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

2021-01-08 品詩賞詞

東坡先生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生活如一場艱難的旅程,其中既有迷人的風景,也有難忘的艱辛。人生的舞臺上也會遭遇各種不同的人,既有關心自己的親朋,也有嫉恨自己的對手,當然還有夢想中希望得到、而現實裡無法如願的人和事。下面介紹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

贈去婢

唐代: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郊是唐代元和年間的一位窮秀才,他寫得一手好詩,長得也文質彬彬、氣宇不凡。可惜他雖然一心上進,卻家境貧寒,20多歲還沒結婚。不過他有一位住在襄州的姑母,條件優越,從小就心疼他,於是崔郊就千裡迢迢投奔了姑母。

在姑母家住了一段時間,崔郊對姑母家的一切都很熟悉了,還結識了一位端莊秀美的婢女。這位女子天資聰穎,還會唱歌跳舞。他們朝夕相處,彼此漸生愛意。可是因為家境貧寒,一時並不敢有非分的念頭,崔郊也很敬重她不慕虛榮,於是想等到考中功名,得享富貴榮華之時再娶她為妻。

話休絮繁,這邊崔郊發憤讀書,大考之季來臨後,他和心愛的女子依依惜別,赴京趕考,而這位婢女也在家安心苦等,不過這一切卻都瞞著姑母。過了一段時間,姑母家忽然有急事需要籌措資金,於是便把女婢賣給了司空大人於頔,得到四十萬錢,以此渡過家中危機。

崔郊知道這件事後坐臥不安,輾轉不寐,希望能再見那女婢一面,看她到底過得好不好。轉眼到了寒食節,心上人也到郊外為先人掃墓,兩人正巧在柳樹下相遇。一切都簡直像在夢裡,崔郊的眼淚奪眶而出,女婢也是淚水漣漣,可是他們面面相覷,卻相對無言。崔郊傷感不已,回家後就寫了這首詩,以抒發自己深切的痛苦。

首句通過對「公子王孫」爭相追求的描寫,突出了女子的美貌,接下來再以「垂淚滴羅巾」的細節,表現出佳人深沉的痛苦。最後說女子一進權勢之門,便視自己為陌路之人。詩人高度概括地寫出心上人被劫奪的悲哀,表現手法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前兩句也非常貼切地反映了彼此的心理,崔郊家貧,而且尚未入仕,雖然深愛對方,卻不一定能給她幸福,如今佳人已名花有主,就不好再攪擾對方,看一眼後在心裡祝福她幸福美滿吧。而這位女子雖然嫁人,心裡卻一直思念著孟郊,每天並不快樂,但是她也怕崔郊即將考取功名,而自己又已為人妾,也在心裡嘀咕,不可耽誤別人的好事。

於是彼此懷著小心地為對方設想,差點錯過了一段好姻緣。不過幸運的是,這位司空大人非常欣賞崔郊的文採,也十分憐惜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不僅大方地將那位婢女拱手相送,而且還在她成婚時送了一大筆嫁妝。

細味這首詩,崔郊委婉地用綠珠墜樓的典故,表現出女子深沉的痛苦,作者在看似平淡客觀的敘述中,巧妙地透露出對公子王孫的不滿,以及對弱女子的愛憐和同情。「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兩句也化為一句成語,「侯門似海」,後人以此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後因地位懸殊而疏遠。

正如杜牧所寫,「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中流露出弱者的哀怨、以及深沉的絕望,也激起讀者的同情。作者的情感也超越了個人的悲歡,而升華到更高的社會層面。

