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一頓「神」操作下,德國人竟也開始欣賞中國了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美國能否逼迫歐盟通過「去全球化」來孤立中國?

想像一下你有兩個朋友,你們三人相處得還湊合。後來,你兩個朋友打起來了,分別來拉攏你想讓你撐腰。你不想選邊站隊,因為是他倆在打,跟你沒關係。

很快,一方走上門來,相當於拿槍頂著你胸口一般,說:「選他們還是我?你要麼跟我一隊,要麼跟我作對,你必須選一邊。」

站在德國、法國或者歐盟的立場上,這是個迫在眉睫的話題,我甚至覺得已經走到這個份上了。

這位老朋友就是美國,它的行為越來越不端,卻要人為它效忠。另一位朋友就是中國,交往沒那麼久,但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個話題用10分鐘的視頻是說不清楚的,我們就談三點:

第一點,有什麼證據表明美國「拿槍頂著歐盟胸口」?

第二,德國普通公民怎麼看待這件事?

第三,我個人的結論和觀點。

首先是美國所作所為的一些例子。他們說:

「如果你讓華為進入你們的5G網絡,我們就不再共享情報了。」

「我們將凍結所有參與建設俄德北溪-2天然氣管線項目企業的帳戶。」

「我們制裁那些伊核協議籤署之後有意履行合同義務的跨國企業,當年籤署伊核協議的國家有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還有德國。」

事實上,美國前任駐德大使理察·格雷內爾剛剛到任幾小時內,便在推特上發言:

「在伊朗做生意的德國公司應該立即開始逐步停止運營。」

這不像是從外交官嘴裡說出來的話,讓人想起二戰後美軍佔領德國的年代。

美國總統川普、國務卿蓬佩奧以及政府其他官員希望讓人產生一種印象,就是「全世界」都團結起來反對中國。

但要注意,美國真正在乎的「全世界」顯然是不包括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處於「好人」陣營的歐洲,是美國依靠的重要盟友。

那麼我們就只能任其發號施令,只能屈從於淫威嗎?我們的觀點是什麼?

這就來到我的第二點——一切權力源自人民,那麼德國公民目前是怎麼想的呢?

我找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來源比較可靠,是柯爾柏基金會,這是一家歷史比較久的私人基金會,在德國內外都有很廣的關係網絡,可以說備受尊重。

他們進行了一項名為「新冠疫情時期德國對外政策」的研究,想知道世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們定期都會進行類似的研究。為此他們對具有代表性的德國人口樣本進行了面談調查,我們來看看調查結果吧。

三分之二的德國人認為去全球化是不好的,而這正是美國推動的核心前提。

德國以出口為導向,是歐洲邊界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們顯然對全球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好處堅信不疑,而美國人則往往有孤立主義傾向,畢竟他們兩面臨海獨居一片大陸,這麼想也可以理解。

結果就是,德國人在應對新冠疫情期間,最相信的就是國家政府和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對於私人企業 ,德國人顯然不信任,因為它們有自己的經濟動機。

那麼他們認為國家表現得怎麼樣呢?

美國無休止地反覆抨擊中國,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標。超過70%德國人認為如果中國更透明,抗疫會更順利一些——這其實沒什麼好爭的,即便我的中國朋友們也認同這一點。

不過,如果換做是我們,響應速度會更快嗎?從歐洲、美國、巴西等地的事實證據來看,恐怕不會。

更重要的其實是看某個國家這段時間以來給外界留下的整體印象。

就中國而言,整體情況比較平衡,甚至很接近人們對歐盟的看法。

注意,25%的人在疫情期間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積極變化,這真的挺讓我意外的,因為我前面也說了,到處都充斥著對中國沒完沒了的指責。

看來,不少德國人看穿了這些話術,很讚賞中國有條不紊的封城措施,儘管一開始有人批評這麼做太嚴厲了。

可我們看到這麼做就是管用。我們看到中國搭建起臨時醫院,我們看到中國用舉國之力幫助湖北和武漢。

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天天都看在眼裡西方國家是怎麼應對疫情的。

在歐洲抗疫行動中,歐盟有主場優勢。一般來說在應對任何危機時,在職者都能贏得更多支持,因為他能採取行動嘛。

但我們也看到了,歐盟一開始做得很不好。人們很快把歐洲大團結拋在腦後——還記得我的祖國德國在義大利疫情最嚴重時扣押其醫療物資的事嗎?

