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2021-01-21 衛星與網絡

北京時間下午2:30分,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成功進行了第三次發射。常言道事不過三,又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重型獵鷹的本次發射依然熱度不減,因為任務具有空前的技術挑戰性,仍吸引了全世界航天相關人士關注的目光。火箭發射升空後雖然芯一級回收失敗,不過其他任務圓滿完成,尤為可喜的是整流罩首次回收成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視頻來源:WT字幕組



重型獵鷹STP-2任務是SpaceX公司歷史上難度最大的發射任務,它使用的本來就是還不算成熟的火箭型號,而且還要面對多個高難度挑戰:


火箭二級4次點火,將24顆衛星送入3個軌道面!

史上最遠距離也是再入速度最快的芯級回收!

再次嘗試回收整流罩!



首先看第一項:火箭二級4次點火,這也是STP-2任務最硬核的部分了。


先來了解一下目前世界主力火箭這方面的情況。我國長徵三號甲火箭第三級只有二次點火能力,為了直接發射MEO軌道的北鬥衛星,還專門研製了遠徵系列上面級,而遠徵一號和二號只有兩次點火能力。美國航天技術水平領先世界各國,其宇宙神5和德爾塔4火箭使用氫氧上面級,具備直接將衛星送入靜止軌道的能力,但也只用到3次點火。俄羅斯倒是有點火次數更多的上面級,但無論是微風上面級還是弗雷蓋上面級,都使用常溫自燃推進劑。和它們相比,重型獵鷹火箭使用半低溫的液氧煤油推進劑,第二級還要進行4次點火,而且首尾點火時間間隔長達3個半小時,其難度是空前的。



也許有人問,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回收的過程中,有時也需要發動機進行三次點火,這看起來沒那麼難吧?其實不然,火箭二級在地球軌道上長時間巡航,除了要求二級設備和發動機具備更長的工作時間,還要克服失重帶來的推進劑沉底難題,以及軌道上高低溫環境帶來的推進劑溫控等難題,這都是火箭一級回收時不曾面對的考驗。更關鍵的是,這次任務不僅是重型獵鷹首次一箭多星發射,還要把24顆衛星分別送入3個軌道面,分別是:



一箭多星、還要送入多個軌道高度和傾角都截然不同的軌道面,難度可見一斑!這不僅要求火箭具備多次點火能力,也對導航制導控制系統提出了很高要求,還要求有足夠的運力轉換軌道面。


再看第二項,史上最遠距離也是再入速度最快的芯級回收。重型獵鷹火箭的運載能力很強,STP-2任務的載荷雖然有3.7噸左右,而且需要射入3個軌道面,但重型獵鷹火箭並沒有因此運力捉襟見肘,依據就是——芯一級原定在距離岸邊39公裡的回收船上降落,這是受限於卡納維拉爾角只有兩個降落點,否則完全可以讓芯一級飛回發射場,實現三枚火箭同時降落的壯觀畫面。有趣的是,STP-2任務發射前,SpaceX臨時決定將回收船部署到距離發射場1245公裡外,創下有史以來最遠的芯一級船降紀錄,此前火箭芯一級海上回收距離陸地最遠的是上一發重型獵鷹火箭,為970公裡。



通常整流罩屬於非飛行部件,更不屬於部署的太空飛行器,但這次任務卻不同往常:應軍方要求,發射一個特製版的整流罩,為美國空軍收集聲學數據。


原定回收地點離岸僅39公裡,可見此次發射芯一級的超遠距離降落回收和火箭運力並無關係。有消息稱,本次發射美國空軍要求收集整流罩聲學數據,這就要求火箭加速到芯一級速度極限,模擬發射大質量衛星的場景,這可能是臨時更改為測試極限距離回收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也意味著火箭芯一級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再入大氣層並回收。根據發射直播視頻上顯示的數據,STP-2任務中芯一級關機速度高達11080公裡/小時,要比重型獵鷹第二次發射即發射ArabSat-6A衛星時10700公裡/小時的關機速度還要高一些,更不要說重型獵鷹首飛時9540公裡/小時的關機速度了。


