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上的媒體圈子:誰在做新聞?如何謀生存?

2021-01-19 網易

  TikTok被稱為「抖音」海外版,自2017年9月在國際市場上推出後迅速風靡全球,從2018年10月開始,成為首個在美國下載量最多的中國產應用軟體。TikTok因此成為美國政府、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媒體、研究機構等關注的熱點。作為國產軟體出海的代表性產品,TikTok充分吸取了推特(Twitter)「簡潔」和優兔(YouTube)「視覺化」的優點,大大節省了傳播主體在網絡世界提升傳播能力的成本[1]。

  

  數字消費時代一直存在著一組困擾傳受兩端的深刻矛盾。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數位技術的迅猛發展讓幾乎所有的媒體業務都可以藉助網絡進行生產和分發,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於,雖然媒體的數字業務量不斷攀升,但始終缺乏必要且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新聞價值」同「市場價值」之間橫亙著巨大的鴻溝[2]。TikTok龐大且迅猛增長的用戶量,智能化的算法推薦和內容呈現,青少年在平臺上的創造性使用等,吸引各類群體爭相在TikTok上開闢帳號[3]。

  TikTok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投放的媒體和全球力量是如何投入內容生產的呢?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TikTok上存在一個機構媒體和記者群體構成的「圈子」。「圈子」既是一個專業職業群體[4],同時也是社交關係[5]、社會資本[6]和生產實踐[7]。比如在律師行業有所謂的「紅圈」(Red Circle)律師[8]。有研究認為,這樣的精英群體所進行的是一種「協作化生產」,基於一定的性別、教育程度和職業流動網絡,專業群體在固有的語境下生產出了專業化的職業實踐[9]。

  這些TikTok圈子中的媒體和記者是誰?他們與TikTok上的主要使用人群之間存在著怎樣的互動方式?這些對我們認識傳統媒體在社交媒體時代進行組織化內容生產的邊界和實踐有何借鑑和啟示?從2020年3月開始,截至2020年12月7日,通過公開資料我們在TikTok平臺上共搜集關注了165個由個體開設或運營的媒體/記者帳號,在可能的範圍內通過郵件對其中的32個帳號進行了訪談。受制於TikTok平臺的可供性[10]與可見性約束,所有的訪談均基於北美帳號內容,訪談語言使用英語。我們將搜集來的資料與Allsides網站提供的「媒體傾向光譜」[11]進行比照,發現了哪些類別的媒體和記者更有意願在TikTok上開設帳號、進行內容生產和觸達用戶群體。我們還對這些媒體和記者的國別、種類進行了分類,據此來進行全球媒體投放的分析。

  誰在TikTok上做新聞?

  國別、類別與傾向性

  2020年8月,根據TikTok提交給美國政府的訴訟文件中所顯示的數據,TikTok在美國大約有1億月活躍用戶,日活用戶數量約為5000萬。此外,TikTok在全球範圍內的下載數量約為20億次[12]。《紐約時報》刊文聲稱,TikTok正在「重寫」世界[13]。

  1.Tiktok上媒體/記者帳號的國別分布

  在此次搜集到的165個媒體/記者帳號中,除了16個無法判斷,剩餘的149個帳號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雙重或多重身份)。其中美國較多,有62個,其次英國有19個,歐盟國家的帳號分布較為均衡,義大利10個、法國9個、德國8個;此外,印度有8個。這樣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TikTok上用戶分布的國別結構:根據應用分析網站Sensor Tower2020年8月發布的報告,印度、美國和土耳其一直以來都是TikTok最大的用戶市場[14]。同時呈現出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有多個帳號存在跨國跨地區雙重或多重身份,這主要是因為該帳號的媒體機構屬性同運營者自身的國籍不同,「外籍記者」在TikTok上表現活躍;又比如,雖然美英、歐洲、印度是帳號分布較多的國家和地區,但還有7個帳號標記了自身的屬性是「全球」(Global)媒體,這是一種超出媒體機構或者記者個體地理位置、國別屬性、固有身份的「整合標籤」,體現出在TikTok上屬地認同並不一定是一種無可爭議的標記,這同行為主體的自我身份認同或者傳播策略息息相關。