後來,歐洲大團結又回來了,病人跨國看病,各國共享醫務團隊和醫療設備。現在歐盟也推出了經濟救助措施。

不過,這份報告最引人注目的發現在於,美國的威望大幅下降。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令73%——幾乎四分之三——的德國人感到吃驚,不好的那種。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國總統忽視問題,給大家帶了個壞頭,他讓大家注射漂白水或者吞紫外線光源,還把新冠病毒說成是黨爭的騙局。他還在競選的造勢活動上提出,為了減少陽性病例,應該降低檢測力度。額,沒法跟他講道理。不幸的是,這造成了美國在感染和死亡病例數量方面領跑全球,這些統計數據令人很難過,而且現在還根本看不到疫情消退的跡象。

除了政府,另一件令報告作者感到失望的事情是,僅僅在2019年,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就在醫療衛生領域花費了18%的GDP,那是3.6萬億美元,人均醫療支出是德國的兩倍多。然而到目前為止,德國的新冠死亡率比美國低3.5倍。

美國出現了一些我們只在戰爭片裡看過的場景,醫生和護士用垃圾袋自製個人防護器材,這居然發生在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最重要的、最大的城市。

總覺得有地方不太對。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嗎?是財富分配的問題嗎?不管原因是什麼,反正德國人覺得對任何社會來說這都不是好結果。說好的榜樣示範作用呢?

由此,調查報告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

截至2020年5月,認為維持緊密的對華關係對德國很重要的德國人(36%),跟認為對美關係重要的德國人(37%)幾乎一樣多。要提醒各位的是,受訪者只有中美兩個選項,這樣才方便比較。

這是個全新的現象。我前面說了,他們經常做類似的調查,僅僅一年以前,2019年重視德美關係的德國人是重視中德關係的兩倍多,是美國50%對中國24%。

由此引出我個人的結論,也就是第三點。

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中仍可能有一線希望。

歐盟可能是中美歐三者最弱小的一個,然而它可以、也理應繼續與中美雙方維持對等接觸,取長補短,避免教條主義。

美國顯然高估了自己作為別國盟友的吸引力,而且每天還在破壞自己的信譽。能讓英國一部分人接受的東西,拿到歐洲大陸來不見得受待見。至少法國也是這樣的,他們的情況和我們類似。

不幸的是,我們都知道,中美之間圍繞著國家形象和關於大流行病的敘述展開了鬥爭,許多地方充斥著假新聞。

延伸閱讀

德國被問及為何「對華沉默」,德經濟部長:我們又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

「民主不是貿易的唯一導向」「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11日在《法蘭克福匯報》刊登的專訪中對中國的表態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和爭論。近來華盛頓千方百計想拉歐盟共同對付中國,一些國家開始有些頂不住美國的壓力。但美國的施壓在德國這個歐盟最重要國家身上顯得很不順利,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國防部長卡倫鮑爾等多數高官不願在香港等問題上「強硬譴責」中國。默克爾日前不點名批評某些國家用「謊言和散布虛假信息」來抗擊疫情,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為是在美國總統川普「背後插上一刀」。

「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1日刊登了對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的專訪。這篇專訪很大一部分都圍繞中國話題進行。《法蘭克福匯報》此前曾激烈批評政府在香港等問題上「為何沉默」。該報記者以香港話題為引子,質問德國政府「為何不願明確批評北京」。在訪談中,面對「德國為何不考慮像當年對俄羅斯一樣考慮對華制裁」的提問,阿爾特邁爾表示,歐盟的貿易政策從來就不曾「只以對方國家是否民主作為唯一導向」。他稱「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但他也表示,相信只有當基本的法治原則得以貫徹時,中國經濟才能取得長久的成功。阿爾特邁爾還說,儘管為人權發聲非常重要,但也必須認識到,世界上很多人「並不總是和我們有著相同的觀念」,因此旨在促進穩定、減少衝突的國際合作與貿易就凸顯重要性。

