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指導】
膝蓋
一個走跑運動中的靈魂關節
也是運動愛好者們最常受傷的部位
圖片來源 ©網絡
魯迅曾經說過
膝蓋是運動的重災區
姿勢不當就會讓膝蓋受傷、提前老齡化
圖片來源 ©網絡
本期【運動指導】
小動君綜合了專業文獻
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楊渝平的觀點
整理出以下
12 個既運動又保護膝蓋的方法
趕快學起來吧
不一定。主要看你進行的是什麼運動:
❶ 普通走跑不需佩戴護膝。
❷ 籃排羽球、爬山等對膝蓋衝擊大的運動,以及膝關節病患,可以佩戴護膝。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常看到籃球、排球、羽毛球比賽中,運動員們在場上佩戴護膝。
因為他們需要強身體對抗,時常要瞬間起跳,急停急轉,膝蓋所受到的瞬間衝擊力非常大。
此時佩戴護膝,可以穩定膝關節,防止過度屈伸,分散膝蓋承受的壓力,減輕膝蓋扭傷、韌帶撕裂的風險。
©動動團隊製圖
如果你平常只是走路、慢跑,長時間重複同一個緩慢的動作,膝蓋疼痛大多是因為勞損。
佩戴護膝解決不了磨損問題,就不必佩戴。小心佩戴時間過長還有「反作用」。
因為富有力量的膝周肌肉和韌帶,本就是「天然護膝」,要時常鍛鍊才能有勁兒。
走跑長時間佩戴護膝,會代替一部分膝周肌肉功能,使肌肉力量慢慢衰弱,對保護膝蓋真的沒啥好處。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健身房跑步機,因為不受天氣、地點的限制,十分方便。
但如果不能正確使用跑步機,對膝蓋的傷害會比在戶外跑步大得多。
首先,如果跑板水平無坡度,沒有減震功能,缺乏彈性,那麼全腳掌落在跑板時,對膝蓋的衝擊力會陡然增大,容易導致膝關節受損。
其次,最主要問題還在於跑步機的速度。
如果初始設定速度是 6公裡/小時,跑著跑著跟不上了,又來不及調整跑步機速度,膝蓋就非常容易受傷。
動圖來源 ©網絡
大體重人士(超過 90 KG)跑步時,膝蓋承壓是體重的 4~5 倍,因此也不建議使用跑步機。
而且,跑步需氧量大,如果健身房空間狹窄,好多人並排使用跑步機,空氣混濁,其實也不算是合格的跑步環境。
並不是。長期跑步不是一定會患「跑步膝」。
不然看看那些六七十歲的跑步達人,跑了幾十年,膝蓋也都沒問題呀。
跑步膝的產生,大多是因為錯誤的跑步姿勢,過大的體重,或在不平坦、較硬的路面跑步導致的。
動圖來源 ©網絡
只要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跑步基本不會損傷膝蓋。
長期關注我們的動友應該都清楚,爬樓梯或爬山,會讓膝蓋壓力山大。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如果你體重 60 公斤,上樓梯時膝蓋負重就高達 240 公斤,速度越快,膝蓋壓力就越大。
並且,任何一次爬樓梯/爬山運動,都是對膝關節軟骨面的巨大壓迫和磨損。
而我們的膝關節軟骨,自我修復能力較差,磨損多少,就剩多少。
建議以下人群,不要將爬樓梯/爬山作為日常運動:
❶ 大體重人士。體重越重,膝蓋承壓則越大。
❷ 膝關節病患。如退化性膝關節炎,中老年人偏多,再經常爬樓梯/爬山,只會加速膝關節的磨損和退化。
要問誰是「膝蓋友好型運動之王」?遊泳當之無愧。
動圖來源 ©網絡
因為只要是運動,就會對膝蓋產生衝擊力,使得膝關節軟骨產生耗損。
但遊泳時,因為水中有浮力,膝關節基本不負重,所以膝蓋損耗超級小。
有研究顯示:
遊泳對膝關節的損耗最小;甚至小於不運動。
所以在醫院,以及NBA球員的理療和傷後康復治療中,遊泳或水中運動是最常見的運動輔助療法。
而且,遊泳還可以鍛鍊到膝蓋周圍的腿部肌肉,對於加強膝關節韌性也有好處哦。但要注意:
©動動團隊製圖
❶ 不推薦蛙泳。
高強度的蛙泳,姿勢技術不到位,同樣會引起膝關節內側半月板的損傷,儘管機率很小也要注意。
❷ 推薦「直腿打水」姿勢。膝蓋無壓力。
足球、籃球這一類對抗性運動中,免不了有瞬間彈跳、急轉急停、身體衝撞。
如果不想膝蓋損傷,就請「佛系」一點,在自己運動能力之內,重在參與就好。
