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下的中國企業」——自我創造容易,但自我毀滅很難

2021-01-19 物聯網商業評論

古希臘的哲學家赫拉克裡特有一句名言,「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意思是河水是瞬時變化的,時代也是如此,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隨著時間推移,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又將如何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成為當下許多變革大師關注和思考的話題,也是中國企業家們不斷探索的方向。

今年8月28至30日,青島迎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在這場主題為「大考下的中國企業」的夏季高峰會上,29日進行的「中國商業心靈」專題環節中,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作為嘉賓受邀並作題為「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人單合一」的主題演講,闡述物聯網時代的基準組織模式,為上述問題提供求解之道。

任何企業都要面對一個兩難的問題,既想打破科層制,又不舍它帶來的秩序。打破舊範式,是改弦易轍而非改頭換面。小米公司崇尚扁平化管理,和矽谷的許多網際網路企業一樣, 採用的也是極度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模式,然而去年也曾宣布放棄一度引以為傲的極度扁平制,重返科層制的經典軌道。這是一個高平衡的哲學問題,不管企業在發展好的時候,還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打破科層制是為了提高效率,維護科層制是為了規範和有序。張首席在演講中闡釋自己的體會:「所有的企業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自進化,要麼自僵化。」因此企業要去探索怎樣能夠與時俱進適應這個時代。海爾「人單合一」打破科層制,破舊立新,是與當下時代相適應並且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模式。

而海爾在打破舊範式的發展桎梏之後,還在持續不斷的顛覆自我。35年來,海爾一直在顛覆自我,其中組織顛覆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顛覆。海爾最早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直線職能制組織,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能夠迅速感知外界變化,發現和創造客戶需求,海爾先後經歷了自主經營體、利益共同體等組織變革。但這些顛覆都是在科層制基礎上進行變革,而在原有的組織架構上進行修修補補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只有對組織架構進行系統性顛覆才能實現更好地發展。因此海爾將傳統的科層制體系徹底打破,整個企業變成了分布式網狀節點組織——小微,小微之間通過鏈群合約形成了鏈群。就如同鳳凰涅槃,自我創造容易,但自我毀滅很難,關鍵要看有沒有「不斷自我毀滅,又自我重生」的魄力和精神。

破壞舊的,創造新的,到此沒有結束,還要優於其他模式,成為引領性的範式。正如張首席所說,麻省-斯隆管理評論提到疫情之下,海爾模式優於蘋果和「孩之寶」,蘋果模式已經很優秀了,但疫情期間他們的供應鏈太僵化,僵化的原因就是組織在僵化。由此歐洲研究中心舉辦全球企業的人單合一模式學習班,目前全球29個國家,有62,000多家企業註冊成為人單合一聯盟的會員,全球建立了6個當地化的「人單合一」研究中心,其中也包括了矽谷「人單合一」研究中心,其成立目的就在於研究到底是矽谷模式好,還是海爾模式好。並且6個當地化的「人單合一」研究中心並沒有海爾的人過去,都是由當地的企業家和學者組成。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單合一」模式正成為全球性主動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物聯網時代充滿著微妙的互動與連接,更需回歸到「人」這一本位,而海爾「人單合一」就是為了要實現這一點,也就是始終關注人的價值。鏈群是海爾現行管理的核心和組織載體,在人單合一模式指導下,節點與節點之間以平等互利的契約相連,這就是所謂鏈群合約。在薪酬方面,以鏈群合約實現增值分享。沒有員工,不進行投資,甚至不牽涉決策,對於失敗寬容,開源並不降低失敗的可能性,而是降低了失敗的成本。海爾在某種意義上不是一個出產品的傳統企業,而變成一個出人才的創客中心。完全顛覆了傳統企業層層的委託代理關係,形成一種去中心化的自組織(DAO)。

不僅是在組織層面,海爾正在顛覆人們對經營與發展、全球化企業和品牌的一切認知。在海爾的戰略指導和研發、採購、銷售等資源的支持下,許多小微和鏈群不斷成長,比如最開始做冷櫃的血聯網,在海爾的孵化下形成了打通血液存儲、醫院、血站等的生態圈,上市後取得非常高的估值。許多社會化的小微在上市後選擇繼續在海爾的這片有機的熱帶雨林中,接受滋養和補給,做大做強,建立更廣泛、更強大的生態。這也就是首席在演講中所說的:「所有的企業要想踏準時代的節拍,要想能夠跟上時代,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做成一個生態,這就是海爾自進化的目標,做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商業生態,不做有圍牆的花園,而要做成一個亞馬孫的熱帶雨林。」海爾提倡無法被模仿的生態體系,即「黑海戰略」,體系包含高端品牌、場景品牌與生態品牌,而體系運行基礎就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面向萬物互聯時代,海爾在分享黑海戰略成功經驗的同時,也在著力構建人單合一無邊界網絡。