在訪談中,阿爾特邁爾還提到了華為問題。阿爾特邁爾表示,法國、英國也都沒有徹底禁用華為,因此德國也不會在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國家安全受威脅的情況下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之外。他同時強調,歐洲需要在這個領域增強自主性,正在考慮打造一個自己的5G產業共同體。

「德國之聲」稱,最近幾周,德國政府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被要求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尤其是圍繞香港國安法出臺,德國政府只做出了「擔憂」的表態,受到了國內外的抨擊。在野的德國自民黨主席林德納聲稱,在面對中國時,商業利益和民主價值觀「不應該相互對立」,「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價值觀被收買」。

對於德國政府是因商業利益而「出賣」價值觀的說法,被稱為「默克爾接班人」的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並不贊同。卡倫鮑爾日前在參加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與歐盟合辦的網上國防論壇時,不斷被主持人追問對中國的態度以及是否會「庇護港人」等問題。卡倫鮑爾強調,歐盟對中國的態度首先須正視幾個事實:第一,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個「運行狀態良好」的經濟體;第二,中國仍是世界各國在處理重要問題時的重要合作夥伴,例如氣候變化等議題;第三,中國依舊是歐盟重要的經濟夥伴。

在近期有關香港國安法的問題上,德國的態度不如美英等國那麼激烈。主持人追問,在本月初正式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德國是否會用更加正式的態度「譴責中國」,卡倫鮑爾稱:「我們知道,要想用詞激烈一點是很簡單的事情,這會讓一些人內心感覺良好,但我們同時也知道,這樣做會阻斷所有的接觸,妨礙後續所有可能產生的影響。」

默克爾「插上一刀」?

與對待中國的態度不同,德國政要近來與美國政府的分歧十分明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稱,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能聽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有關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講,肯定會感到耳朵發燒。默克爾9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一味地撒謊、散布虛假消息,無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煽動仇恨和不安情緒也無助於抗疫……否認事實真相的民粹主義正在顯現其局限性。」CNN稱,默克爾曾是一位科學家,她堅強、冷靜、克制且尊重事實,而川普完全不具備上述任何一種品質。川普曾公然在電話裡罵默克爾「愚蠢」,默克爾用事實反駁他的咆哮。儘管默克爾可能不會對川普大喊大叫,但她知道如何在他背後插上一刀。

美國CNBC網站11日刊登大西洋理事會總裁肯普的文章稱,默克爾把對華關係作為其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外交基石,是由於德國的製造業基礎越來越依賴中國的市場。報導稱,自從默克爾2005年執政以來,德國對華出口增長了5倍多,達到了1250億美元,這使中國成為德國的第一大市場。美國只是德的第三大市場,雙邊貿易額大約為780億美元。

不過,把德美關係變差歸因於領導人的性格或經濟利益,並不能代表德國甚至歐洲普通民眾的感受。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幾乎整個歐洲對美國的好感度都在急劇下降,丹麥、葡萄牙、法國、德國、西班牙都有約2/3的受訪者說他們對美國的看法變得更糟糕。

對德國而言,究竟是與美國還是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更重要?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與德國柯爾柏基金會日前共同進行的調查顯示,37%的德國受訪者選擇美國,36%的人支持中國,另有13%的人認為兩國一樣重要。德國《世界報》稱,二戰結束75年後,鑑於這一趨勢變化,幾乎可以認為,傳統的跨大西洋合作關係正在衰落。

「美國紙牌屋搖搖欲墜」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美國等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把德美或歐美關係變差,怪罪於德國和歐洲更看重中國的市場等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共同的價值觀。但從某種角度來看,尊重事實和真相,拒絕煽動仇恨和對抗,尊重夥伴的利益,共同合作應對疫情、全球變暖以及經濟等世界性危機,何嘗不是一種共同的價值觀?