箭體上的灼燒痕跡是兩枚助推器的復用勳章;嶄新的芯一級最終遺憾墜入大海。


高速度意味著再入時的超高溫考驗。遺憾的是,本次重型獵鷹沒能拿到滿分——火箭芯一級雖然順利再入,但最後沒能降落到海上回收船上,而是直接墜落到海裡。從直播視頻看,芯一級火箭的減速和控制都不太對勁,事後確認是火箭的發動機艙燒穿,導致中央那臺發動機的矢量控制失效。獵鷹火箭芯一級垂直降落全靠這臺發動機的擺動來控制姿態和彈道,發動機推力矢量失效,芯一級自然無法準確降落了。



換句話說,如果將來不加強發動機艙防熱措施的話,這就是獵鷹火箭芯一級再入速度的極限了。從重型獵鷹芯一級11080公裡/小時的極限速度推斷,只要試圖回收芯一級,火箭運力就要受到極大的限制,無法接近一次性使用時那令人震驚的強大運力。考慮到SpaceX公司一直要回收復用重型獵鷹的芯一級,看來未來芯一級技術迭代還有得折騰。


第三項也就是整流罩回收,這次捕獲回收成功真是意外之喜!事後有外國網友精闢總結:1.5年,3套手臂,4次換網,無數次測試,2個大洋,5次失敗,更名後終於成功回收整流罩。


此前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整流罩在回收船幾十米外落入大海。本次,公司大老闆馬斯克已經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改進捕獲船,另一方面直接使用海裡撈上來的整流罩。其實今年星鏈衛星首次發射時,就成功復用了被海水浸泡過的整流罩,但馬斯克顯然還不死心,一定要實現完美復用!捕獲船進行了最新升級:四個網臂的張角放大,擴大了捕獲網的面積;還把黃色網改頭換面變為藍色網;並將名字從「斯蒂文先生」(Mr Steven)改名為「樹女士」(Ms Tree)。也許是更新升級帶來捕獲能力升級,也許是改名帶來了好運氣,STP-2發射任務中,樹女士完美地接到了一片整流罩,火箭整流罩回收終於首獲成功!


2015年底,獵鷹火箭一級才首次垂直著陸成功,其後,馬斯克和SpaceX用很短的時間就讓獵鷹火箭回收這件事變得毫無懸念;如此說來,未來整流罩的成功回收也可能很快就成為世人習以為常的事。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整流罩,為了保護衛星等載荷,看著只有一層殼的整流罩也是高成本的子系統,據稱它佔了火箭成本的10%左右,或者說一個整流罩就價值幾百萬美元。如果日後整流罩回收常態化,獵鷹系列火箭的成本將得以繼續降低,其在世界商業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更是一騎絕塵了。





重型獵鷹火箭的STP-2任務已經發射成功,它還有一些其他的花絮:

這是SpaceX公司接到的價值最高的發射合同,美國空軍為此支付1.6億美元,比馬斯克報出的一次性重型獵鷹1.5億美元的發射報價還要高;

這次任務還是重型獵鷹首次夜間發射,不過對於輕車熟路的SpaceX公司來說,夜間發射早已沒有什麼難度和挑戰了;

這次任務也有商業化的部分,運送了152位逝者的骨灰進入太空,包括航天員Bill Pogue和航天記者Frank sietzen的骨灰,不過這只是Celestis公司的商業項目,而且並非首次太空骨灰發射。


STP-2發射任務圓滿完成,重型獵鷹第三次發射成功,最大的贏家可以說是SpaceX公司和美國空軍。復用火箭對SpaceX公司已經不新鮮,但對美國空軍是全新事物,通過這次任務的摸索和學習,美國空軍將逐步建立重複使用火箭的使用流程和規範,未來可使用復用火箭進行更多的發射,降低航天任務的發射成本。SpaceX公司通過這次發射成功也大有收穫——獵鷹九號火箭已經通過了美國航天局和美國空軍的資格認證,重型獵鷹火箭卻還需要連續三次發射成功才行。