「中國的企業一直在學習和模仿外國的管理模式,我希望網際網路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來引領世界的管理模式。」這是首席的願景。海爾在青島啟航,在這片商業的海洋中,終將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遊戲,未來海爾將在持續顛覆自我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自我懷疑是機會的毀滅者?如何才能擺脫自我懷疑?
    置換症候群是一種自我懷疑的表現形式,是由於懷疑自己的成就和能力的習慣所引起的。如果你經常懷疑自己,你怎麼能相信你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的?自我毀滅的衝動自我毀滅最簡單的形式就是摧毀一個人的目標和價值觀的傾向。例如,在你成功地節食了兩個月後,你連續三天暴飲暴食,吃垃圾食品。
  • 電影《湮滅》——走向自我毀滅的重生
    借用影片中心理學家的話說,人們往往將自殺等同於自我毀滅,但實際上沒有人會「自尋短見」,而是會以各種方式「毀掉自己的生活」。走向「自我毀滅」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那麼,「自殺」和「自我毀滅」的區別在哪裡呢?根據影片中心理學家所暗示的,根本不存在自殺,它只是自我毀滅的一種極端狀態而已。
  • 人類在未來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我們會發現一些自我毀滅的奇怪生物現象,比如經常會有一些動物選擇集體自殺,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生物現象,科學家也搞不明白這些動物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它們集體抽風,腦子壞掉了?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 美媒:大多數外星文明或已自我毀滅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020年12月26日報導稱,曾經星羅棋布存在於我們銀河系各處的外星文明中的大多數,很可能已經自我滅亡。這是2020年12月14日發表在阿奇夫論文預印本網站上的一項新研究的主要觀點。
  • 控制自我毀滅的傾向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自我毀滅的傾向。首先,我們都有「賭」的心理。我們生來就具有「我」的意識,因此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核心,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總認為自己的存在必有意義,我們認為自己是特殊的,我們覺得在關鍵時刻我們會是幸運的,我們覺得自己不會被世界拋棄的,於是僥倖心理一直伴隨著我們。
  • 《月亮與六便士》:為盲目自我與生活抵抗,是一種「自我毀滅」
    這句話選自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2018年12月21日,《月亮和六便士》入選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這本書從問世的時候,就非常的火爆。火,就意味著爭議。很多人覺得這是一本「渣男」拋妻棄子卻為了藝術獻身的書,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自我與生活抵抗,很值得敬佩,值得學習。是值得敬佩,但是真的值得學習嗎?
  • 與中國脫鉤?澳議員終於說出大實話:這是史無前例自我毀滅行為!
    眾所周知,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甘當美國馬前卒,不僅縱容部分政客炮製各種抹黑中國的言論,更是在貿易上頻頻對中國下黑手。就在日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更是因為一張漫畫對中國橫加指責,強硬要求中國道歉。正因如此,也致使中澳貿易關係在近期陷入困境,隨著這一趨勢愈演愈烈,近日,澳大利亞國內竟有人提出要與中國經濟「脫鉤」?對此,有澳議員緊急發聲稱,與中國經濟脫鉤無疑是史無前例自我毀滅行為!
  • 專欄 | 蘇亞雷斯是怎麼導致巴薩自我毀滅的
    下半時巴薩踢得不好,被換上的球員比被換下的還慢還累,這其中就包括蘇亞雷斯。在《塞蒂恩是怎麼在一場比賽中讓巴薩自我毀滅的》和《蘇亞雷斯是怎麼導致巴薩自我毀滅的》兩個標題中,筆者想了一想,決定還是用第二個,畢竟塞蒂恩極富創意的首發讓巴薩踢得很美麗,而下半時巴薩踢得不好,塞蒂恩的換人肯定有責任,但責任更多在球員,被換上的球員比被換下的還慢還累,這其中就包括蘇亞雷斯。
  • 共論「大考下的中國企業」,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將在青...
    六百「大咖」共論「大考下的中國企業」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作為蜚聲全國、極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思想交流平臺,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20年夏季高峰會將於8月28日至30日在青島召開。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大考下的中國企業」,不僅為企業家、經濟學家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臺,也為青島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開啟新思路、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 智慧文明傾向於自我毀滅!