「德國之聲」駐華盛頓記者站主任波爾11日罕見地嚴厲批評美國稱,13萬美國人喪生,染疫人數激增,然而川普仍拒絕下令採取強制隔離措施。文章稱,川普正在把美國引向深淵,而迴避事實是美國抗疫失敗的死穴。文章稱,美國只願看到符合己願的東西。川普無視不符合其政治算計的事實,必要時甚至不惜造假。直到新冠疫情危機暴發,這一手段相當管用。被美化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數字越來越好看,其支持者也為他們在白宮有這位強人大為興奮:終於能讓整個世界好好看看,一切都首先考慮自我的美國原來可以如此威風。但誰料來了這個致命病毒,它無法看到,無法控制,於是美國整座金燦燦紙牌屋瞬間搖搖欲墜。

實際上,「美國優先」和一國獨霸顯然不是川普一個人或美國短期的政策和表現。德國外長馬斯日前感嘆:「認為美國選出一位民主黨總統後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會回到過去的每一個人都低估了這種結構性變化。」俄羅斯《報紙報》11日引述德國政治學者拉爾的話稱,「美國優先」的政策正迫使德國和歐洲開始意識到有必要離開美國獲得更大的獨立性。拉爾強調,美國在世界上的單邊主義和利己主義使德國人和歐洲人感到恐懼。他們開始希望遠離美國。默克爾非常清楚,如果美國在各個方面不再是歐洲的支持者,那麼就必須重新開始,並以不同的方式與俄羅斯和中國進行合作,以解決世界存在的許多問題。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觀察者網、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中國湯究竟著了什麼魔!這一波波神操作簡直讓人笑岔氣!
    在數百位球迷無敵熱烈的歡呼聲中,克雷-湯普森帶著草帽,搖晃著蒲扇,外加一副超黑墨鏡,邁著步子悠閒走來,像極了胡同裡的北京大爺。確認過眼神,是你們的「中國湯」回來了!湯大爺,怎麼著?第1日剛剛感受完帝都球迷的熱情,湯神一定沒想到,一個大大的「驚喜」正等著自己。
  • 美國影響下的戰後德國文化及其對中國文化戰略的啟示
    戰爭的失利,自主權的喪失,使得此前相對一元的德國文化遭到外部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的猛烈衝擊,這種衝擊引起的不只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變革,更帶來了價值觀的一場革命式的改變。50年代開始,西德人受到美國駐軍的影響,逐漸把「隨意的裝束」、「喝可口可樂」及「唇齒間不時嚼著口香糖」當作時尚。快餐與可樂作為極具代表性的美式飲食文化輸入德國,「棕色汽水」的世界範圍的傾銷,不只是「美國世界霸權的標誌」,也是「美式強硬營銷產業」的具體體現。60年代,當時被稱為「鉚釘褲」的牛仔褲在德國流行,結實、耐穿的牛仔褲成為最早的男女皆宜的服裝。隨
  • 中國工業與德國工業差距有多大?
    在高端數控工具機方面,德日仍屬第一方陣,精密製造,是中國還需努力的地方。但中國的發展潛力是德日不具備的,現在中國工業是最完備的,製造總量總值超過了美英德日法的總和。 就像油紙包一樣,江湖上只有傳說。 中國有的都不算,德國沒有的都要算。 實在不行要算上美國的,歐盟的,反正就是要比中國強。
  • 老外用硬幣一頓神操作,成品太驚豔
    老外用硬幣一頓神操作,成品太驚豔 要說起動手能力,老外的水平可以說是一流的,曾經將閒置的易拉罐變廢為寶,用上千個易拉罐竟然製作了一輛F1賽車。 這一次外國小夥在不用膠水的情況下,將硬幣搭成一架橋,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他將硬幣放在桌子上,一層一層地將硬幣錯開擺放,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將堆積好的硬幣用木板整理一下。
  • 在美國的德國留學生也將被驅逐出境,德國學生夢碎美國