相關焦點

  • 不知名詩人的經典,結尾紅了千年,延伸兩個成語,最後抱得美人歸
    崔郊是中唐時期的秀才,僅流傳下一首詩,但這首詩卻是膾炙人口,廣為傳唱。崔郊曾寄居在漢上的姑母家。姑母家有一位婢女,容貌俏麗,又通曉音律,崔郊與婢女相處日久,兩人暗生情愫,私定終身。後來姑母家突遭變故,生活窘困,就把婢女賣給了當時的顯貴於頔。
  • 此人籍籍無名,僅有4句詩傳世,其中一句卻是無人不知
    而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本應由詩詞文集傳世,卻也在千年歷史中散佚殘缺,有些人甚至僅僅有孤篇傳世。比如張若虛,僅有兩首詩傳世;比如北宋詞人朱服,傳世的也只有一首詞。而這些傳世孤篇很多都是少有的絕佳之作,才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傳誦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朱服的「而今樂事他年淚」令兩宋詞人擱筆嘆服!
  • 崔郊的詩:「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是指的誰?
    是千年詩詞史上最值錢的一句詩。就是因為這句詩,讓崔郊之名在大牛雲集的「大唐好詩榜」上熠熠生輝;就是因為這句詩,讓窮秀才崔郊沒買房、沒買車一樣抱得美人歸;就是因為這句詩,給我們留下了「侯門如海」、「蕭郎陌路」兩個意境深遠的成語…這首詩的名字很騷氣,叫《贈婢》,是崔郊寫給深愛的小婢女的一首訣別詩。
  • 崔郊本是窮酸秀才,憑一首詩得到美女與錢財,詩中一句話人人皆知
    才子們能夠流傳下來的孤篇,不少是技壓群雄,最有名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聞一多曾評論這首詩,說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今天咱們來讀一讀孤篇詩人崔郊的佳作《贈婢》: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 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一首流傳了2000多年的詩,每一句都是名言,其中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兩千多年的漢朝時期詩歌已經就很成熟,這一時期同樣有很多優秀的詩作,而且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其中譬如李延年的《李延年歌》,那就是一首節奏歡快,同時很唯美的佳作,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名言,同時也寫出了一位絕世而獨立的佳人,最為令後人津津樂道的是這首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傾國傾城」,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主要是來形容美麗的姑娘。
  • 唐朝窮秀才因戀人被奪,憤而寫下一首詩,最終抱得美人歸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秀才名叫崔郊,他一生只留下一首詩,卻收錄在《全唐詩》,其中一句「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流傳了上千年,其詩背後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 這首詩短短四句,卻包含了兩個典故。崔郊愛慕的這個婢女自然是極美的,這在前文中已說過,美人自然是讓人趨之若鶩的,於是那些公子哥閒來無事就來追求美人表達愛意,而美人對此毫不在意,卻在見到情郎的時候哭成淚人。首句用「王孫公子」的追逐襯託女子的美麗,第二句用「綠珠」的典故反映女子承受的痛苦與悲傷。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清新自然,還流傳了兩個成語
    古代很多詩人經歷了多舛的人生,也熬過了無數次的悽風冷雨,最後或者豁達坦蕩,或者憂鬱苦悶。比如劉禹錫和蘇軾,不僅懂得隨遇而安,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後世。再如李商隱和秦觀,雖然才華橫溢卻又經常愁怨難解,還有詩鬼李賀,更是只在人世間活了短短的27個春秋,真是細思恐極!
  • 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
    詩人們喜歡含蓄,往往不願直言,而是隱藏想表達的內容,留到關鍵處再揭示給讀者,禪宗甚至還希望讀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真意。隱語一開始與謎語並列,後來詩歌發展到一定階段,隱語就得到了很多詩人的積極響應,比如蘇軾有詩描寫荔枝,「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可謂淋漓盡致地運用了隱語。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柳氏一聽,更是氣得不行,也不管蘇軾是什麼身份了,直接把他趕出了家門,面對這樣的友妻,蘇軾也無可奈何,只好寫下了一首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這首詩本來是寫給吳德仁的,用自己和陳季常的作為陪襯。但是誰也沒想到,全詩中只有關於陳季常的情節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塗,甚至還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關於陳季常的詩句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
    不過時代在不斷進步,觀念也在逐漸改變,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自題磨劍室詩詞後作者:柳亞子劍態簫心不可羈,已教終古負初期?能為頑石方除根,便作詞人亦大痴。詩的首聯就表達了這種感情,作者化用清代才子龔自珍的詩句,怒去吹簫,狂來說劍。不過詩人雖然性格不羈,卻感慨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擔心時間久了,就會逐漸失去鬥志,從而有負自己參加革命的初衷。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生氣寫下一首詩,卻讓一個成語火了上千年
    當天蘇軾剛好去還陳季常落在外面的東西,見此情景,就要為好友抱不平。但是還沒等蘇軾開口,柳氏就將蘇軾趕了出去。蘇軾十分生氣,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詩,名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全詩如下: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如果要在以月亮寄託憶故鄉的作品中挑出一首代表作的話,李白的《靜夜思》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千百年來為後世所傳誦。全詩寥寥數語,短短的20個字卻意味深長、感情深厚,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李清照很悲苦的一首詞,寫盡人生坎坷,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甚至於是「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見王灼《碧雞漫志》。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武陵春·春晚》,便是才女李清照的一首代表作。對於李清照的這首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詞中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可謂是出自肺腑,感人至深。那麼問題來了,李清照為何會有如此深沉哀婉的慨嘆呢?這就要從此詞的創作背景開始說起。
  • 劉叉的一首詩,自問自答,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
    其中韓愈、孟郊、賈島、李賀諸人詩風勁健奇崛,表現出一種追奇尚險的共同傾向,因而歷來被視為一個詩派,後世因其風格而稱其為險怪詩派,下面介紹劉叉的一首詩,自問自答,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自問唐代:劉叉自問彭城子,何人授汝顛。
  • 此人只有兩句詩傳世,卻是家喻戶曉,還因此誕生一成語
    見微知著,在詩詞作為主流文學體裁的古代,寫詩的人更是一個龐大的數據。然而光陰最是無情,大浪淘沙之下,能夠在歷史留名的詩人,只有極少數。諸如乾隆那般,寫了數萬首詩,只有一首《詠雪》被人記住,而且還有爭議,若非他頂著一個皇帝身份,或許誰也不會知道,有一個叫做愛新覺羅·弘曆的人,寫了數萬首詩。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一個千年難解...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 引言
  • 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開篇4句就十分驚豔,打動了無數人!
    看到題目「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大家第一時間是不是想到了《長恨歌》?雖然《長恨歌》也是情深至極,但終究寫的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白居易很深情的詩」,說的是他自己的深情,是屬於白居易對一個女子的深情。
  • 成語「司空見慣」怎麼來的呢?請賞一首詩,聽一則故事
    「司空見慣」是大家常用的一個成語,意思是經常見到某種事,也就見奇不奇,見怪不怪了,眼見的多了,就習以為常了。如果刨根問底地一問一下,那「司空」是什麼意思?可能有些人就不知道了。其實司空是一個官名,那自然是一個做司空的官,經常看到某種事情了。成語怎麼來的呢?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身為苦吟詩人的代表,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並有著「詩囚」之稱的孟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孟郊的那首歌頌母愛的唐詩《遊子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不朽詩篇。
  • 一天一個成語:雕蟲小技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成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