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月球,貝佐斯藍色起源 Blue Moon 月球著陸車首次亮相

2021-01-09 極客公園

「如果連這都不能讓你興奮了,我覺得你大概是走錯了會場。」

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Apollo 11 號的視頻播放結束,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走上舞臺說道。在接下來的一小時裡,貝佐斯再次提起了已經擱置近半個世紀的載人登月計劃。

在這之前,4 月 26 日,Blue Origin 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探險家 Ernest Shackleton 在南極探險時的照片,位於月球南極的 Shackleton 隕石坑就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很多科學家認為 Shackleton 隕石坑存在冰凍水沉積,因此這裡也被當作最適合登月的「前哨基地」。

Blue Origin 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探險家 Ernest Shackleton 在南極探險時的照片 | Blue Origin Twitter

今年 3 月,美國副總統 Mike Pence 表示希望 NASA 讓美國太空人在 2024 年之前重返月球。由於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一再延遲,NASA 不得不向商業公司尋求幫助。當地時間周一,川普政府宣布將在 2020 財年對 2024 年登月多投入 16 億美元,登月計劃以 Apollo 的孿生姐姐 Artemis (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命名。「我喜歡這個計劃,」談起 Pence 給出的計劃表,貝索斯表示,「我們能夠幫助達成這個時間表,因為我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是時候重返月球了,這一次,要留在那。」


重返月球

兩年前,貝佐斯便提供了藍色起源登月計劃的少數細節,在一個名為 Blue Moon(藍色月亮)的項目中,藍色起源將會把數噸貨物運送到月球表面,開始建設月球基地的基礎設施,藍色起源將在 2020 年執行第一個月球著陸項目。

「我給你們看些東西。」在貝佐斯的指引下,臺上的幕布緩緩揭開,當天發布會的主角,Blue Moon(藍色月亮登陸車)全尺寸模型登場。

貝佐斯和 Blue Moon | 視覺中國

Blue Moon 高約 18 英尺,這個外形似蜘蛛的月球著陸器,與阿波羅登月艙相比更大、更結實。但是四個著陸點面積卻更小。貝佐斯指出了這一點,「阿波羅登月艙的著陸點太大了,因為當時科學家擔心月球表面有多軟。」

Blue Moon 的設計初衷是將科學實驗、貨艙和多達四輛月球漫遊車運送到月球表面。Blue Moon 頂部甲板設計成平的,可以承載 3.6 公噸有效載荷,同時配有跟蹤器實現太空中自主導航,以及無線電和雷射通訊設備。此外,Blue Moon 配有海軍式吊艇架,用於在著陸時將漫遊車將至月球表面。Blue Moon 還有一個加大版本,能夠運載 6.5 公噸有效載荷,通過在飛船頂部安裝一個可附加的增壓上升飛行器,來執行載人任務。

Blue Moon 以向上的結構收起,這樣就可以裝入 7 米的有效載荷艙。Blue Moon 有著非常寬的張開角,能在高達 15 度的傾斜度著陸。利用月球的實際地形圖為導航,由機器學習系統判斷哪裡有隕石坑或是其他地面特徵。

而 Blue Moon 能做的不僅僅是這些,在貝佐斯演示的 demo 中,Blue Moon 在太空時將發射一組微型衛星,將它們送入繞月運行的軌道,以便收集科學數據。之後才是點燃引擎的降落環節,Blue Moon 在距離地面不到一英裡的地方垂直降落。雷射引導飛船達到目標著陸區域,一旦確認著陸,吊艇架將會執行降落漫遊車的工作。

Blue Moon 演示 Demo | Blue Origin 發布會截圖

「New Shepard 研發上我們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這些問題很相似,起落架、液氫罐、甚至是自主下降。我們需要新的引擎,這就是我們要做的。」藍色起源為 Blue Moon 設計的 BE-7 火箭引擎也在當天發布會發布,BE-7 大部分零件由 3D 列印製造的,消耗液態氫和液氧推進劑的混合物,在六分鐘的初級下降中產生高達 10000 磅的推動力。         

BE-7 火箭引擎 | 視覺中國

太空烏託邦

讓人類重返月球僅僅是貝佐斯的第一個夢想。發布會上,貝佐斯重提了建造太空烏託邦——用人工重力建造的巨大空間站的願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終有一天將會消耗殆盡,人類將被迫尋找其他家園,「太空是唯一的出路。」不過貝佐斯表示,想要通往自己心目中的烏託邦,需要解決兩個現實問題,如何降低發射成本,以及利用太空資源。