  

  圖1:TikTok上媒體記者帳號的國別分布(截至2020年12月)

  2.TikTok上媒體/記者帳號的類別分布

  在165個帳號中,除個別非常明確地突出自身的機構屬性(如非營利性組織NGO、品牌推廣、博客機構、在線出版等),能夠清晰界定出是媒體出版商的帳號有124個,佔比達75.15%,相當於有四分之三強的帳號都是媒體機構帳號;剩下較多的是記者個人帳號,有29個,佔比達17.58%。這個類別的帳號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第一,有一類帳號是組織傳播(Org),它既不屬於媒體機構,也不屬於記者個人,而是帶有一定組織屬性的傳播主體,包括專業的諮詢服務機構、學術研究團體、政府部門等,這提醒了我們在社交媒體時代,在商業機構、媒體之外,有第三類組織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呈現,其中的目的不完全是接觸用戶,因為根據訪談得到的信息,一些機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保持持久的曝光,藉此觀察和搜集數據,打造自身「緊跟潮流,專業同步」的形象;第二,還有一類帳號非常強調自身的「特定身份」,與普通的「記者」身份不同,他們是一些知名的博主、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臺節目主持人,這樣的身份已經不完全是記者,更多是一種「社會名流」,他們在TikTok上擁有的社會資本遠遠多於普通人,因此會更多地進行社交、宣傳和自我推廣活動。

  

  圖2:TikTok上媒體記者帳號的類別分布(截至2020年12月)

  3.TikTok上美國相關帳號的媒體傾向性分析

  我們將62個與美國相關的帳號通過Allsides網站提供的「媒體傾向光譜」進行了黨派傾向性分析。採用Allsides網站的媒體傾向性分析工具,主要是基於:首先,該分析光譜為多家媒體的新聞和觀點內容提供單獨的偏見評級,比較符合我們從TikTok觀察到的存在多家媒體機構開設多個不同頻道、欄目帳號的情況;其次,該分析工具提供左傾、偏左、中間、偏右、右傾的光譜評級序列量表,方便區分不同媒體機構之間細微的傾向差別。

  在這62個帳號中,有16個無法獲得相關的信息,剩下的46個帳號通過分析發現:就本次獲取的數據信息來看,TikTok上媒體機構的黨派傾向性呈現出較為顯著的中間偏左——左傾的取向,偏右、右翼媒體在TikTok上開設帳號的數量較少。TikTok一直以來力圖建立起一種無關政治的媒介環境,但就媒體機構和記者個人帳號的情況來看,該平臺上整體的政治氛圍偏左傾自由派。

  

  圖3:TikTok上美國相關帳號的媒體傾向性分析(截至2020年12月)

  如何在TikTok上謀生存?

  五種核心觀點

  基於搜集到的數據信息,我們對可以聯繫到的32個帳號的擁有者和運營者進行了通過電子郵件的開放式結構問卷訪談。問卷全部為開放式問題,設置必答題和選答題,回復語言為英語。對於第一輪不符合要求的訪談郵件,進行了二次電子郵件訪談。整體來看,幾乎所有接受訪談的對象都對TikTok平臺的傳播力給出了較為正面的回覆,並且很多人之前有過多平臺社交媒體使用的經驗,因此會將TikTok同臉書、推特、優兔、instagram、WhatsApp等進行比較。由於本次訪談更多的內容是關於TikTok平臺上的新聞內容生產,訪談的話題和觀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TikTok新聞業?

