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卦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意思就是:家人卦九五。君王來到家中,不必憂慮,吉祥。《象》:君王來到家中,大家互相親愛。
這裡為什麼說「王假有家」呢?
因為,在易經中,初爻是士元位,二爻是大夫位,三爻是公卿位,四爻是諸侯位,五爻是君位,上爻是宗廟位。
九五爻就是五爻,其居君位,就是指君王、皇帝。九五居中且正,同時又居君位,其地位尊貴無比,所以有九五之尊之稱。
九五居君位,而此時在家人卦中,合在一起就是就是君王來到家中,也就是「王假有家」。
這裡為什麼說「勿恤」呢?
因為六二、九三、六四形成一個互坎,坎為險、為陷,又為加憂,也就是憂慮。
而此時九五在互坎之上,也就是說,九五已經脫離了互坎,脫離了互坎,也就是沒有憂慮。
故而為「勿恤」。
這裡為什麼說「交相愛」呢?
因為九五居中且正,說明其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同時九五還和六二正應。九五是君王,六二則就是百姓,九五、六二相互正應,是治國齊家的表現。
君王施行仁政而治理天下,百姓受惠,社會安定、百姓生活穩定。
從而天下得到真正的一統,讓天下之人猶如一家人相親相愛。
故而為「交相愛也」。
以家庭而言,九五是陽爻代表的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就是家中的領導,他有責任和能力帶領家人相親相愛。
所以九五這一爻說的就是一家之主在家中的重要性。因為其不僅有照顧家庭的責任,同時還可以讓全家和睦。一家人相親相愛,這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吉祥。
家是避風的港灣,也是最為溫暖的地方。一句「回家」,體現出來家的溫暖和重要。當然,一個溫暖的家庭,是需要用心去經營的,這樣才能讓家庭相親相愛。
一個溫暖的家庭,雖然主要靠的是一家之主,不過還是需要每位家庭成員來一起經營的,每人各盡其責、都奉獻自己的家庭愛心,才能家和萬事興。
一家之主治家是如此,一國之君治國亦是如此。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朝廷中,雖然君王是朝廷之主,但是朝廷政治是否清明,靠的不僅僅是君王,因為君王能力再強,終究不可能事事親為,還是需要大臣們的相助。
群臣輔佐君王處理朝政,百官雖然官有高低,但只要各盡其責,就能讓朝廷機構運轉下去。
當然了,君王是一國之主,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他有責任和能力帶領百官群臣各盡其職,也有責任和能力讓天下安定太平,從而讓天下親如一家,讓朝堂成為一個君臣和諧政治清明的局面。
以此,實現「交相愛也」的大勢。
九五居君位,其「王假有家」,就是從家到國,講到了君臣、父子之間的和睦與相親相愛。而想要和諧、相親相愛,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為一國之君、一家之主,都需要以自己的能力、行為、品德來感染身邊的人,以自己的道德典範來影響身邊的人,也就是「言傳身教」。
治國如此,治家亦是如此,父親用自己的道德言行舉止,來教育孩子。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後來成為國家有用之才,也可為國效力,如此得以使得家庭其樂融融、國家繁榮昌盛。
家人卦九五也就是說:在家中,用端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和培養孩子,從而讓孩子成為人才。成了人才,不僅對家庭有利,而且對國家也是有利的。利國利民,從家到國,為「交相愛也」。所以這裡就有涉及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問題。
說到這裡,想到了書聖王羲之和小聖王獻之的故事。
提到王羲之,大家並不陌生,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的書法成就和造詣也非常高,和其父並稱為「二王」,有小聖之稱。可見王獻的書法成就。
當然,王獻之的書法成就之所以很高,肯定離不開王羲之夫婦的教導。正是因為王羲之對他的悉心指導,才給他的書法大成,奠定了良好了基礎。
正所謂孩子將來是否成才,其實家庭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王獻之就是如此。
王獻之的父親王羲之是書法大家,可謂是當世聞名。王獻之自然對父親欽佩有加,也想像父親王羲之那樣成為書法名人,所以他也是從小就開始學書法。
王獻之從七八歲開始,父親王羲之就指導他學書法。王獻之那時也很刻苦認真,所以王羲之也沒少誇獎他。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他十多歲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書法寫的很好。
於是王獻之就說「我再練三年就可以了吧?」父親沒有回到他,母親則搖頭說「還早著呢!」
王獻之又說「那再練五年就可以吧?」這時他的母親又搖頭。
本來王獻之對自己的字還是很有信心的,現在母親這麼說,他著急了,就問「那到底還要練多少年才可以呢?」
王羲之認為,想要寫得一手好書法,首先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基本功不行,一切都是白費,於是王羲之就指著院中十八口大缸說「你寫完這十八口大缸的水,字才有骨架,這還只算是有了一些基礎。」
王羲之如此說,王獻之心裡自然不服氣,所以就下決心好好的練字。他之後按照王羲之的要求,又練了五年的字,本以為自己的字很不錯了,但當給父母看時,他才發現自己寫字的功底差遠了。
這時王獻之才知道,想要寫一手好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通過勤奮才能達到,於是他從此就更加刻苦練字。
最終王獻之的書法大成,得以和父親王羲之成為當世的書法家,併合稱「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