從2018年首飛成功開始到STP-2任務正好是三次發射,至此重型獵鷹通過美國空軍的資格認證。STP-2任務還特意驗證了多次點火和多軌道面發射能力,證明重型獵鷹火箭具備將衛星直送靜止軌道的能力。重型獵鷹火箭的運力能滿足美國空軍目前所有的發射任務需求,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存在它無法發射的大型衛星,看來,傳統軍事發射承包商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的好日子是要到頭了。獵鷹九號和重型獵鷹火箭物美價廉,在未來的國家安全發射任務(NSSL)競標中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雖然NSSL第一階段沒有SpaceX公司,但美國空軍表示並不影響其進入第二階段競標,同時強調,未來NSSL合同將分給兩家公司,大致按照60:40的比例。現在NSSL第一階段的4家公司,聯合發射聯盟可以說是美國空軍的「親兒子」,而且歷史發射記錄保持良好;藍色起源公司和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的新火箭均處於不利地位,以至於藍色起源公司的老闆貝索斯一再要求推遲競標。大膽預測,如果不出意外,未來NSSL合同將是SpaceX公司拿到60%而聯合發射聯盟拿到40%。同樣,三次成功發射後,價格和利潤最高的國家偵察局大型衛星發射合同,重型獵鷹火箭也有了競標資格。未來發射直送靜止軌道的大型偵察衛星,是選1.6億美元的重型獵鷹還是3.5億美元的重型德爾塔IV,或是2億多美元的火神火箭?相信美國空軍會做出明智的選擇。毫不誇張地說,重型獵鷹火箭的這次成功,讓SpaceX公司拿到軍用發射市場中利潤最豐厚俱樂部的入場券。




本文系《衛星與網絡》原創,轉載及引用部分觀點至微信公眾號或其它新媒體平臺、及網站,請在文首註明出處、公眾號ID及作者。感謝支持有態度的媒體!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衛星與網絡》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編輯:林紫、娜娜、楊豔

主筆記者:李剛、張學松、黑法絲

視覺總監:董寧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煒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曉鳴、鄭慧

行政部:張萌、姜河

業務部:紀明星、王錦熙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媒體合作等事宜,敬請將需求發至:tougao@yinhexi.la或加微信Juice0212

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公眾號:a13810322995


▲呼風喚雨各分部: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濟南分部負責人:王玥


▲呼風喚雨總部:


「深不下去,融不起來」的困局,也許可以這樣解……


中國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出路在哪?