    中新社·華輿訊據德國生活報報導 本周一,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局調整了針對國際學生的籤證。如果大學裡的全部課程都是網課的國際學生,將無法得到籤證,就算人已經在美國了,也被強制要求離境。這一新規影響人數超過百萬,中國留學生自然也受到衝擊,許多人迷茫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學業。
  • 這不是段子,盤點2019年度 車圈七大「神操作」
    一、好貴的寶沃大家還記得BBA的同門兄弟寶沃嗎?除了攀親戚,不走尋常路的它今年又出神操作。前不久,漫哥看到一則廣告是這樣的:雖然"百年品牌"、"德國寶沃"已經淪為笑柄;雖然被神州收購;雖然缺席了今年國內三大車展,但好歹人家年底仍推出了一款毫無亮點的小型SUV寶沃BX3啊!這是誰在落井下石?竟黑我家寶沃"好貴"!
  • 徐崢用廢材整蠱「地獄廚神」,他竟這樣改造,徐崢:不愧是廚神!
    徐崢用廢材整蠱「地獄廚神」,他竟這樣改造,徐崢:不愧是廚神!這一次徐崢和尹正來到倫敦看望大名鼎鼎的「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他們這次準備整蠱一下這位廚神。可能戈登·拉姆齊之前也吃過中國的火鍋,當他開始吃這些不新鮮的食材的時候,就感覺到這些食材好像和記憶中的味道不一樣啊,他最終還是吐掉了。尤其是吃豬血的時候,戈登·拉姆齊覺得太難吃了,難吃得跺腳,他覺得這種豬血應該給吸血鬼吃才行。戈登·拉姆齊覺得這桌火鍋實在是太難吃了,他決定把頓火鍋改造一下。
  • 德國專家:中國這是什麼「反人類」操作,竟硬生生種出兩個德國
    中國在農業方面一直都頗有成就,看看中國的雜交水稻就知道了,全世界不僅僅是中國在使用雜交水稻的技術,在泰國和越南等國家也會採用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中國之所以能在這方面取得這樣大的成就,都是因為中國有袁隆平。
  • 災難面前德國人竟異常淡定!得知真相後 我徹底服了!
    義大利封國、伊朗領導人接連中招、NBA正式停擺……除了中國、越南和非洲等地,世界已是一片驚恐。驚恐之下,各國領導人的常規操作是,傳播正能量,給國民安慰。但有一個國家,反其道而行之,絲毫不顧及國民和世界的感受,釋放出本次疫情以來最「可怕」的消息。
  • 美國驅逐中國留學生後下一步如何?85年前德國曾上演過類似一幕
    而且現在新冠疫情,從美國回到中國非常困難,這些人不僅要面對無處可做新冠檢測的窘境,而且還會面臨無處買到機票的困境。哪怕兇殘如二戰時期的日本帝國,在對待中國學者的時候,也是極力拉攏,利用。二戰美國人為了能讓德日的學者為自己所用,甚至不惜放過一些本應被處理掉的戰犯。當然,非常少不代表沒有,在歷史上的確有且只有一次國家驅逐他國學者的事情。而那一次就是著名的德國排猶事件。
  • 阿的江神操作,3人離隊5個好處,新疆男籃還留有後手
    阿的江神操作,3人離隊5個好處,新疆男籃還留有後手這個月可以說是中國CBA之月,在15日結束了所有比賽後,中國CBA籃球隊開始調整陣容,以便備戰今年10月的新賽季,現在也只有2個月時間給籃球俱樂部了,希望趕快定下下個賽季的陣營,期待你們能夠在新賽季有更好的發揮。
  • 二戰德國海軍的神操作,讓人嘆為觀止!
    理論上完全可以,但在實際操作時,卻難於上青天:戰列艦往往連航母的面都見不上,就已經被航母的艦載機擊沉了。二戰期間,日本建造的「大和」號超級戰列艦,向美軍艦隊發動自殺式攻擊,企圖用3聯裝460毫米主炮轟擊美國航母。
  • 同樣是運動品牌,美國有耐克,德國有阿迪達斯,中國有什麼?
    同樣是運動品牌,美國有耐克,德國有阿迪達斯,中國有什麼?眾所周知,如今人們的生活,確實變得越來越好,很多人不愁吃穿,因此也開始注重一些別的話題了,就比如說,運動健身。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也是體育大國,誕生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員,比如說姚明、鄧亞萍、郭晶晶等人,而說起運動品牌,同樣是運動品牌,美國有耐克,德國有阿迪達斯,中國又有什麼?
