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山歌賦

2021-02-19 驛道文化印象楊柳

宣威山歌賦

圖文/包其祥

————————


   山歌者,民歌之一體也。生活為其源,有生活方有山歌之委婉;勞動為其根,有勞動方有山歌之高吭。田間地頭,歇息間一聲長嘆,山歌也;爬坡上坎,昂首間一聲怒吼,山歌也;男女相思,互訴相思之情,山歌也。
   山歌,心之聲也。百人百口,心傳口授,故無作者;即興而唱,內容多變,故亦無文字。山歌最早之記錄,以《詩經》為最。《詩經》之風者,多為山歌是也。

   宣威,中國山歌之鄉也。地處雲貴高原,山與貴州相連,水與貴州相通,人與貴州相親,為出省入滇之鎖鑰,更兼中原文明之風惠及全境,故山歌風格多樣:高山之地,山歌多高吭之聲,如喊如吼;平壩之野,山歌多委婉之音,如吟如誦。牧羊放牛,有山歌相伴兮人畜相安;耕田耙地,有山歌相隨兮自得怡然;眾人聚會,以山歌起樂兮激情似火;踽踽獨行,以山歌解憂兮孤獨何在?嗟夫!山歌如藥,可療心靈之傷痛;山歌似琴,可添生活之樂趣。
   莫謂山歌語言俚鄙,莫道山歌內容淺俗,殊不知山歌乃詩之源頭。明馮夢龍《序<山歌>》云:「書契以來,代有歌謠,太史所陳,並稱風雅……」嗚呼!無風何來雅?無歌何有詩?然歌不與詩爭名,亦不與詩奪譽,唯情尚真,以情攻理 ,故世間詩文有假,唯獨山歌最真!

   宣威山歌,明轉出天然,詞淺而達意:「一顆瓜子平半分,一口涼水用秤稱」,以物喻夫妻情深,細緻入微而令人拍案;「高枝高杆是高梁,細枝細葉是茴香,妹是後園茴香草,輕輕抖動滿園香」,詩比《關雎》,著一香字,傳萬種風情;宜絲竹配之,宜琴瑟和之。賞之如露,品之如飴;清新淡雅,天籟之聲。


   五月初五趕花街,花街乃山歌之盛會也。攜充飢之晌午,帶解渴之山泉,背著長輩,便呼朋喚友,過小橋,跳小溪,爬高坡,至村外草坪之上、樹林裡,皆為山歌。山之南,草坪上,歌者熙熙攘攘;水之北,樹林間,歌者如花朵朵。或以花傘遮面,或含羞帶笑,風起葉梢頭,歌唱心之聲:「趕花街,趕花街,莫在家中久久呆。花正開時哥不來,人會移花別處栽。趕花街,趕花街,去年約會今年來。花街開花朵連朵,不知哪朵朝哥開?……」女唱男和兮,男對女答;接腔轉調兮,自然流暢;應對自如兮,風趣幽默;此伏彼起兮,如波蕩漾。悠悠兮有情,綿綿兮有意;如小溪流淌之清澈,似小鳥鳴唱之明亮。
   宣威山歌,風格多樣,宮商徵羽,諸體皆備。宮音高吭,商音委婉,徵音流暢,羽音急促。歌者選擇隨意,唯求表達心聲。

   宣威山歌,宣內心之情感,亮情感之火花。人有意,山歌表意成連理;歌有情,山歌傳情成比翼。然山歌之演唱,無隨機應變之聰慧不行,無率直之情感亦不行。登山唱山,山高巍巍;過水唱水,水流潺潺。隨機應變之聰慧,盡顯歌者之靈性;情感率真之坦蕩,方可撞擊情感之火花。

   喜哉!莫道山歌半遮面,亮起嗓子出深山;當誇山歌歌聲甜,城市廣場歌連天。最喜楊柳山歌賽,男女歌手手相牽。你來我往打擂臺,我哥你妹表情懷。
   喜哉!喜滋滋,山歌聲聲唱不厭;樂巔巔,聲聲山歌聽不煩。唱民之火熱情懷,聽歌之千迴百轉。