  TikTok很多時候被用來和推特等其他社交媒體相提並論和做比較。有記者模仿推特新聞業(Twitter journalism)的提法提出了TikTok新聞業,這樣的比照經常出現:比如作為社交媒體,除了推特新聞業,還有Instagram新聞業[15]等。作為新聞源,TikTok與推特之間可能會共用一套呈現邏輯——即信息消費的3V媒體:視覺、語言和病毒性傳播(Visual,Verbal,and Viral)重塑了新聞業[16]。TikTok在視覺方面甚至比推特更具優勢,有記者仿照麥克盧漢的冷/熱媒介的劃分提出,未來的社交媒體新聞業將可能會拋棄原有的類似推特這樣的「熱媒介」,轉而更多擁抱TikTok這樣的「冷媒介」,更多的視覺元素會省去大量主動的腦力消耗,積極閱讀將讓位於消極觀看。

  2.平臺工具論

  相對而言,對於TikTok平臺的使用,記者們所秉持的「工具論」依然是一個基礎性觀點,但又有不同的偏向。比如將TikTok「作為工具」的看法雖然非常主流,但是「有用的」「靈活的」「開放的」等多樣化的態度均有呈現。將TikTok作為一個多功能的「工具箱」,體現出在這樣的一個多媒體平臺上,組合形態的功能和適用不同場景的思路為記者提供了豐富的操作環境。很多記者並不認為TikTok對於短視頻在時間流、智能推薦、信息流方面的「技術規制」限制了其使用,「每種技術形態都伴隨著一定的限制」。相反,很多記者認為,十幾秒的短視頻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思考如何將內容濃縮、爆點突出,並在不同場景下進行搭配使用:環境新聞[17]、聚合界面[18]成為媒體發行量的新力量。

  3.記者角色重構

  對於社交媒體的「媒介化」使用,新聞工作者會考慮其在該平臺上的角色扮演:是報導者還是服務生?這樣的疑問還會涉及記者對自身的角色重構[19]。比如有記者認為,在TikTok上開設帳號、製作短視頻的時候,這些區別於傳統新聞生產的行為是一種對記者身份的「重新發明」——「因為你已經不是一個完全的機構媒體的概念,甚至沒有完備的記者身份,你只是一個內容生產者,同時可能受過一些新聞生產的訓練,會嘗試做『專業的娛樂』內容。」另外一個同角色重構非常相關的問題來自記者對於「自身品牌」的建立和推廣。在TikTok上開設帳號的記者,包括職業記者和自由撰稿人,都非常關注個人品牌,這種個人品牌不是一種單一的身份標籤,是一種「從組織的、專業的、個人的」三個層面進行的「混合品牌」。還有一類記者在TikTok上的自我推廣甚至引入了社交機器人要素,呈現出一種人機雜糅的形態。

  4.TikTok報導常規

  雖然記者們不是很傾向於在TikTok上進行專業的新聞生產,幾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一件專業的事情,但在訪談中,很多人提到了在TikTok平臺上會遭遇傳統新聞生產中「搶新聞」的情況,雖然這裡的新聞不是新聞本身,而是與之相關的通過追熱點帶來的流量。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被挑戰,必須適應平臺規則是記者們經常提到的新聞實踐常規。除了被動適應,作為機構媒體如何將TikTok傳播「常規化」,主動「馴化」TikTok這樣的說法也有呈現。通過對TikTok平臺算法、內容推薦機制的逆向工程,記者們在主動地進行產出優化以獲得更多的平臺推薦。還有的記者提到了機構對於TikTok的重視程度已經遠超一個普通的社交媒體平臺,「必須考慮如何通過TikTok發視頻」的要求將TikTok作為了新聞實踐的新要素,強制性地納入媒體的傳播過程中。

