前進。

張東曉致辭

孟慶國表示科研工作者應深刻理解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當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研究影響眾多領域,但在流體力學研究中還只是初探,希望在深度、廣度和高度上有所發力,基金委也將支持引領流體力學在這一新領域發掘和科技創新。

孟慶國致辭

何國威表示自1963年以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已經成功組織了10屆。這些年來會議的舉辦,見證了流體力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的歷程;記載了全國流體力學工作者對「兩彈一星」和「航空航天」事業持續的貢獻。中國力學學會將繼續以促進力學科技繁榮發展、普及應用和力學人才成長提高為重要使命,推動力學學科發展和力學人才培養,解決力學學科問題中的「卡脖子」難題,使我們從流體力學大國走向強國。

何國威致辭

周濟福表示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包括:湍流與穩定性、多相流、非牛頓流體力學、水動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滲流力學等等,還有機器學習在流體力學中的應用、散熱流體機械等,內容豐富充實,專業性極高。相信大家能在這為期3天的科研盛宴中碰撞出很多火花!

周濟福致辭

本次會議安排了8個大會特邀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夕雲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夏克青教授、北京大學李存標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周裕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倪明玖教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康琦研究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陳迎春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孟慶國研究員分別做了「複雜流動的模擬分析」、「從粒子到渦的運動」、「邊界層轉捩和氣動熱防護」、「人工智慧控制湍流新進展」、「託卡馬克關鍵部件研發相關的液態金屬磁流體力學問題研究」、「空間熱對流轉捩」、「大型客機空氣動力設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深化改革」的報告。劉樺教授、單肖文教授、許春曉教授、邵雪明教授、丁航教授、趙寧教授和周濟福研究員分別主持了8個大會報告。

特邀報告現場

12月5日-7日會議進行分會場報告和專題研討會。本次會議按14個專題安排分會場,包括湍流與穩定性、多相流、非牛頓流體力學、水動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滲流力學、工業流體力學、實驗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微納尺度流動、電磁流體力學、機器學習在流體力學中的應用、自然流動、散熱流體機械等。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還組織評審了青年優秀論文。