   贊曰:宣威有山歌,明轉出天然;詞淺而達意,千回又百轉。不與花爭春,懶與詩比肩;只求真而貴,只為吐情懷。真為根之本,情為水之源。且真且有情,代代可流傳。


圖/文:包其祥                                          

雲南--宣威--楊柳 -- 中國山歌之鄉

點擊關注二維碼了解楊柳更多奇聞軼事

美文投稿郵箱:975959117@qq.com   

  趣聞熱線:15368424888

相關焦點

  • 山歌賦新韻 天籟邀遠客 ——德保縣紅楓文化旅遊觀賞月
    山歌賦新韻 天籟邀遠客 ——德保縣紅楓文化旅遊觀賞月幸福山歌唱不完,這場唱罷下場連;首首讚頌好光景,幸福美滿長萬年。」
  • 美女唱歌我聽清(原創山歌歌詞26首、山歌對唱、貴州山歌、廣西山歌、雲南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六盤水山歌、凱裡山歌、興義山歌)
    26首、山歌對唱、貴州山歌、廣西山歌、雲南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六盤水山歌、凱裡山歌、興義山歌)美女唱歌我聽清,你家聲音好押韻。你家山歌唱得好,唱得家和萬事新。我來講給哥家聽,不得好歌怕開聲。山歌唱得又不好,群裡開歌羞死人。 小妹唱歌真好聽,四面八方有名聲。啞巴聽了會說話,和尚聽了不念經。 我來群裡開歌聲,可惜山歌唱不行。
  • 【吃在宣威】質樸鄉土的味道——宣威菜
    因了這個差異,宣威有了「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有了各種動植物繁衍生息的有利條件,形成了豐富的食材資源。氣勢磅礴的烏蒙山麓,四季溫潤如春的氣候,養育了淳樸的山民。人們利用大自然的無私饋贈,形成了獨特的加工技藝,賦予了宣威菜不可複製的獨特味道。宣威菜對環境有極強的附著性,不管是宣威火腿、宣威小炒、宰豬飯還是土八碗,都因了這個褶皺,有了更優質豐富的內涵。
  • 萬水千山總是情(山歌歌詞14首、貴州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六盤水山歌、威寧山歌、興義山歌)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貴州山歌孝歌歌詞」微信公眾號
  • 舌尖上的宣威——宣威土八碗
    宣威土八碗是指宣威當地極具地方風味的八道特色菜,這八道菜是從眾多地道經典的宣威菜中挑選組合而成的.現代社會,沒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任由自取,比如宣威火腿、宣威小炒肉、宣威墩子肉(坨坨肉)、酥肉粑粑、菜豆花、倘塘黃豆腐、楊柳豆麵條、寶山紫洋芋便是比較經典的土八碗組合。
  • 宣威美食(10)---宣威雲腿油
    宣威雲腿,是中國三大名腿之一。宣威海拔接近2000米,冬季氣溫較低,溼度稍高,光照較充分,非常適合火腿的醃製發酵。現在吃火腿,除了燒湯、燒菜、煮熟切片,也有更方便的吃法,比如味業品牌「十六盞」首創的宣威雲腿油。
  • 貴州山歌:唱歌還要兩個人(山歌歌詞10首、經典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興義山歌)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貴州山歌孝歌歌詞」微信公眾號
  • 不同於宣威火腿的名聲在外,宣威殺豬飯代表著宣威濃濃的鄉土情親
    宣威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宣威比較出名的就是宣威火腿,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鬱,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
  • 母親的宣威火腿
    在1928年上海中華國貨展覽會上,雲南「宣威火腿」和「大有恆商號」的火腿乳餅分別榮獲特等獎和一等獎。清朝初期以前,雲南宣威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由於經歷了元代的軍民屯田、明代的設置衛所及土流合治等社會變革,與內地的交往得以加強,居民成分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宣威經濟有一個長足發展與進步,當地的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歌海尋愛 ——《花瑤山歌》序
    花瑤山歌,就生成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條件之下。 二花瑤山歌,與花瑤人的情感生活習習相關;而情感生活的核心,就是愛。男女相愛歌為媒,這是中華民族一個古老的習俗。這一夜的活動火辣而熱烈,雙方男女相互對唱山歌、「打滔」頓屁股、「夜訕」唱古歌,直到天明。男人發歌了,但有些言不由衷: 要唱山歌先起頭,菜籽不打不出油。菜籽還要油匠打,山歌還要妹開頭。 姑娘們回應道: 只有竹殼包嫩筍,哪有嫩筍包竹殼。