在如何降低發射成本上,New Shepard 早已成為了藍色起源的試驗性平臺。

New Shepard | Blue Origin 發布會截圖

藍色起源最矚目的是項目便是將來提供短期太空旅行服務的 New Shepard 火箭系統。根據貝佐斯的介紹,New Shepard 已經連續執行 10 次著陸,New Shepard 使用了兩個助推器,分別進行了 5 次飛行,每次飛行之間都沒有翻新。「這才是降低發射成本的方法,你有可重複使用的飛行器。」貝佐斯說道。New Shepard 由液態氫提供動力,液態氫是性能最高,同時也是性能最難用的火箭燃料。貝佐斯稱,亞軌道任務不需要液態氫,但是藍色起源希望用最難使用的高性能推進劑進行練習。貝佐斯表示,New Shepard 將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執行「人類首次飛行」,而 New Shepard 背後的液態氫和液態氧燃料技術、垂直著陸技術、火箭可重複利用技術,也為 New Glenn 和 Blue Moon 鋪平了道路。

為衛星發射合同開發的 New Glenn 重型發射火箭,將於 2021 首次發射。New Glenn 能夠將高達 100000 磅的有效載荷運送到近地軌道,火箭第一級將會重複使用 25 次。據貝佐斯稱,New Glenn 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推進劑,為 New Glenn 提供燃料的成本不到一百萬美元。製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才是降低發射成本的關鍵。

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從月球上獲取資源要比從地球上獲取資源使用的能源減少 24 倍。」,貝佐斯說道。這也是 Blue Moon 和 BE-7 火箭引擎選擇液態氫作為推進劑的原因。液態氫不僅作為一種高性能的燃料,月球上的大量冰水可以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並作為燃料補充,甚至轉化為飲用水,用來維持太空人的生命。貝佐斯沒有公布 Blue Moon 的發射時間,但是成 BE-7 將在今年夏季首次點火測試。從發布會來看,Blue Moon 登月或許只是貝佐斯未來太空殖民暢想的第一步。

貝佐斯暢想太空移民 | 視覺中國

Blue Moon,藍色月亮的概念,指的是一個月內出現的第二次滿月,是一種每隔兩三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天象概念。在英語國家,Blue Moon 也引申為稀有的事情或不可能的事,有 once in a blue moon(千載難逢)的說法。「我們要打造一條通往太空的路,」貝佐斯坦然,想要打造一個類似 O』 Neill 設想的太空空間站,這並不是一代能完成的事情,他指了指臺下穿著藍色 T 恤的高中生們,「這要未來幾代人去弄清楚了。」

藍色起源成立 Club for the Future 組織,激勵新一代太空探險者 | 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Blue Origin