  5.TikTok與政治傳播

  TikTok利用人工智慧通過用戶與內容的互動來分析用戶的興趣和偏好,為每個用戶顯示個性化的推薦內容。雖然TikTok將自己歸類為娛樂應用程式,但在美國,其主要使用者(60%的TikTok用戶年齡在16至24歲之間),並不把其僅僅作為一個「對口型唱歌」和「跳流行舞蹈」的平臺[20]。媒體機構和記者們觀察到了這個現象,通過話題、活動、互動等方式,媒體和記者同TikTok的主流使用者建立起了「政治慣例」:他們一起在上面討論嚴肅的政治話題,組建政治聯盟,為其心儀的候選人拉票,發布新聞更新,共享實時評論,進行事實核查。這種媒介使用甚至悄然成為了一種新的政治力量,開闢了一塊新的「政治戰場」[21]。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上,政治新聞記者會通過TikTok尋找線索,進行議程設置,尋求協作夥伴,並將個人身份同TikTok政治傳播關聯起來。一些來自網絡原生媒體的項目助長了TikTok的用戶滲透。比如有記者提到Buzzfeed推出過一項「青少年大使」[22]項目,招募一些年輕的內容創作者用視頻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政治問題的熱情和創造力。「這將大大有助於媒體和記者與這些新世代的群體進行互動,了解並助力這些熱情、具有創造力、關注美國政治和未來的『明日之星』」。其共同製作和完成的內容在TikTok上的大量傳播,給媒體帶來了「闊綽」的流量和廣告。

  TikTok上的媒體圈子:

  特徵與討論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我們嘗試對此做一個初步的總結:

  第一,在TikTok上,媒體機構和記者開設的帳號,其分布的國別、類別同TikTok整體用戶的結構組成相適應,平臺上整體的政治氛圍左傾,更多的自由派願意通過這種方式來和青年群體交流,突破信息壁壘。

  第二,通過構建混合敘事,媒體、記者和年輕用戶共同挖掘了他們所嵌入的文化背景,提煉出了為公民政治所認同、並與公眾關注問題相關的主題內容。

  第三,通過共同的在線實踐,帶有親和力網絡的媒體和記者降低了用戶的觸達門檻,增加了和年輕用戶一起參與公民政治活動的機會,同時將媒體的議程設置混合進了用戶的關注興趣。

  第四,通過發展跨媒體平臺的協作機制,媒體、記者同年輕用戶一起將這種互動「固化」下來,制度化、常態化的互動將鬆散的聯繫網絡變成具有社會組織性和自我維繫功能的在線基礎設施。

  參考文獻

  [1]Tylor, L. (2020, Feb 28). The Political Pundits of TikTok.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March 6, 2020,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2/27/style/tiktok-politics-bernie-trump.html?utm_source=Pew+Research+Center&utm_campaign=741629f652-EMAIL_CAMPAIGN_2020_02_28_02_3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3e953b9b70-741629f652-400178253.

  [2]Filloux, F. (Oct 31 2016). The reigning absurdity in the digital news economy, Retrieved May 6, 2020, from https://mondaynote.com/the-reigning-absurdity-in-the-digital-news-economy-e560a4d3708c.

  [3]As TikTok grapples with weightier topics, journalists are tuning in to deliver the news, https://www.poynter.org/reporting-editing/2020/as-tiktok-grapples-with-weightier-topics-journalists-are-tuning-in-to-deliver-the-news/.

  [4]Abbott, A. (1988).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s: An Essay on the Division of Expert Lab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羅家德,周超文,鄭孟育.組織中的圈子分析——組織內部關係結構比較研究.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3(10).

  [6]Silver, C. (2011). The Variable Value of U.S. legal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Legal Service Market. Georgetown Journal of Legal Ethics, 24, pp.1-54.

  [7]張佳音,羅家德.組織內派系形成的網絡動態分析.社會.2007(4).

  [8]Dowell, K. (2014). Elite 「Red Circle」 Firms Zhong Lun and Jun He Plot Merger as Consolidation Grips China Legal Market』. The Lawyer.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20, from https://www.thelawyer.com/issues/online-march-2014/elite-red-circle-firms-zhonglun-and-jun-he-plot-merger-as-consolidation-grips-china-legal-market/.