千萬別把自己當成專業運動員,夠不著的球非要去夠,不會鏟球非要去鏟,撞不過強壯的對手非要去撞。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如果膝關節不小心扭傷,出現疼痛、腫脹,甚至影響走路行動,那麼一定要採取保護治療措施。
可以遵循「警察原則」,即POLICE原則:
P-Protect 保護,避免損傷加大。
OL-Optimal loading 適當負重,讓肌肉適當負重,自主恢復機能。
I-Ice 冰敷,避免受傷部位水腫滲血。
C-Compression 加壓包紮傷處,避免組織水腫。
E-Elevetion 抬高患肢,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此外,在急症發作期,建議大家休息靜養。
如果過幾天疼痛、水腫緩解,也並不一定說明損傷已經恢復了。因為膝蓋的構造複雜,很難從外表判斷或感覺準確。
如有條件,儘量去醫院諮詢專業骨關節科醫生,避免病情拖延加重。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患了滑膜炎,別把全部希望寄託於「吃滑膜炎顆粒」就能好。建議還是要找專業醫生判斷病因,看看到底是軟骨損傷,還是半月板損傷。
此外,滑膜炎急性期不建議運動,至少休息到疼痛減弱或消失為止。
但急性期過後的恢復期間,也不要完全不運動,畢竟膝蓋「不用則廢」,還是要動一動。
維持低強度的運動,更有利於促進膝關節血液循環、維持膝周肌肉韌性:
❶ 平躺抬腿、散步、遊泳(非蛙泳)運動,都比較利於滑膜炎的康復。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高跟鞋美則美矣,但當鞋跟高於 5cm 時,膝蓋將承受約 3 倍的體重。
長期穿高跟鞋,會造成小腿肌肉過於緊繃,更容易讓膝蓋超伸,引起膝痛、腰痛、小腿肌肉僵硬、下肢骨骼變形等問題。
所以,有意識彎點膝蓋會改善很多,當然包裡多備一雙專門走路的平底鞋也很有用哦。
更重要的是:
❶ 少穿鞋面過窄、鞋跟超過 5cm 的鞋子。
❷ 穿高跟鞋時,能坐電梯就不要爬樓梯,並控制手提物品重量,晚上回 家記得一定要按摩小腿。
按理說,咱們不是專業運動員,保持正常的運動強度,膝蓋本沒那麼容易受傷。
但壞就壞在,有些朋友在運動知識不足,體能不足的前提下,把自己當專業運動員「玩命練」了。
人家專業運動員可是有專業隊醫作為強大後盾,咱們可沒有。
所以「量力而行」很重要。
普通人要想運動不傷膝,做到以下幾點,可以幫你減少運動傷害,提升運動效果:
©動動團隊製圖
膝蓋這麼重要,當然要好好保護。
但不能只靠佩戴護膝、吃藥、手術,最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
保暖與適當休息,是保護膝蓋的重要環節。
但最關鍵的是,平時一定記得要:
多鍛鍊膝周肌肉、自身反應靈敏度,這些都可以在千鈞一髮之際,拯救你的膝蓋於危難。
動圖來源 @SOOGIF
靠牆靜蹲,對膝關節周邊肌肉、韌帶的損傷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因為它可以全面加強臀部、大腿、小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從而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
而且很方便,有牆就能練,醫生都推薦!試試看吧
動圖來源 @動動APP
➊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靠牆慢慢「坐」下去。
➋ 腰背全部貼住牆,腹部與大腿呈 90°,大腿與小腿呈 90°。
➌ 找到一個大約只能堅持 1~2 分鐘就力竭的角度,組間休息 15~30 秒,連續 5~10 次。
保護膝蓋看似很複雜
實際上
只要每天對它溫柔一點點
膝蓋也會用更長久的壽命
來回報你哦
- END -
查看更多養生/運動/減肥小訣竅
請關注頭條號【動動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