責任編輯:宋德勝

相關焦點

  • 航天公司藍色起源揭曉了一款全新的月球登陸器「Blue moon」
    今日,由貝索斯創辦的航天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揭曉了一款全新的月球登陸器「Blue moon」,目標直指登月計劃。 圖|貝索斯展示「Blue moon」月球登陸器 (來源:藍色起源) 貝索斯表示這是藍色起源在過去三年中的設計成果。
  • 貝佐斯稱:藍色起源計劃於2024年將首位女性送上月球
    貝佐斯稱:藍色起源計劃於2024年將首位女性送上月球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6日 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曾宣布一項登月計劃
  • Blue Moon太空著陸器 將幫助美國人在2024年重回月球
    藍月亮是一種新的月球著陸器,「這是一輛令人難以置信的著陸器,」他告訴人們,「它將會飛向月球。」由液態氫提供動力,著陸器有一個能夠在太空中航行的機載系統。它還可以利用千兆網際網路使用雷射與地球進行通信。 微型衛星也可以綁在流動站的頂部並部署在月球軌道上。Blue Moon具有一個能夠映射月球地形的機載雷射雷達系統,以便選擇正確的著陸點。
  • 貝佐斯:藍色起源計劃將首次送女性太空人登上月球
    據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旗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公司透露,其登月發動機 BE-7 在上周五成功通過了第四次測試。他寫道:「這臺 BE-7 發動機將協助第一位女性太空人登陸月球。」圖 | 藍色起源測試火箭發動機(來源:藍色起源)藍色起源公司的 BE-7 發動機是為該公司於 2019 年推出的 「藍月亮」 月球著陸器設計的。據藍色起源稱,BE-7 發動機燃料為液態氧和液態氫,它們在月球表面以冰的形式存在。
  • 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發布「藍色月亮」月球車
    2019年5月2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發射場,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亞軌道飛行器著陸,距離載人飛行更進一步。(新華社/路透)新華社華盛頓5月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藍色起源公司9日在華盛頓發布了一款名為「藍色月亮」的月球車。
  • 馬斯克SpaceX vs 貝佐斯藍色起源:探索太空哪家強?
    馬斯克介紹稱,這段旅行大約30萬-40萬英裡,整個過程脫離月球表面。除了馬斯克的SpaceX外,亞馬遜創始人、現全球首富傑夫·貝佐斯也擁有一家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就在SpaceX宣布第一位繞月飛行乘客信息後,《財富》雜誌報導稱,貝佐斯於當地時間本周三表示,藍色起源將在2019年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 「over the moon」是「興高採烈」,那「blue moon」是啥意思呢?
    1、over the moonover有「在……上面/上方」的意思,但over the moon可不是指「在月球上」,over the moon的正確意思是指「興高採烈;欣喜若狂」。例句:He was over the moon at the good news. 聽到那個好消息他高興極了。
  • 藍色起源號:月球著陸器的3D列印發動機將第一個女人送上月球
    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頒發的阿耳emi彌斯(Artemis)月球探測計劃人類登陸系統(HLS)獎的一部分,藍色起源號(Blue Origin)製造了一個三階段著陸器,到2024年,第一名女性和第二名男子將登月。該公司的月球著陸器系統將由增材製造的高性能BE-7發動機提供動力,Blue Origin的工程師已經開始進行點火測試。
  • 與馬斯克的太空競爭,誰將送首位女性登月,貝佐斯的BE-7引擎點火
    亞馬遜創始人兼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旗下名為「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私人航空航天公司,在月球著陸器的引擎開發上取得了新的裡程碑,昨天他們放出了一段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的NASA太空飛行中心的測試視頻。
  • 藍色起源2024年送首位女性上月球 新火箭發動機推力高達1...
    藍色起源2024年送首位女性上月球 新火箭發動機推力高達1萬磅  Winnie Lee • 2020-12-07 10:46:54 來源:前瞻網
  • 藍色起源2024年送首位女性上月球,新火箭發動機推力高達1...
    藍色起源2024年送首位女性上月球,新火箭發動機推力高達1萬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在2024年將一名女性送上月球,屆時,她將使用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火箭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BE-7引擎。
  • 亞馬遜CEO貝佐斯辭職專心造火箭能追上馬斯克嗎?
    不過對貝佐斯同樣痴迷火箭這件事,「勁敵」埃隆·馬斯克曾經還這麼調侃過,「按照藍色起源的速度,留給 57 歲的貝佐斯時間已經不多了。」藍色起源對市場格局的顛覆,在外界看來,不如貝佐斯的另一家公司。實際上,貝佐斯對於這兩家公司的期待有所不同。
  • SpaceX最大的競爭者,藍色起源2021年有何安排
    然而SpaceX並不是全無對手,在美國,SpaceX有許多的競爭者,其中最有挑戰力的就是貝佐斯的藍色起源。藍色起源非常有實力,可以說和SpaceX一時瑜亮,那麼在2021年藍色起源有什麼安排呢?新格倫火箭新格倫火箭是2021年藍色起源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藍色起源將在2021年進行新格倫的首次發射。
  • 驚豔亮相!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
    原標題:嫦娥五號翩然起飛告別月球,「織物版」五星紅旗驚豔亮相【環球時報記者劉揚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林日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任重】北京時間3日晚11時1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圓滿完成48小時工作任務後,不負眾望實現高難度的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順利飛離月球表面。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我國首次月球採樣獲成功
    【CNMO新聞】今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之旅。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歷時24天,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
  • 2021年10項重大航天任務成功率預測:SpaceX、NASA、貝佐斯藍色起源...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射的 「希望號」 軌道飛行器,NASA 發射的 「毅力號」 月球車,以及中國發射的 「天文 1 號」(包括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月球車)任務。這三個任務都將於 2 月抵達火星軌道,「毅力號」 將於當月下旬抵達火星表面,「天文一號」 將於 4 月抵達。  「希望號」可以幫助科學家回答大氣問題,比如火星為什麼會釋放氫氣和氧氣。
  • 誰會率先重返月球?馬斯克與美國的太空競賽
    亞馬遜公司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和一家名為 "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航空航天公司在國際宇航大會上宣布了將人類送回月球的計劃。
  • 「嫦娥四號」開創性的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了近40英尺的塵埃
    2019年1月,我國將一艘名為「嫦娥四號」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月球背面,成為首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月球車已經測量了一層「相當厚」的月球塵埃或風化層:深度達12米。月球的塵埃給阿波羅任務帶來了麻煩,更好地了解月球塵埃可以幫助未來的宇宙飛船。
  • 月球地下是什麼?嫦娥四號最新發現,幫助揭示月球數十億年的演化史
    著陸數小時後,「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釋放。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中國科學家首次揭露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層結構。這一研究對於了解月球上火山活動與隕石撞擊的歷史,以及月球的地質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2019年,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索浩瀚宇宙是共同夢想,和平利用太空是共同理念。從人類航天史的角度審視,中國的月球、火星乃至更遠的行星探測計劃,都是地球文明向外太空探索樂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