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高女士恢復順利,原本蒼白的手心恢復紅潤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長豐縣30歲的高女士順產生下8斤寶寶後,突發產後出血,一個半小時出血超過3000ml,緊急轉至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後,該院為高女士輸血7000餘毫升,相當於全身「換血」兩次,將其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兇險:「二胎媽媽」一個半小時出血超過3000ml陷入昏迷
5月18日17點07分,中國科大附一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曲皖君接到長豐縣一家醫院的求助電話:下午3點30分,在該院婦產科順產的高女士突發產後出血,出血量超過3000ml,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表現。高女士處於昏迷狀態,生命體徵極度不平穩,甚至一度出現血壓無法測出的情況,急需轉診。
「對產後大出血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此前曾有大出血產婦因來不及轉診,沒能儘早得到有效救治,而未能挽回生命,十分遺憾。」接到求助電話後,曲皖君第一時間召集科室醫務人員聯繫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以最快速度做好救治前準備工作,並通過電話指導高女士轉運過程中的救治措施。
搶救:輸血7000ml,多學科協作將產婦從死亡線上拉回
17點30分,轉運高女士的120救護車從長豐縣出發,中國科大附一院婦產科醫生已迅速了解高女士相關情況,開通了急救綠色通道,並緊急聯繫輸血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做好術前準備。
17點58分,救護車駛達中國科大附一院後,高女士被迅速推入手術室。曲皖君表示,入院時,高女士處於昏迷狀態,全身蒼白,心率155次/分鐘,遠高於正常成年人的60-100次/分鐘,血壓在升壓藥的維持下也僅有70/30mmHg。
18點02分,手術開始。快速補液、加壓輸血、密切監測生命體徵,監測血常規、凝血功能及生化……婦產科、麻醉科、手術室、檢驗科等醫護人員迅速採取一系列急救措施。
術中發現,高女士子宮蒼白,質軟,下段極劇擴張,會陰重度撕裂,經保守手術治療後,陰道內仍見持續性不凝血流出,觀察發現子宮蒼白進一步加劇,經專家緊急討論認為子宮切除是挽救高女士生命唯一的有效方法。
在第一時間向家屬交代病情並徵得同意後,醫務人員對高女士實施了全子宮切除術,在其生命體徵平穩後進行了會陰裂傷逐層縫合。
曲皖君介紹,由於高女士出血不止,血壓持續下降,只有以最快速度為她輸入大量血製品才能穩住生命體徵,因此,在搶救過程中,血製品基本是經過加壓快速「壓」進患者血管裡的。
整個搶救過程為高女士共計用血超過7000ml,用血量相當於為她全身「換血」兩次。
22點15分,在婦產科、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檢驗科等多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高女士陰道流血減少,生命體徵穩定,凝血功能逐步恢復正常,術後血壓118/78mmHg,心率70次/分。
術後高女士被轉入ICU繼續治療,5月21日轉入普通病房。目前,高女士恢復良好,已於近日出院。
專家提醒:加強孕期管理與保健降低產後出血風險
二孩政策全面開放後,給醫院產科帶來了新的挑戰。高齡、多次妊娠史的孕產婦明顯增多,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的發病風險增高,且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後出血的發生率顯著增加。
曲皖君表示,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陰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宮產者出血量≥1000ml。部分經過縮宮劑、持續性子宮按摩或按壓等保守措施無法止血的嚴重產後出血患者,需要通過外科手術、介入甚至切除子宮進行治療。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胎盤滯留、胎盤粘連等)、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
曲皖君介紹,分娩後要注意觀察出血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反映。女性在分娩後都會流血,顏色從鮮紅→褐色或粉紅色→白色或淡黃色,一般持續3周,量也會越來越少,這是正常現象。而如果在1小時之內,血液幾乎沾滿整塊護墊,且須更換2到3次以上,或陰道出血量大於平時月經量2倍,此時就要主動向醫生反映,因為這有可能是產後大出血的徵兆。如果幾周後,原本已經減少的血量突然增多,顏色鮮紅,就應該立刻就醫。
曲皖君提醒,預防產後出血應從孕期抓起,準媽媽應加強孕期管理與保健,科學攝取營養,堅持運動,避免營養過剩,形成巨大兒。孕媽媽在懷孕前,可以計算出自己的體重指數(BMI)。體重指數=體重千克數/身高米數的平方。低體重(BMI<18.5kg/m2),建議孕期體重增加11-16公斤;正常體重(18.5kg/m2≤BMI<24.0kg/m2),建議孕期體重增加8-14公斤;超重(24kg/m2≤BMI<28.0kg/m2),建議孕期體重增加7-11公斤;肥胖(BMI≥28.0kg/m2),建議孕期體重增加<9公斤。
對患有出血傾向疾病或有前置胎盤、雙胎、巨大胎等高危因素,以及有過多次刮宮史的孕婦,應提前選擇一家具有綜合搶救實力與設備的醫院待產,以便醫務人員及時做好充分準備,多學科聯合為母子平安護航。(王群華 方雯黃歆 記者 王佳)
子宮 出血 陰道 胎盤 手術 妊娠
【來源:中安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