  [9]Zhu, J., Zhao, Y. and Liu, S. (2020). Inside the 『Red Circle』: the production of China’s corporate legal elite.?Journal of Professions and Organization, 7(1), pp.87-100.

  [10]孫凝翔,韓松.「可供性」:譯名之辯與範式/概念之變.國際新聞界.2020(9).

  [11]Media Bias Ratings. Allsides.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20, from https://www.allsides.com/media-bias/media-bias-ratings

  [12]199it,TikTok美國月活用戶1億 全球下載量約20億,http://www.199it.com/archives/1107501.html.

  [13]Herrman, J. (2019, March 10). How TikTok Is Rewriting the World,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20,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10/style/what-is-tik-tok.html.

  [14]TikTok Leads Social App Downloads Again in August, SocialMediaToday,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20 , from https://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tiktok-leads-social-app-downloads-again-in-august/584960/.

  [15]Bettendorf, S. (2019).?Instagram-Journalismus: Ein Leitfaden für Redaktionen und freie Journalisten. Springer-Verlag.

  [16]Gentilviso, C., & Aikat, D. (2019). Embracing the Visual, Verbal, and Viral Media: How Post-Millennial Consumption Habits are Reshaping the News. In?Mediated Millennials. Emerald Publishing Limited.

  [17]Hermida, A. (2010). From TV to Twitter: How ambient news became ambient journalism.?Media/Culture Journal,?13(2).

  [18]Hesmondhalgh, D., & Lotz, A. D. (2020). Video Screen Interfaces as New Sites of Media Circulation Po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4, 24.

  [19]Artwick, C. G. (2013). Reporters on Twitter: Product or service?.?Digital Journalism,?1(2), 212-228.

  [20]Kerry, F. (2020, Jan 16). With dance challenges and explainer videos, publishers invade TikTok to court Gen Z. CNN Business. Retrieved March 6, 2020, from https://edition.cnn.com/2020/01/16/media/tiktok-news-publishers/index.html?utm_source=Pew+Research+Center&utm_campaign=5c952c65a9-EMAIL_CAMPAIGN_2020_01_17_02_10&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3e953b9b70-5c952c65a9-400178253.

  [21]Herrman, J. (2020, June 28). TikTok is Shaping Politics. But How?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20,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28/style/tiktok-teen-politics-gen-z.html.

  [22]Scire, S. (2020, Feb 3). BuzzFeed News is recruiting teenagers to make election-themed TikTok and Instagram videos. NiemanLab. Retrieved March 1, 2020, from https://www.niemanlab.org/2020/02/teen-ambassadors-buzzfeed/?utm_source=Pew+Research+Center&utm_campaign=266b2048e1-EMAIL_CAMPAIGN_2020_02_04_02_34&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3e953b9b70-266b2048e1-400178253.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文圖來源:青年記者

  

