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先生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生活如一場艱難的旅程,其中既有迷人的風景,也有難忘的艱辛。人生的舞臺上也會遭遇各種不同的人,既有關心自己的親朋,也有嫉恨自己的對手,當然還有夢想中希望得到、而現實裡無法如願的人和事。下面介紹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
贈去婢
唐代: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郊是唐代元和年間的一位窮秀才,他寫得一手好詩,長得也文質彬彬、氣宇不凡。可惜他雖然一心上進,卻家境貧寒,20多歲還沒結婚。不過他有一位住在襄州的姑母,條件優越,從小就心疼他,於是崔郊就千裡迢迢投奔了姑母。
在姑母家住了一段時間,崔郊對姑母家的一切都很熟悉了,還結識了一位端莊秀美的婢女。這位女子天資聰穎,還會唱歌跳舞。他們朝夕相處,彼此漸生愛意。可是因為家境貧寒,一時並不敢有非分的念頭,崔郊也很敬重她不慕虛榮,於是想等到考中功名,得享富貴榮華之時再娶她為妻。
話休絮繁,這邊崔郊發憤讀書,大考之季來臨後,他和心愛的女子依依惜別,赴京趕考,而這位婢女也在家安心苦等,不過這一切卻都瞞著姑母。過了一段時間,姑母家忽然有急事需要籌措資金,於是便把女婢賣給了司空大人於頔,得到四十萬錢,以此渡過家中危機。
崔郊知道這件事後坐臥不安,輾轉不寐,希望能再見那女婢一面,看她到底過得好不好。轉眼到了寒食節,心上人也到郊外為先人掃墓,兩人正巧在柳樹下相遇。一切都簡直像在夢裡,崔郊的眼淚奪眶而出,女婢也是淚水漣漣,可是他們面面相覷,卻相對無言。崔郊傷感不已,回家後就寫了這首詩,以抒發自己深切的痛苦。
首句通過對「公子王孫」爭相追求的描寫,突出了女子的美貌,接下來再以「垂淚滴羅巾」的細節,表現出佳人深沉的痛苦。最後說女子一進權勢之門,便視自己為陌路之人。詩人高度概括地寫出心上人被劫奪的悲哀,表現手法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前兩句也非常貼切地反映了彼此的心理,崔郊家貧,而且尚未入仕,雖然深愛對方,卻不一定能給她幸福,如今佳人已名花有主,就不好再攪擾對方,看一眼後在心裡祝福她幸福美滿吧。而這位女子雖然嫁人,心裡卻一直思念著孟郊,每天並不快樂,但是她也怕崔郊即將考取功名,而自己又已為人妾,也在心裡嘀咕,不可耽誤別人的好事。
於是彼此懷著小心地為對方設想,差點錯過了一段好姻緣。不過幸運的是,這位司空大人非常欣賞崔郊的文採,也十分憐惜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不僅大方地將那位婢女拱手相送,而且還在她成婚時送了一大筆嫁妝。
細味這首詩,崔郊委婉地用綠珠墜樓的典故,表現出女子深沉的痛苦,作者在看似平淡客觀的敘述中,巧妙地透露出對公子王孫的不滿,以及對弱女子的愛憐和同情。「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兩句也化為一句成語,「侯門似海」,後人以此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後因地位懸殊而疏遠。
正如杜牧所寫,「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中流露出弱者的哀怨、以及深沉的絕望,也激起讀者的同情。作者的情感也超越了個人的悲歡,而升華到更高的社會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