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公示了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包括北京市門頭溝區在內的
97個創建單位入選
其中
雲南有3地
它們分別是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麗江市古城區
小布先送上一波美圖
彌勒市
彌勒市城市發展集團公司提供
彌勒市城市發展集團公司提供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的石漠化公園 劉暢 攝
良好的生態使彌勒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鳥之城
良好的生態使彌勒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鳥之城
彌勒市位於紅河州北部,有漢族、彝族、苗族、回族、壯族、傣族6個世居民族。彌勒市人傑地靈,文化璀璨,不僅孕育了清末巨商王熾、數學泰鬥熊慶來等名人巨匠,還有阿細跳月、阿細先基和阿細祭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發源和傳承。彌勒市還有眾多風景名勝聞名遐邇,景色旖旎。其中,東風韻小鎮、太平湖森林小鎮、紅河水鄉和可邑小鎮四個特色小鎮風格各異,獨具風情。
大理市
楊崢 攝
張成 攝
張成 攝
張成 攝
大理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到大理,不僅可以探尋五朵金花的故事、蝴蝶泉的傳說、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還能觀賞知名的唐代三塔、南詔德化碑、三月街、喜洲白族民居、沙溪古鎮、劍川木雕等人文景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獨特罕見的天氣和地質景觀等,也讓大理成為國際性的旅遊目的地。
麗江市古城區
麗江古城 朱遠靈 攝
大研古城
束河民居 朱遠靈 攝
白沙古鎮 馬登科 攝
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滇、川、藏商貿交往的重鎮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始建於宋末元初,盛於明清,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旅遊名片」「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內最佳旅遊目的地」等三十多張「身份證」。麗江古城由大研古城(含黑龍潭)、束河民居建築群、白沙民居建築群三片區域構成,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
2019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其中,雲南2地入選,分別是:保山市騰衝市、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
當前
雲南正由「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邁進
2020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提出今年重點工作
其中就包括發展全域旅遊
「深入推進旅遊革命'三部曲',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促進旅遊業全面轉型升級。」
什麼是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遊要求全部要素共同提升,即將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把區域內的吃、住、行、遊、購、娛等都整合在一起,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從而有效滿足群眾的旅遊需求,切實提升廣大遊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全域旅遊如何打造?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
統籌協調,融合發展
把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從區域發展全局出發,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凝聚全域旅遊發展新合力。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遊發展新功能,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構建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
因地制宜,綠色發展
注重產品、設施與項目的特色,不搞一個模式,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推行各具特色、差異化推進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方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合理有序開發,防止破壞環境,摒棄盲目開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改革創新,示範引導
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努力破除制約旅遊發展的瓶頸與障礙,不斷完善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產業體系。開展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打造全域旅遊發展典型,形成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樹立全域旅遊發展新標杆。
麗江古城 楊崢 攝
主要目標有哪些?
旅遊發展全域化
推進全域統籌規劃、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務提升、全域系統營銷,構建良好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社會環境和放心旅遊消費環境,實現全域宜居宜業宜遊。
旅遊供給品質化
加大旅遊產業融合開放力度,提升科技水平、文化內涵、綠色含量,增加創意產品、體驗產品、定製產品,發展融合新業態,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遊產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遊服務,增加有效供給。
旅遊治理規範化
加強組織領導,增強全社會參與意識,建立各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旅遊綜合協調機制。堅持依法治旅,創新管理機制,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旅遊效益最大化
把旅遊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發揮旅遊「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孵化一批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高旅遊對經濟和就業的綜合貢獻水平。
大理洱海風光 張成 攝
財政金融如何支持?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鼓勵地方統籌相關資金支持全域旅遊發展。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並實行市場化運作,充分依託已有平臺促進旅遊資源資產交易,促進旅遊資源市場化配置,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積極引導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等投資各類旅遊項目。
此外,還將在強化旅遊用地用海保障、加強旅遊人才保障、加強旅遊專業支持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來源:雲南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