相關焦點

  • 抖音海外版TikTok是如何改寫世界的,它做對了什麼?
    據TensorTower的最新數據顯示,海外大熱的社交媒體應用TikTok已經正式突破了20億次的下載量,數據包括iOS和Android系統,它做對了什麼?——紐約時報「抖音海外版TikTok是如何改寫世界的」我想,除了人工智慧以外,TikTok還掌握了其他通往未來的鑰匙,比如Z世代。
  • tiktok日版官方下載
    tiktok日版官方下載是一款非常好玩的軟體,喜歡此類風格的用戶可以體驗一下哦。tiktok日版官方下載特色系統:tiktok日版官方下載十分出色,充滿挑戰,相信連挑剔的你試玩之後也會給出好評的全網短視頻的潮流由你帶來主打!獨特的音樂濾鏡、讓你的短視頻變得更加有趣逼格!覺得系統自帶的音樂不好聽、那麼自己DIY一個吧!
  • 如何「謀」、如何「做」? 平湖市長調研文旅產業發展
    「工程進度如何?」「施工期間還有什麼問題?」在現場聽取了相關負責人就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的匯報後,仲旭東就項目進度、存在問題等內容向工作人員進行詢問。仲旭東指出,舍白鷺項目對推動當湖農村特色旅遊具有重要意義,新規劃設計的民宿配套項目進一步提升了景區品味和檔次。
  • tiktok日版破解版下載
    tiktok日版破解版下載擁有豐富的玩法模式任你選擇,讓你的軟體過程更加的精彩!tiktok日版破解版下載使用貼士:這麼好玩tiktok日版破解版下載,不妨下載體驗一下!
  • 在自媒體類文章泛濫的當下,如何提高自己信息生存能力
    但是現在發現離開了UC,還有公眾號,朋友圈,頭條號等,有些正規新聞網站比如網易,新浪也開始外包他們的某些頻道,導致信息質量嚴重下降。特別是百度,搜索一個東西,前幾頁都是百家號的內容。這些自媒體作者為了吸引眼球,毫無下限,隨意編造曲解真實新聞,你想在這些浩如煙海的信息汪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越發困難。
  • 5部官場小說:權謀心計,圈子決定位子,決定你如何升遷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5部官場小說:權謀心計,圈子決定位子,決定你如何升遷。1、《運途1》作者:何常在書評:講述了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關允,遭到女友之父算計,離開京城,回到老家孔縣擔任縣委秘書。在蟄伏一年後,不甘被壓制,取得縣長冷楓賞識,一躍成為孔縣最炙手可熱的政壇新星。這種小說,很能夠滿足官場中人的想像。
  • 一群鐵哥們「闖關東」在大連開酒館謀生存的故事。——《老酒館》
    陳寶國和秦海璐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老酒館》講述了一群鐵哥們「闖關東」在大連開酒館謀生存故事。雖然時代和機遇不同,但成功的因素是一樣的。一邊看戲劇和娛樂節目,一邊學習創業!陳寶國在媒體面前巧妙地揭露了真相,揭露了潘潘的假死。就這樣過去了。酒吧開門了。事實上,創業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創業之初,很難什麼都開始。如果我們能從舊的酒吧電視連續劇中提煉出一些方法或想法,那將是很有價值的!例如,團隊創業必須由願意這樣做的領導者領導。有這樣一個人,遇到問題,就不會那麼容易分手!如果老酒館裡沒有陳寶國,估計大家都已經被拍回老家了。
  • 【兩岸年度策劃(番外篇)】綠營媒體如何搞「大新聞」?
    【兩岸年度策劃(番外篇)】綠營媒體如何搞「大新聞」?文章根據臺灣防務部門對解放軍軍機做的「年終總結」,指出民進黨當局一系列謀「獨」行動才是導致臺海情勢惡化的根本原因,並表示,若「臺獨」想飈車,就一定讓它「翻車」。  不過經過綠媒引用後,這篇文章完全與筆者本意相違,變了味兒。  首先,主持人上來就直接改標題。
  • tiktok抖音國際版app下載
    tiktok抖音國際版為你打開全新世界的大門,tiktok抖音國際版帶你發現無窮無盡的為你量身定製的短視頻,從你早到玩開心不斷,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愛好,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與你相同的一部分人,在這裡有最為精彩的短視頻與你分享。
  • tiktok的「曲線救國」之路
    tiktok的英國之行!這是字節跳動tiktok的「曲線救國」之路,也是比較有可能保全tiktok國際化的方案之一。 被動退出是美國直接禁止tiktok,這種情況tiktok沒有迴旋的餘地;主動退出是tiktok直接不接受任何措施或談判,直接退出。顯而易見,這種方案十分不可取,無論是哪種方式退出。既損害了用戶的利益,也損害了股東的利益和tiktok公司的利益。 第二種,選擇出售給美國的企業。這種方案是比較折中又無奈的方案。
  • 談談抖音國際版TikTok,站在流量角度來看