  • 神九太空首頓早餐:一主四副一茶 中式傳統特色
    新華社發  今天早晨,航天員在太空的第一頓早餐為什錦炒飯、幹燒杏鮑菇、雪菜肉絲、榨菜、叉燒醬、濃香奶茶。記者了解到,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什錦炒飯、川味辣醬、檸檬茶……在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中,7大類共70餘種中式食品隨航天員徵戰太空。
  • 國際排球名人堂25人候選名單,中國竟無人入榜,且歷史僅有3人入選!看到美國人佔比這麼高,就知道為啥了
    國際排球名人堂25人候選名單,中國竟無人入榜,且歷史僅有3人入選!看到美國人佔比這麼高,就知道為啥了在這份25人的候選名單中,美國和巴西各有5人入選,其中就包括湯姆·洛根、斯坦利、塞爾吉奧等球迷熟悉的名將,以及巴西功勳教頭雷岑德。德國、義大利各有4人入選,古巴名將阿奎羅、魯伊斯和俄羅斯老將特丘金也都進入候選人名單。
  • 美國專家:德國日本築起的科技壁壘我都攻不下,中國如何做到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在很多科技領域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雖說沒有做到方方面面的優秀,但能在這麼多領域傲視群雄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畢竟我們的科技大多都是從零到一,這份成就就已經是全天下獨一份了,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不斷地增強。
  • 拒絕「跟從」美國,德國:將深化與中國貿易關係
    文|軍尚 審|高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世界的地位不斷提高,中國的高速發展引來了西方政客的「眼紅」,害怕地位受到威脅的美國,開始拉攏國際盟友對中國進行打壓。部分國家聽從美國指揮對中國進行「制裁」,但有些目光長遠的國家獨自「美麗」。對德國來說,「孤立」中國對德國一點好處也沒有,和中國合作利大於弊。美國引導其他國家「制裁」中國的圖謀不會得逞。
  • 美國陸軍退役中校:臺海若開戰,美國將被「胖揍一頓」!
    美國陸軍退役中校:臺海若開戰,美國將被「胖揍一頓」!但這並不是說,沒有其他策略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有效維護美國利益。 很少有美國建制派領導人肯花時間對美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進行全面分析。相反,決策者為了迎合政治風向,通常會在忽略背景的前提下發表看似毫無成本的言論。長期以來,政策制定者一直在爭論是否要拋棄已持續數十年的美國亞洲政策——「戰略模糊」,直言不諱地宣布美國將在臺灣受到攻擊時進行軍事介入協防臺灣。
  • 希特勒曾被當成神?還不止當時的德國人這麼想
    希特勒執政期間,曾通過一系列手段幫助德國恢復經濟,但相比於藉此改善人民生活,他另有企圖。納粹演說家們不斷激發德國青年的愛國狂熱。一些早期反對納粹的民眾,在反覆的宣傳、集會中也漸漸開始麻木甚至成為宣傳納粹的一員。德國青年爆發出極大的熱情,以至於人人出入餐館都會高呼 「希特勒萬歲」。
  • 世界女排聯賽最新積分榜:中國勝德國 美國輸剋星 倒一獲首勝
    北京時間6月13日,世界女排聯賽第5周第1比賽日的所有比賽已結束,中國女排3-2逆轉東道主德國隊,取得開門紅,7勝6負排名積分榜第7。美國女排1-3不敵剋星塞爾維亞女排,10連勝遭終結,塞爾維亞拿到3分後,提前晉級總決賽,阿根廷女排3-0橫掃韓國隊,獲世聯賽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