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基層社區疫情防控「守門者」——山東濟寧體育黨員先鋒隊工作紀實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針對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重、人手緊、壓力大的現實情況,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切實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山東省濟寧市抽調市直機關黨員組建1000餘支市直黨員疫情防控先鋒分隊,奔赴社區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濟寧市體育局積極響應,衝鋒在前,奮戰「疫」線,做好群防群控,當好基層社區疫情防控「守門者」。
濟寧市體育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組織動員各總支、支部和廣大黨員幹部踴躍參加市直機關社區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切實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局系統黨員幹部積極響應號召,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自願報名參加,最終選派出25名黨性覺悟高、服務意識強、能力較為突出、工作作風紮實的黨員幹部,充實到市直機關社區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分隊中,投入各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築牢疫情防控「安全牆」
「我們一定要發揚能吃苦、能奉獻的精神,對得起先鋒隊的稱號。我們將和社區的同志一道做好值守,圓滿完成任務,我們有這樣的決心。」濟寧市體育局人事科科長、市直黨員疫情防控先鋒隊第1分隊隊員孫友臣說。
濟寧市任城區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網通家園小區門口設立了疫情防控檢測點,每一位進入小區的居民都要進行體溫檢測,進出本小區居民必須登記。「我們的工作是每天登記出入人員近200人次,對出入人員進行體溫測試,耐心勸返外出人員。疫情防控伊始,還需要為群眾辦理小區出入證,編排單位出入證編號。」濟寧市老年體協辦公室黨員、市直黨員疫情防控先鋒隊第33分隊隊員說。
居民進出小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測體溫必不可少。寒冷的天氣下,隊員們需要長時間重複著同一個動作,眼睛緊緊盯著溫度槍每個跳躍的數字,生怕漏檢體溫異常的居民。「他們天天在這兒值守,真的很辛苦。外來人員一般情況下不讓進小區,本小區居民進出需要測體溫,他們在,大家都很放心。」竹竿巷社區網通家園的居民說。
「作為一名老黨員,這個關鍵時刻,必須衝鋒陷陣、敢於戰鬥,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生命安全。」濟寧市體育訓練中心黨員、市直黨員疫情防控先鋒隊隊員劉虎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幹的。面對疫情,他以積極的態度、必勝的信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值守在南苑街道南池社區南池公館東側南門疫情防控檢測點, 嚴格落實小區封閉要求,配合社區值守,測量體溫,出入登記,耐心講解、勸導,為群眾辦理出入證。他把崗位當戰位,把值班當戰鬥,充分發揮黨員先鋒隊作用,讓黨旗在陣地上飄揚,讓黨徽在崗位上熠熠生輝。
濟寧市體校黨員、先鋒隊隊員孫合偉面對雨雪寒冷天氣給自己加油鼓勁:「風雪擋不住我們的熱情和擔當。」
「疫情不止,決不停歇。」濟寧市體育訓練中心黨員、先鋒隊107分隊隊員吳小川以年輕人的熱情與擔當,主動請纓,用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濟寧市直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到社區工作以來,沉到疫情防控一線,不畏嚴寒、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展現了市直體育系統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和良好形象,得到了街道社區和市民群眾一致肯定。
實現出入登記無紙化
「以前我們進行信息登記時,都是人工填寫登記信息表,耗時費力,非常繁瑣,部分居民還存在牴觸心理。現在實行小區進出電子化管理,居民進出小區刷身份證進行登記,不僅節省了居民的時間,還阻斷了一線工作人員接觸式疫情傳播風險。」值守在謝營社區檢測點,濟寧市體育局體校教務處主任、市直黨員疫情防控先鋒隊隊員楊合田說。 仙營街道謝營社區文化小區從2月11日起,實現了出入人員無紙化登記。
楊合田說的刷身份證錄入系統,是由濟寧市體校的楊希和濟寧市能源局的汪明磊開發的。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推進,各檢查站流動量不斷增大,他們根據在疫情防控檢查點值守工作的實際情況,基於Visual FoxPro技術,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加點開發了這個「防疫期間人員出入記錄系統」,無需連接網際網路,只需要在小區門口放一臺電腦就可以實現。出入記錄系統的使用,不再需要居民在小區出入口用筆在登記本上填寫信息,只需要刷身份證並測量體溫,既簡便快速,又避免了人員聚集,還方便信息保存,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仙營街道領導認可,正積極向任城區推廣。
「給居民登記,用時長不說,後期整理填報工作也是項大活兒,過程中還不可避免要與群眾進行接觸,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我們大家都在為怎樣幹好這項工作發愁,這個人員出入記錄系統可算是幫了我們大忙了。」文化小區網格員劉鳳嬌說。
「有了這個系統,不用排隊手寫登記信息了,拿出身份證,在信息採集設備上一刷,工作人員直接就可以在電腦上讀取並錄入信息, 安全又便捷,對我們和工作人員都是一種保護,也避免了交叉感染,真好。」文化小區居民稱讚道。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濟寧市直體育系統黨員疫情防控先鋒隊隊員堅守在防控疫情的最前沿,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這場戰「疫」,我們一定打贏!(轉自3月2日《中國體育報》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