  • 宣威火腿歷史文化及現狀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編修的《宣威縣誌》就有關於宣威火腿&ldquo;身穿綠袍,肉質厚,精肉多,鮮嫩可口&rdquo;的記載。光緒《宣威州志》補《食貨》中記載:&ldquo;火腿,宣威醃腿,亦負盛名,可與浙江之金華並驅。&rdquo;民國十八年編印的《宣威縣誌》,專門附有制火腿及醃肉的方法。
  • 雲南宣威侯氏
    遺憾的是由於歷史原因,很多知名人物卻很少為宣威人所知。在宣威市落水鎮灰硐村,就曾有一位著名的抗日將領侯鎮邦將軍,他是宣威歷史上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宣威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繁衍。
  • 如何鑑定宣威火腿的質量?
    雲南省著名特產宣威火腿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其形似琵琶,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香氣濃鬱,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其品質足以代表雲南火腿,因此又被稱為「雲腿」。宣威地處滇東北,冬季寒冷,適宜醃製臘肉。宣威火腿醃製方法是將本地豬宰殺後,擠盡淤血,放鹽揉搓。再經醃製、發酵、風乾等,次年端午節後醃熟。宣威火腿可炒、蒸、煮,也可切塊燒烤至焦黃,以排出肉表腊味。用沙鍋煮熟而食更能品嘗到宣威火腿的美味,其湯色清亮、味道鮮甜,肉質紅嫩細膩。
  • 壯話山歌410| 壯話山歌《山歌唱響學壯熱》 視頻欣賞
    )藍字關注,可及時收到我們每天免費發送的《壯話山歌》最新內容!壯話山歌歌詞欣賞《打工謠》山歌創作:幸福棉(綿村中老者幾乎人人愛聽甚至會吟幾首壯話山歌,可以說壯話山歌已深入壯鄉百姓的心中;以歌說事,以歌會友,以歌表達情感正在形成一種時尚;因此逢年過節和每年「壯族三月三」歌節,《壯話山歌》都會響徹壯鄉大地,熱鬧非凡。弘揚、傳承《壯話山歌》是我們每一代壯族人的責任。
  • 宣威火腿——來自彩雲之南的美食
    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難耕,是雲南宣威最古老而真實的寫照。如今有兩座世界高橋駕通雲貴天塹,普立特大橋曾是世界最高橋,北盤江大橋通車後,它屈居第二,它們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據重要的位置。是人類與自然握手言和的最極致表達,它是宣威人心中的精神地標。
  • 散文《我與宣威有個約定》,多想在宣威遇見你,告訴你,我喜歡你
    宣威,你是否已經忘懷,宣威,你還欠我一場攜手相伴的承諾!我無法忘懷,等到最後,只是我獨自踏上相約宣威的旅途。疲倦勞累後,夜紳士有度的迎接著城市閃爍的霓虹,路燈把白晝吸收的陽光緩緩洩露出來,照亮街道,晚風洗浴著小城疲倦,星子悠然,風是宣威獨有的清潔劑,把宣威夜空擦拭得油黑鋥亮,把小城緊張一掃而空,伴隨著星空,在宣威,能安然舒適的享受這份恬靜愜意,隨著小城睡意朦朧,躺宿宣威小城裡,一切波瀾不驚地入夢,你也溫馨地闖進我夢簾,宣威,我可不可以永遠在這裡駐足,丟掉菸蒂酒竭的煩惱
  • 宣威火腿 | 在雲南宣威的「山洞」裡藏了3年!肉香四溢,炒菜下飯的最強CP!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說:「雲南宣威火腿與浙江金華火腿齊名,難分高下。」宣威火腿,已有數百年歷史,作為雲南火腿的代表,又被稱為「雲腿」。在廣東舉辦的全國地方名特產品賽會上獲優質獎章,孫中山先生為其親筆題詞「飲和食德」,宣威火腿一時聲名鵲起,為更多的人所接納和熟知。「宣威火腿」獲國家商標局批准並註冊,成為雲南省第二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 精選客家山歌《山歌解愁腸》視頻欣賞
    精選客家山歌《山歌解愁腸》視頻欣賞 壯話山歌歌詞欣賞 《稱爹奇聞》 山歌創作:幸福棉(綿)長 霜力分批象步老,念吞啟教頂瓜瓜;
  • 宣威火腿與金華火腿
    宣威火腿和金華火腿各有千秋宣威火腿產於雲南省的宣威縣,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一刀切開,清香撲鼻,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現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 【舌尖】歷經光陰的美味——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究竟起源於何時,據說已難考詳。普遍的認知是,它已有近千年的加工史和近三百年的成名史。據《宣威縣誌》記載,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宣威火腿就以身穿綠袍、肉質厚、精肉多、蛋白豐富、鮮嫩可口等特點而享有盛名,與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並稱「中國三大名腿」,宣威也榮獲「火腿之鄉」美譽。1923年孫中山題贈「飲和食德」,宣威火腿從此名聲大振,香飄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