大會合影

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最早於1963年在上海召開,此後相繼在無錫、長沙、北京、上海、桂林、蘭州、南京、杭州等地召開。近年來,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航海學院「流體力學(雙語)」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西北工業大學有40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航海學院「流體力學(雙語)」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課程介紹:「流體力學(雙語)」課程面向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
  • ...會議】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會議通知
    一、會議主題人工智慧技術與流體力學問題的交叉融合二、會議時間2020年11月8日至9日三、會議地點地址: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酒店:南山苑(賓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一層太白廳四、會議組織主辦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承辦單位: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流體力學智能化國際聯合研究所協辦單位:《Acta Mechanica Sinica》會議主席:張偉偉特邀嘉賓:鄭曉靜院士孟慶國副主任
  • 流體力學的氣宗與劍宗
    為了練就流體力學的至上武功,無數流體力學的俠客們都不得不「磨刀霍霍」了。儘管葵花寶典問世已久,可是想要完全習得其中的奧妙並成為武林至尊確實不易。且不說那痛苦的一刀,光是其中千變萬化的招式都已經逼得眾俠客們走火入魔。
  • 2009年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在鄭州舉辦 1800名力學專家河南「添力...
    8月24日至8月26日,中國最頂尖的力學專家齊聚鄭州,共赴由中國力學學會主辦、鄭州大學承辦的2009年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一起為人們找尋答案。  據悉,作為中國力學最高盛會,這是學術大會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舉行。此次大會也是繼去年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豫召開後,我省迎來的又一個國家級的科技大會。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院士逝世
    童秉綱,1927年9月生於江蘇張家港,195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機械工程系,195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61年到中國科技大學工作,歷任流體力學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學系主任,1981年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到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任教。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 今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
    童秉綱是著名的流體力學家與力學教育家。他率先開拓了飛彈動導數的計算方法,並發展了氣動熱力學理論和新方法,在航天工程中取得顯著成績;倡導和引領了我國非定常流和渦運動的研究,推動了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建立了飛行與遊動的生物運動力學交叉學科,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國際影響。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收計劃   說明:1.2009年博士生招生為一次,招生人數為8名。報名時間:2009年10月8日-12月31日;報名地點:研究生部辦公室。
  • 計算流體力學的巨牛-安東尼詹姆森的傳奇一生
    0 CFD巨牛 流體力學是研究流動現象、機理和應用的基礎學科,我們常說研究流體力學有三大手段: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和試驗,其中數值計算手段就是計算流體力學,簡稱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萬物蘊力學,篤行能致遠——解讀工程力學專業
    首先要學習專業基礎課: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然後學習專業核心課: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和振動力學,以初步掌握現代力學的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再學習計算流體力學、有限元方法、工程流體實驗技術和現代固體實驗技術等課程,以掌握進行工程力學相關研究與開發的方法和手段;最後通過實踐、畢業設計等環節開展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實現融會貫通。
  • 經典力學最後一個未解問題!
    量子力學奠基人海森堡說過一句話:等他見上帝的時候,他要問上帝兩件事,第一個是關於相對論,第二個是關於湍流,他只確定上帝有關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所以如果可以解決湍流問題,不僅僅是流體力學領域的進步,更是物理領域、數學領域,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科技的一大步。為什麼湍流這麼難解?
  • 推動大灣區管樂藝術發展,打造深圳管樂之城!深圳市管樂藝術發展...
    ,本著「普及、推動、發展、提高」的宗旨,以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為雙輪驅動,共同促進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國內著名的管樂行業專家,廣東省、深圳市管樂協會負責人和深圳市及深圳各區音樂教研員以及多年耕耘在教育一線的管樂老師,還有眾多為深圳管樂未來發展貢獻熱情和力量的廣大管樂愛好者近20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 中國力學學會第11屆理事會第4次理事長、秘書長辦公會紀要
    按照第二次全體常務理事會會議精神,學會組織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中國力學學會專業組管理規定》,經全體常務理事審議通過後,印發給學會專業委員會。8月17日,秘書處向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動力學與控制、爆炸力學、實驗力學、計算力學等6個設有專業組的專業委員會發出專業組換屆通知,上述專委會上報專業組換屆名單並經秘書處和組織工作領導小組審查後提交理事長秘書長辦公會審議。
  • 力學學習複習重點--質點運動學、動量守恆、牛頓定律、流體力學
    質點運動學兩類基本問題一 由質點的運動方程可以求得質點在任一時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二 已知質點的加速度以及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 可求質點速度及其運動方程 。1 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 西北工業大學力學學科在中國力學學會各分支機構換屆中當選人數...
    入選各委員會(工作組)及期刊編委會的人數再創新高,這一結果顯示,西北工業大學力學學科的學術影響力獲得了力學界的廣泛認可。中國力學學會是全國性學術團體,按照力學各分支學科設立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學與控制等23個專業委員會,科普、教育、青年等工作委員會及微納米力學、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工作組等機構。
  • 中科院院士、流體力學家童秉綱病逝
    童秉綱是著名的流體力學家與力學教育家。他率先開拓了飛彈動導數的計算方法,並發展了氣動熱力學理論和新方法,在航天工程中取得顯著成績;倡導和引領了我國非定常流和渦運動的研究,推動了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建立了飛行與遊動的生物運動力學交叉學科,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國際影響。
  • 專家大咖齊聚深圳共話綠色經濟發展的新基建產業 哈工大(深圳)第六...
    在推動新基建、邁向綠色經濟方面,國內外有哪些先進經驗?深圳如何發揮先行示範作用?12月6日,在2020綠色發展城市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召開同期,「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第六屆創新經濟論壇」在深圳啟幕。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線上齊聚,共同探討如何戰勝疫情,實現經濟創新增長。
  • 烯旺科技董事長馮冠平:創新是推動深圳發展的第一動力
    烯旺科技董事長、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始院長馮冠平教授赫然在列,成為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以來,與深圳一同開拓創新、開放發展、敢闖敢試,最能代表深圳特區在各行各業做出卓越貢獻的40位先鋒模範人物之一。作為清華人,他敢想敢幹,滿懷激情;作為科研專家,他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馮冠平教授的傳奇經歷,與深圳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自1995年開始與深圳結緣,25年來,風雨同路。從南下深圳創辦清華大學研究院,催動深圳科研成果轉化,到引領和推動中國石墨烯產業應用化,使深圳成為全國石墨烯材料發展的風向標。這是一種彼此成就,也是一種榮辱與共。
  • 流體力學常用名詞術語中英文對照
    伯努利定理 Bernonlli theorem伯努利方程 Bernoulli equation泊 poise泊肅葉流 Poiseuille flow不定常法 time-dependent method不規則波 irregular wave不可壓縮流[動] incompressible flow不可壓縮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