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社區路
鑄就居民平安「金色盾牌」
7年前,他第一次來到在河東區二號橋街道陶然庭苑社區時,因社區物業管理不善,小區內私搭亂蓋、佔用綠地現象嚴重,秩序混亂、矛盾糾紛叢生,那時的他暗下決心:「要讓社區更好、老百姓更安心」;7年後,昔日的混亂小區變成了美麗家園,而他守衛這片的初心和行動卻從未改變。
他,就是公安河東分局二號橋派出所的陶然庭苑社區社區民警殷剛。
「六融八合」社區警務工作法
創新社區治理新模式
陶然庭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有一間小小的警務室,警務室門口懸掛著社區民警殷剛的聯繫電話。不過這個電話,居民們很少用得上,因為群眾只要在社區,都能看到殷剛忙碌的身影。
殷剛知道,密織社區防控網,是加強綜合治理力度和確保社區平安的關鍵。而針對社區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殷剛將社區警務工作置於社區整體治理體系中思考實踐,提煉總結出「六融八合」社區警務工作法,做到社區民警與各個網格員無縫對接,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獲取,全面掌握社區網格內基本情況、動態信息和群眾訴求,有針對性地預測、預警、預防各類安全隱患,使社區警務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在街道和社區的共同努力下,幾年間,清整了私搭亂蓋、佔用綠草地問題,更換了新物業,大力整治小區秩序,而幾年中,殷剛的「六融八合」社區警務工作法也推進了社區治理創新,使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協同配合,全方位、全天候為轄區群眾提供貼心服務。
「網格員敲不開的門,告訴我,我上門做工作」,近日,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在社區有序開展,陶然庭苑社區有1806戶居民,分成六個網格,了解到網格員的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殷剛一口氣包攬了諸如不開門、不配合住戶的難點工作。走在居民中的殷剛和藹、親切,耐心解釋人口普查的意義,打消了居民的疑慮,有力地推動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心存百家事
百姓離不開的「大忙人」
自2013年10月接任陶然庭苑社區至今,殷剛用7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符合新時代社區治理新路子。僅2019年,他就入戶開展工作900餘次。在殷剛的不斷努力下,2019年轄區的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0%、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0%,小區盜搶案件實現「零發案」,鑄就社區平安的「金色盾牌」。
「只要在社區,就是一刻也不得閒」,這是在社區工作殷剛最深的體會。的確,社區民警心裡只要裝著群眾,就會忙。
「殷警官,請幫幫我們吧!」2020年2月3日,正在社區工作的殷剛接到一通求助電話。小區居民廖師傅的兒子精神病發作了,由於此時尚在疫情期間,能聯繫到的精神病院都不肯收治。情急之下,廖師傅給殷剛打來了電話求助。
殷剛接到電話後,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趕到了廖師傅家,先穩定了廖師傅的情緒,並幫助廖師傅安撫並控制住其發病的兒子,隨後,殷剛聯繫了多家醫院,當得知疫情期間入院確實存在困難後,他根據醫院提出的專業建議,耐心與廖師傅的兒子交流,逐漸緩解了其情緒上的波動。「多虧有您,否則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看著已經恢復平靜的兒子,廖師傅感激地說道。
「無論誰家有難事,只要一個電話,準能把他叫來」,陶然庭苑社區每個居民手裡都有殷警官的聯繫卡,群眾熟悉他,也樂意「麻煩」殷剛,而在百姓心中,殷剛是位群眾離不開的「大忙人」。
社區工作忙,各類事務又繁雜,為了服務好居民,多年來,殷剛養成了一個習慣,把每個月的重點工作、每天未完結的事項、需要為社區解決的問題統統記在紙上,「好腦子不如爛筆頭,隨時記一下,每天看一看,保證所有工作沒有遺漏」,殷剛說。而從這細小的一面,展現出的正是他對社區的責任心。
甘當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調解矛盾有妙招
社區居民都說殷警官好,到底好在哪兒?
其實,他幹的就是一些治安,幫忙、調解等百姓生活中的瑣碎事。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工作,反映的正是居民的所需、所急、所盼,為百姓奔走過程中也能讓大家看出他的人品和熱心。
不久前的一天,一位小夥子找到殷剛投訴,「我平時上夜班,白天睡覺,樓上鄰居家有個孩子在屋裡踢球,吵得睡不著,找他家提意見,還把我數落一頓!」
「別著急,我幫你解決」,殷剛很快來到住在小夥子樓上的劉大爺家,進門後,他還沒有開口,劉大爺和老伴兒就先抱怨:「我這個鄰居,太刺兒了!孩子周二沒課在家玩兒一會兒,他就找上門來,說打攪他……」而此時的殷剛並插話,耐心地聽兩位老人把話說完,才和兩位老人詳述樓下鄰居的實際情況,希望兩位老人能夠理解鄰居的難處,慢慢做通了老兩口工作。之後,他又來到樓下小夥子家,轉述了老人的歉意,並囑咐他鄰裡之間遇事不要著急,互相體諒才能和睦相處,就這樣,一場鄰裡糾紛不到半個小時就被殷剛解決了。
「講道理並不難,關鍵是要讓對方聽得進去」,多年來和居民打交道,殷剛發現,解決矛盾糾紛時,要懂得傾聽,先讓雙方把心裡話說出來,再做工作效果最佳,因為只有經過情緒宣洩後的雙方,心情才能變得平靜,耐心地接受調解。因此,他願意做一個群眾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今年夏天,社區住戶李大姐求助稱,小區內的幼兒園的廚房安裝煙機,由於煙機位置較高,遮擋她家窗戶的光線,施工時,她也曾和園房交涉,但由於雙方溝通不善,問題沒有解決,還發生了口角,她希望民警能幫助協調解決。而此時,剛剛回到辦公室的殷剛猛灌了幾口水,舔了舔脫皮的嘴唇,再次起身衝到烈日下。
核實情況後,殷剛第一時間聯繫了幼兒園負責人。經過他的耐心協調,幼兒園負責人答應調整煙機位置,同時,也向李大姐表達了歉意,很快,幼兒園挪走了煙機,至此,去了李大姐的一塊「心病」。
「有殷警官在,我們住在社區有不僅有安全感,還更有依靠」,對於殷剛的工作,社區群眾連連讚嘆。在百姓心中,殷剛用細心、用堅持、用汗水,描繪出絢麗多彩社區平安和諧的畫卷。
記者:肖明舒
通訊員:楊宗衡
圖片:公安河東分局
原標題:《【平安之星】社區居民都說殷警官好,到底好在哪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