    這篇論文是由3位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以及一位高中生完成的,利用現代天文學觀測手段以及統計模型推理出銀河系中有一個可能誕生生命的時間以及地點,他們也由此得出文明能夠得以延續的最終因素就是智慧文明傾向於自我毀滅!生命的出現以及人類的起源都是人類需要長久探尋的秘密,從研究中人們開始發現人類可能是地球上的外來物種,並且很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後代。還記得霍金的存在嗎?
  • 做期貨為什麼你會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
    做期貨為什麼你會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儘管我們每天說著不要在外面吃飯,外面的油不乾淨,都是地溝油,外面的菜不好都是農藥,外面的餐具不乾淨都不消毒,等等,可最終我們不還是一個勁地往外面跑,各種吃各種喝各種消費各種嗨嗎,這可不都是你自己的自我破壞行為。
  • 本尼:自我救贖?自我毀滅
    今天介紹的一部英美劇叫做《梅爾羅斯》,講述的一個出生在上層階級家庭的在童年遭受家庭暴力男主角派屈克-梅爾羅斯,從一開始的自甘墮落到慢慢走向自我救贖的故事。主角背景:兒時受到父親非人般的虐待,因此對父親一直有著陰影。
  • 一個企業的「自我刷新」
    這是邁向2萬億美元市值的微軟,對公司發展生命周期的洞見,也是太平鳥(603877,股吧)在持續自我挑戰的經營新境界。  在行業普遍承壓的背景下,這家有著24年歷史的老牌服裝企業,不但實現了業績的持續增長,而且跟隨著時代不斷變革的腳步,提煉敏捷組織的基因,一次次刷新自我和組織。
  • 解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自我否定,容易執著於愛,也毀於愛
    二、 自我否定容易執著於愛,也足以毀滅愛1、 自我否定容易執著於愛哲學上說: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持續存在的先決條件。2、 自我否定足以毀滅愛情在人性頂端,自我否定與懷疑永遠是存在的——胡因夢自我否定對於愛情來說雖然有些時候未必是壞事,但是如果不注意控制,也會導致愛情悲劇。
  • 人類將走向自我毀滅,時間不超過1000年?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自我毀滅」,人們可能會想到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一些人工智慧可能會做出超出想像的行為,甚至某個編程失效,就有可能導致它們走向極端。然而,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自我毀滅的現象,比如常常有動物集體自殺,即便沒有威脅到整個物種的生存,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根據相關說法,人類很有可能成為地球歷史上第一個實現「自我毀滅」的物種,這並非誇大事實,在1000年後很有可能成為人類需要面臨的問題。
  • 研究認為外星文明可能在演化過程中自我毀滅
    一個新的研究暗示外星文明可能已經通過演化而自我摧毀,這意味著我們的銀河系可能充滿了死亡的外星文明。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銀河系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家園,這些外星文明通過科技進步自我毀滅,最終「導致了徹底的毀滅和生物退化」。
  • 川普發推:我只想阻止世界自我毀滅!背後的深意或與外星人有關
    其實這句話翻譯出來很簡單,意思就是:我只想阻止世界自我毀滅!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川普所說的這句話什麼意思,比如世界為什麼會自我毀滅,他想通過什麼來阻止,這背後又發生了什麼。 川普怎麼想的我們不知道,所以本篇文章所有的觀點全部源自於作者個人的猜測。
  • 澳大利亞再次邁出危險一步,澳議員警告:自我毀滅
    澳大利亞一直都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給中國一個合理解釋,在中國加大力度"反擊"之後,澳大利亞似乎做出了回應。澳大利亞多個產品遭受限制目前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徵收了巨額的雙反稅、對澳大利亞的牛肉、大麥以及龍蝦也都出臺了限制措施,這讓澳大利亞本國的諸多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很多企業無法抗住這些壓力,直接破產。中國的措施讓澳大利亞意識到,自己必須要做出回應了,否則全世界都認為澳大利亞"好欺負"。
  • 坤鵬論:自強才是真強 企業的自我維持增長率怎麼算?
    再簡單點講,就是留存收益→創造價值→提升市值。如果這一過程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企業將收益留存而不分給股東,就是在價值毀滅。我們還要注意到,有些企業的性質需要它必須留存收益。因為它們需要不斷投入用來維護或更新生產設備,否則企業就無法生產經營或跟上市場變化,更無法保持目前的狀態。這類企業挺隱蔽,甚至不少人還覺得它們怪不錯,是中國企業的楷模。它們需要把每年或幾年賺來的錢不斷投入到更新設備和技術中,要大搞研發,只有這樣,才能生存。
  • 《湮滅》:每個人都不會自殺,但每個人都在自我毀滅
    最後,文崔斯變異而死,喬西變成了人形植物,安雅、謝波德被大熊吃下聲帶而死,只有莉娜活著出來了。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莉娜看到自己的丈夫選擇用磷彈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她自己也和一個變異成自己的人打鬥,最終她選擇用磷彈結束變異人的生命,於是南境失火燒光了一切。莉娜最後與自己的丈夫凱恩相見時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你是凱恩嗎?凱恩:你是莉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