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時期的鼎盛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有大才的人,他們寫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歌,然而,存在書本中的詩歌不少都敗給了歲月,或散佚、或被戰火所毀、或被世人遺忘,小佛最近在看《唐詩紀事》和《唐才子傳》,看到那些沒有流傳下來的詩歌集名字或者是「原集散佚」,以至於一些才子僅有一兩首詩歌得以傳世,比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張巡《聞笛》、楊敬之《贈項斯》,想來實在是可惜。
才子們能夠流傳下來的孤篇,不少是技壓群雄,最有名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聞一多曾評論這首詩,說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今天咱們來讀一讀孤篇詩人崔郊的佳作《贈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 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郊家境貧寒,父母傾其所有依舊沒有錢讓他讀書,便送他前去投靠姑母,姑母嫁的丈夫家條件不錯,讓他能夠讀書識字,而他也沒有讓父母、姑母失望,唐憲宗元和年間,崔郊憑藉自己的才華考中秀才,唐朝的秀才不同於明清時期用來代指一般的讀書人,隋朝設科舉考試後,有進士科,秀才科,考中秀才科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秀才。然而,崔郊不認識高門大族中人,沒有人推薦他做官,他只能掛著秀才的名頭,繼續過著貧寒的生活,但是這一切並不妨礙他喜歡詩詞歌賦,喜歡吟詩作對。
崔郊長期生活在姑母家,與姑母身邊的一個婢女眉目傳情,奈何那年崔郊回老家處理家事,離開姑母家半載,等他回來的時候,婢女已經被姑母賣給了襄陽刺史於頔,崔郊聞此之後,整日長籲短嘆,茶不思飯不想。
第二年寒食節,崔郊得知婢女要回鄉祭拜,於是前去偶遇,見到婢女,心如刀絞,想想此後再難有相見的時刻,於是寫下一首《贈婢》贈給婢女,表達自己深深的思念,以及斷腸之痛。
公子王孫整天跟在你身後,你一滴滴淚水滴落在羅巾上,顯貴人家宅院深似海,今生今世我們恐怕難以再見,慢慢地我就會成為陌生人,被你遺忘。崔郊心中恐怕如刀割一般。
不知什麼原因,這首詩被於頔知道了,動了惻隱之心的他召見了崔郊,盛讚崔郊的絕句寫得好,並且很認真地說:「我家門並不是深似海,你要是當初直接見我,她早就回到你身邊了。」說完,便讓崔郊領走了婢女,並且送了一筆錢給崔郊,讓他安安穩穩和婢女一起過好自己的日子。
雲戲友議:其姑有婢女端麗,鬻之襄州刺史於頔,郊思慕不已,寫詩贈婢,於頔見詩,遂命婢同歸。
崔郊一生作品僅這一首流傳,尤其是「侯門一入深如海」一句,被人們倒裝為「一入侯門深如海」以及濃縮成「侯門似海」,來表達封建時期的等級差距,高門大戶不是一般人能夠進入,現在用來指代因地位懸殊而疏遠的親朋好友。
參考資料:《全唐詩》,《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