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推個近十年,說國產體育品牌一哥是誰,幾乎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李寧。
但時至今日,再提及這個問題,估計都會改口稱安踏了。
安踏,當年只是跟在李寧後面亦步亦趨追趕的「二弟」,如今已經超越昔日的大哥,坐上了頭一把交椅。而且,如今李寧和安踏之間的差距,要比當年安踏和李寧之間的差距,更大。
在Brand Finance品牌評估機構發布的「2019全球最有價值TOP50服飾品牌」榜單中,安踏以38.7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這一榜單的第21位。
看上去似乎成績也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同類的體育品牌企業,在他前面的,只有一個耐克(第一),和一個阿迪(第二)。
而且,如果看市值的話,安踏的成績就更優秀了:去年10月16日,安踏(02020-HK)的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而阿迪達斯,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0月16日,市值約為155.98億美元(約合1223.63億港元),耐克看到這樣的成績估計也慌了。
截至今年8月25日,安踏市值已經超過2300億港元,具體數字為2350.27億港元,是為國內體育品牌最高。
得益於疫情後的經濟快速恢復,我們國產體育品牌今年上半年的情況其實還算不錯,雖然同比降低,但依舊沒有虧損。對比國外同行們的數據,耐克同比減少17.1%,阿迪同比減少26.9%,實在是太幸福了。
安踏之所以能夠坐穩國產一哥,和全球市值第二的位置,其主要原因離不開兩個。一個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另一個是同行的襯託。
先說同行的襯託吧,原本的國產一哥是李寧,但是後來自己玩脫,導致迎來了對李寧自己刻骨銘心的「3年虧損期」。那段時間,國產鞋頭們沉迷於流水線的擴張,結果在2012年迎來了庫存危機。
那一次李寧受到的打擊實在太大,僅12年一年就虧損了18億。連安踏都沒想到,自己成為國產第一居然是以這種方式。
再說安踏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品牌可以靠模仿發家立足,但是不能靠模仿別人的路長久、做大。所以在完成了實力積累之後,安踏就開始著手研發屬於自己的核心科技。不用多說,A-flashfoam就是安踏現在最為得意材料技術。
得到了A-flashfoam之後,安踏也沒有靠它炒噱頭、做高價,而是將A-flashfoam用到了旗下各個產品當中去。以至於現在大家都能看到,從800多的高端款,但200多基礎款,很多鞋都搭配了A-flashfoam這個讓安踏自豪的技術。
除此以外,安踏也開始發展自己的集團規模,豐富自己的結構。
09年,安踏收購FILA(斐樂,義大利時尚運動品牌);
15年,安踏買入Sprandi(斯潘迪,英國運動時尚鞋品牌);
16年,合資Descente(迪桑特,日本高端專業運動品牌)
17年,Kolon Sport(可隆戶外,韓國登山品牌)……
安踏的戰車越來越大,體量越來越高。在市值超過阿迪達斯之後,同行業的對手,只剩下了一個大魔王Nike,是當之無愧的國產一哥。
疫情讓所有人都明白,健康才是無價之寶。而想要讓身體健康,除了營養的攝入,更重要的是身體的鍛鍊。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後疫情時代,體育行業品牌的銷量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
雖然Nike這個對手各方面實力都強到令人髮指,但是今年這一年,也是安踏機遇的一年。憑藉對手的沒落,和自己在國內基本盤的穩定發展,註定要進一步縮短兩者之間的差距。
留言說說,你們在穿哪個品牌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