    最近這個 tiktok 很火,不管自媒體還是新聞都在寫,那麼站在流量的角度來談談這件事。就算做SEO這行裡,沒關注過這個,應該90%人不知道它是幹嘛的。如果我說頭條,抖音,不管你是做SEO還是做啥基本都知道。而這個 TikTok 呢,就是抖音國際版,嗯,就是給國外人用來拍發短視頻的軟體。為什麼,現在不管是自媒體還是新聞好像都在寫 TikTok 呢?
  • 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提議:對Tiktok等中國APP設限
    在這一背景下,日本自民黨議員團體「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當天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應對「中國APP」。《讀賣新聞》稱,議員聯盟提議:為了對使用中國APP設限,將要求日本政府在《電氣通信事業法》等中加入「考慮安保風險」等條文。
  • 復旦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如何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圖/傳播君 潘樹瓊 攝以內容建設實現「往前一步」傳播君:《意見》指出,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儘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網絡平臺,佔領新興傳播陣地。您認為媒體機構應如何將深入推進媒體融合和提升輿論引導力相結合?
  • 媒體融合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如何融?專家解讀
    強國論壇:「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媒體融合發展的總體狀況如何? 黃楚新:各級各類媒體全面打通 全媒體傳播矩陣初步形成 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和媒體融合轉型高度重視,相關政策文件體現了一脈相承與創新發展的統一。
  • tiktok是什麼意思 tiktok和抖音的區別
    , 以上就是18183小編給大家帶來的tiktok是什麼意思 tiktok和抖音的區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中小農商行如何謀出路
    原標題:中小農商行如何謀出路   上海農商行將於11月26日首發上會,成為今年首家衝關A股的農商行。
  • 在仝卓和熱搜上,湖南衛視8個字裡充斥著不舍,讓人無法生存
    在仝卓和熱搜上,湖南衛視8個字裡充斥著不舍,讓人無法生存仝卓熱搜兩次跳傘,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仝卓是誰,但現在卻很酷,有網友不知道姓什麼?娛樂圈也是新一代的圈子,很多明星逐漸淡出娛樂圈,名氣不如以前,新一代明星崛起,此時,關於新一代明星的新聞出現在屏幕和媒體上,但你不知道誰是蒙比?
  • 美國人狗急跳牆封禁tiktok背後深層次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直以來,美國人只允許中國人做低端低附加值的東西,比如像富士康一樣做做組裝蠻好的,但是一旦涉及到高利潤的方向,比如晶片比如通信5G ,比如社交網絡,一定是利用國家安全這些政治原因進行不對稱打擊!tiktok為啥具有重大威脅?
  • 敢於走出舒適圈子,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01敢於走出舒適圈子,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有句名言雷軍:「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在一次演講中,威亞還自嘲是主播口中的豬。現在是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隨著電子商務、自媒體和短視頻的出現,給普通人帶來了許多創業機會。
  • 你的圈子裡真是一團糟!美國媒體曝光卡戴珊與皮蓬的前妻斷絕聯繫...
    拉薩是一個模型。一些媒體透露斯科特皮蓬辱罵了拉薩,拉薩也因為怨恨而欺騙了皮蓬。最後,他們在2018年離婚,甚至上了法庭。現在他們都是自由人了。7月9日,拉薩爾皮蓬舉行了盛大的生日聚會。如果你了解特裡斯坦湯普森,你一定知道在科勒懷孕期間,特裡斯坦湯普森第一次勾搭上了肯德爾詹娜最好的朋友喬丹伍茲,科勒與八仙金分手的關鍵也是因為八仙金的出軌。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期間,八仙金甚至沒有放開耶戈。科勒甚至和IG一起照顧耶戈,他們已經完全斷絕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