北鬥產業的挑戰:應用模式及其規模化



相關焦點

  • SpaceX第四次獵鷹重型火箭有效載荷曝光
    4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軍USSF-44發射任務的衛星供應商日前證實,SpaceX第四次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發射的有效載荷是多顆軍用衛星。SpaceX重型獵鷹火箭於2018年2月首次試飛成功,並在2019年4月和6月先後進行了兩次商業發射,預計第四次發射(也是第三次商業發射)將在2020年年底進行。據悉,此次發射將使用三枚全新助推器,SpaceX正努力將它們從加州霍桑的工廠運往德克薩斯州麥格雷戈進行例行驗收測試,最後送到佛羅裡達州的發射設施。
  • 獵鷹重型不是殺手鐧?馬斯克透露更強火箭細節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6日帶著特斯拉跑車首發成功。那麼,作為世界現役最強運載火箭,接下來「獵鷹重型」有什麼計劃?
  • 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最大的贏家是特斯拉
    SpaceX發射了世界最強大現役運載火箭「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運載發射系統。 美國太平洋東部時間周二下午,當地時間15時45分(北京時間7日4時45分),「獵鷹重型」的27個引擎同時點燃,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上騰空而起,「獵鷹重型」還攜帶一輛紅色特斯拉電動跑車飛向火星
  • 3張重型獵鷹火箭的照片曝光!獵鷹首飛在即
    這些煤油發動機在發射時將產生高達2300噸的推力,將成為自太空梭退役以來在卡納維拉爾角升空的最大威力火箭。重型獵鷹的3枚一級火箭和1枚二級火箭已經在美國佛羅裡達SpaceX的機庫裡組裝完成,未來幾周內將被拖往39A發射塔架,對27臺發動機進行靜態點火試驗。如果地面測試按計劃順利進行,重型獵鷹火箭的首飛將在明年1月進行。
  • 馬斯克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到底有多牛!
    馬斯克Spacex的獵鷹重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運載火箭。那麼這個火箭為什麼會如此強大呢?它到底有多牛?除了他的運載能力超強,達到64噸之外。第二個優點:網格鰭獵鷹重型火箭的第一級裝備有超音速格柵鰭,可在重入飛機時操縱其升力方向。第三個優點:獵鷹重型結構獵鷹重型火箭的三個第一級芯和第二級芯的儲罐由鋁鋰合金製成,這種材料通過添加鋰而比鋁更堅固,更輕。
  • 馬斯克醉了:重型獵鷹發射成功,特斯拉紅色跑車行蹤詭異
    7號凌晨這會,重型獵鷹快要發射了,局座就老惦記這個事,3點半就醒了,那時候結果還沒出來,局座爬起來編輯了一條微博,有的媒體提前備了兩份稿子,重型獵鷹成功鼓掌慶祝
  • SpaceX成功試射Falcon Heavy重型火箭,並成功回收兩組助推器
    70秒達到Max-Q,156秒助推器成功脫落,194秒主引擎關閉,8分鐘後第一節助推器的外圍兩組成功在預定地點著陸,算是成功回收,不過定於海上無人船回收的第三組助推器,也就是中部的那組回收失敗,準確來說是偏離船體,並且以3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撞擊海面。
  • 50年前30發動機N1火箭凌空爆炸,27臺發動機重型獵鷹曝最大隱患?
    「N1」火箭擁有4600多噸的推力,而它自身僅是重達2700多噸,火箭推力的富餘程度高達近2000噸。因此火箭即使關了幾臺發動機,火箭依舊能完成飛行。但是問題出就出在,「N1」火箭的控制系統和共振。 種種的技術失誤,以及缺乏資金支持使該型火箭從未經過嚴格的出廠測試。甚至第三次的發射失敗是犯了最低級的錯誤,火箭氣動外形設計有問題。
  • 獵鷹火箭回收連續成功,回收後的火箭長啥樣?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獵鷹九號火箭一級火箭回收成功早就習以為常,但重型獵鷹火箭兩枚助推器同時降落還是很科幻的。近日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甘迺迪中心的遊客中心(KSCVC)展出了重型獵鷹回收回來的助推器,讓我們得窺真相大飽眼福
  • 921工程:我們也曾提出中國的重型獵鷹火箭,可惜未被選中
    ,其實當年我們也曾有個機會2018年馬斯克的重型獵鷹火箭首飛成功,這種液氧煤油動力的模塊化重型火箭物美價廉,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它的成功也將對世界航天發射格局產生巨大的衝擊。現在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已經坐不住了,反覆強調下一代火神火箭的最強型號運力比現有重型德爾塔4火箭還要高30%,歐洲和日本也在分別研製阿里安6和H-III火箭應對獵鷹火箭的衝擊。重型獵鷹衝擊波餘震未消,再對比長徵五號的失利,我們中國航天處境比較尷尬。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曾和自己的重型獵鷹火箭擦肩而過。
  • 獵鷹火箭回收失敗,中國可回收火箭時代正式開啟!
