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肖風
註:本文為《區塊鏈:分布式商業與智數未來》作者序,作者肖風
區塊鏈技術崛起的背後是新一輪數字經濟變革帶來的時代機遇。2020年是全球化進程中一個關鍵的分水嶺。這個分水嶺本來可能會晚幾年出現,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它猛然提前了3~5年。
2020年——全球化的分水嶺
2020年之前,全球化是產業鏈的全球化。貨櫃的發明,使跨國運輸成本大幅下降,從而打破了產業鏈在物理上的布局。在過去幾十年裡,依據成本效益的原則,產業鏈的全球化配置已經成為常態。在這樣的全球化進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獲益頗豐。然而,像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產業工人和中產階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畢竟,他們是難以隨著產業全球化的進程而轉移到全球各地繼續就業的,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不可貿易品」。這樣的影響,導致逆全球化的思潮開始在全球湧動。
物理空間的產業轉移並非全球化運動的全局。網際網路的發展與壯大,為全球運動增加了新的方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球很多的商業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應對策略,通過數位化工具實現遠程辦公和遠程協作,以降低疫情對業務的影響。推特、高盛等機構在疫情期間推行全部或部分員工在家辦公的舉措,意味著矽谷的高新技術公司和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已開始改變以往的運作模式。2020年之後的全球化,已經不是物理意義上的要素轉移,而是要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不存在明顯的國界,活動範圍甚至可以跨越時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它為前述的「不可貿易品」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思路。例如,通過網際網路和各種數位化工具,身在英國和美國的英語教師也能為身在中國的學生進行在線教學。
第一場全球化有個著名的口號——「世界是平的」,這是物理概念;第二場全球化也有個著名的口號——「穿越平行宇宙」,這裡的平行宇宙指的是我們所生存的物理地球之外的數字地球、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是平行的關係。這將會成為未來10年或20年響徹雲霄的一個口號。2020年之後,基於數字空間展開的和被疫情猛烈推動的第二場全球化,一定會給世界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組織的數位化
人們經常將美國形容為「車輪上的國家」,這反映的是美國的工業化給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組織也開始變成「線上的組織」,這也是非常大的變化,反映了一個新的趨勢。從很多組織的管理架構和運作模式來看,新一輪的組織數位化運動早已揭開帷幕。
在2020年的前4個月,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很多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歐美的)都開始採取遠程辦公的方式。據一些公司的高管反映,這並沒有影響公司的工作效率和產出,反而使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如果遠程辦公成為普遍現象,那麼員工到底是在上海、紐約、舊金山還是在班加羅爾工作也就不再重要了。因為疫情的影響,組織的數位化速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重塑了僱主與僱員之間 的關係。當僱主不再需要為員工辦理工作籤證時,在數字空間進行的全球化的人才僱用也可能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前面講到,在第一場全球化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因為基於物理空間提供的勞動力是「不可貿易品」。然而有了數位化工具後,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有了新的思路。零工經濟可能會因此成為勞動力資源供應的新模式。
另外,數位化對公司的組織管理和控制系統也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原來縱向的管理系統的重要性開始降低,而橫向的協同系統的重要性不斷升高。因此,需要在不同時空展開協作時,旨在橫向對齊目標的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管理系統就開始代替KPI(關鍵績效指標)管理系統。在OKR管理系統的推動上,谷歌公司可謂是典型的案例,而國內的字節跳動公司也很早就引入了OKR管理系統。目前字節跳動公司已經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商業的數位化
可以肯定地說,經過300多年工業革命的改造,任何商業都已經進入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楊振寧院士曾經反對投入上千億元建造大型對撞機,他認為現代物理學早已進入停滯的階段,因此沒必要花費如此多的資源去建造一個邊際效應遞減的項目。
過去20年,使用化學方法來合成藥物的邊際效應也在遞減。一家醫療公司的執行長說過,過去20年所有新藥的產生使用的都不是化學方法,而是生物方法。
與之類似的還有汽車製造業。奔馳和寶馬這樣的汽車公司在過去100多年來遵循的都是物理學,它們一直在鑽研汽車裡最有價值的發動機。如果觀察一下奔馳、寶馬、大眾、福特或者是通用汽車的年報,就會發現這些汽車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都是百億美元級的。可是,汽車的發動機每年都有很大的改進嗎?答案是非常小。即使投入幾十億美元繼續優化發動機的能效,也只能讓發動機的能效提升1%,這遠遠達不到用戶能感知的級別。因此,繼續朝著優化發動機來提升能效的方向走下去,顯然是行不通的。於是,矽谷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汽車為什麼一定要用傳統發動機?」不久之後,將傳統汽車的3萬多個零部件減少到3 000多個零部件的電動汽車誕生了。電動汽車的發明就是一場用軟體重新定義汽車的變革,數據將成為汽車中最有價值的元素,而不是其物理結構。
商業的數位化已經發生,而且必然發生,這是因為工業革命、物理學、化學已經不可迴避地走到了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
在數字空間重構商業
面對這樣一場數位化遷徙,我們需要很多工具進行輔助。以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為代表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美國的產業發展是與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同步的。例如,沒有早期的電報系統的發展,鐵路的安全調度就很難實現。從電報系統、電話系統、無線電系統再到現代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美國一直都處於領先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美國在5G時代的敏感和焦慮。
通過網際網路,人類被連接在一起。通過物聯網,設備和人被連接在一起。這兩個網絡使人類社會第一次有機會以極低的成本收集海量的數據。就數據本身而言,目前只有網際網路公司真正使用到用戶的行為數據,其他的數據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使用。因此這個市場未來的前景要比現在大很多倍。雲計算也是整個數位化遷徙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從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大支柱」(數據、算法和算力)來看,其中的數據可以被稱為「算據」,即計算的依據。而通過區塊鏈技術提供的數位化的信任機制,數據能夠具有不可撤銷、不可刪除、不可修改的特性。
在工業經濟時代,當時市值最高的公司通用電氣曾經達到近6 000億美元,然而後來卻遠遠落後於主流的科技公司。任何一個工業公司在加工一個物理結構的物品時,邊際成本都不可能是零。因此,工業革命已經走到了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必須重新思考現有的商業模式。
從物理世界遷徙到數字世界,所有的商業都必將被重構,也值得被重構。在邊際成本為零的數字經濟體裡,萬億美元市值將會成為常態。基於區塊鏈等技術,新一輪的數位化遷徙浪潮迎面而來。創業者需要耐心地從底層技術開發做起,擁有應用場景的機構要積極擁抱新事物,以開放的心態積極與區塊鏈創業者合作。我們應該了解、研究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這個新時代、新裡程的到來。綜合當前國際形勢,我國可以通過政府和商業機構的合作,聯合創新區塊鏈技術,努力做到區塊鏈技術的自主可控,從而佔領全球區塊鏈領域的制高點。抓住區塊鏈發展的關鍵機遇期,也許能為我國提供一次「彎道超車」和領先世界的機會。
數位化遷徙的運動正在網絡世界、虛擬空間裡建立一個數位化新世界,這個新世界可能蘊藏著比物理世界更大的財富寶藏。網際網路、區塊鏈、虛擬實境、增強現實、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都是人類駛向數字世界的帆船。我們一定要爭做數字世界的新移民,千萬不要做物理世界的舊遺民。值得提醒的是,行業參與者不要拘泥於數字貨幣這個小圈子,而要投身於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研究中。有大視野才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