    據《環球網》報導:日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成功發射了第五批60顆「星鏈」衛星,不過,將這些衛星送入軌道的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卻回收失敗,落入海中。而這是美國自2016年6月以來首次發生火箭回收失敗的情況。
  • 央視:美"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即將首飛 運力是長徵五號的兩倍多
    (拖拽圖片或右鍵「在新標籤頁中打開」可查看大圖)(綜合央視網、環球網報導)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當地時間1月24日宣布,「重型獵鷹」運載火箭首次發動機靜態點火測試成功。完成此次測試後,「重型獵鷹」將在一周後(2月6日)進行首次發射,有可能將一輛特斯拉跑車送入火星軌道。「重型獵鷹」的運載能力,在世界各國的現役火箭中是最強的,一次能將63噸的物資送入近地軌道。
  • 冷觀近日喧囂的重型獵鷹火箭,從大歷史跨度下看中美兩國火箭發展
    這幾天,國內網絡上又被美國重型獵鷹火箭的發射刷了屏。很多人驚嘆,重型獵鷹火箭性能完勝中國最好的長徵5號,而且還是一個私人公司搞的,而且還成本低廉——美國太強了。原本筆者不怎麼關心這事,但這種驚訝波及範圍太廣,無論是一些高水平的軍迷圈子,還是一些一般的圈子,都在熱烈的爭論此事。
  • 獵鷹重型火箭成功升空之前,馬斯克所經歷的那些失敗
    SpaceX的優勢在於它有幾個經驗豐富的員工,來自波音和TRW之類的公司參與過火箭項目。但公司的預算僅夠發射三四次,不能容忍接連的失敗。2002年7月, eBay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這筆交易讓馬斯克賺了1.7億美金。 馬斯克已經是一個億萬富翁了,但對於航空事業來說,這點錢不值得一提。
  • SpaceX獵鷹重型火箭側助推器抵達德州測試設施,將發射美軍方衛星
    因此,該公司可能還將為無限期的軍事發射製造新的火箭,比如這次的獵鷹重型火箭主體及其三個助推器。根據NASASpaceflight對即將抵達德克薩斯州麥格雷戈的最新火箭的航拍照片,人們可能會認為SpaceX只是在測試新型獵鷹9號的一級火箭。
  • 從「獵鷹1」到「大獵鷹」,SpaceX火箭真能飛到火星?
    4月,「重型獵鷹」火箭首次商業發射成功;同月,成功拿下價值6900萬美元的「雙小行星變向試驗」(DART)任務訂單;5月,「星鏈」計劃「一箭六十星」發射任務一經披露就成為全球輿論焦點,閃亮的衛星連成線成為夜空中的獨特風景。從「獵鷹1」「獵鷹9」到「重型獵鷹」再到攜帶著星際飛船的「大獵鷹」,SpaceX的火箭是怎樣一步步升級的?
  • 現役地表最強運載火箭升空:關於「獵鷹重型」的6個必知隱藏彩蛋
    除了 David Bowie 的 Space Oddity 外,這塊鑲嵌在 Roadster 跑車裡的電路板是 Elon Musk 送給全人類的另一份禮物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下午約15:48(北京時間 2 月 7 日約 04:45),美國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LC-39A工位,SpaceX 的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成功,成為全球現役最強運載火箭
  • SpaceX迎來了首次獵鷹9號火箭成功回收五周年!
    該公司研發獵鷹(參數丨圖片)9號火箭(Falcon 9)而聞名,這是第一款能夠將有效載荷發射到軌道上並從太空返回以便重新利用的軌道級火箭。2015年12月21日,獵鷹9號火箭將11顆Orbcomm-OG2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首次嘗試軌道級火箭的垂直著陸。該任務被命名為Falcon 9 Flight 20。  當天,SpaceX成功的將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從太空帶回,完美地降落在位於佛羅裡達州發射場附近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1號著陸區。
  • 詳解獵鷹9號火箭技術,可回收技術只是冰山一角
    據報導,2020年1月17日,埃隆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用一枚第四次重複使用芯級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三批星鏈(Starlink)計劃的60顆寬帶通信衛星送進了太空,加上此前兩次發射的120顆星鏈衛星,馬斯克名下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約有180顆,成為在太空中擁有最大星座的人。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今天,我們只談「功臣」獵鷹9號
    獵鷹9號準備進行回收由於超高的難度,SpaceX的火箭回收計劃進行得並不順利。在前兩次海上回收實驗中,因火箭降落速度過快或姿態控制不當,火箭回收失敗並墜毀在大西洋中,第三次回收則因火箭第一級爆炸而沒有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